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到老都可以用的身體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早晨走在林間步道,有助身心舒展,並活絡思緒。許多生活中不察的細節,心中隱而未顯的糾結,都在斜斜的陽光照射下清晰立體化。
失智的婆婆,飄忽沒有著落,來自於她的一生都在為照顧他人忙碌,當生活中只剩她一人的時候,完全不知所措,頓失依靠。她只會當媽媽,幫小孩洗澡、洗衣服、張羅吃的喝的。她的身體只記得這些事,也只會做這些事,年老無伴時,身體不知道該做什麼。
想通之後,想到要為自己建立到老都還可以用的生活、身體習慣。早上先運動,然後回家張羅早餐、送小孩上學後,就進入自己的讀書、書寫狀態。下午4點,我想將會是我改不掉的生理時鐘,4點過後開始為小孩、為家人忙碌張羅。點心、晚餐、家務、直到盥洗完畢入睡。
當年離開了職場工作環境,現在回過頭再去看才知道當初有多麼的不自由。不論是身體上的不自由(那段時間裡身體就必須出現在辦公室)、或是思想上的不自由,你不能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也可能你根本沒事但你還是必須被綁在那裡假裝很忙假裝有事,言語上的不自由(你必須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等等的,這些的不自由回過頭來看才深刻的體會,忍受了了18年的不自由,是真的很恐怖的一件事。
離開那個環境所得到的上述種種自由,是我用了幾百萬的退休金加上每個月還可以的薪水,付出了這些昂貴的代價才得到的。我怎麼可以在付出這麼慘痛重大的代價之後,還回過頭去毁滅這些自由。現在的自由對我來說太珍貴了。不能再回到上班狀態,不然無法建立老年可用的身體習性和生活習慣。另外,必須陪養興趣與嗜好,什麼都好,長期持有就好。
avatar-img
1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一次一次的爆炸後認識自己,才會清楚要面對克服的功課是什麼。
養病期間,託朋友的介紹認識了Ruowen Huang的頻道,一聽之後成粉絲,關於身心靈的照顧,在那裡得到許多解答。 先來說說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我的胃痛。歸結起來,胃痛形成的原因不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起因於無法Let the shit go.
帶著主管職請育嬰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作找人代理兩年,主管不在兩年,怎麼想都是很大的問題,但無限大的母愛沖昏了頭堅定的請假的意念,承蒙主管厚愛最終得到的同意,就進入了一個以為明亮卻是完全黑暗的不堪狀態。
比大家早一步離開家裡,也比大家早一步回到家裡,或採買或打掃,提前部署家人回家之後所需要的餐點、乾淨舒適的環境。準備好所有事項之後,在每個平常日的下午四點,走出門去接小孩放學,心中有股平靜而簡單的歡欣,見到孩子時自己心裡的呢喃是:「走吧!孩子,我們回家吧。」
自古以來,哪個媽媽不是帶著孩子求生存的?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本應是理所當然的事。但現代婦女自己在家帶小孩的同時,面臨要找自己的心慌,而找保姆比找自己容易,所以照舊找保姆然後規律的去上班了。其實是一種逃避,當薪資越高,逃避的理由越充分,大家都能被開心地收買。
每天忙完老大上學,煮完老三的副食品,再讓老二、老三吃完早餐,收完加上擦完地板,大約也都快10點了,這時才又一片混亂的把自己打理好,把2個孩子綁上手推車趕著出門上菜市場買菜。 一日遇見社區大嬸,打完招呼後接著便說:「現在才要去買菜喔?」
在一次一次的爆炸後認識自己,才會清楚要面對克服的功課是什麼。
養病期間,託朋友的介紹認識了Ruowen Huang的頻道,一聽之後成粉絲,關於身心靈的照顧,在那裡得到許多解答。 先來說說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我的胃痛。歸結起來,胃痛形成的原因不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起因於無法Let the shit go.
帶著主管職請育嬰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作找人代理兩年,主管不在兩年,怎麼想都是很大的問題,但無限大的母愛沖昏了頭堅定的請假的意念,承蒙主管厚愛最終得到的同意,就進入了一個以為明亮卻是完全黑暗的不堪狀態。
比大家早一步離開家裡,也比大家早一步回到家裡,或採買或打掃,提前部署家人回家之後所需要的餐點、乾淨舒適的環境。準備好所有事項之後,在每個平常日的下午四點,走出門去接小孩放學,心中有股平靜而簡單的歡欣,見到孩子時自己心裡的呢喃是:「走吧!孩子,我們回家吧。」
自古以來,哪個媽媽不是帶著孩子求生存的?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本應是理所當然的事。但現代婦女自己在家帶小孩的同時,面臨要找自己的心慌,而找保姆比找自己容易,所以照舊找保姆然後規律的去上班了。其實是一種逃避,當薪資越高,逃避的理由越充分,大家都能被開心地收買。
每天忙完老大上學,煮完老三的副食品,再讓老二、老三吃完早餐,收完加上擦完地板,大約也都快10點了,這時才又一片混亂的把自己打理好,把2個孩子綁上手推車趕著出門上菜市場買菜。 一日遇見社區大嬸,打完招呼後接著便說:「現在才要去買菜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二十三點上床六點半設鬧鐘叫醒 澆完花抬腿伏地挺身八段錦運動 三餐八點十二點半五點五十左右 老婆建議的起居作息家務般嚴整
Thumbnail
雖然從很久以前,晚美小姐就不斷在思考,退休後自己想過怎麼樣的生活,但直到40好幾之後,因為心境上的轉換,才開始著手對未來退休生活進行相關準備。 #斜槓的想法 因為家人因素及工作轉換的關係,從步調快速,常常腎上腺素飆升的高壓工作環境,轉換到能好好把一件事情研究清楚並規劃工作節奏的新環境,就好像是一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空巢期和退休後,人們常常忘記自己的需要,導致失落感和排斥感。提出了從被動轉為主動、正向練習『說好練習』來改變排斥感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二十三點上床六點半設鬧鐘叫醒 澆完花抬腿伏地挺身八段錦運動 三餐八點十二點半五點五十左右 老婆建議的起居作息家務般嚴整
Thumbnail
雖然從很久以前,晚美小姐就不斷在思考,退休後自己想過怎麼樣的生活,但直到40好幾之後,因為心境上的轉換,才開始著手對未來退休生活進行相關準備。 #斜槓的想法 因為家人因素及工作轉換的關係,從步調快速,常常腎上腺素飆升的高壓工作環境,轉換到能好好把一件事情研究清楚並規劃工作節奏的新環境,就好像是一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空巢期和退休後,人們常常忘記自己的需要,導致失落感和排斥感。提出了從被動轉為主動、正向練習『說好練習』來改變排斥感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