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辦一場跑酷體驗活動?(Part 1)

2023/06/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目前在台灣從事跑酷的人口相較於其他運動少之又少,更不用說可以在正式單位舉辦活動。
而我們這次做到了:在學校單位舉辦跑酷體驗活動。
2023/03/31 (五),我們應邀在國立體育大學的體育推廣學系裡舉辦一場跑酷體驗活動。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會依序把這個活動的籌備、執行、收尾等過程整理出來。
(這個系列的文章總共有 3 篇,目前為第 1 篇)

為什麼會有這一場活動?

研究所修課時介紹自己目前正在從事跑酷推廣,在老師的邀請下規劃了這場為時 2 小時、原訂人數多達 70 人的跑酷體驗活動,辦在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的課程當中。
活動當天站在台前準備向同學們介紹跑酷的畫面

起心動念

可能有些人會好奇,我為什麼會在研究所?
因為我希望透過研究所階段的學習和資源推廣正確的跑酷理念,以學術領域為起點拓展跑酷的可能性。偶然遇到像這樣能夠在研究所推廣跑酷的機會,剛好有能力也有時間,何樂不為?
至於這場跑酷體驗活動,雖然自己本身就有在指導大學的跑酷社團,實際設計並帶領一場以體驗為導向的活動並不困難;但為求完善規劃,我檢視了歷年同樣辦在大學系統裡的相關活動記錄,裡面的教學者都是在台灣跑酷圈佔有一席之地的前輩們。
《2013/05/06,台大跑酷體驗活動 Week 1》
《2013/05/13,台大跑酷體驗活動 Week 2》
《2015/05/09,現代輕功 - 跑酷體驗營》
在過去,這類型的活動記錄並不多,就算有影片記錄也是在活動當下以旁觀者的視角進行,至於活動發想、內容籌劃、過程執行、事後檢視等環節其實鮮少著墨。於是我想分享這場活動的籌備、執行、復盤是如何進行的,以及討論我認為這場活動對於實際參與其中的人有什麼樣的意義。
針對本次說明需要而繪製的活動階段圖
(上方為使用於本次活動的階段圖,可以用來檢視整個活動運作的過程)

活動前的籌備

目前在《活動之前》階段
在企劃一場活動時,需要先回答這些問題:
這場活動到底要辦給誰? (活動對象)
目的是什麼? (目標設定)
我要怎麼知道自己達成活動目的了? (結果產出)

關於對象和目標

當初在接受這場活動的邀約時,第一個在思考的事情是:「同樣都是大學生,這場辦在大學課程裡的體驗活動跟一般大學跑酷社團的體驗活動到底有什麼差別?」
我的看法是:
  1. 目標差異:這場活動是因應校方的邀約而開始的,校方對於活動的期望是帶領學生認識跑酷,以及讓學生透過實際參與中看到應用於跑酷課程的教學方式;相較於大學跑酷社團的社員對於課程實際的引導、帶領以及教學手法更為講究。
  2. 參與意願:大學跑酷社團的社員當初會決定出席課程,大多都會抱持著好奇、自我挑戰等動機;而這場體驗活動,學生們有可能只是因為學分考量而出席,對跑酷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除了上面這兩件事情,我自己也很好奇在活動結束後這些學生會對跑酷留下什麼印象。簡單來說,這個體驗活動必須要達成這兩件目標:
  • 滿足邀請方 (學校) 對於活動的期待。
  • 想知道學生在體驗後對於跑酷的想法。
在這種狀況下舉辦的體驗活動,個人會希望在滿足校方期望的前提下還要能夠:引發學生動機 > 促進學生參與 > 學生對活動留有好感 > 學生未來願意繼續關注
我認為獨自執行這些工作,學生的體驗不會太好,也很難達成活動目標;所以我得找其他專業的協力者共同籌備這場活動。

決定日期

當初和校方溝通時,在考慮到底要把活動辦在 2023/03/31 (五) 還是 2023/04/07 (五)。今年比較特別,剛好 2023/04/01 (六) - 2023/04/05 (三) 是長達五天的連假。
我後來判斷 2023/03/31 (五) 會因為後面緊接連假的關係,大學生很有可能會基於 「假就是要連在一起放」的心態而提前放假,上課人數大概率會變少。基於參與人數的考量,便決定將活動辦在 2023/03/31 (五)。

評估場地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場勘和評估地點了,決定要辦在戶外還是室內。
一開始是傾向戶外,因為戶外場地比較容易呈現跑酷 最早源自於戶外的實際訓練情形 (跑酷一開始就是起源於街頭及城市空間的環境互動文化,在戶外環境下的訓練也帶有克服恐懼以及困難的隱喻),而在室內比較沒辦法做到這件事情。
後來考量到國立體育大學戶外適合跑酷訓練的空間不多而且地點分散,再考量到學校並沒有能夠遮風避雨又可以訓練的場地,如果是在活動中途下雨,僅僅 2 小時的時間光是為了避雨移動就會耗掉不少時間,也要花時間整頓氣氛:
  • 人數考量 - 70 人的活動雖然可以用分組的方式分散人數,但分組後依然需要謹慎 (尤其是這類具潛在風險的活動)。
  • 活動觀感 - 不論是天氣過熱、過冷、下雨導致活動需要進行移動,這對於活動的體驗來說印象都會大打折扣。
雖然我個人比較傾向戶外場地,但考量到天氣、位置、其他外在因素所產生的風險後,決定將重點放在安排室內的場地。
舞蹈教室
體操教室

募集資源

跑酷需要與環境互動,相當倚賴現場的環境變化。所以在器材的規劃和使用上需要巧思。我選擇了學校的體操教室和舞蹈教室作為活動空間;器材部份除了教室內原先附有的設備外,我決定到時候再另外將自己的器材從別的地方運過來。
器材有了,現在就是要找到專業的協力者,但是要多少人呢?
一開始是打算將 70 人分成 3 組。依據先前運課的經驗,假設一組大約 24 人,在跑酷的講解和操作上每一組至少會需要 2 位協力者才能維持基本品質,所以至少要募集到 6 位協力者 (包括我在內就 7 位)。可能平常還是有在累積陰德值,在自己的社群動態上發出公告募集跑酷圈的朋友,很快就募集到足夠的協力者,而且成員來自北、中、南各地,都是有豐富跑酷教學經驗的好手。

統合認知

在這裡我分成兩個部分來談,一個是活動協力者、另一個是校方。
一開始需要告訴協力者這個活動的對象和目標,再來就是瞭解協力者的意願、背景、能力強項後進行分組 (這次是以隨機打散的方式分組)。在前後總計 2 次的線上會議後,將這次體驗活動的計畫統整之後傳給協力者和校方。
統整認知用的電子檔
這麼做有幾個目的:
  • 讓 彼此 (我、協力者、校方) 知道現在到底 該/在 做什麼。
  • 統合彼此對於活動的認知,在事前、事後需要進行活動討論時,會有 共同框架 能同步討論,一個層次分明的框架可以讓人指出需要討論的點在哪裡。
在彼此交流資訊的過程中,我以「能不開會就別開會」為原則,沒必要用會議討論的事情就不要開會。
對我而言會議能省則省 (除非今天的狀況是內容複雜的想法討論、梳理資訊或是統整認知),不然單純能用文字說清楚的事情就不要大費周章開會。
羅左欣|職業跑酷工作者
羅左欣|職業跑酷工作者
職業跑酷工作者。目前為中華民國跑酷協會理事,致力於推廣跑酷文化,分別在國立臺灣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等學校擔任學生跑酷社團的指導老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