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與兒童哲學】潘小慧教授主講/台北國際書展 講座回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兒童哲學」究竟是什麼?

國際間越來越多人開始投入研究,並將「兒童哲學」應用於兒童心智的啟蒙與教育上。而台灣近年也開始有諸多學者投入「兒童哲學」的研究與應用。

潘小慧老師於輔仁大學教授「兒童哲學理論與實務」多年,並在廣播節目、國內外講座,皆積極推廣生命教育與兒童哲學。

在6/6(一)「台北國際書展」的講座上,潘小慧老師以【繪本與兒童哲學】為題,談論到孩童的思維特性兒童哲學的目的,與「好的繪本」該如何用來引導孩子發掘繪本裏頭蘊含的哲學性? 及非常重要的,引導批判思考的前提--「提問的方式」

在老師開朗健談的語調下,她說道了:「孩童是天生的哲學家。」孩童以那直觀而天真的insight,看見了許多成人早已淡忘的真理。但這種「洞察的哲學」,依舊得仰賴好的引導,一次次地發自內心得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而這樣經歷過「反思」與「辯證」所得出的解答,與思考過程,便是自身一輩子的寶藏,永遠也不會被旁人帶走。

▎講座主題繪本:

【繪本蘇格拉底】繪本系列之《你喜歡自己哪一點?》、《做朋友》、《科學家夏洛特:好擠呀!》、《謊話》


【繪本與兒童哲學】講座

主講:輔仁大學 潘小慧教授 / 主持:暢談文化總編輯 蕭淑美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開場引言

蕭淑美總編:

在暢談文化每一套繪本系列的背後,都是經過極長的醞釀時間,自上千本國際繪本去擇選,因為除了對於精美圖畫的要求之外,我們更希望每一本繪本,都能為孩子帶來不同的啟發。所以暢談文化的繪本三部曲系列《繪本蘇格拉底》、《美麗新世代》、《共好新世界》,雖然每個系列都只有30本,卻都是蘊含了我們滿滿的心意與想法。

但同時,也希望我們對於繪本的想法,不會去干預到讀者對於繪本的解讀與詮釋,所以相關的「導讀」從來不會放於繪本後面。而是每次皆都會額外單獨做一本導讀,邀請老師們針對各本繪本做分享,而潘小慧教授便是《繪本蘇格拉底》系列的其中一位導讀老師。

raw-image

潘小慧老師向聽眾們拋出的第一個問題:

誰是兒童?

raw-image

聯合國定義:18歲以下,都算兒童。

不過老師接著問說:「認為自己還是兒童的人請舉手?」會場上幾乎所有的人都舉手了。連小慧老師也笑說,她也總認為自己還是少女。

每個男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男孩;而每一個女人的心裡,也一直有一個小女孩。所以兒童哲學的精神與面朝對象,一直都「不分年齡」


第二個問題:

什麼是兒童哲學?

德國哲學家雅斯培(Karl Jaspers)美國兒童哲學家馬修斯(Gareth B Matthews)與台灣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始人楊茂秀,都說過同樣的話--『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

而怎麼回答這些小哲學家們的問題,可是一門大學問。 假若孩子問了你:「媽媽,我是誰生的?」你答:「是媽媽生的呀。」這時孩子又接著問你:「那媽媽你又是誰生的?」你又答:「是外婆生的呀。」孩子又接續問了外婆是誰生的這樣的問題,那這個迴圈可就沒完沒了了。事實上你也沒回答到孩童真正需要的答案,滿足不了他的求知欲。所以我們需要以另一種方式跟孩童對話。

美國、歐洲到台灣,已有非常多人投入兒童哲學的研究領域:研究孩子的思考。

「思考是孩子的遊戲。」

正因為孩子不斷地在思考,所以才會一直問「為什麼?」使大人招架不住。

而這些個「為什麼?」,甚至使法國哲學作家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出了一本書叫做《我為什麼要聽話?》,相信很多在座的家長都被問過這個問題,或「我為什麼要上學?」

raw-image

那類似這樣的問題,大家大多是如何回答呢?

