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1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5.5.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昞首座曰:
凡稱長老,要須一物無所好。一有所好,則被外物賊矣。
好嗜欲則貪愛之心生,好利養則奔競之念起。
好順從則阿諛小人合。好勝負則人我之山高。好掊克①則嗟怨之聲作。
總而窮之,不離一心。心若不生,萬法自泯。
平生所得,莫越於斯。汝宜勉旃,規正來學。
《南華石刻》
【注釋】
①掊克:聚斂貪狠。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對智昞首座說:凡叢林中稱為長老的人必須要潔心無所好,倘若一有嗜好,便被所好之物危害。
比如好嗜欲,就會生起貪愛的心。若喜歡利養,就會生起奔競攀緣的念頭。喜歡別人順從自己,那些阿諛小人就會來迎合;喜歡跟人爭勝負,則人我之見、我慢之山轉高。喜歡聚斂、刻剝民財,人們就會怨聲載道。
總而言之,離不開現前一心。所謂「萬法唯心」,心若不生,萬法自泯。
我平生所得最深刻的道理,無過於此。希望你勉力深修,也可以用這些道理去規正後學。
良因贊曰:
在上位者之賊有五:好嗜慾、好利養、好順從、好勝負、好聚斂。
對治的方法有事有理,從事而治,則是多想想好嗜慾等過患,而抑制之。
從理而治,則如德玉禪師所說:
「窮究此五賊,不外乎一心。心若果一念不生,如同虗空,靠得穩把得定。
則世間頭頭法法,無是無非,不消排遣,而自銷泯矣」,這是根本對治。
方法都知道了,再來是「抓賊」,此五賊中,知道心中的大賊為何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5.5.12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珣佛燈①曰: 「高尚之士,不以名位為榮,達理之人,不為抑挫所困。 其有承恩而效力,見利而輸誠,皆中人以下之所為。」 《日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對佛燈守珣禪師說: 「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士,雖有聲名地位不以為榮耀。 良因贊曰:
2015.5.9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勤和尚自太平遷智海。郡守曾西元禮問: 「孰可繼住持?」佛鑒舉昺首座①。 公欲得一見。佛鑒曰: 昺為人剛正。於世邈然,無所嗜好。請之猶恐弗從,詎肯自來耶? 公固邀之。昺曰: 「此所謂呈身長老也。」竟逃於司空山②。 公顧謂佛鑒曰: 《蟾侍者日錄》 【注釋】
2015.5.2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謂佛鑒曰: 「白雲師翁,動用舉措,必稽往古。 嘗曰:『事不稽古,謂之不法。予多識前言往行,遂成其志。 然非特好古,蓋今人不足法。』 先師每言師翁執古,不知時變。 師翁曰:『變故易常,乃今人之大患,予終不為也。』」 《蟾和尚日錄》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5.4.25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謂妙喜曰: 「大凡舉措,當謹終始。 故善作者必善成,善始者必善終。 謹終如始,則無敗事。 古云,惜乎衣未成,而轉為裳,行百里之半於九十。斯皆嘆有始而無終也。 故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雲門菴集》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5.4.18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謂元布袋①曰: 「凡稱長老之職,助宣佛化。 常思以利濟為心,行之而無矜,則所及者廣,所濟者眾。 然一有矜己逞能之心,則僥倖之念起,而不肖之心生矣。」 《雙林石刻》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禪師對布袋和尚景元禪師說: 良因贊曰: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2015.5.12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珣佛燈①曰: 「高尚之士,不以名位為榮,達理之人,不為抑挫所困。 其有承恩而效力,見利而輸誠,皆中人以下之所為。」 《日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對佛燈守珣禪師說: 「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士,雖有聲名地位不以為榮耀。 良因贊曰:
2015.5.9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勤和尚自太平遷智海。郡守曾西元禮問: 「孰可繼住持?」佛鑒舉昺首座①。 公欲得一見。佛鑒曰: 昺為人剛正。於世邈然,無所嗜好。請之猶恐弗從,詎肯自來耶? 公固邀之。昺曰: 「此所謂呈身長老也。」竟逃於司空山②。 公顧謂佛鑒曰: 《蟾侍者日錄》 【注釋】
2015.5.2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謂佛鑒曰: 「白雲師翁,動用舉措,必稽往古。 嘗曰:『事不稽古,謂之不法。予多識前言往行,遂成其志。 然非特好古,蓋今人不足法。』 先師每言師翁執古,不知時變。 師翁曰:『變故易常,乃今人之大患,予終不為也。』」 《蟾和尚日錄》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5.4.25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謂妙喜曰: 「大凡舉措,當謹終始。 故善作者必善成,善始者必善終。 謹終如始,則無敗事。 古云,惜乎衣未成,而轉為裳,行百里之半於九十。斯皆嘆有始而無終也。 故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雲門菴集》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5.4.18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謂元布袋①曰: 「凡稱長老之職,助宣佛化。 常思以利濟為心,行之而無矜,則所及者廣,所濟者眾。 然一有矜己逞能之心,則僥倖之念起,而不肖之心生矣。」 《雙林石刻》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禪師對布袋和尚景元禪師說: 良因贊曰: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龍德上師佛王誓約:只要是屬於三寶常住的物品,不予則不能取,若曾有意無心犯過這種過錯的,想起來都要去懺悔。偷盜,叫做不予取,是指以貪、瞋、痴三種不清淨的動機來謀奪財物,主要都是由貪心的動機所引起。
瞋恚之五過失與修忍之五德 人們貪愛某物,得不到的很想得到,得到以後又怕它損壞、遺失,或被人搶奪。所以,佛陀說八苦都是來自於貪著。對外物的貪著而產生「求不得苦」;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貪著,就有「愛別離苦」;有的是一看就討厭,再看更傷心,自己怨恨的人卻天天要見面,這是「怨憎會苦」。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Thumbnail
達賴喇嘛曾說,一個人會有破壞性的情緒,都是因為貪瞋癡慢疑引起的。因為貪不到,或是貪不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愚癡衝動的行為,兩敗俱傷。又或是疑心另一半不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挽回、玉石俱焚的憾事。又或是被人蓄意怠慢、輕賤、看不起,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饒恕的事情。 貪瞋癡五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龍德上師佛王誓約:只要是屬於三寶常住的物品,不予則不能取,若曾有意無心犯過這種過錯的,想起來都要去懺悔。偷盜,叫做不予取,是指以貪、瞋、痴三種不清淨的動機來謀奪財物,主要都是由貪心的動機所引起。
瞋恚之五過失與修忍之五德 人們貪愛某物,得不到的很想得到,得到以後又怕它損壞、遺失,或被人搶奪。所以,佛陀說八苦都是來自於貪著。對外物的貪著而產生「求不得苦」;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貪著,就有「愛別離苦」;有的是一看就討厭,再看更傷心,自己怨恨的人卻天天要見面,這是「怨憎會苦」。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Thumbnail
達賴喇嘛曾說,一個人會有破壞性的情緒,都是因為貪瞋癡慢疑引起的。因為貪不到,或是貪不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愚癡衝動的行為,兩敗俱傷。又或是疑心另一半不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挽回、玉石俱焚的憾事。又或是被人蓄意怠慢、輕賤、看不起,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饒恕的事情。 貪瞋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