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7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10.23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住建康①保寧,舒王②齋襯素縑。
因問侍僧:「此何物?」對曰:「紡絲羅。」
真淨曰:「何用?」侍僧曰:「堪做袈裟。」
真淨指所衣布伽黎曰:「我尋常披此,見者亦不甚嫌惡。」
即令送庫司估賣供眾。其不事服飾如此。
《日涉記》
【注釋】
①建康:地名。即今南京金陵
②舒王:即王安石宋徽宗王安石深得皇帝重用,進封為舒王,並於熙寧年間拜為宰相,力主變法。王安石的兒子王雱時為崇進殿大學士,參與變法。王雱死後,王安石罷相。一天閒暇假寐時,見一鬼使領著披枷帶鎖的王雱來到王安石前,王雱哭說因輔佐父親推行新法故遭此惡報。王安石問鬼使要怎樣才能解救兒子於倒懸,鬼使說:「建寺齋僧可免王雱之罪。」 王安石於是便把金陵田地宅舍捐建寺院,賜額保寧,並請真淨克文禪師住持。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禪師住持金陵保甯寺時,丞相王安石設齋供眾,並奉送一匹白絹供養真淨禪師
真淨禪師問侍者說:「這是什麼東西?」
侍者回答說:「是一種很名貴的細絹,也稱為紡絲羅。」
真淨禪師又問:「這種細絹有什麼用?」
侍者答說:「拿去染了可以給師父做袈裟。」
真淨禪師指著身上披的粗布袈裟說:「我平常都是披這種粗布衣,也並沒有人嫌我難看啊!」於是就令侍者送去庫房,讓庫司估價賣了,作為供眾的資糧。
真淨禪師一向就是這樣的樸實,從不喜好用服飾來裝點體面。
良因贊曰:
禪的教育是極活潑,不落於文字相;
一舉拳、一揚眉、一瞬目,無非禪機。
而此活潑潑禪者之心,卻是建立在種種違背習氣,不離事相之苦行中。
倘若以習氣氾濫,方為禪者自在之風,
古來大禪師行種種難行苦行,豈非不如今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林寶訓》 2014.10.22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曰: 「比丘之法,受用不宜豐滿,豐滿則溢; 稱意之事不可多謀,多謀終敗。 將有成之,必有壞之。 予見黃龍先師,應世四十年,語默動靜,未嘗以顏色禮貌文才牢籠當世衲子。 唯確有見地,履實踐真者,委曲成褫之。 《日涉記》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克文禪
《禪林寶訓》 2014.10.21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曰: 「末法比丘,鮮有節義。每見其高談闊論,自謂人莫能及。 逮乎一飯之惠,則始異而終輔之,先毀而後譽之。 求其是曰是,非曰非,中正而不隱者少矣。」 《壁記》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克文禪師說: 良因贊曰: 眾生都活在習氣、感官中, 又何能與解脫
《禪林寶訓》 2014.10.20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住歸宗。 每歲化主①納疏,布帛雲委。 真淨視之顰蹙已而嘆曰:「信心膏血,予慚無德,何以克當?」 《李商老日涉記》 【注釋】 ① 主:禪林中負責向施主勸化募緣的職司。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古德修行有成,今人則安住皆是困難。 福者,慧之基
《禪林寶訓》 2014.10.16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舉廣道者①住五峯,輿議廣疎拙,無應世才。 逮廣住持,精以治己,寬以臨眾。未幾百廢俱舉。衲子往來競爭喧傳。 真淨聞之曰:「學者何易毀譽耶?」 予每見叢林竊議曰:「那箇長老行道安眾,那箇長老不侵用常住,與眾同甘苦。」 且不受贓、不擾民,豈分外事耶?
