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不是真實世界,而是大腦為你創造的虛擬實境!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你看到的不是真的,而是資訊而已
你的大腦透過眼睛分析的資訊

《來魔女食堂吧(마녀식당으로오세요)》的第一集,趙熙羅向鄭珍介紹自己的魔女身份,鄭珍並不相信,轉瞬間鄭珍發現自己從食堂到了一處豔陽高照的花園,一晃眼人又到了雷電交加的懸崖邊,最後回到食堂。

raw-image

鄭珍:這個是怎麼做到的?

魔女:你看到的不是真的,而是資訊而已。你的大腦透過眼睛分析的資訊

這段趙熙羅向鄭珍展示自己是魔女的過程,場景的轉換加上兩人的對話,讓我想起前不久從佛學看到的六識及五俱意識。

場景的變換、魔女的說明、鄭珍的難以置信,恰到好處又淺顯易懂的展示佛學所說的六識及五俱意識。

眼見為實? 眼見為虛?

我先借用星雲大師的一段話解釋什麼是六識?以及什麼是五俱意識?

我們每天的作息裡,前五識與第六識的關係密切。
前五識只能領納外境,並沒有審查、分別的功能,必須有第六識的協助,才能生起認識、了別、分辨的作用。換句話說,前五識平時都是和第六識一起認識世界。

嗯…似乎有點難懂,先試著回想《駭客任務(The Matrix)》或是《阿凡達(Avatar)》這兩部電影,主角們都是在穿戴上一套裝置之後,進入虛擬世界或化身成為另一個世界的物種。

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就好比那套裝置的感測器與資料接收設備,我們的意識就像那套裝置的處理器,負責把眼、耳、鼻、舌、身接收到的原始資料經過處理、分別、解讀之後,產生色(眼識)、聲(耳識)、香(鼻識)、味(舌識)、觸(身識)。

色(眼識)、聲(耳識)、香(鼻識)、味(舌識)、觸(身識)就構成了我們所看、所聽、所身處的這個世界。

我們可以把第六識先想像成一個人工智慧的電腦模型,眼、耳、鼻、舌、身接收到原始資料,隨即丟到第六識的AI模型去解析、分類,再到產生出判讀後的結果,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眼、耳、鼻、舌、身五識。

raw-image

整個過程快到我們並未知覺或意識,所以我們以自己「所見即所是」,才會誤以為「眼見為實」。但實際上,就像劇中的魔女趙熙羅說的:

你看到的不是真的,而是資訊而已,你的大腦透過眼睛分析的資訊。

我們聽到的、聞到的、嚐到的、碰觸到的,都是已經透過第六識-意識分析過的資訊,並非原始接收到的真實,但我們卻不自知,而人與人之間的許多溝通問題及爭執的徵結點就在此

人工智慧並非萬能,人的第六識也一樣

我以前曾參與過AI影像辨識回收物研發計畫,基於種種現實及技術的考量,這個AI模型限縮只辨識紙餐盒、鐵罐及塑膠瓶三種類型的回收物,在展示AI影像辨識模型雛型時,兩位同事基於好奇心把自己的手放到鏡頭下,想知道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結果一位同事白泡細緻的手被辨識為紙餐盒,另一位同事黝黑的手則被辨識為鐵罐。

為什麼呢?AI不是很厲害嗎?怎麼會把手誤認為是紙餐盒或鐵罐呢?因為這個AI模型不認識手,它並沒有被教導過什麼形狀、顏色的影像叫做手。

AI模型就像人的大腦、佛學的第六識-意識,它會根據過往累積的知識、經驗來分辨接收到的訊息
每個人的大腦、第六識都是獨特的存在,就像被餵了不同訓練資料,設定不同運算程式訓練出來的AI模型,同一個物品丟給不同AI模型,判讀結果可能一樣,也可能不一樣。

回頭再說說《來魔女食堂吧》劇中鄭珍與魔女的對話,鄭珍因為從未接收過與「魔女」有關的資訊,所以當他看到魔女展示的能力時,已超出他能理解的範圍,所以不解、迷惑、難以置信。

