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涓涓不遏,終變桑田,炎炎靡除,卒燎原野。
流煽既盛,禍災已成,雖欲救之,固無及矣。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與佛智書》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克勤禪師說:
「作為住持的人,應該集眾人的智慧為自己的智慧,以眾人的心為自己的心,常擔憂自己或者對某一個人沒有盡情相待,或者有哪一件事做得不合理。所以應時時訪賢納諫,惟善是求。
凡所要做的事,不論事大事小,但問與理合不合。如果所做的事是合理的,既可以利益叢林,又可以成就大眾,即使費用再大,也不妨放手去做。如果所做的事與理不合,雖然費用微小,把它取消了又有什麼損害。
因為小的可以逐漸形成大的,隱微的也可能發展成為顯著的,所以賢明的人總是慎行於初,即便是聖人也常存戒心、防微杜漸。譬如涓涓細流不加止遏,終成洪水淹沒桑田。星星之火不及時撲滅,終成大火延燒原野。細流、星火起初時不以為意,及至造成水患、火災,這時才想設法補救,當然來不及了。
正如古人所說的:『小事情上不加謹慎檢點,終必累及大德。』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良因贊曰:
禪者之心,以無心為心,念念會入無生之道。
既是無生,何以「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呢?
原來無生路之落腳處,卻是生生不息之萬象。
因此菩薩念念無生,卻也念念上求下化;
十方諸佛念念無生,亦同時大慈普覆,廣度眾生。
從此「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
常觀心、勤於對治習氣,應知無生理,在一切細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