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關於跑酷的事情】前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為什麼要做這個系列的文章?

這是經過我和朋友小高彼此反覆討論後,決定付諸行動的計畫。

之後我和小高會各自發布一系列跟跑酷相關的文章,內容包含但不限於跑酷核心本質、歷史沿革、團體、文化、觀點、技術、應用面向等等。

這件事情已經想很久了,只是為什麼我會想要做這件事情呢?


【原因1】新一代從事跑酷的人,對這項文化的背景所知甚少

我目前同時在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的跑酷社團擔任社團指導老師。在先前定期的課程回饋及調查中發現,鮮少人對於跑酷有足夠的認識。


這些也不是很複雜的問題,像是:

1. 你知道跑酷源自於哪個國家嗎?

2. 你知道台灣目前有哪些活躍的跑酷團體?/你聽過哪些代表性的台灣跑酷人物?

3. 你曾經聽過它有哪些文化或精神理念?你認同哪一些?


問題的設計上並沒有特別限縮範圍或嚴謹的要求,主要是希望透過比較開放的問題促進討論。

但除了曾經聽過我說明的人之外,沒什麼人對此有想法或能夠答得出來。


我不認為答不出來是他們的問題,但這其實也印證了一件事情:

「知識有價值,但是它無法自行傳遞到應該或需要知道的人手上。」


【原因2】目前台灣極度缺乏嚴謹且系統化的相關文獻

如果去查閱台灣已有的碩博士論文,你會發現有一篇:

「從身體實踐到日常實踐:極限運動「跑酷」如何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那是一篇由圈內人撰寫的碩士論文,用社會學的角度來探討跑酷。

我大力推薦各位一定要看,在這裡附上連結:https://hdl.handle.net/11296/seb46e (裡面有幾個錯字和贅字,看到可以自行忽略)


對我這種社會學的門外漢來說,看完之後有很大的啟發。

它貼切描述了研究期間 (2013 - 2015) 的台灣跑酷發展狀態,而它的後期推論也大致符合目前的發展。


只是,像這種極具價值的論文實在太少。

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想要唸研究所,我希望像這類有價值的文獻可以更多,同時也嘗試透過這樣的方式推廣跑酷。


雖然我 2022/09 才開學,但還是有些事情可以先做。

那就是爬梳整理自己所知道和研究的事情,當作就讀研究所前的先行作業。


【原因3】跑酷除了那些驚人的動作表現,還有很多人、事、物值得大家認識


可能是因為時代變遷的關係,大家接觸資訊的管道從入口網站 (Yahoo、Google、MSN...)、各類論壇,到現在的社群網站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抖音...)。


接收資訊的管道看似變多,實際上反而限縮。

如果你透過 YouTube 去找跑酷影片,你能看到演算法清一色都是推薦「動作驚人」、「為了吸引眼球」、「極具爭議點」的影片。


每當別人問起這些影片的事情時,雖然我不厭其煩的和他人解釋「跑酷不是...,而是...」,但是對跑酷抱持著刻板印象的人源源不絕,面對面澄清的速度遠遠不比一支驚險的跑酷影片帶來的印象還快。


每當我進行一件會產生爭議的決定前,我總是會反覆思考:

「我真的已經盡力了嗎?我究竟想呈現什麼?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方法了嗎?這件事情的結果真的是我要的嗎?」


雖然可以想像製作那些影片作者的想法,但實際上要推廣和說服的受眾並不是我們這些較為資深的訓練者,而是那些還不夠認識跑酷文化的人。


而我們回應什麼以及如何回應,會決定這些人會痛恨跑酷文化,

又或是這些人會在下週安排一個新的生活嘗試,我很希望那個嘗試可以是「跑酷」。


我希望開始去分享一些有別於「只是為了吸引眼球」的事情。

想要讓大家知道除了這些刻板印象之外,還有其他事情值得你知道,也有很多人為了跑酷在努力。


有些事情,不說你不會知道。

你可能不知道利他主義跟跑酷的關聯,也可能不知道跑酷源自於軍事訓練。你也可能不知道為什麼在南台灣從事跑酷的人會抱持著「一起開始,一起結束」的心態,而北台灣從事跑酷的人比較沒聽過這個概念。


有些人,不介紹你不會認識。

這些人未必會出現在 YouTube 推薦的跑酷影片裡,但他們在台灣的跑酷推廣上有付出一份力。

他們不一定是專業或現任的訓練者,但他們同樣熱愛跑酷。

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為跑酷發聲。


接下來會怎麼做?