應該有人會說「那你就乖乖去上學就好啦! 問這麼多?」

那樣,你可能就已經扼殺一個哲學家了,絕對是的。 因為你沒有給他一個好的回饋與對應,無論你知不知道怎麼回答,但是你肯定不能這麼說。

或許你可以回答道:「假若你不聽我的話,那你應該要怎麼做呢?」開啟擁有思考空間的話題討論。而假若在座的聽講者有老師,有時你遇到了學生要挑戰你,那你應該是高興的,因為他願意去思考。


潘小慧老師說道,她認為兒童哲學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即是: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寫有〈論孩子〉一詩: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

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raw-image

每個孩子都是藉著父母的媒介而來,卻不是屬於父母。所以爸媽能給孩子的回饋,就只有「愛」,而非掌控。因為孩子有一日將超越過我們飛往更遠的地方,所以我們不能用十幾二十年前的思想去框住他們的發展。

潘小慧老師說,她教育這麼多年的觀察,現在的父母早已不太知道該怎麼幫孩子填志願,因為時代變遷太快了,早已不是過去的「士農工商」這麼界線分明的劃分,所以根本不會填。而孩子也早已擁有自己的思想,住在「明日」的宅中,所以能給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


發展中的「兒童哲學」,應該同時關注到的三層意涵:

1.認識、尊重與欣賞:

認識與意識到兒童的思維特性,尊重並欣賞兒童的創意表現。

2.陪伴:

大人願意花時間和精力陪伴兒童一起從事哲學思考活動,願意以兒童為核心的方式在各種具體情境中一起做哲學思考。

3.靈活運用:

靈活運用並開發適當教材教法,包括如何敘事、如何說故事、如何提問,如何釐清問題、如何討論、如何對話…等的規劃,引導兒童從事思考活動。

後來我發現「陪伴」是父母最不容易給出來的,不論是孩子、伴侶、朋友…,你或許能夠給他錢,但反而,你最難給出時間,甚至你連15分鐘都給不出來,因為你太累了。你明明擁有24小時,卻連一小段高質量的陪伴都給不出來。


兒童哲學的目的

並不是培育他成為一個哲學家,而是想培養他作為一個良好的思考者。如能明辨是非,擁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千萬不可妄自尊大地認為一個五六十歲的成年人,會比孩子還要來得聰明。因為孩子擁有一雙更直觀、能看見真理的眼睛。而大人可能反而缺乏那個insight(洞察力)。

因為我們太容易想多了,思考可能已被現實裡的各種條規與預設限制住了,反而沒有孩子看得這般通透。

raw-image

繪本(Picture Book) VS. 插畫(Illustration)

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書本裡的插畫並不是主角,但假若插畫家能夠畫龍點睛,掌握書裡最重要的精神,那就是一個好的呈現方式。

但在繪本裡,圖畫就是主角。

raw-image

而一本好的繪本,需要哪些要素呢?

潘小慧老師在與觀眾互動的過程裡總結了三點:

故事性:圖畫裡須飽含劇情與情感。

開放性:具有思考餘裕空間的結尾,不是以說教的方式,那反而會使孩子感到反感。

美學、美感:圖畫必須直觀地給人真漂亮的想法,讓孩童覺得畫的真好,才會有繼續翻閱下去的動力,這是基本條件。


本次講座,潘小慧老師列舉了四本蘇格拉底系列的繪本為例,分別是:

《你喜歡自己哪一點?》、《做朋友》、《科學家夏洛特:好擠呀!》、《謊話》

以深入淺出又平易近人的方式,不僅是導讀,也帶領在場聽眾在一來一往的對答間,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你喜歡自己哪一點?》

raw-image

劇情簡介:

「你喜歡自己哪一點?」小女孩這樣問著身邊的動物們。紅鶴喜歡自己的雙腿、長頸鹿喜歡自己的脖子、鯨魚喜歡自己的噴氣孔、大象喜歡自己的鼻子……每個優點都出現在與他人的連結上,那你喜歡自己哪一點呢?

