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教資源倒數第一? 高教工會籲政府增加資源、平均分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5月19日高教工會召開記者會,公布耗時逾3個月的研究成果,並針對國內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問題提出質疑。尤其研究內容指出,台灣公部門每年投入高等教育經費僅佔國內總生產毛額(GDP)的0.39%,與經濟規模相當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員國平均值1%相比差距甚遠。
高教工會呼籲,政府應向OECD國家看齊,逐年提高公部門高等教育經費佔國內總GDP的比例,從0.39%提高到1%。同時應縮小補助差異,讓高等教育公、私立學校學生皆享有趨近一致的資源。並藉由上述提升經費、縮小補助差距等方式,讓公私校教師享有相同的待遇,以利創造更友善、更具公共價值的高教環境。
公部門投入高等教育經費   竟僅佔國內GDP百分之0.39?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指出,台灣目前的人均GDP跟上世界水準,經濟規模甚至跟OECD並駕齊驅。即便目前台灣並非OECD會員國,但OECD現有38個成員國也包括被世界銀行列為「高收入經濟體」的國家,像是美國、澳洲、比利時、加拿大、法國、日本、南韓等。以OECD會員國狀況來看,公部門投入高等教育的經費平均約佔GDP的1%,反觀台灣僅投入0.39%。
林柏儀表示,許多人認為由於台灣的大學數量過多,導致補助過少、不均等問題。他強調,根據高教工會研究統計結果即可發現,當前問題與大學數量多寡完全無關,關鍵在於政府總體補助過少。他指出,當政府決定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率時,也應配合挹注公共資源,而非讓各校各自籌措費用辦學,甚至面臨當前少子化困境只能自生自滅等困境。
(圖片來源:高教工會研究報告)
負責該項統計調查的高教工會實習研究員林宣佑提到,該研究主要以OECD的出版品《Education at a glance 2021》,以及教育部編印的《教育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2021年版》進行分析,並以資料中OECD目前最新的數據,也就是2018年的統計資料進一步比較。過程中他發現,教育部統計資料未能呈現真實狀況,像是所謂「公部門資源」定義即與OECD有所不同。
林宣佑指出,在OECD的定義中,公部門經費意指「政府補助公私立大學的支出」,但在台灣教育部的定義中,公部門經費特指「公立大學收入」,也就是囊括三種項目:學生經費、學校自籌以及真正的「政府補助」。其中,學生經費也就是學生繳交的學雜費等,至於學校自籌,也就是校方透過產學合作等方式籌得的款項,上述兩項並非實質的「公部門經費」。也因此經教育部計算後顯示,台灣公部門挹注公立大學資源比例佔國內GDP的0.6%,然而關於公部門經費的定義有誤,也導致補助狀況過於高估。
負責該項統計調查的高教工會實習研究員林宣佑提到,該研究主要以OECD的出版品《Education at a glance 2021》,以及教育部編印的《教育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2021年版》進行分析,並以資料中OECD目前最新的數據,也就是2018年的統計資料進一步比較。
除此之外,教育部將公部門挹注公私立大學的總經費加以計算,在定義有誤的情況下,計算出「台灣高等教育總經費佔國內GDP的1.4%」此結果。無論是0.6%還是1.4%,看似與OECD平均值1%相去不遠,實際上並未如實呈現「公部門經費」狀況。高教工會也透過還原真正的政府補助金額,才發現實際上台灣公部門投入高教補助僅佔GDP的0.39%。
尤其與OECD會員國相比,林宣佑表示,像是與台灣人均GDP相近的德國,公部門投入高教資源佔GDP約1.1%。而像經濟程度較為不同的墨西哥與土耳其,投入資源分別佔GDP的0.6%與1.2%。甚至與鄰近的日本相比,日本至少還有0.4%,顯見台灣公部門投入高教的資源不足,甚至位居OECD吊車尾。
台灣不僅公部門挹注高教資源過少,甚至分配給公、私校學生的教育經費差距甚大,同時不分公私校學生,每位學生獲得的公部門教育經費補助也比OECD平均值少。林宣佑進一步說明,台灣公校生平均每年獲得的公部門補助為美金3,332元(台幣約99,972元),反觀私校生每年獲得的補助為美金1,163元(約台幣34,897元)。若與OECD會員國相比,OECD會員國每位公校生每年平均可獲政府補助約美金9,311元,私校生每年也至少擁有美金3,166元的政府補助。無論怎麼比較,皆顯示台灣公部門補助資源落差,且明顯不足等問題。
(圖片來源:高教工會研究報告)
資源不足、分配不均原因何在?   調漲學費絕非解方!
