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遊世界八十種植物 讀後筆記-- 光看插圖也開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推坑 — 賞心悅目的繪本

要我歸類的話,這本書會被我歸類在繪本,收錄的植物介紹內容是挺充實的,不過手繪插畫更有看頭,而且小孩子也可以一邊看著圖片,一邊學習我們生活周遭植物的"來頭",可說是大人小孩都適合的圖畫故事書。
精美的插圖光看就賞心悅目,比起照片更獨具特色,別有一番風味。再搭配每個植物的歷史、外觀、"人們對它做了什麼事”還有最重要的"拿它做了什麼",透過這些我們平常不知道的"小知識",來補足知識層面,讓我們對身旁的這些"小花小草"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更仔細看這些"活生生"的植物,一窺究竟植物的迷人之處。

那些常聽卻不知其所以然的植物們

本書採用"各大洲”環繞世界的方式,從南歐出發一直到北美,介紹那些原生於該處令人驚奇的各種植物。
還有你想的沒錯,此書就是參考"環遊世界八十天"這本小說的路線,從歐洲一路往東,比菲利斯·福格去了更多地方,多了非洲、大洋洲等地區,透過植物來環遊世界。
這邊用插圖簡單介紹這本書比較有趣的幾種植物,有些常吃卻沒看過"活生生"的樣子,有些聽過卻"不知道長怎樣",有的更是不知道我們"吸進去"的東西原本長怎樣。
選擇的這三者"都是茄科”的植物,與常見的番茄、茄子、辣椒都是近親。
分別是: 薯條…,抱歉,太餓不小心講錯了,應該說馬鈴薯才對;風茄雖然不常見,但有看過哈利波特的應該都對"拔出來會尖叫令人發狂致死"的那株曼德拉草很有印象;菸草就更不用說了,癮君子手上的那根就是用這種植物的葉子加工而成的。
  • 馬鈴薯
馬鈴薯,其實跟番薯沒什麼親緣關係
  • 風茄(毒茄蔘): 又稱曼德拉草
不是長得像人形的根都是人參
  • 菸草
葉子有毒

總結反思 — 多認識身邊的植物

你知道嗎? 其實馬鈴薯與番茄是近親,而且一開始引進時,人們還不敢吃它,因為怕它有毒。結果之後被大眾所接受,成為平民的主食之一,還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當時愛爾蘭大舉種植馬鈴薯作為最主要的糧食,大約4成的住民依賴這種作物過活(只能吃它度日),結果一場馬鈴薯間的大傳染病讓這些馬鈴薯"死光光",導致大規模歉收,造成數百萬靠此維生的人因此無以為繼,是歷史上最嚴重的饑荒之一。
許多難民因此逃離尋求出路,進而促使改變了愛爾蘭的社會經濟結構,對該國家的影響可見一班,成也馬鈴薯,敗也馬鈴薯。
歷史總是不斷地重複,像是常見的"香蕉”,其實都是來自同一株香蕉,透過分枝的方式"複製"出來的,就像是複製貼上那樣,一整片香蕉園都是"同一個香蕉的複製體”,所以一旦染上了傳染病之後,"全部"的香蕉基本上是無一倖免,再短時間內就會通通死光,甚至不只是這片香蕉園,其他地方種的香蕉也可能染上同樣的病而難逃一劫。
其實香蕉已經面臨滅絕的危機,當初大米七香蕉就是染上了黃葉病而瀕臨絕種,現在的香芽蕉則是可以抵抗黃葉病的品種,取代大米七成為最主流的品種,市面上幾乎都是這種香蕉。
但危機仍然沒有解除,單一品種大規模種植的風險仍然存在,只要哪天出現某種致命的疾病感染了現在我們吃的這種香蕉,歷史仍然會重演。
從馬鈴薯與香蕉的故事告訴我們,生物多樣性相當重要,只依賴少數植物的單一品種作為經濟作物相當危險,不只是傳染病而以,人類的開發、極端氣候、…等,都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消滅某種我們賴以為生的作物,下次可能是我們吃的小麥、玉米或是大豆,這些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糧食,只要任何一種"出事了",都可能成為下一個"愛爾蘭的馬鈴薯”。
維持作物、生物的多樣性,這不只是因為"無私",除了生態保育與植物共存這種看起來很高尚的理由,其實更自私一點,更多的是與我們人類的未來生存息息相關,我們是為了"自己"好好活下來而保護這些植物。