《你喜歡自己哪一點?》在題目就先預設了立場--「你喜歡自己」。

而你是不是喜歡自己,是重要的麼?

假若,你得出的答案是不喜歡自己,那人生裡或許便會失去好些意義了。

所以養成孩子喜歡自己的習慣是重要的。


『我喜歡自己的雙腿,因為朝你踢水好快樂。』

raw-image

『我喜歡自己的臉頰,因為送出飛吻很有趣。』

raw-image

而動物們如此回答喻意著什麼呢? 即 他們喜歡自己的哪一點,都是「我」與「他者」有關的那一點。

隱藏在圖畫與對話間的互相給予、稱讚、關心和愛。找出了自己與他人的優點,並說出這份喜歡能為對方帶來什麼呢? 都是能帶給他者快樂、歸屬的點。

所以這本書的目的,它不只是希望你愛你自己,而是在喜歡自己的同時,能擁有自己與他者的互動與關聯。所以這本繪本不是要使你養成一個自我中心的人,而是成為能關懷與愛護他人的人。

『我喜歡我自己,還有,我喜歡你。』

raw-image

《做朋友》

raw-image

孩子在家可能是小霸王、小公主,但在學校則要開始進入社交的階段。

而不講話,是可以交到朋友的嗎?

劇情簡介:

丹尼斯是個平凡的男孩,只是表達自我的方式很「不平凡」。他只做動作、不說話,所以大家都叫他「默劇男孩」。
雖然他享受這樣的生活,但有時也會感到孤單。直到有一天,女孩喬依接住了他所踢出的想像的球,一段無聲的友誼,就此展開。
raw-image

有人說:『朋友與朋友之間就像一面鏡子。所以要看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就看看他的朋友。』

而丹尼斯與喬伊,在自由的想像裡,他們玩了翹翹板、拔河…,成為了朋友。如此快樂,但是他們之間一句話也沒說--

友誼並不是非得說出口,而是在尊重個人、個體的自主與特殊性下,只要有一顆友善與願意尊重對方的心,默劇男孩丹尼斯與女孩喬伊,就算是如此不一樣的小孩,他們也能成為使彼此舒心且快樂的朋友。

raw-image

《科學家夏洛特:好擠啊!》

raw-image

劇情簡介:

兔子夏洛特很想當個科學家,但家裡實在太擠了,除了爸爸媽媽,加上她共有14隻兄弟姊妹,吵鬧的簡直無法進行科學實驗。於是她提出不同假設,進行各種實驗,終於飛到了外太空過上安靜的能專心研究的日子。但漸漸地,夏洛特開始感到孤單。要解決這個問題,是時候該進行新的假設與實驗了!
raw-image

這本繪本裡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地方,是教導孩子以「科學方法」,層層推進,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

裡面列出了五個步驟:

提出問題→ 提出假設→ 驗證假設(實驗)→ 觀察並紀錄→ 給出結論

簡明扼要地賦予了可愛的繪本,實事求是的教育意義。

raw-image

但回歸到正題,這其實是一本探討自我與群體生活的繪本。

在每個場合,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非常重要。

即使是一間小的房子,依舊會需要有自己的空間。這個空間能使我們回想與確立自己的「個體性」,在這個空間,可以暫時揮別外在環境賦予個人的角色定位。

raw-image

在這本《科學家夏洛特,好擠啊!》兔子夏洛特透過層層科學方法論證,在遇見問題後,找出解決方法並實作,得出一個個結果-- 即 想要成為科學家,就得「平衡個體與全體的關係」

