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6
重點節錄
- 有線電視剪線潮不斷、利潤下降,亟待轉型,不過從鏡週刊起家的「鏡電視」新聞台,則在經過繁複審查後,成為台灣近十年第一家新設的新聞台,並於2月9日先在網路上開播,上架有線系統的手續也正進行中。
- 「鏡電視」主張以分散股權、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企業永續經營更重於獲利等九大理念,自詡為「民間版公共媒體」,強調多元、 專業、深度、國際、藝文、弱勢等六大特色,藝文新聞、台語新聞、國際新聞專題節目、兒少新聞都是保證播出的類型。
- NCC委員提出不同意見書指出,鏡電視除營運樣態已達市場飽和,可能加劇惡性競爭,無助產業健全發展外,其頻道定位、財務規劃、實質控制權等面向也仍存有諸多疑慮。傳播學者進一步指出,台灣的新聞台缺乏透明公平的「進退場機制」,以致低於國際行情的成本製播成為常態,使缺乏深度內容的新聞台仍能活躍。
主題一
-關於「鏡電視」與那些「附帶條款」
1️.鏡電視的董事長是誰?
《鏡電視》成立於2020年,隸屬鏡傳媒集團,集團的負責人裴偉,目前也是《鏡週刊》社長。後來為了化解《鏡電視》是《鏡週刊》影音版與狗仔形象等疑慮,裴偉卸下《鏡電視》董事長職務,目前董事長改為前立委、前大眾銀行董事長陳建平擔任。
2️.鏡電視的董事與股東關係為何?
《鏡電視》主張「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也造就「董監事未持股」的特殊狀況,引來外界對其製播主導權的疑慮,而其新聞部副總陳素秋曾表示,最後新聞能否播出由專業編審決定。
📌 《鏡電視》董監事:高雄政治世家陳建平、導演楊雅喆、前紙風車執行長李永豐、前民視政治中心主任盧宥伶、前智邦董事長黃安捷,監察人劉志鵬。
📌 《鏡電視》大股東:鏡週刊董事長裴偉、國巨董座陳泰銘、英業達創辦人葉國一、智邦前董座黃安捷、萬海少東陳致遠、甲山林董事長祝文宇、皇普建設董座蘇永平、昇恒昌監察人朱劭華等人。
3️.鏡電視經營理念
自詡「民間版公共媒體」,其九大理念包含股權分散、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等,六大特色則為多元、專業、深度、國際、藝文和重視弱勢權益。另外根據《鏡電視》的營運規劃,藝文新聞、台語新聞、國際新聞專題節目、兒少新聞都是保證播出的類型。
4️.堪稱「最嚴格」的附帶條款寫了什麼?
NCC最終決議以附帶條件的方式通過《鏡電視》的申設案,而逾40項的附帶條款與行政指導受外界高度矚目。
這些附帶條款主要源自《鏡電視》提出的營運計畫,包括需每年公布承接的政府標案、確保製播品質及時數規劃、落實外部公評人制度和編輯室公約、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不得參與營運、不改變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之性質等。此外,NCC也要求其應符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不得接受中資滲透的指示或投資。
5️.「鏡電視」時間軸總複習
2019年底遞交申請案,歷經多次審查、補件,於2021年5月遞交新的申請案後,在9月通過外部諮詢委員會的初審。不過,由於NCC認為仍有疑慮待釐清,於是12月邀《鏡電視》親自說明後,於2022年1月19日以附帶多項條款通過鏡電視的申請案,成為近10年來首家獲准新設的衛星新聞頻道。
台灣數位光訊科技集團也於2020提出申請新聞台,然而過程一波三折,目前在外部初審就沒有過關。
主題二
-從不同意見書看鏡電視的理想與現實
雖然《鏡電視》順利過關,但傳播領域的NCC委員王維菁和林麗雲也提出不同意見書:
1️.鏡電視標榜「民間公視」,但本質仍是私人商業媒體
《鏡電視》向NCC報告時曾自詡為「民間版公共媒體」,但其本質上仍是私人以自然人身份投資的商業媒體,且依然會受市場競爭、成本利潤影響。委員指出,《鏡電視》並無計畫改為公益信託性質,且無法提出具體成為公共媒體的標竿,產權上仍是私人的商營媒體。
2️.財務規劃樂觀,營運計畫難以實現
《鏡電視》規劃主要收入為廣告、授權費、政府標案。
📌廣告:廣告價格牽涉頻道位置,如從100台以外每年廣告費約為0.78億,移至黃金頻段(48-59)才能提升至2.73億,但是移頻不僅需系統台同意,收入未必順勢提高。
📌授權費:《鏡電視》預計從其他媒體或網路平台收取一年1.9億的授權費,卻沒有相關計算基礎與規劃,委員認為這部分過於樂觀。
📌政府標案:《鏡電視》規劃在2027年以後25%的收入皆來自政府標案,屆時這將是財務中相當吃重的部分,引發公司經營與新聞獨立間的衝突疑慮,有如當今公視遇到的困境。
3️.實質控制人不明,公司治理有風險