目前主要會以文章形式進行發表,會用主題方式呈現。

同一個主題可能會用一篇文章 (或是多篇) 分享;而篇幅之間可能會有前後關聯 (也可能沒有),又或者跳著內容發表。


因為我比較熟悉文字的使用,其他傳遞媒介我還在考慮。

但會先從文字開始。


雖然我相信大家有自己喜好的閱讀和理解方式,有些事情我還是想要再提醒一下:


【視角和侷限】內容講述的方式會根據對象的不同而調整,而這個系列的文章主要是以我為出發點來撰寫,所以一定會有「我 不知道如何/沒辦法/不方便 討論」的事情。
文章內提到的人、事、物在之前並沒有在網路或其它文獻中出現,它們確實存在,但你還是可以懷疑我寫的東西到底有沒有問題。
我可能會引用一些概念,也可能會東拼西湊很多理論來說明自己的看法。引用的內容未必完整,或方法未必正確,我自己會注意這件事情,但我對考究領域還不是很熟悉,有發現的人可以提醒我。


每次閱讀時我都會這樣想,或許你也可以試試看:

「文章中提到的到底是事實,還是作者的觀點?我自己又是怎麼看的?」


最後再補充一些實用的概念 (以下詞彙的解釋內容引用自《打造卓越引導力》):