面對台灣高等教育公部門資源不足且分配不均的狀況,林宣佑進一步提到,在OECD會員國統計數據中,雖然公校跟私校學生每年獲得的公部門補助仍有差距,但普遍而言私校數量較少,公校數量較多,因此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往往可以選擇公校就讀。且私校為了與公校競爭,也會發展辦學特色,整體而言就讀私校的學生大多家庭環境富裕,因此也較無經濟壓力等問題。
然而反觀台灣現況,林宣佑指出OECD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 Results)相關內容也提到,台灣的教育現況屬於「特例」,私校學生家庭經濟環境反而更弱勢,且私校辦學資源更缺乏競爭力,與OECD各會員國狀況差異甚大。尤其台灣有超過七成學生就讀私立大學,即便學生繳交私校高額學費,實際上私校缺乏辦學資源,同樣地能分配給學生的資源也較少。
上述情況更導致社會階級複製狀況嚴重,貧困的私校學生因為負擔高額學貸,形同複製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甚至為了符合經濟效益等考量,導致私校學生無法安心發展天賦,只能選擇攻讀未來較有可能獲得較多經濟收入的科系。甚至以校方的立場而言,為了有效節省成本,更是發展出「大班化教學」等模式,導致學生教育品質大幅下降。
「台灣竟然還有調高學費的論調!」林宣佑表示,實際上台灣的高等教育學費並不便宜,光是調漲學費更有可能造成升學門檻過高,真正的問題在於政府投注的高教資源本來就不多,甚至導致公私校發展失衡等問題。他指出,只要政府每年投注高教的經費資源,從GDP的0.39%提高到0.7%,即可增加約600億經費,達到每年增聘3萬名以上大專教師的目標,有效改善當前生師比困境,並大幅提高學生的授課品質。不僅如此,更可透過經費的增加,有望讓全台公私立大學的學生能夠享有學費減半等福利,更能安心求學。
公庫資料照/2015年7月29日,由大學生組成的「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前往教育部陳情抗議,針對同年6月底教育部公佈通過9所大學漲學費案表達不滿。
資源過少、不均的慘況是什麼?   學生、教師都不好受!
除了數據佐證,東海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鄭斐文提到,任教私校18年期間,身為第一線教師的他很能感受私校資源減少,以及高教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他提到,網路上打工平台也指出,打工族最多的學生即是來自私立學校,私校學生往往必須透過申請就學貸款等方式,才有辦法繳出學雜費與生活費。
鄭斐文進一步以自己接觸過的私校學生個案為例,學生為了兼顧打工與學業,反而更難以專注學習。再加上學生打工薪資低、勞動環境條件差等問題更是一籮筐。即便許多社會大眾時常譏笑學生是「草莓族」,實際上並沒有看到學生艱難的處境。究竟學生真實狀況為何?鄭斐文舉例,假設私校每學期學雜費約4萬9千元,一學期(共四個月)的基本生活開銷約3萬2千元,再加上校方住宿費,導致每位私校生每學期必須支出費用約8萬9千元。
倘若學生缺乏家庭金援協助,並以最節省的方式過活,每個月仍必須耗費132個小時進行打工活動,形同每天扣除上課時間,至少要再工讀4.4小時,才有辦法支應自己的就學開銷。倘若學生在外租屋,每日工讀時數則從4.4小時提高到5小時。即便是學費享有社福減免的私校學生,每個月至少也要花75.5個小時進行工讀,平均每天花費2.6小時工讀。
東海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鄭斐文提到,任教私校18年期間,身為第一線教師的他很能感受私校資源減少,以及高教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
不僅如此,為了延續自己的就學機會,有些學生必須在課業之餘安排兩、三份工作,寒暑假也必須工讀存錢,工作內容更是包羅萬象,從學校的教學助理工作、研究助理工作乃至私人兼差等都有。然而教學助理工作收入平均每個月約3,000元,除非教師申請科技部計畫,擔任相關助理工作每個月薪資可達6,000元。然而更現實的問題是——教師研究量能有限,不可能同時申請許多科技部計畫藉以養活多名學生。
資源不足問題不僅影響學生求學,鄭斐文認為教師也面臨相似困境。由於校方資源不足,只能大量聘僱兼任教師授課,並要求教師進行大班化授課,教學品質大幅下降,於此同時竟還要配合校方嚴格的授課標準等,勞動條件同樣惡劣。而在專任教師方面,倘若教師想要好好照顧學生、花更多時間跟學生討論等,也因現行評鑑機制「重研究輕教學」,導致教師為了拼升等與評鑑,無法顧及教學品質。
鄭斐文痛批,政府放任教育私有化的狀況,再加上資源不足等問題,導致許多私校累積十幾年的成果急速崩壞,甚至有不少大學老師必須負擔招生、募款等業務,難以專注教學。林柏儀也強調,政府並沒有將國家整體經濟活動的成果,以相同比例挹注或回歸到社會的專業人才培育,反而要民眾自己承擔學費等教學品質,並放任校方粗糙且廉價的辦學方式。就算要給予學生獎助學金,往往也要求學生必須付出勞務,無法實質改善學生弱勢環境。
林柏儀進一步提到,以往國人認為「升學主義」是個教育文化問題,然而追根究底即是高教資源分配不均,導致即便當今台灣的大學數量眾多,許多學生仍要從國小開始背負升學壓力,為的就是跟更多人競爭擠入公立大學。高教工會呼籲,政府應挹注更多公共資源在高教環境,並透過公平分配的方式,才能真正達到師生共好的高教環境。
公庫資料照/兼任教師不僅面臨高教資源過少且不均的問題,自身勞動環境也有待改善。2017年6月12日,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等團體至勞動部抗議,由於民進黨政府將兼任教師切割適用《勞基法》,隨後淡江大學、交通大學、輔仁大學、世新大學等校,都傳出為了節省成本而大砍兼任教師數十到數百人等案例。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公庫官網其他平台群眾集資相挺(原文日期:2022年05月21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社會運動、社會議題的第一手報導。 我們認為,公民團體闡述理念與關懷的媒體空間經常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在社運現場待到陳情者說完話為止,而報導也相對主流媒體冗長許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5月18日中午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開黨團協商,針對與輪班制公務員勞動狀況相關的《公務員服務法》以及《公務人員保障法》進行討論......