反觀魔女則因為接收過與「魔女」有關的訊息,也有經驗,所以覺得這一切理所當然。

魔女的大腦、第六識是受過「魔女辨識」訓練的AI模型,所以能認出來並好好處理有關魔女的一切。

而鄭珍的大腦、第六識則是沒有受過「魔女辨識」訓練的AI模型,所以接收到這類訊息時,就無法辨識、處理,就像我們偶爾會在點選網頁時看到錯誤訊息畫面一樣。

raw-image

我們只看見想看見的、只聽到想聽見的

當系統遇到原本程式沒有寫到怎麼處理的資料或行為的時候,就會出現錯誤。例外處理機制良好的系統不會讓用戶直接在頁面上直接看到一行行如同外星文的錯誤訊息,而是美化包裝過的畫面,就像上面那張圖片一般。

眼、耳、鼻、舌、身這些感測器與資料接收設備是有什麼就接收什麼的「照單全收」設備,但大腦則是例外處理機制設計良好的模型,只接收與處理的特定資料。舉例來說:

我們在每天上下班開中途中,大腦啟動的是「安全駕駛或盡快到公司」模型,所以在那個當下除了路況、車況,其他與這個無關的訊息、影象都「視而不見」。
直到有天,我們在上班途中遇到前方車禍,塞在路上動彈不得,不得不讓「安全駕駛或盡快到公司」模型閒置下來,居然發現每天上班的這條快速道路的分隔島不但是中空的,還種了樹、貼了反光貼條。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如同《來魔女食堂吧》劇中趙熙羅告訴鄭珍的,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其實都只是大腦、第六識「告訴」我們的資訊罷了。

raw-image

世界上有雖然看不見,但存在的事物。也有明明看得見,卻被認為不存在的事物。

見多識廣-跟AI模型一樣,不斷訓練大腦與第六識吧

我一直有頭痛的問題,以前以為是姿勢或腦神經問題,直到日前為了調養身體看中醫,才知道原來中醫觀點,吃甜食會造成濕氣的問題,濕氣積在頭部就容易頭痛。
不確定是心理因素,還是醫師的一番話,把甜食與頭痛的因果關係資訊輸入並重新訓練了我的第六識,從那天開始我總是會特別留意喝冰飲與頭痛的關聯。

AI模型需要不斷的被訓練才能貼近人類大腦的智慧,就像父母拉著我們的手指著,這是紅色、這是黃色、這是綠色的過程一樣。
AI模型先天性準確取決於被訓練的質與量,而後天性準確則取決於人類是否持續給予AI模型回饋,讓它有機會不斷進行在職訓練與進化。

就像我舉的甜食與頭痛有關的例子,我們的第六識也需要這樣的在職訓練,當我們不設限的接收新資訊,不懼於重新訓練自己的第六識,持續不斷學習、重新訓練第六識模型,就能讓它愈來愈見多識廣、有智慧