小小遺憾

僅僅是個人的小建議,我認為標題應該翻成”用八十種植物環遊世界"比較正確,雖然"環遊世界八十種植物”比較接近"環遊世界八十天”,更朗朗上口,但其實光看標題猜不太到書中的內容。

REF

avatar-img
1會員
18內容數
每週至少分享一篇書摘或心得,為您統整那些實用又有趣的書。幾乎什麼書都讀,透過讀書尋找自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企鵝島 的其他內容
  簡介 依照節氣的變化,挑選當令季節的食材,在溽暑的夏天要吃瓜消暑,葉黃蟹肥的秋天就挑各種金黃色的根莖類來"補”。不同時節盛產不同的食材,搭配不同料理手法,煮出"季節限定"的味道,只有那個時候才嚐得到的滋味。 推坑此書 -- 光看就很美味的"手繪插圖" --- 總結
※正向教養 阿德勒醫生與兒童們的對話,從來都沒有因為眼前的小孩做了“壞事”而"否定"他,因為醫生知道,他們只不過是想要獲得大人的注意而已。以孩子的想法來反問,用他說過的話、發生過的經歷來反問他自己,藉由這些他的親身體驗來引導出真正的想法,並鼓勵他「做自己」,這樣才能將精力發揮在正確的方向。
個體心理學 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只有從整體來觀察,才有辦法知道他今天做出這件事,是為了什麼。唯有從患者所處的外在生活環境、內在個性以及家人等各個因素,著手了解他的"故事",才有辦法對症下藥,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法治療。
幾個小技巧看穿對方的謊言,讓他知道你再也不能隨便就呼嚨過去。 先假裝對方是無辜的 首先要做的,不是認為對方在撒謊,即便看起來真的很像是在找藉口,眼神已經在飄移,講話也不順暢,但還是先相信對方吧。 接著介紹該怎麼證明他是"無罪的"問話小技巧,幾個簡單好用的"心機套話術"。 心機套話術 四種撒謊人格
  簡介 依照節氣的變化,挑選當令季節的食材,在溽暑的夏天要吃瓜消暑,葉黃蟹肥的秋天就挑各種金黃色的根莖類來"補”。不同時節盛產不同的食材,搭配不同料理手法,煮出"季節限定"的味道,只有那個時候才嚐得到的滋味。 推坑此書 -- 光看就很美味的"手繪插圖" --- 總結
※正向教養 阿德勒醫生與兒童們的對話,從來都沒有因為眼前的小孩做了“壞事”而"否定"他,因為醫生知道,他們只不過是想要獲得大人的注意而已。以孩子的想法來反問,用他說過的話、發生過的經歷來反問他自己,藉由這些他的親身體驗來引導出真正的想法,並鼓勵他「做自己」,這樣才能將精力發揮在正確的方向。
個體心理學 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只有從整體來觀察,才有辦法知道他今天做出這件事,是為了什麼。唯有從患者所處的外在生活環境、內在個性以及家人等各個因素,著手了解他的"故事",才有辦法對症下藥,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法治療。
幾個小技巧看穿對方的謊言,讓他知道你再也不能隨便就呼嚨過去。 先假裝對方是無辜的 首先要做的,不是認為對方在撒謊,即便看起來真的很像是在找藉口,眼神已經在飄移,講話也不順暢,但還是先相信對方吧。 接著介紹該怎麼證明他是"無罪的"問話小技巧,幾個簡單好用的"心機套話術"。 心機套話術 四種撒謊人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前住都市時,只認識香蕉。後來開始到有機店採買蔬果,偶爾會看到芭蕉。2015年移居台東長濱,有了自己的農地可以種植之後,發現長濱家家戶戶都種蕉,而且大多是芭蕉。吃了長濱出產的芭蕉,才知道芭蕉如此美味,更勝於香蕉,相較之下,香蕉的濃厚香味,倒有些膩了。
