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同遊繪本國度—林真美老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張耕佾

繪本作為兒童文學的一環,自英國發源至今已有百年多的歷史,在歐美與日本文化中經過數代傳承,不僅成為兒童生活中的一種必然存在,親子共讀更深耕為一種文化形式。究竟繪本有何魅力?親子共讀又在臺灣社會形塑出何種風景?本專題邀請臺灣繪本閱讀重要推手林真美老師,分享在地親子共讀發展的歷程與觀察,並帶領讀者一探繪本的閱讀力量。
林真美老師長年推廣親子共讀,希冀以大人做為橋樑,引領小孩進入故事世界自在遨遊。

林真美老師長年推廣親子共讀,希冀以大人做為橋樑,引領小孩進入故事世界自在遨遊。

在生活中閱讀 從繪本展開閱讀人生

「閱讀繪本時,兒童是在聆聽文學,體驗何謂美的事物,甚至藉由不同故事認識這個世界。」真美老師提到,繪本作為一種以文圖共奏、傳遞有趣故事或重要訊息的創作載體,對於主要的閱讀對象——兒童來說,可說是他們的重要精神食糧。那麼大人該如何陪伴孩子同遊繪本國度呢?關鍵在於回歸生活、忠實於文本的閱讀,亦即由大人如實唸出故事、小孩專心聆聽賞圖的共讀形式。

「讓兒童藉由讀圖與聆聽,同步接收作者想要傳遞的內容與情感,他們才能真正進入自己的閱讀。」真美老師解釋,這種將閱讀主體性還予兒童的方式,體現了閱讀的本質,也是讓孩子如「泡溫泉」般放鬆,進而愛上閱讀的起點;而大人除去閱讀過程中過多的提問與表演後,相信也能體會到共讀當下無價的親子共處時光。

兒童文化研究社定期在新北市永和青年住宅舉辦 0 到 3 歲的「YOYO 親子讀書會」課程,帶領新手(祖)父母為兒童展開閱讀人生。

兒童文化研究社定期在新北市永和青年住宅舉辦 0 到 3 歲的「YOYO 親子讀書會」課程,帶領新手(祖)父母為兒童展開閱讀人生。

親子共讀在臺灣 三個十年與行動開展

林真美老師於 1980 年代赴日深造時,幸運打開了繪本的閱讀之窗,並受到日本親子讀書運動啟發,回臺後於 1992 年著手推動親子共讀讀書會,並在 1997 年正式成立「小大讀書會聯盟」; 2000 年時更與夥伴在於臺中創設「小大繪本館」,逐步引動全臺乃至東南亞地區的繪本共讀風氣,至今已有 30 餘年。

回顧這段歷程,老師分享起步的第一個十年,從出版品與社會認知不足的篳路藍縷,到1990 年代後期受到出版興起的加持,逐漸為親子共讀累積能量。走入第二個十年,隨著社會對共讀意識的提升,更多故事媽媽願意走入校園,各地的讀書會也遍地開花,加上出版界的推波助瀾,終於使得親子共讀在臺灣開枝散葉。不過時代造成媒體與閱讀型態的大幅變革,使得第三個十年的共讀風氣轉為下滑,繪本市場飽和的現狀亦導致出版品質參差不齊,在地的共讀歷史該如何走向下一個十年,老師坦言這是一大隱憂。

儘管親子共讀的未來深受時代考驗,過去以共讀為起點發展出的其他行動能量仍持續滾動,例如:老師深度陪伴的公共性社團「兒童文化研究社」,該研究社就持續對外推出幼兒的共讀課程,近年更積極推廣兒童權利,進而促成一群小孩組成「大人思想研究社」。這群小孩不僅研究大人與自身權利,也參與擺攤倡議兒童人權、世代正義等議題,呈現出共讀社群的自發性,深具連結社會與當代議題的可能。

除了舉辦共讀讀書會,真美老師也從 1996 年開始與遠流出版社合作策劃、翻譯「大手牽小手」繪本系列,引介國外的優質繪本。

除了舉辦共讀讀書會,真美老師也從 1996 年開始與遠流出版社合作策劃、翻譯「大手牽小手」繪本系列,引介國外的優質繪本。

由下而上 為下一代創作有深度的故事

觀察到當今公部門積極投入議題繪本的出版,老師提醒「由下而上的創作」,才是繪本力量得以展現的理想途徑。以國家人權博物館辦理的「人權繪本種子師資培訓工作坊」為例,老師建議透過議題的深度踏查與討論,以及繪本工作坊的共學形式,來陪伴創作者完成作品。這樣的創作過程,才能醞釀出深刻的故事,同時也為臺灣培力新一代創作者。