美麗華工會昨天5月18日至新北市政府前抗議,指出資方並未遵守去年罷工後的勞資協議,工會雖全員復職但在公司系統上仍註記為「曠職」,而幹部請會務公假也被違法註記成曠職甚至扣薪,公司在分割後也未依法提撥舊制勞退金等,違法證據確鑿但勞工局遲遲不開罰......
「停止土地掠奪!停止家園迫遷!」5/16上午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與各地反迫遷等團體在凱道召開記者會,針對上週內政部在「兩人權公約第三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的發言提出質疑,當時內政部向國際委員發表「台灣沒有任何迫遷案件」等言論,引發全台各地反迫遷團體不滿......
5月12日下午,在台港人團體「香港邊城青年」偕同立委管碧玲、立委林昶佐與數個台灣民團召開記者會,呼喊著「抗議黑警恐怖統治、人道支援無罪」,聲援612基金被捕的信託人與所有被中共、港府用《國安法》誣告、入獄的抗爭者,盼請台灣政府與民間持續聲援,透過國際輿論給予獨裁政府壓力......
台灣NGO人權工作者李明哲歷經五年在中國的漫長牢獄生活,日前(4/15)平安返台。歷經隔離防疫等,李明哲與其妻李凈瑜5月10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 我的先生終於回來了,今天我終於可以帶著非常快樂的心情在這裡對社會發言,我想這是我個人最後一次在這樣的記者會上公開發言。」
「陳時中出來面對基層醫療人員!」各醫療工會昨(5/10)天集結在疾病管制署疫情指揮中心前,要求面見指揮官陳時中,並帶著「防疫政策期中考」不合格的成績單,要求指揮中心限期改善......
5月18日中午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開黨團協商,針對與輪班制公務員勞動狀況相關的《公務員服務法》以及《公務人員保障法》進行討論......
美麗華工會昨天5月18日至新北市政府前抗議,指出資方並未遵守去年罷工後的勞資協議,工會雖全員復職但在公司系統上仍註記為「曠職」,而幹部請會務公假也被違法註記成曠職甚至扣薪,公司在分割後也未依法提撥舊制勞退金等,違法證據確鑿但勞工局遲遲不開罰......
「停止土地掠奪!停止家園迫遷!」5/16上午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與各地反迫遷等團體在凱道召開記者會,針對上週內政部在「兩人權公約第三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的發言提出質疑,當時內政部向國際委員發表「台灣沒有任何迫遷案件」等言論,引發全台各地反迫遷團體不滿......
5月12日下午,在台港人團體「香港邊城青年」偕同立委管碧玲、立委林昶佐與數個台灣民團召開記者會,呼喊著「抗議黑警恐怖統治、人道支援無罪」,聲援612基金被捕的信託人與所有被中共、港府用《國安法》誣告、入獄的抗爭者,盼請台灣政府與民間持續聲援,透過國際輿論給予獨裁政府壓力......
