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偏偏喜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在本地某網路閱讀社團,得知即將舉辦臺灣女作家吳曉樂的線上講座,主題是爲什麽讀女性文學。當下盤算要空出時間聽這場演講。

先前在書局發現《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從書名即知,這是出自金庸較不出名的中篇武俠小說《白馬嘯西風》。了結長年恩怨情仇之後,李文秀因戀慕之人早有知心愛侶,不願傷心地孤身待在回疆,騎著白馬回到中原。然而江南再好,對這位美麗的姑娘而言,「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翻一翻覺得《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值得反復閱讀,無奈阮囊羞澀,疫情期間能省則省,心底暗暗期待日後可能的特價。

吳曉樂提及她僅有個人臉書,並未在社交媒體與讀者交流。我突然想起《在我墳上起舞》有句話:「我並不排斥熱情的行爲,但是我得選擇一下物件」。各人想要面對世界的方式不同,無須一概而論。愛熱鬧的就和衆人熱鬧去,倘若不慣社交,何妨待在自己的小天地,不必解釋什麽。

她說起長期做同一件事,必然細緻和深入。比如有人喜歡拍咖啡廳,可能拍著拍著就煩躁了,覺得都一樣。而創作者要珍惜當時的煩躁,這是突破的契機,撐下去或許就會出現不同的東西。

吳曉樂和聽衆分享她的文學啓蒙,最初的養分來自言情小說。八、九歲時去鄰居家玩,向鄰居借來席絹《搶來的新娘》,回家看到精彩之處,誰知鄰居突然來要書,因爲有人覺得小孩子看言情小說不太好,幾經交涉,吳曉樂依然不願歸還,鄰居最後空手而回,聽衆玩笑地稱搶來的小說。從此她熱愛言情小說,並由言情小說學習許多超齡的辭彙。中學時期,因學校推薦書單有張曼娟《海水正藍》,亦以愛情爲主題,吳曉樂一讀就愛上,張曼娟的細緻精微,讓吳曉樂看到更寬廣的文學視野。

她分享與父母的關係值得我們深思。吳曉樂以「自己的考卷自己回答」,說明母女不同世代的差異。去土耳其旅遊時,母親一定要她去摸那個據說會生男孩的雕像,母女在該景點吵了許久。後來她終於明白,母親曾爲了第一胎是女兒,承受很多壓力,勸她祈求生子是母親對她的愛。吳曉樂當下告訴媽媽,其實生子與否已經不是她的困擾。有時親子之間的衝突,源自父母要求子女回答父母的考卷,然而自己的生命考卷,自己回答比較好,也不要幫別人回答他的生命考卷。吳曉樂以「殼」形容父親。父親因故生意失敗,由於無法達成男人必須功成名就的刻板印象,於是封閉自己,不太與家人互動,長年受了很多苦。

最有趣的是高齡八十的外婆離家出走。若用時髦的話語,便是外婆暮年堅決「做自己」。外婆在附近獨居,儘管外界有些流言蜚語,但吳曉樂覺得,放棄照應晚輩的外婆快樂許多。比如原來外婆熱愛清宮劇,外婆喜歡格格、貝勒、皇上等等,愛聊誰誰誰應該怎麽怎樣之類。吳曉樂這才想起,以前電視遙控器都是小孩掌握,從來沒人問外婆想看什麽。喜歡兒孫繞膝的長輩、想過自己日子的長輩,都很好,各自選擇即可,無所謂誰對誰錯,所有人無須活成一種固定的模樣。