《鏡電視》前董事長裴偉,目前是《鏡週刊》現任董事長也是鏡電視股東,而《鏡週刊》產生的社會爭議不在少數,例如侵犯隱私、物化女性等,並且也無法確保其不會干涉《鏡電視》之營運。委員進一步指出,會中《鏡電視》曾堅持一定要以「鏡」為名,因此兩者關係終難分割釐清。
4.《鏡電視》營運樣態已達市場飽和,加入競爭無助產業健全發展
台灣新聞台密度在全球實屬罕見,但因缺乏退場機制,業者只要採取低成本策略,便能續存於市場,造成台灣新聞頻道呈現低成本競爭市場,流於同質化、淺碟、訴諸感官刺激等具負面效果的內容。委員認為,《鏡電視》難與現有頻道產生區隔,加入競爭可能無法解決產業困境、提升閱聽眾權益。
我們主張NCC應該將這次對《鏡電視》的嚴謹審查,套用到未來其他舊有電視台的換照審查上,才能打造有效的機制,打破產業困境:
核心問題是產業有沒有透明公平的進退場機制,讓值得期待的、好的新聞台能夠順利進場;讓缺乏新聞專業、不利產業健全與閱聽眾福祉的新聞台得以退場。如同本會董事長羅世宏指出,政府應該鼓勵新聞產業提高製播水準、建立公平的競爭條件(公平上架、排頻新聞區塊,以及合理的有線電視訂戶費用分潤機制),才能讓不適合的新聞台得以自然淘汰或被迫退出市場。
主題三
-鏡電視要面對的產業現實,是大環境亟欲改變的現狀
1️.有線電視仍是營收主力、影響力更有利可圖
雖然有線電視面臨剪線潮、廣告收入持續下降,但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表示,近年廣告市場明顯位移,但是來自有線電視的收入對媒體來說還是相當重要,所以在多角化經營不同平台的過程中,有線電視仍是不可放棄的傳播管道。
他進一步分析,佔據熱門頻段的新聞台具有多元影響力,新聞台背後企業如果還有經營其他事業或相關品牌,有機會透過包裝內容,達到宣傳效果;在政治影響力上,電視媒體仍能左右輿論市場,也讓大家對新聞台仍趨之若鶩。
2️.上架困境:系統台主宰排頻權,能不能上架都是問題
《鏡電視》規劃將從100台以外,慢慢移進80幾台,最終進入48-59的黃金頻段,不過在台灣有線電視特殊的產業環境下,這個過程可能不會如此順利。例如壹傳媒的《壹電視》成功取得執照後,遲遲無法上架,直到後來出售給在產業中具有影響力的練台生的年代集團後,才順利上架至49台。
3️.利潤問題:頻道位置攸關廣告費,黃金頻段還要高額上架費
就算順利上架,能讓觀眾在有線電視上收看,冷門頻段的廣告費也相當不足,像是聯合報過去經營的新聞頻道《UDN TV》便因為無法進入黃金頻段,導致營收出現困境,只開播4年就收攤。如果要往前移到黃金頻段,除了要系統台同意,還要與原本待在該頻段的頻道競爭,還可能得支付高額上架費,收入未必能夠好轉。
支持我們🥰
⭐ 和我們一起塑造「更好的媒體,更好的社會」⭐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 這將能支持媒觀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參考資料
1.鏡新聞(2022)/關於我們|https://bit.ly/3Bhqgx1
2.今週刊(2022)/10年來第一家!鏡電視新聞台准設,NCC設史上最嚴格附款如何落實?借鏡英國、韓國作法|https://bit.ly/3gBxbrB
3.NCC(2022)/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第 999 次委員會議紀錄|https://bit.ly/3LsDtru
4.NCC(2022)/「衛星廣播電視事業鏡電視新聞台申設」續行討論案不同意見書|https://bit.ly/3gBuwy3
5.聯合新聞網(2022)/鏡電視申設 NCC兩委員提不同意見書|https://bit.ly/3gUWzc1
6.蘋果新聞網(2022)/鏡電視過關!NCC年前送大禮 近10年首家准設新聞台|https://bit.ly/3p2nQ0D
7.上報(2022)/羅世宏專欄:未來新聞台申/換照標準參考「鏡新聞台」 NCC有決心嗎|https://bit.ly/3LoUDWZ
8.聯合新聞網(2022)/台數科申請新聞台觸礁 叩關NCC求複審翻盤|https://bit.ly/351YV5R
9.獨立評論(2022)/鏡電視申請「過關」,NCC的電視治理也過關嗎?|https://bit.ly/3HXouDK
10.中時新聞網(2021)/董監事零持股 鏡電視申設再掀波|https://bit.ly/3Jel3ZE
11.聯合報(2021)/鏡電視網路先練兵 背後政商勢力曝光…電子、航運、營建大咖齊聚|https://bit.ly/3Lp020m
12.聯合新聞網(2021)/有線電視戶數創新低 新聞台窄門擠破頭為哪樁|https://bit.ly/3Brg1qg
13.愛傳媒(2020)/王其/東森再辦新聞台?鏡傳媒要辦新聞台?|https://bit.ly/3rQh8w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