而在這篇故事,潘小慧老師也發現有趣的一點: 是作者卡蜜兒•安德羅斯(Camille Andros)家裡有六個小孩,所以十分瞭解家庭間擁擠的感覺。而好的故事,一定得是作者「有感」與擁有經驗的時候,才能使「故事性」如此生動。


《謊話》

raw-image

劇情簡介:

「難道說了一個謊,大家就不再相信你嗎?」這是小女孩心中的大疑問。這全起因於她不經意說了一個謊。原本謊話像一個小圓點,不知怎的越來越大,而且無時無刻不在。面對直逼眼前的謊話,她該怎麼辦呢?

在《謊話》的開頭,並沒有提到女孩說了任何的謊,只寫到「紅點」變大了。

而那個「紅點」則使讀者擁有了想像空間

raw-image

究竟是謊言呢? 還是良心?

一個具有「開放性」思考空間的故事,更易使讀者能將各自的感受與得出的答案代入。

而最後,一顆象徵性的圖釘,戳破了那個「紅點」,破除了謊言。

而那顆圖釘,也可能借代的是實話、好話、良心、勇氣…

raw-image

潘小慧老師說到,這是她看過所有鼓勵「不要說謊」的繪本裡,最棒的一本書。

這本書,從頭到尾都沒有哪個大人去罵了女孩,全是由孩子的自省與掙扎、用良知去覺察出正確的事情。

《謊話》是一本「不說教的」倫理與道德思辨的書。

而正是這樣的一本繪本,相信才能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進入到孩子的心裡。

做兒童哲學這門學問,首重的原則是不說教。 希望都是經由兒童自發的討論與反思之後,所得到的珍貴的東西,才是自己的,且永遠不會被拿走。


結語:如何提問?

最後潘小慧教授向在座的聽眾,將「思辨」的種類,分成了兩大類。

raw-image

What 什麼? How 如何?

What? 是比如詢問了「故事有幾個角色?」、「誰是故事的主角?」

而How? 則是「你認為夏洛特是什麼樣的人?」

What ?與How? 皆是指向「關於事實」


Why 為什麼?

則是問道如「為什麼喜歡(讀)繪本?」、「為什麼每一個人應該都要喜歡自己?」

Why? 是指向「關於原因或理由」


當一個人問What是比較簡單的,因為那有固定答案。但若接著問「為什麼」就是另一個思考層次上提的問題了,開始涉及內心

而這就是家長與大人開始可以引導孩子的部分--訓練語彙、批判思考、對話能力


曾經的孩童與現在的大人,都從別處得來了所謂的具有框架的「正確答案」。

現在我們開始運用許多的「為什麼」,問到自己,也問到我們的孩子。

從心(重新)得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經暢談導讀編輯整理、紀錄、補充撰寫


raw-image
raw-image

「繪本蘇格拉底」繪本系列套書目錄:

