《格言別錄》00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2/23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
為何真正的修行人,都保持低調、且戒慎恐懼的態度?
如同蕅益大師開示:
「須將無始虛妄濃厚習氣盡情放下,放至無可放處,淡性自得現前。」

良因曰:
也就是說,
只有放下對世間的濃烈執取,
淡至無可淡處,
掃蕩一切迷雲時,
天真爛漫之自性,方能徹底顯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格言別錄》002 2013/2/17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 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 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良因曰: 過去師長告誡:「縱有解行功夫,但性格不行,就是不行!」 因為「解行」不就是為了修正習氣,而成就世間、出世間的功德?
《禪林寶訓》 2014.11.05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祖庭秋晚①,林下人②不為囂浮者,固自難得。 昔真如住智海。嘗言在湘西道吾時,眾雖不多,猶有老衲數輩,履踐此道。 自大溈③來,此不下九百僧,無七五人會我說話,予以是知得人不在眾多矣。 《實錄》 【注釋】 ②林下人:指叢林中人。 【演蓮法師譯
《禪林寶訓》 2014.10.29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準和尚,初參真淨。常炙燈帳中看讀。 真淨呵曰:「所謂學者,求治心也。學雖多而心不治,縱學而奚益? 而況百家異學,如山之高,海之深,子若為盡之? 今棄本逐末,如賤使貴,恐妨道業。 直須杜絕諸緣,當求妙悟。 他日觀之,如推門入臼,故不難矣。」 【演
《禪林寶訓》 2014.10.28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聞一方有道之士化去①。惻然嘆息,至於泣涕。 時湛堂②為侍者,乃曰:「物生天地間,一兆形質,枯死殘蠹④,似不可逃,何苦自傷?」 真淨曰:「法門之興,賴有德者振之。今皆亡矣。叢林衰替,用此可卜?」 《日涉記》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禪林寶訓》 2014.10.27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謂舒王曰: 「日用是處力行之,非則固止之。 不應以難易移其志。苟以今日之難,掉頭弗顧,安知他日不難於今日乎。」 《日涉記》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禪師對王安石說: 「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合情合理的事,便要盡心盡力去做,若是不合情理的事則應堅決停止
《禪林寶訓》 2014.10.23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住建康①保寧,舒王②齋襯素縑。 因問侍僧:「此何物?」對曰:「紡絲羅。」 真淨曰:「何用?」侍僧曰:「堪做袈裟。」 真淨指所衣布伽黎曰:「我尋常披此,見者亦不甚嫌惡。」 即令送庫司估賣供眾。其不事服飾如此。 《日涉記》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格言別錄》002 2013/2/17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 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 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良因曰: 過去師長告誡:「縱有解行功夫,但性格不行,就是不行!」 因為「解行」不就是為了修正習氣,而成就世間、出世間的功德?
《禪林寶訓》 2014.11.05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曰: 祖庭秋晚①,林下人②不為囂浮者,固自難得。 昔真如住智海。嘗言在湘西道吾時,眾雖不多,猶有老衲數輩,履踐此道。 自大溈③來,此不下九百僧,無七五人會我說話,予以是知得人不在眾多矣。 《實錄》 【注釋】 ②林下人:指叢林中人。 【演蓮法師譯
《禪林寶訓》 2014.10.29 良因法師 隨筆 湛堂準和尚,初參真淨。常炙燈帳中看讀。 真淨呵曰:「所謂學者,求治心也。學雖多而心不治,縱學而奚益? 而況百家異學,如山之高,海之深,子若為盡之? 今棄本逐末,如賤使貴,恐妨道業。 直須杜絕諸緣,當求妙悟。 他日觀之,如推門入臼,故不難矣。」 【演
《禪林寶訓》 2014.10.28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聞一方有道之士化去①。惻然嘆息,至於泣涕。 時湛堂②為侍者,乃曰:「物生天地間,一兆形質,枯死殘蠹④,似不可逃,何苦自傷?」 真淨曰:「法門之興,賴有德者振之。今皆亡矣。叢林衰替,用此可卜?」 《日涉記》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禪林寶訓》 2014.10.27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謂舒王曰: 「日用是處力行之,非則固止之。 不應以難易移其志。苟以今日之難,掉頭弗顧,安知他日不難於今日乎。」 《日涉記》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禪師對王安石說: 「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合情合理的事,便要盡心盡力去做,若是不合情理的事則應堅決停止
《禪林寶訓》 2014.10.23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住建康①保寧,舒王②齋襯素縑。 因問侍僧:「此何物?」對曰:「紡絲羅。」 真淨曰:「何用?」侍僧曰:「堪做袈裟。」 真淨指所衣布伽黎曰:「我尋常披此,見者亦不甚嫌惡。」 即令送庫司估賣供眾。其不事服飾如此。 《日涉記》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你能夠修止觀的話,在平常的戒律、威儀的行持上,你就能夠很自在。而不是說,這個不能這麼做,因為有規定的,不可以這麼做,但事實上很勉強,不會的。這時候你是真正地心往內收攝,不去攀緣外境,所以持守戒律、威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而且你更能夠感受到,你持守戒律、威儀之後,對於你止觀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