Thumbnail
這應該是植物特色大揭密的最後一集了,真的很高興有人喜歡我這種奇奇怪怪(?)的系列。本文介紹了臺灣原生植物棋盤腳、倒地鈴和金線蓮,包括它們的生長環境、特色和用途。以及他們在漫畫《採集人的野帳》中的戲分。
薯條為了誰才能帶饕客們上天堂面紅耳赤 東方有地瓜跟芋頭,是世仇爭個你死我活 西方有馬鈴薯跟山藥,各佔據信仰的山頭 現象界總是具像化無形的能量待原力覺醒 為了僅有的星球資源,未進化的三維生物 總是以有生以來的能力去收割獲利最大化 每個原料都沒有錯,錯在歷史不斷在更新 以舊的思維面對不斷升
Thumbnail
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去採過做草仔粿的草,印象中是有黃色小黃花(鼠鞠草),鼠麴草太老的時候好像有個苦味? 長大後才知道,做草仔粿的草不只一種,在英國看到的艾草mugwort,採回家後插在水裡就能養活,長出根以後能移到土裡,去年有下雪種在院子竟然也沒凍死,算是很粗勇的植物,英國還有一種野草和艾草很像,不能吃
Thumbnail
巷口右手邊空置已久大宅二樓牆面,綠葉如藤蔓佔據快半邊磁磚牆, 並且垂掛至地面,伸展至圍牆外來。 天天見,只當它是一般藤蔓植物。 直到這顆果實,引起我的特別關注。 誰說芒果?連我這〝鄉下慫〞都知道芒果不是長這樣。 拍照存證,請問谷歌大神。 答案很快出來,好難念的名字「薜荔」, 也稱為木蓮
地瓜生在土裡,馬鈴薯也生在土裡 地瓜可以食用,馬鈴薯也可以食用 地瓜能做薯條,馬鈴薯也能做薯條 食物之所以是食物,在於它的本質 若是哪一天,語言的世界顛倒表象 地瓜改叫馬鈴薯,馬鈴薯改叫地瓜 其實,這一點都不值得大驚小怪! 因為,一直以來奇怪的都是把他們命名的人 名稱這種東西,單純就
Thumbnail
《採集人的野帳》是英張連載於CCC追漫台的漫畫作品。講述日治時期台籍少年涼山因為不小心燒毀植物學家佐佐木先生的採集結果,因此進入植物園打工還債的故事。而在漫畫中,出現了許多有趣的植物,但礙於篇幅不可能全部介紹,因此挑選了其中幾樣比較有趣的植物,例如掌葉蘋婆、萬年松等等。並向大家介紹它們的特性。
Thumbnail
如果第一篇的斑葉龍爪蔓綠絨是喜歡順著棍子往上爬生長的蔓綠絨,那麼今天要介紹的白雲蔓綠絨便是像田裡的地瓜、西瓜、哈密瓜、大南瓜…一般喜歡在地上到處亂爬。白雲蔓綠絨已經是園藝店裡三盆一百或一盆五十至一百左右的親民植物,不妨來認識認識它。
Thumbnail
海檬果,在中國大陸則稱之為「海杧果」,它有不少別稱,比如:山檨仔、猴歡喜、海檨仔、黃金茄、山杧果、牛金茄、牛心荔、黃金調、山杭果、香軍樹、水漆等等都是同一種植物,屬於夾竹桃科海檬果屬。
Thumbnail
塊根植物是多肉植物的一個類群,涵蓋非常多種植物。不同於大部分的多肉植物觀賞的是葉或花,人們觀賞塊根植物特化的莖或根。 說到塊根(莖),其實並不陌生,地瓜就是人們常食用的塊根;馬鈴薯、芋頭、山藥則是塊莖。塊根或塊莖是植物的根莖因養分及水分的蓄積,呈現膨大、肉質化。 塊根植物的觀賞價值在於,隨著不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前住都市時,只認識香蕉。後來開始到有機店採買蔬果,偶爾會看到芭蕉。2015年移居台東長濱,有了自己的農地可以種植之後,發現長濱家家戶戶都種蕉,而且大多是芭蕉。吃了長濱出產的芭蕉,才知道芭蕉如此美味,更勝於香蕉,相較之下,香蕉的濃厚香味,倒有些膩了。