https://www.c-talk.com/products-A4.html


Facebook粉絲專頁 :暢談文化

Instagram : ctalk_international

「暢談國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https://www.c-talk.com/index.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暢談文化的沙龍
17會員
37內容數
藉由繪本裡生動的語句與圖畫,輔以細緻賞析,時事延伸,與大小讀者共遊於燦爛翩韆的故事殿堂--
暢談文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08
『在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運作特質中,我們意識到一個相當普遍存在卻又被長久忽略的事實,亦即「頭家娘」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非常顯著;不只是參與率高,甚至大多數也都在實質的經濟活動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許多業主都指出,他們的太太就像工廠中「一隻看不見的手」,而且幾乎無人可以替代她們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2024/03/08
『在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運作特質中,我們意識到一個相當普遍存在卻又被長久忽略的事實,亦即「頭家娘」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非常顯著;不只是參與率高,甚至大多數也都在實質的經濟活動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許多業主都指出,他們的太太就像工廠中「一隻看不見的手」,而且幾乎無人可以替代她們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2024/02/23
2024臺北國際書展在兒童沙龍舉辦的首場活動,由潘小慧教授主講,探討孩子與父母在選購繪本時的價值觀和興趣,並分享了好繪本的三大要點。潘教授以兒童哲學教育者的立場,強調繪本的解讀與學習開放性,並推薦了三本充滿藝術性的繪本。 也邀請大家前來暢談文化 攤位A316 走走逛逛 !
Thumbnail
2024/02/23
2024臺北國際書展在兒童沙龍舉辦的首場活動,由潘小慧教授主講,探討孩子與父母在選購繪本時的價值觀和興趣,並分享了好繪本的三大要點。潘教授以兒童哲學教育者的立場,強調繪本的解讀與學習開放性,並推薦了三本充滿藝術性的繪本。 也邀請大家前來暢談文化 攤位A316 走走逛逛 !
Thumbnail
2024/01/26
臺灣藝術家康木祥以獨有的「鋼纜藝術」享譽國際,近年作品大多採用汰換之鋼纜進行"廢材再生"創作。風格線條圓融流暢,展現其對生命的熱忱與嚮往。 目前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橢圓廣場中央,現正展出作品《安靜Serenity》, 呈現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展期至𝟐𝟎𝟐𝟒.𝟎𝟒.𝟎𝟕。
Thumbnail
2024/01/26
臺灣藝術家康木祥以獨有的「鋼纜藝術」享譽國際,近年作品大多採用汰換之鋼纜進行"廢材再生"創作。風格線條圓融流暢,展現其對生命的熱忱與嚮往。 目前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橢圓廣場中央,現正展出作品《安靜Serenity》, 呈現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展期至𝟐𝟎𝟐𝟒.𝟎𝟒.𝟎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是本很適合「家長」的工具書 書中先講述作者從藝術小白對於職場的影響 進而走向看畫之於現實生活的心路歷程 看「畫」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再用很多研究成果支持「看畫」的優勢, 最後實際實施孩童的看畫=賞識思維教育 到底長期下來會有什麼樣的成效呢?
Thumbnail
是本很適合「家長」的工具書 書中先講述作者從藝術小白對於職場的影響 進而走向看畫之於現實生活的心路歷程 看「畫」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再用很多研究成果支持「看畫」的優勢, 最後實際實施孩童的看畫=賞識思維教育 到底長期下來會有什麼樣的成效呢?