因為我們的第六識不斷不斷的見多識廣,就可以看到、理解到更多過往自己沒看到或無法接收的資訊。

我們也會在這樣的過程,愈來愈理解並同理每個人的第六識都是個獨立被訓練出來的AI模型。

理解每個人的第六識因為接收的資訊不同、運算的方式不同,本就會辨識、分別出不同的結果而更能同理他人自然就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及爭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讓心跟著飛揚的沙龍
5會員
26內容數
我是飛揚,一名敏捷崇尚者與樂於分享服務的顧問。敏捷不只是軟體開發,可以是工作很多面向的助力,可以是人生生活態度,從戲劇、電影、閒書中汲取人生啟發,反思衝動消費,將敏捷理念融入工作、學習和生活,我將我的敏捷探索和分享帶到 Fang格子沙龍。 邀請你加入我的文字世界!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一起敏捷!
2024/04/01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2024/04/01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2024/01/09
慕姿老師說在親子、伴侶關係中,因為情緒界限不清造成的各種無意識情緒勒索;菊仙老師說別擔心!孩子生氣,不是因為不愛你,該管就要管。這些我都知道,但我仍會因為擔心衝突減損了親子與伴侶關係的存款額度,導至關係失衡。該怎麼辦呢?我怎麼慢慢從惡性循環解套呢?請聽我細細說來。
Thumbnail
2024/01/09
慕姿老師說在親子、伴侶關係中,因為情緒界限不清造成的各種無意識情緒勒索;菊仙老師說別擔心!孩子生氣,不是因為不愛你,該管就要管。這些我都知道,但我仍會因為擔心衝突減損了親子與伴侶關係的存款額度,導至關係失衡。該怎麼辦呢?我怎麼慢慢從惡性循環解套呢?請聽我細細說來。
Thumbnail
2023/12/22
人生的組成不只有賺錢,還有很多其他精采的、平凡的組成,傳統教育只教我們賺錢的能力,回頭看多希望有人教會我們賺錢之外的事,多希望自己有機會培養賺錢之外的能力。108年課綱真的能給孩子們不一樣的翻轉教育嗎?我們這些受傳統教育長大的父母與老師們該怎麼做?
Thumbnail
2023/12/22
人生的組成不只有賺錢,還有很多其他精采的、平凡的組成,傳統教育只教我們賺錢的能力,回頭看多希望有人教會我們賺錢之外的事,多希望自己有機會培養賺錢之外的能力。108年課綱真的能給孩子們不一樣的翻轉教育嗎?我們這些受傳統教育長大的父母與老師們該怎麼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Thumbnail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十五週心得分享
Thumbnail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清大通識第十五週心得分享
Thumbnail
在未成年的求學時期,對於人類擁有心靈感應、意念傳送、瞬移等等超能力的故事,特別著迷, 甚至認為這世上一定真有這樣的人。 逐漸長大成年,踏進職場進入到「成人的世界」後,超能力者的這些說法, 像是聖誕老人會在聖誕節晚上,送上你心願禮物般,只是童話幻想故事,不是真實存在。 直到我因緣助瀾下
Thumbnail
在未成年的求學時期,對於人類擁有心靈感應、意念傳送、瞬移等等超能力的故事,特別著迷, 甚至認為這世上一定真有這樣的人。 逐漸長大成年,踏進職場進入到「成人的世界」後,超能力者的這些說法, 像是聖誕老人會在聖誕節晚上,送上你心願禮物般,只是童話幻想故事,不是真實存在。 直到我因緣助瀾下
Thumbnail
不實在的現實: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作者認為萬物都是一種意識體,沒有客觀物理事物的存在。
Thumbnail
不實在的現實: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作者認為萬物都是一種意識體,沒有客觀物理事物的存在。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5】課程影片: 大家好,延續上一次的話題。 眼、耳、鼻、舌、身、意 就是我們的【六根】 色、聲、香、味、觸、法 就是所謂的【六塵】 蘊的意思就是含藏、蘊集收集過來的東西,蘊藏在一個東西裡面所以叫做蘊,那麼這個蘊就是...
Thumbnail
【黃誌群的一門講堂ep5】課程影片: 大家好,延續上一次的話題。 眼、耳、鼻、舌、身、意 就是我們的【六根】 色、聲、香、味、觸、法 就是所謂的【六塵】 蘊的意思就是含藏、蘊集收集過來的東西,蘊藏在一個東西裡面所以叫做蘊,那麼這個蘊就是...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個新聞受到大眾注目,是有關人工智慧的機器人(AI)究竟是否具有意識的討論,一位科學家因在與機器人對話過程中,發現機器人具有自我意識,發表其主張而引發爭議。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個新聞受到大眾注目,是有關人工智慧的機器人(AI)究竟是否具有意識的討論,一位科學家因在與機器人對話過程中,發現機器人具有自我意識,發表其主張而引發爭議。
Thumbnail
我們看到的是真實世界?還是大腦為我們打造的虛擬實境呢? 在文化形塑與教育下,我們對大部分看事與物客觀認知不會有太大差異,但價值觀、信仰卻常常落入溝通障礙、爭執不下的情境,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看別人,然後各執一詞,該如何解決這件事呢?或許這篇文章可以給你一點小啟發或不一樣的觀點。
Thumbnail
我們看到的是真實世界?還是大腦為我們打造的虛擬實境呢? 在文化形塑與教育下,我們對大部分看事與物客觀認知不會有太大差異,但價值觀、信仰卻常常落入溝通障礙、爭執不下的情境,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看別人,然後各執一詞,該如何解決這件事呢?或許這篇文章可以給你一點小啟發或不一樣的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