Thumbnail
這應該是植物特色大揭密的最後一集了,真的很高興有人喜歡我這種奇奇怪怪(?)的系列。本文介紹了臺灣原生植物棋盤腳、倒地鈴和金線蓮,包括它們的生長環境、特色和用途。以及他們在漫畫《採集人的野帳》中的戲分。
薯條為了誰才能帶饕客們上天堂面紅耳赤 東方有地瓜跟芋頭,是世仇爭個你死我活 西方有馬鈴薯跟山藥,各佔據信仰的山頭 現象界總是具像化無形的能量待原力覺醒 為了僅有的星球資源,未進化的三維生物 總是以有生以來的能力去收割獲利最大化 每個原料都沒有錯,錯在歷史不斷在更新 以舊的思維面對不斷升
Thumbnail
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去採過做草仔粿的草,印象中是有黃色小黃花(鼠鞠草),鼠麴草太老的時候好像有個苦味? 長大後才知道,做草仔粿的草不只一種,在英國看到的艾草mugwort,採回家後插在水裡就能養活,長出根以後能移到土裡,去年有下雪種在院子竟然也沒凍死,算是很粗勇的植物,英國還有一種野草和艾草很像,不能吃
Thumbnail
巷口右手邊空置已久大宅二樓牆面,綠葉如藤蔓佔據快半邊磁磚牆, 並且垂掛至地面,伸展至圍牆外來。 天天見,只當它是一般藤蔓植物。 直到這顆果實,引起我的特別關注。 誰說芒果?連我這〝鄉下慫〞都知道芒果不是長這樣。 拍照存證,請問谷歌大神。 答案很快出來,好難念的名字「薜荔」, 也稱為木蓮
地瓜生在土裡,馬鈴薯也生在土裡 地瓜可以食用,馬鈴薯也可以食用 地瓜能做薯條,馬鈴薯也能做薯條 食物之所以是食物,在於它的本質 若是哪一天,語言的世界顛倒表象 地瓜改叫馬鈴薯,馬鈴薯改叫地瓜 其實,這一點都不值得大驚小怪! 因為,一直以來奇怪的都是把他們命名的人 名稱這種東西,單純就
Thumbnail
《採集人的野帳》是英張連載於CCC追漫台的漫畫作品。講述日治時期台籍少年涼山因為不小心燒毀植物學家佐佐木先生的採集結果,因此進入植物園打工還債的故事。而在漫畫中,出現了許多有趣的植物,但礙於篇幅不可能全部介紹,因此挑選了其中幾樣比較有趣的植物,例如掌葉蘋婆、萬年松等等。並向大家介紹它們的特性。
Thumbnail
如果第一篇的斑葉龍爪蔓綠絨是喜歡順著棍子往上爬生長的蔓綠絨,那麼今天要介紹的白雲蔓綠絨便是像田裡的地瓜、西瓜、哈密瓜、大南瓜…一般喜歡在地上到處亂爬。白雲蔓綠絨已經是園藝店裡三盆一百或一盆五十至一百左右的親民植物,不妨來認識認識它。
Thumbnail
海檬果,在中國大陸則稱之為「海杧果」,它有不少別稱,比如:山檨仔、猴歡喜、海檨仔、黃金茄、山杧果、牛金茄、牛心荔、黃金調、山杭果、香軍樹、水漆等等都是同一種植物,屬於夾竹桃科海檬果屬。
Thumbnail
塊根植物是多肉植物的一個類群,涵蓋非常多種植物。不同於大部分的多肉植物觀賞的是葉或花,人們觀賞塊根植物特化的莖或根。 說到塊根(莖),其實並不陌生,地瓜就是人們常食用的塊根;馬鈴薯、芋頭、山藥則是塊莖。塊根或塊莖是植物的根莖因養分及水分的蓄積,呈現膨大、肉質化。 塊根植物的觀賞價值在於,隨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