《禪林寶訓》 2014.10.15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文和尚久參黃龍,初有不出人前之言。 後受洞山請,道過西山,訪香城順和尚①。 順戲之曰: 「諸葛昔年稱隱者,茅廬堅請出山來。 松華若也沾春力,根在深岩也著開。」 真淨謝而退。 《順語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克文禪師依止黃龍慧南禪師座
《禪林寶訓》 2014.10.14 良因法師 隨筆 英邵武謂真淨文和尚①曰: 「物暴長者,必夭折;功速成者,必易壞。 不推長久之計,而造卒成之功,皆非遠大之資。 夫天地最靈,猶三載再閏,乃成其功,備其化。 況大道之妙,豈倉卒而能辦哉。要在積功累德。 故曰:『欲速則不達,細行則不失。美成在久,遂有終身
《禪林寶訓》 2014.10.22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曰: 「比丘之法,受用不宜豐滿,豐滿則溢; 稱意之事不可多謀,多謀終敗。 將有成之,必有壞之。 予見黃龍先師,應世四十年,語默動靜,未嘗以顏色禮貌文才牢籠當世衲子。 唯確有見地,履實踐真者,委曲成褫之。 《日涉記》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克文禪
《禪林寶訓》 2014.10.21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曰: 「末法比丘,鮮有節義。每見其高談闊論,自謂人莫能及。 逮乎一飯之惠,則始異而終輔之,先毀而後譽之。 求其是曰是,非曰非,中正而不隱者少矣。」 《壁記》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克文禪師說: 良因贊曰: 眾生都活在習氣、感官中, 又何能與解脫
《禪林寶訓》 2014.10.20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住歸宗。 每歲化主①納疏,布帛雲委。 真淨視之顰蹙已而嘆曰:「信心膏血,予慚無德,何以克當?」 《李商老日涉記》 【注釋】 ① 主:禪林中負責向施主勸化募緣的職司。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古德修行有成,今人則安住皆是困難。 福者,慧之基
《禪林寶訓》 2014.10.16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舉廣道者①住五峯,輿議廣疎拙,無應世才。 逮廣住持,精以治己,寬以臨眾。未幾百廢俱舉。衲子往來競爭喧傳。 真淨聞之曰:「學者何易毀譽耶?」 予每見叢林竊議曰:「那箇長老行道安眾,那箇長老不侵用常住,與眾同甘苦。」 且不受贓、不擾民,豈分外事耶?
《禪林寶訓》 2014.10.15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文和尚久參黃龍,初有不出人前之言。 後受洞山請,道過西山,訪香城順和尚①。 順戲之曰: 「諸葛昔年稱隱者,茅廬堅請出山來。 松華若也沾春力,根在深岩也著開。」 真淨謝而退。 《順語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克文禪師依止黃龍慧南禪師座
《禪林寶訓》 2014.10.14 良因法師 隨筆 英邵武謂真淨文和尚①曰: 「物暴長者,必夭折;功速成者,必易壞。 不推長久之計,而造卒成之功,皆非遠大之資。 夫天地最靈,猶三載再閏,乃成其功,備其化。 況大道之妙,豈倉卒而能辦哉。要在積功累德。 故曰:『欲速則不達,細行則不失。美成在久,遂有終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 我們只要能聽見這部《法華經》,都已經結下《法華經》的殊勝成佛因緣。況且一日之內要受八關齋戒;同時恭誦一部《妙法蓮華經》,這功德大得不可思議。」觀音山 《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登記祈福除障祿位、超薦蓮位,共同助印《妙法蓮華經》精裝版2000冊。
Thumbnail
成德接過絹子,一眼瞥見上頭十色絲線精繡百花蝴蝶,登時臉上變色,說道:「這絹子你打哪兒來?」齊琛不解,指著炕上角落一精雕木箱和上頭象牙鏤花匣子,說道:「那匣子裡頭收著好幾條這樣絹子。」成德拿手抹去滿臉的水,就著腰帶將手擦了,折起絹子,又收回那象牙匣內,說道:「別再碰這些絹子了。」