假設:「當你沒有證據卻仍然相信它是真的。」

推論:「當你根據自己知道的事對自己不知道的事下定論。」

歸因:「當你對別人的動機進行推論,判斷某人做出某個行為是因為什麼。」


之後文章會陸續上架,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但我還是會根據情況保留解釋與回應的權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高的沙龍
5會員
9內容數
台灣跑酷與跑酷圈的介紹
小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30
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篇文章延續了 如何辦一場跑酷體驗活動?(Part 1)、如何辦一場跑酷體驗活動?(Part 2) 的內容,將注意力放在活動之後的復盤結案和延伸影響環節。
Thumbnail
2023/06/30
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篇文章延續了 如何辦一場跑酷體驗活動?(Part 1)、如何辦一場跑酷體驗活動?(Part 2) 的內容,將注意力放在活動之後的復盤結案和延伸影響環節。
Thumbnail
2023/06/26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了這場活動的籌備過程,現在則是要分享當天活動的進行狀況。
Thumbnail
2023/06/26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了這場活動的籌備過程,現在則是要分享當天活動的進行狀況。
Thumbnail
2023/06/23
目前在台灣從事跑酷的人口相較於其他運動少之又少,更不用說有沒有機會在正式單位舉辦活動。 而我們這次成功在學校單位辦了一場跑酷體驗活動。 這是這個系列的第 1 篇文章,會注重在活動前籌備的過程分享。
Thumbnail
2023/06/23
目前在台灣從事跑酷的人口相較於其他運動少之又少,更不用說有沒有機會在正式單位舉辦活動。 而我們這次成功在學校單位辦了一場跑酷體驗活動。 這是這個系列的第 1 篇文章,會注重在活動前籌備的過程分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體操與跑酷之間的關係,闡述國際體操總會(FIG)將跑酷納入體操的爭議性,並探討臺灣跑酷社群如何看待此變化。文章強調跑酷作為獨立文化與運動形式,呼籲人們認識其真正的起源及價值,並質疑FIG的文化挪用。同時,作者分享了臺灣跑酷的歷史和發展,以及如何面對體操體系的衝擊,讓讀者更深刻理解此議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體操與跑酷之間的關係,闡述國際體操總會(FIG)將跑酷納入體操的爭議性,並探討臺灣跑酷社群如何看待此變化。文章強調跑酷作為獨立文化與運動形式,呼籲人們認識其真正的起源及價值,並質疑FIG的文化挪用。同時,作者分享了臺灣跑酷的歷史和發展,以及如何面對體操體系的衝擊,讓讀者更深刻理解此議題。
Thumbnail
今天就來講數一下,有關跑酷事情好了,台灣是個流行很慢的國家,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一樣,有些聽眾會跟我們說到,沒有關係大概也是跟東北亞譬如說韓國日本這類歐美人家來比我們台灣確實比較慢,但我可以說的是並沒有,好體外話就說到這邊,今天就來分享一下跑酷的交流課程吧!這個運動啊,其實還蠻玄的,跟公園裡面的太極
Thumbnail
今天就來講數一下,有關跑酷事情好了,台灣是個流行很慢的國家,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一樣,有些聽眾會跟我們說到,沒有關係大概也是跟東北亞譬如說韓國日本這類歐美人家來比我們台灣確實比較慢,但我可以說的是並沒有,好體外話就說到這邊,今天就來分享一下跑酷的交流課程吧!這個運動啊,其實還蠻玄的,跟公園裡面的太極
Thumbnail
原本只有報名兩本,所以沒有請主講人楓雨多留時間給我,結果題綱列一列太多本,也來不及確認設備就上場了,幸好有準備的書都有聊到,只是只有天爺的有講完整,對後面的作者比較不好意思,所以補我寫過心得的超連結在這裡。我分享的內容提要如下。
Thumbnail
原本只有報名兩本,所以沒有請主講人楓雨多留時間給我,結果題綱列一列太多本,也來不及確認設備就上場了,幸好有準備的書都有聊到,只是只有天爺的有講完整,對後面的作者比較不好意思,所以補我寫過心得的超連結在這裡。我分享的內容提要如下。
Thumbnail
運動科學逐漸走向跨領域的發展,傳統運動領域分類已逐漸打破固有邊界,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以及運動生物力學等領域的跨領域整合,也就是利用不同的科際整合的優點來創造出不同進路的知識取向,才能夠創造更好的研究進展......
Thumbnail
運動科學逐漸走向跨領域的發展,傳統運動領域分類已逐漸打破固有邊界,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以及運動生物力學等領域的跨領域整合,也就是利用不同的科際整合的優點來創造出不同進路的知識取向,才能夠創造更好的研究進展......
Thumbnail
基礎科學研究與實質應用之間,往往存在著極大的鴻溝! 但台灣目前現行運動產業與科技的結合,卻逐漸開始走向跨域整合的道路!總體而言,目前台灣的運動產業與科技的結合呈現以下特點: 1. 居家健身線上化: 網紅教練或者是奧運國手等運動明星,在後疫情時代,健身宅經濟活絡的情況底下,開始走向居家健身
Thumbnail
基礎科學研究與實質應用之間,往往存在著極大的鴻溝! 但台灣目前現行運動產業與科技的結合,卻逐漸開始走向跨域整合的道路!總體而言,目前台灣的運動產業與科技的結合呈現以下特點: 1. 居家健身線上化: 網紅教練或者是奧運國手等運動明星,在後疫情時代,健身宅經濟活絡的情況底下,開始走向居家健身
Thumbnail
30年前,網路還沒真的普及,出版管理自國防部指揮的警備總司令部移交民政單位方10年(還要另一個10年才有真正的出版自由),建築資訊的取得管道就是相對少數的進口圖書、進口與國產雜誌,還有更為少數的專業書籍;即使如此,仍會在事務所打工時聽到老師感嘆著:被一堆雜誌追著跑。
Thumbnail
30年前,網路還沒真的普及,出版管理自國防部指揮的警備總司令部移交民政單位方10年(還要另一個10年才有真正的出版自由),建築資訊的取得管道就是相對少數的進口圖書、進口與國產雜誌,還有更為少數的專業書籍;即使如此,仍會在事務所打工時聽到老師感嘆著:被一堆雜誌追著跑。
Thumbnail
身為肌力及體能教練,在教學現場使用的技術種類繁多,就好像水電師傅的工具箱,裡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工具,所有工具都有專門的功用,沒有一種工具的重要性絕對大於另外一種,也沒有一種工具完全不會派上用場,所有的工具用對了地方就是有用,用錯了地方就是無用,而這正是肌力及體能訓練技術的特性。
Thumbnail
身為肌力及體能教練,在教學現場使用的技術種類繁多,就好像水電師傅的工具箱,裡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工具,所有工具都有專門的功用,沒有一種工具的重要性絕對大於另外一種,也沒有一種工具完全不會派上用場,所有的工具用對了地方就是有用,用錯了地方就是無用,而這正是肌力及體能訓練技術的特性。
Thumbnail
對我來說,雖然僅是大學階段少有的簡報經驗,可是每當答應了一次之後,就會很認真的要把每次出場的機會做好。當然,這可以很市儈的說,是名利的一環,不過我更在意的是「還有沒有下一次」。
Thumbnail
對我來說,雖然僅是大學階段少有的簡報經驗,可是每當答應了一次之後,就會很認真的要把每次出場的機會做好。當然,這可以很市儈的說,是名利的一環,不過我更在意的是「還有沒有下一次」。
Thumbnail
我所知道關於跑酷的事情 為什麼要做這個系列的文章? 這是經過我和朋友小高彼此反覆討論後,決定付諸行動的計畫。 之後我和小高會各自發布一系列跟跑酷相關的文章,內容包含但不限於跑酷核心本質、歷史沿革、團體、文化、觀點、技術、應用面向等等。
Thumbnail
我所知道關於跑酷的事情 為什麼要做這個系列的文章? 這是經過我和朋友小高彼此反覆討論後,決定付諸行動的計畫。 之後我和小高會各自發布一系列跟跑酷相關的文章,內容包含但不限於跑酷核心本質、歷史沿革、團體、文化、觀點、技術、應用面向等等。
Thumbnail
國家級作品 我們每天都在工作,但有意識到,我們在做國家級的作品嗎? 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我們每個行銷作品,多數都是對消費大眾,因為文化人情的差異,通常是以國家為單位,來思考每個傳播作品。 換句話說,每個作品都該是國家級的作品。 但,每個作品都稱得上是國家級作品嗎? 節奏快速的工
Thumbnail
國家級作品 我們每天都在工作,但有意識到,我們在做國家級的作品嗎? 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我們每個行銷作品,多數都是對消費大眾,因為文化人情的差異,通常是以國家為單位,來思考每個傳播作品。 換句話說,每個作品都該是國家級的作品。 但,每個作品都稱得上是國家級作品嗎? 節奏快速的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