Thumbnail
-林怡辰〈你所不知道的「驚奇圖書館」〉
Thumbnail
-林怡辰〈你所不知道的「驚奇圖書館」〉
Thumbnail
第五屆種子老師培訓課程在這個週末展開。在課程開始之前,種子老師們先上台作了簡短的自我介紹,每個學員都對偏鄉教育、陪伴孩子有獨特的想法,也是因為這股心意的牽引,才將來自四面八方的我們聚集在一起。 培訓的第一天,德內ㄦ很榮幸邀請到陳榮原校長及施玉珍老師為我們授課。德內ㄦ主要推廣「閱讀教學」。我們期盼能藉
Thumbnail
第五屆種子老師培訓課程在這個週末展開。在課程開始之前,種子老師們先上台作了簡短的自我介紹,每個學員都對偏鄉教育、陪伴孩子有獨特的想法,也是因為這股心意的牽引,才將來自四面八方的我們聚集在一起。 培訓的第一天,德內ㄦ很榮幸邀請到陳榮原校長及施玉珍老師為我們授課。德內ㄦ主要推廣「閱讀教學」。我們期盼能藉
Thumbnail
主題:點亮孩子的藝術力 講者:孫菊君 老師 每一次老師的講座, 如果我的時間可以, 我都會盡量的上線聽, 雖然聽了好幾次同樣性質的講座, 即使內容多少都有雷同, 但很神奇每一次都有新的學習跟發現, 很喜歡老師引用影片讓我們去找出最有感的一句話, 影片:《點亮藝術力》培養孩子未來的關鍵能力 http
Thumbnail
主題:點亮孩子的藝術力 講者:孫菊君 老師 每一次老師的講座, 如果我的時間可以, 我都會盡量的上線聽, 雖然聽了好幾次同樣性質的講座, 即使內容多少都有雷同, 但很神奇每一次都有新的學習跟發現, 很喜歡老師引用影片讓我們去找出最有感的一句話, 影片:《點亮藝術力》培養孩子未來的關鍵能力 http
Thumbnail
【小兔子書坊公益講座:以兒童文學照亮孩子的王者之路】 時間:1/17(週二)19:30~21:00 分享者:小兔子書坊店主 無需報名,以GOOGLE MEET方式
Thumbnail
【小兔子書坊公益講座:以兒童文學照亮孩子的王者之路】 時間:1/17(週二)19:30~21:00 分享者:小兔子書坊店主 無需報名,以GOOGLE MEET方式
Thumbnail
前天在線上參與了一場演講,由未來親子所舉辦的2022兒童閱讀與學習力趨勢論壇,主題是「看懂圖畫書:用繪本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與理解力」,主講人是兒童文學評論家柯倩華老師,及國際繪本大師幾米老師。
Thumbnail
前天在線上參與了一場演講,由未來親子所舉辦的2022兒童閱讀與學習力趨勢論壇,主題是「看懂圖畫書:用繪本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與理解力」,主講人是兒童文學評論家柯倩華老師,及國際繪本大師幾米老師。
Thumbnail
林真美老師於 1992 年著手推動親子共讀讀書會,並在 1997 年正式成立「小大讀書會聯盟」; 2000 年時更與夥伴在於臺中創設「小大繪本館」,逐步引動全臺乃至東南亞地區的繪本共讀風氣,至今已有 30 餘年。​
Thumbnail
林真美老師於 1992 年著手推動親子共讀讀書會,並在 1997 年正式成立「小大讀書會聯盟」; 2000 年時更與夥伴在於臺中創設「小大繪本館」,逐步引動全臺乃至東南亞地區的繪本共讀風氣,至今已有 30 餘年。​
Thumbnail
「兒童哲學」究竟是什麼? 國際間越來越多人開始投入研究,並將「兒童哲學」應用於兒童心智的啟蒙與教育上。而台灣近年也開始有諸多學者投入「兒童哲學」的研究與應用。 6/6(一)「台北國際書展」講座上,潘小慧老師以【繪本與兒童哲學】為題,談論到孩童的思維特性、兒童哲學的目的,與「好的繪本」該如何用來引導.
Thumbnail
「兒童哲學」究竟是什麼? 國際間越來越多人開始投入研究,並將「兒童哲學」應用於兒童心智的啟蒙與教育上。而台灣近年也開始有諸多學者投入「兒童哲學」的研究與應用。 6/6(一)「台北國際書展」講座上,潘小慧老師以【繪本與兒童哲學】為題,談論到孩童的思維特性、兒童哲學的目的,與「好的繪本」該如何用來引導.
Thumbnail
繪本的表現簡潔生動而充滿象徵手法,核心理念則有如珍珠藏在其中。 2022年台北國際書展,暢談文化以《繪本與兒童哲學》為題,特別邀請於輔仁大學教授「兒童哲學理論與實務」,並在廣播節目、國內外講座,積極推廣生命教育與兒童哲學的潘小慧教授,與大家分享其中的理念,以及如何運用繪本教養孩子。
Thumbnail
繪本的表現簡潔生動而充滿象徵手法,核心理念則有如珍珠藏在其中。 2022年台北國際書展,暢談文化以《繪本與兒童哲學》為題,特別邀請於輔仁大學教授「兒童哲學理論與實務」,並在廣播節目、國內外講座,積極推廣生命教育與兒童哲學的潘小慧教授,與大家分享其中的理念,以及如何運用繪本教養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