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都知道。但我想跟你說:《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我很慶幸,自己有耍任性的自由,有指認規矩,並拒絕遵從的自由。


我知道我的媽媽以前並沒有。


小的時候,她不能拒絕長輩要她放下書本去打工,也沒能自外於社會的期許,說不結婚,她無法選擇自己要從事什麼職業,後來生下了我,更是沒得商量,她永遠都是我的媽媽,這是再也無法改變的事。


我和媽媽常常有小磨擦,因為她沒能忘掉,自己長大的時候,大人們在樹幹上纏了多少鐵絲,自己才能長的又直又漂亮。也沒能勇敢起來,去想像新種下的小樹苗有沒有可能長出圍牆之外。所以她為我澆水,確保我得到充足的陽光,也剪去我雜亂的枝椏,把好奇的葉芽彎回適當的角度。我怎麼能理直氣壯的說,我偏偏不喜歡呢?


讀吳曉樂的散文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喚起我很少去認真思索的,關於家庭的事。她寫與家人之間如海浪般又拍打又退後的關係:寫自己使母親差點窒息的時刻,她的沉默把媽媽的心揪的那麼緊;也寫與父親吵了一架之後,父女兩敗俱傷如斷成兩截的掃把。那些或許是逞強,或許是倔強的當下,她正是因為清楚父母的內心,才能傷人那麼深。


現在她回頭看,誠實而透明的寫下自己當時的想法,連著母親、父親心頭的結一併寫下,成為這些散文,成為波濤,也成為一片包容的海。第一篇〈女兒們在天平上躊躇〉她寫與母親出遊時,母親要她摸摸路旁的「得男佛」,祈願能生男丁,她卻執意不肯,抗拒將陳舊的觀念繼續複製下來,踏著階梯的腳步遂變得沉重而困窘了。其實,她比誰都還要明白,自己與母親是如何因為性別而缺失一份應得的愛。她身旁許多女兒也有同樣共鳴:「沒有產下兒子,讓母親被責怪,而身為女兒的她們,也共享了那份羞恥感。」雖然男尊女卑的觀念或許不曾真正消失,而現在的反抗又何嘗不會成為自己未來的為難,她仍然堅定的拒絕了,沒有將手伸向得男佛。她不願繼承那份為難。更正面的說,她決心停止為偏見服務,決心以溫柔而堅毅的方式說出她的不喜歡,這個拒絕不是把「壞人」的帽子扣回母親頭上,而是相信現在與未來,可以有不只一種選項。


另一篇戳進我內心的是〈叛逆期〉,寫她高中時期,兩次讓母親幾乎窒息的事件。其一是她故意晚歸,不打電話知會母親,讓母親焦急等待,甚至到朋友家尋人,終於回家,見到母親的疲態,卻也什麼話也沒有說,就這樣進房睡了。回頭看,她知曉自己的心態幼稚,「想透過一連串的無理取鬧來得到確信:母親愛我。」很多時候人性渴望的愛,往往是透過傷害來證明的。為什麼人就是會偏執的選擇如此呢其二是更全面的崩解。在第一個事件發生後的幾個月,媽媽隨口關心她的學校生活,她卻開口就是荊棘,向媽媽應道「不關你的事」。她的母親遂站著哭了起來,要她出去,馬上離開家。媽媽的心因為沒有回報的給予,匱乏到臨界,和手上的盤子一起應聲摔碎。然而,等到她和父親一起回家,卻發現熱騰騰的飯菜已備在桌上,而地上一塊陶瓷碎片也沒有。母親都收拾好了,整理家裡、整理自己的傷心。她依然是母親,儘管快要枯竭,還是不放棄的給予愛。


讀到這裡,回想自己成長的過程,對父母說出傷人話語的當下,我何嘗不明白他們也煎熬著呢?


又執拗又任性的我,卻因為作為孩子,還是被深深的愛著。但我想跟自己說,既然現在我已經有選擇,我也要選擇好好了解家人的想法,然後好好的,輕輕緩緩地說出自己真實的聲音,儘管那是我偏偏不喜歡的,也要在「可是」之前,讓對方知道我願意理解他們的聲音。


有機會的話,一面想著自己的家庭故事,一面讀讀這本《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吧。也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你最有共鳴的篇章。