台灣NGO人權工作者李明哲歷經五年在中國的漫長牢獄生活,日前(4/15)平安返台。歷經隔離防疫等,李明哲與其妻李凈瑜5月10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 我的先生終於回來了,今天我終於可以帶著非常快樂的心情在這裡對社會發言,我想這是我個人最後一次在這樣的記者會上公開發言。」
「陳時中出來面對基層醫療人員!」各醫療工會昨(5/10)天集結在疾病管制署疫情指揮中心前,要求面見指揮官陳時中,並帶著「防疫政策期中考」不合格的成績單,要求指揮中心限期改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摘 「家戶所得與進台大機率」的研究,是台灣首次以數據佐證:父母的經濟狀況確實影響子女的教育機會與資源。隨著台灣教育政策逐步開放更多大學,加上少子化的影響,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進入大學。然而,對經濟狀況較差的家庭來說,孩子上頂尖大學的機率較低,通常只能選擇學費較高的私立大學。由於私立學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2024出現重大變化的特色項目是財務體質。 不負責評論:財團是否發現教育改革30年,畢業生很難用? 不如企業自己辦大學,自己培訓自己用。台塑的確已經是這樣。 有錢不一定能好好辦學,但沒錢萬萬不能。以政府對辦學的重重管轄,以致高教學費如此低廉,私立學校從中學到大學,是時候逐漸展開貧富極端的風景。
Thumbnail
台灣的財富分配不均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還可能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本文將探討金融資產集中、房地產和股市、產業結構、貧富差距擴大的影響及其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主計處說台灣2022年,前20%家庭的平均財富與後20%的相比,其差距達66.6倍;與30年前的16.8倍相較,貧富差距明顯擴大了。 最近要報稅,看到國稅局寄來的年度所得資料清單時,若發現自己所得是比較靠近後段的20%這頭,你會有點不安嗎? 有人進一步指出:只佔人口總數10%的有錢人
Thumbnail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原本是在一篇朋友轉貼關於奢華咖啡的文章,看到作者寫了一句: "台灣經濟...... 平均每人 GDP 已超越了日本及韓國。"很驚訝,忍不住動手查了一下,發現主計總處公布的新聞稿中,台灣的人均GDP大約三萬二千多美元,是比較熟悉的數字。可是,網路上許多台灣躋身世界富國排名前20的文章,卻顯示台灣人均
Thumbnail
在談論本次主題前,我們先來聊聊特教預算。目前的台灣的特殊教育法,規定每年特殊教育預算,不得少於總教育經費的4.5%,對此教育部每年幾乎都是編於4.53%經費在特教預算上。而當前為了符合法規的微薄經費,有一大部分,是直接透過獎學金的方式發放出去,實質上對於改變特殊教育學生的處境,以及達到融合教育的目的
Thumbnail
就經濟結構論,移民來協助台灣產業,填補基層工作人口並無不當,但我們是否要考慮開放移民?這個答案顯然是必要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摘 「家戶所得與進台大機率」的研究,是台灣首次以數據佐證:父母的經濟狀況確實影響子女的教育機會與資源。隨著台灣教育政策逐步開放更多大學,加上少子化的影響,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進入大學。然而,對經濟狀況較差的家庭來說,孩子上頂尖大學的機率較低,通常只能選擇學費較高的私立大學。由於私立學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2024出現重大變化的特色項目是財務體質。 不負責評論:財團是否發現教育改革30年,畢業生很難用? 不如企業自己辦大學,自己培訓自己用。台塑的確已經是這樣。 有錢不一定能好好辦學,但沒錢萬萬不能。以政府對辦學的重重管轄,以致高教學費如此低廉,私立學校從中學到大學,是時候逐漸展開貧富極端的風景。
Thumbnail
台灣的財富分配不均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還可能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本文將探討金融資產集中、房地產和股市、產業結構、貧富差距擴大的影響及其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主計處說台灣2022年,前20%家庭的平均財富與後20%的相比,其差距達66.6倍;與30年前的16.8倍相較,貧富差距明顯擴大了。 最近要報稅,看到國稅局寄來的年度所得資料清單時,若發現自己所得是比較靠近後段的20%這頭,你會有點不安嗎? 有人進一步指出:只佔人口總數10%的有錢人
Thumbnail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原本是在一篇朋友轉貼關於奢華咖啡的文章,看到作者寫了一句: "台灣經濟...... 平均每人 GDP 已超越了日本及韓國。"很驚訝,忍不住動手查了一下,發現主計總處公布的新聞稿中,台灣的人均GDP大約三萬二千多美元,是比較熟悉的數字。可是,網路上許多台灣躋身世界富國排名前20的文章,卻顯示台灣人均
Thumbnail
在談論本次主題前,我們先來聊聊特教預算。目前的台灣的特殊教育法,規定每年特殊教育預算,不得少於總教育經費的4.5%,對此教育部每年幾乎都是編於4.53%經費在特教預算上。而當前為了符合法規的微薄經費,有一大部分,是直接透過獎學金的方式發放出去,實質上對於改變特殊教育學生的處境,以及達到融合教育的目的
Thumbnail
就經濟結構論,移民來協助台灣產業,填補基層工作人口並無不當,但我們是否要考慮開放移民?這個答案顯然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