吳曉樂妙語如珠,就像和友人聊天,親切生動,聽衆獲益匪淺。我很喜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 Ping Chen的沙龍
21會員
364內容數
YI Ping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Thumbnail
2025/04/28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Thumbnail
2025/04/24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Thumbnail
2025/04/24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Thumbnail
2025/04/18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Thumbnail
2025/04/18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But it’s really not for me 這是我第一次讀吳曉樂作者的書,我看過許多篇他寫的文章,感覺得到他的銳利和幽默,但我實在沒想到,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這麼寮落去(台語)~ 我很喜歡,只能用這樣來評價了。 我想,書寫自己的故事是最難的,要剖開自己,要重新感受,特別敏感的
Thumbnail
But it’s really not for me 這是我第一次讀吳曉樂作者的書,我看過許多篇他寫的文章,感覺得到他的銳利和幽默,但我實在沒想到,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這麼寮落去(台語)~ 我很喜歡,只能用這樣來評價了。 我想,書寫自己的故事是最難的,要剖開自己,要重新感受,特別敏感的
Thumbnail
 我想她才是那種真正細心的人,比方她的盆栽她的鳥,以及最近豢養的小貓,常常說「自己沒辦法處理這些東西啦」。其實,不是無法,而是因為知道承擔責任之重,如果照顧不好,就深怕會像她自己筆下的小說人物那樣,左邊一個缺口,右邊一道裂痕。
Thumbnail
 我想她才是那種真正細心的人,比方她的盆栽她的鳥,以及最近豢養的小貓,常常說「自己沒辦法處理這些東西啦」。其實,不是無法,而是因為知道承擔責任之重,如果照顧不好,就深怕會像她自己筆下的小說人物那樣,左邊一個缺口,右邊一道裂痕。
Thumbnail
其實我很慶幸,自己有耍任性的自由,有指認規矩,並拒絕遵從的自由。 我知道我的媽媽以前並沒有。
Thumbnail
其實我很慶幸,自己有耍任性的自由,有指認規矩,並拒絕遵從的自由。 我知道我的媽媽以前並沒有。
Thumbnail
有時候我歆慕兒童,歆慕他們跌倒了可以理直氣壯地坐在那邊哭,更羨慕的是,很少有人拷問一名哭泣的兒童,你是不是未免太傷心了啊? ——〈那些致命的明亮〉 2019年買下了吳曉樂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書中收錄21篇文章,喜歡她的筆下內斂的觀察描述和視角下的女性角色故事,輕鬆的字句卻也微小的刺激著某些理所
Thumbnail
有時候我歆慕兒童,歆慕他們跌倒了可以理直氣壯地坐在那邊哭,更羨慕的是,很少有人拷問一名哭泣的兒童,你是不是未免太傷心了啊? ——〈那些致命的明亮〉 2019年買下了吳曉樂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書中收錄21篇文章,喜歡她的筆下內斂的觀察描述和視角下的女性角色故事,輕鬆的字句卻也微小的刺激著某些理所
Thumbnail
今天依儒要分享的書籍是《所有的過去,都將以另一種方式歸來》,這本書是吳淡如小姐的近作。而她是一位暢銷作家、多才多藝。喜愛閱讀而且過目不忘,是一位考試高手,從小大到幾乎不怎麼用力讀書,卻依然還能「試試」如意。 當作家是她十多歲時就立下的志願,到現在依然持續著,落實終身學習,永遠保持面對人
Thumbnail
今天依儒要分享的書籍是《所有的過去,都將以另一種方式歸來》,這本書是吳淡如小姐的近作。而她是一位暢銷作家、多才多藝。喜愛閱讀而且過目不忘,是一位考試高手,從小大到幾乎不怎麼用力讀書,卻依然還能「試試」如意。 當作家是她十多歲時就立下的志願,到現在依然持續著,落實終身學習,永遠保持面對人
Thumbnail
在本地某網路閱讀社團,得知即將舉辦臺灣女作家吳曉樂的線上講座,主題是爲什麽讀女性文學。當下盤算要空出時間聽這場演講。 她說起長期做同一件事,必然細緻和深入。比如有人喜歡拍咖啡廳,可能拍著拍著就煩躁了,覺得都一樣。而創作者要珍惜當時的煩躁,這是突破的契機,撐下去或許就會出現不同的東西。
Thumbnail
在本地某網路閱讀社團,得知即將舉辦臺灣女作家吳曉樂的線上講座,主題是爲什麽讀女性文學。當下盤算要空出時間聽這場演講。 她說起長期做同一件事,必然細緻和深入。比如有人喜歡拍咖啡廳,可能拍著拍著就煩躁了,覺得都一樣。而創作者要珍惜當時的煩躁,這是突破的契機,撐下去或許就會出現不同的東西。
Thumbnail
有一天逛書店時,發現了吳淡如的《吳淡如夢想會生利息》這本書,書腰上的文字吸引了我的目光—— 為什麼實現夢想得等到退休後? 吳淡如喜歡台北人禮貌的冷漠 歡迎參觀本格其他作品—— 我的烏龍鳥事:烏龍事件簿/我的連載小說:《桃花債》/我的奇思異想:包山包海
Thumbnail
有一天逛書店時,發現了吳淡如的《吳淡如夢想會生利息》這本書,書腰上的文字吸引了我的目光—— 為什麼實現夢想得等到退休後? 吳淡如喜歡台北人禮貌的冷漠 歡迎參觀本格其他作品—— 我的烏龍鳥事:烏龍事件簿/我的連載小說:《桃花債》/我的奇思異想:包山包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