希望我們都能坦率的去愛。



avatar-img
14會員
35內容數
你將讀到的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而是一些新的思考切入點。這裡會有對多元議題的探討,在梳理議題脈絡後,會由此議題為核心,進行延伸討論,談談相關的文學與影視作品對此議題有什麼樣的闡釋,也會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不同作品各自有什麼樣的觀點,而他們之間又是如何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雙眼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生涯規劃的主題,我想要反其道而行,選擇一篇關於失敗的作品。 這世界上已經有太多太多成功人生的腳本,人們總是在社群媒體上展示自己最好的那面,而極力隱藏脆弱、陰暗的時光。師長前輩也總是在分享如何奮鬥成功,卻沒有人訴說失敗消沉的日子如何度過。
閱讀《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我看見Apyang非常努力的「做」出他原住民的自我認同,也選擇用他認為最純粹、最貼近土地的方式與他的家鄉、族人互動。在一篇一篇原民書寫中,apyang尋找與實踐自我認同的道路雖然是陡峭上坡,但他還是憑著一顆赤誠的心,以鐮刀拓出一條「尋根」的軌跡,赤腳朝夢想奔馳而去。
薩米的印記(Samiblood,或譯「薩米之血」)是我在瑞典修教育相關的課程時,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的電影,當時,我看完的第一個心得是:怎麼會跟臺灣的原住民處境如此類似?
你是「鍵盤柯南」嗎?每次發生社會事件,你是否總是忿忿不平,不理解為什麼輿論一面倒,判決還是出乎意料?有一個節目,正是為了鄉民法官而生……
《八尺門的辯護人》這部律政台劇劇情縝密,涉及許多法律專業,卻精采跌宕,絲毫不枯燥。 故事從案件審判的過程開展出多元的議題:死刑存廢、遠洋漁業、移工的勞動環境,以及法律與政治拉鋸的多角勢力。而原著小說描繪更多細節,對於議題也談得更加深入,這篇文我為大家整理了小說中多有著墨,劇集卻省略未談的6個遺珠。
你是否想過,我們有沒有可能像《駭客任務》那樣,活在一個由母體控制的世界? 我有,林新惠也透過〈Hotel California〉這篇小說細細地想了一遍。
關於生涯規劃的主題,我想要反其道而行,選擇一篇關於失敗的作品。 這世界上已經有太多太多成功人生的腳本,人們總是在社群媒體上展示自己最好的那面,而極力隱藏脆弱、陰暗的時光。師長前輩也總是在分享如何奮鬥成功,卻沒有人訴說失敗消沉的日子如何度過。
閱讀《我長在打開的樹洞》,我看見Apyang非常努力的「做」出他原住民的自我認同,也選擇用他認為最純粹、最貼近土地的方式與他的家鄉、族人互動。在一篇一篇原民書寫中,apyang尋找與實踐自我認同的道路雖然是陡峭上坡,但他還是憑著一顆赤誠的心,以鐮刀拓出一條「尋根」的軌跡,赤腳朝夢想奔馳而去。
薩米的印記(Samiblood,或譯「薩米之血」)是我在瑞典修教育相關的課程時,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的電影,當時,我看完的第一個心得是:怎麼會跟臺灣的原住民處境如此類似?
你是「鍵盤柯南」嗎?每次發生社會事件,你是否總是忿忿不平,不理解為什麼輿論一面倒,判決還是出乎意料?有一個節目,正是為了鄉民法官而生……
《八尺門的辯護人》這部律政台劇劇情縝密,涉及許多法律專業,卻精采跌宕,絲毫不枯燥。 故事從案件審判的過程開展出多元的議題:死刑存廢、遠洋漁業、移工的勞動環境,以及法律與政治拉鋸的多角勢力。而原著小說描繪更多細節,對於議題也談得更加深入,這篇文我為大家整理了小說中多有著墨,劇集卻省略未談的6個遺珠。
你是否想過,我們有沒有可能像《駭客任務》那樣,活在一個由母體控制的世界? 我有,林新惠也透過〈Hotel California〉這篇小說細細地想了一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這句話是我在聽《只能喝酒的圖書館》採訪作家平路時,她很喜歡的一句話,我也深深被觸動。 平路說,這是她長久以來的疑問:「我的媽媽為什麼不愛我?」直到解開了身世之謎後,她才明白原來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而是情敵生的,所以很難去苛求媽媽愛她。 她說:「我不相信愛的神聖性或者真實性」,最喜歡一句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這句話是我在聽《只能喝酒的圖書館》採訪作家平路時,她很喜歡的一句話,我也深深被觸動。 平路說,這是她長久以來的疑問:「我的媽媽為什麼不愛我?」直到解開了身世之謎後,她才明白原來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而是情敵生的,所以很難去苛求媽媽愛她。 她說:「我不相信愛的神聖性或者真實性」,最喜歡一句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