Thumbnail
一般三法衣是指出家人的三種袈裟,袈裟又稱解脫服、福田衣。發心出家求解脫的行者,身被袈裟,安然無畏,不為外道邪魔所擾,非白衣居士所能披,故稱解脫服。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Thumbnail
一個和尚,從靈隱山上的長泉寺,匆匆忙忙、沒命似地逃下山,一直逃,一直逃!直到他的頭髮長到可以高束,遠到人們不再記得他的法號……。       和尚年老的時候,有一個很談得來的小孫女,聰明伶俐。       老人家決定,把當年的秘密說出來。       內心畏顫顫地,他說,當
Thumbnail
 (同時,北投區中正山上,張天師府邸)     「待會就要下山開庭了啊,拿件好看點的道服來,我可不想損了一宗之長的形象。」     張慎從衣櫥裡取出象徵天師道宗門裡最高權限的橘色龍紋道袍,然而此刻他的臉上卻沒有半分能與這件華服相匹配的喜悅神情。從眼神再到五官,無一不被糾結的怨氣所填滿。
Thumbnail
位於四川新都的中國著名古剎寶光寺於 九月二十九日為雲高大法王上師的弟子王篤川居士舉行毗荼大典,火化後拾得225顆堅固子。 王篤川居士夫婦都是大學教授,他們在退休以後,得以拜雲高大師為師學習佛法,虔誠精進。在雲高大師離開成都以後,王教授夫婦主動要求留守壇場。
Thumbnail
位於四川新都的中國著名古剎寶光寺於 九月二十九日為雲高大法王上師的弟子王篤川居士舉行毗荼大典,火化後拾得225顆堅固子。王篤川居士夫婦都是大學教授,他們在退休以後,得以拜雲高大師為師學習佛法,虔誠精進。在雲高大師離開成都以後,王教授夫婦主動要求留守壇場。
Thumbnail
位於四川新都的中國大陸著名古剎寶光寺於九月二十九日,為雲高大法王上師的弟子王篤川居士舉行毗荼大典,火化後拾得二百二十五顆堅固子。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 我們只要能聽見這部《法華經》,都已經結下《法華經》的殊勝成佛因緣。況且一日之內要受八關齋戒;同時恭誦一部《妙法蓮華經》,這功德大得不可思議。」觀音山 《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登記祈福除障祿位、超薦蓮位,共同助印《妙法蓮華經》精裝版2000冊。
Thumbnail
成德接過絹子,一眼瞥見上頭十色絲線精繡百花蝴蝶,登時臉上變色,說道:「這絹子你打哪兒來?」齊琛不解,指著炕上角落一精雕木箱和上頭象牙鏤花匣子,說道:「那匣子裡頭收著好幾條這樣絹子。」成德拿手抹去滿臉的水,就著腰帶將手擦了,折起絹子,又收回那象牙匣內,說道:「別再碰這些絹子了。」
Thumbnail
一般三法衣是指出家人的三種袈裟,袈裟又稱解脫服、福田衣。發心出家求解脫的行者,身被袈裟,安然無畏,不為外道邪魔所擾,非白衣居士所能披,故稱解脫服。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Thumbnail
一個和尚,從靈隱山上的長泉寺,匆匆忙忙、沒命似地逃下山,一直逃,一直逃!直到他的頭髮長到可以高束,遠到人們不再記得他的法號……。       和尚年老的時候,有一個很談得來的小孫女,聰明伶俐。       老人家決定,把當年的秘密說出來。       內心畏顫顫地,他說,當
Thumbnail
 (同時,北投區中正山上,張天師府邸)     「待會就要下山開庭了啊,拿件好看點的道服來,我可不想損了一宗之長的形象。」     張慎從衣櫥裡取出象徵天師道宗門裡最高權限的橘色龍紋道袍,然而此刻他的臉上卻沒有半分能與這件華服相匹配的喜悅神情。從眼神再到五官,無一不被糾結的怨氣所填滿。
Thumbnail
位於四川新都的中國著名古剎寶光寺於 九月二十九日為雲高大法王上師的弟子王篤川居士舉行毗荼大典,火化後拾得225顆堅固子。 王篤川居士夫婦都是大學教授,他們在退休以後,得以拜雲高大師為師學習佛法,虔誠精進。在雲高大師離開成都以後,王教授夫婦主動要求留守壇場。
Thumbnail
位於四川新都的中國著名古剎寶光寺於 九月二十九日為雲高大法王上師的弟子王篤川居士舉行毗荼大典,火化後拾得225顆堅固子。王篤川居士夫婦都是大學教授,他們在退休以後,得以拜雲高大師為師學習佛法,虔誠精進。在雲高大師離開成都以後,王教授夫婦主動要求留守壇場。
Thumbnail
位於四川新都的中國大陸著名古剎寶光寺於九月二十九日,為雲高大法王上師的弟子王篤川居士舉行毗荼大典,火化後拾得二百二十五顆堅固子。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