繪本如同小說、電影得以浸潤於生活之中,一本兼具文學、藝術及普世性的好繪本,都將觸動、滋養我們的生命;對於成人而言,能解除僵固的思想框架,並可重拾兒童自由及奔放的生命態度。此外,除了優游於繪本賞讀,真美老師也鼓勵透過繪本這種相對容易入手的創作形式,記錄自身的故事,讓多元與深刻的內容成為兒童的養分,促進不同世代與群體的相互理解。

回應 2021 年國際兒童人權日「氣候危機就是兒童權利危機」主題,孩子們寫下字卡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回應 2021 年國際兒童人權日「氣候危機就是兒童權利危機」主題,孩子們寫下字卡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巢兼代》刊物 Vol.5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城市透鏡文化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林真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日本作家柳田邦男提出「三讀繪本」的概念,指「幼時」無目的性地翻閱,純粹喜歡那個故事或那頁圖像,第二階段便是「為人父母時」的伴讀,透過繪本成為親子間溝通,第三階段就走到為自己而閱讀的「熟齡時期」,此時正累積無數人生經驗,對於繪本中的人生哲理更能有所共鳴,觸發生命回憶,也能夠回到自我覺察,豐富心靈。
Thumbnail
日本作家柳田邦男提出「三讀繪本」的概念,指「幼時」無目的性地翻閱,純粹喜歡那個故事或那頁圖像,第二階段便是「為人父母時」的伴讀,透過繪本成為親子間溝通,第三階段就走到為自己而閱讀的「熟齡時期」,此時正累積無數人生經驗,對於繪本中的人生哲理更能有所共鳴,觸發生命回憶,也能夠回到自我覺察,豐富心靈。
Thumbnail
-林怡辰〈你所不知道的「驚奇圖書館」〉
Thumbnail
-林怡辰〈你所不知道的「驚奇圖書館」〉
Thumbnail
-林怡辰老師〈用《發現驚奇圖書館》教一堂跨域閱讀課〉講座
Thumbnail
-林怡辰老師〈用《發現驚奇圖書館》教一堂跨域閱讀課〉講座
Thumbnail
前天在線上參與了一場演講,由未來親子所舉辦的2022兒童閱讀與學習力趨勢論壇,主題是「看懂圖畫書:用繪本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與理解力」,主講人是兒童文學評論家柯倩華老師,及國際繪本大師幾米老師。
Thumbnail
前天在線上參與了一場演講,由未來親子所舉辦的2022兒童閱讀與學習力趨勢論壇,主題是「看懂圖畫書:用繪本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與理解力」,主講人是兒童文學評論家柯倩華老師,及國際繪本大師幾米老師。
Thumbnail
「走讀」指的是透過書籍的紀錄,帶領群眾到實際地景間,理解當地所發生的人文歷史。當代書店,已經不僅是販售書籍的場域,而是運用走讀、講座與展覽等多元模式,以平易近人的活動觸及民眾,傳遞自身想法,成為乘載更多意義的文化空間。​
Thumbnail
「走讀」指的是透過書籍的紀錄,帶領群眾到實際地景間,理解當地所發生的人文歷史。當代書店,已經不僅是販售書籍的場域,而是運用走讀、講座與展覽等多元模式,以平易近人的活動觸及民眾,傳遞自身想法,成為乘載更多意義的文化空間。​
Thumbnail
林真美老師於 1992 年著手推動親子共讀讀書會,並在 1997 年正式成立「小大讀書會聯盟」; 2000 年時更與夥伴在於臺中創設「小大繪本館」,逐步引動全臺乃至東南亞地區的繪本共讀風氣,至今已有 30 餘年。​
Thumbnail
林真美老師於 1992 年著手推動親子共讀讀書會,並在 1997 年正式成立「小大讀書會聯盟」; 2000 年時更與夥伴在於臺中創設「小大繪本館」,逐步引動全臺乃至東南亞地區的繪本共讀風氣,至今已有 30 餘年。​
Thumbnail
繪本的表現簡潔生動而充滿象徵手法,核心理念則有如珍珠藏在其中。 2022年台北國際書展,暢談文化以《繪本與兒童哲學》為題,特別邀請於輔仁大學教授「兒童哲學理論與實務」,並在廣播節目、國內外講座,積極推廣生命教育與兒童哲學的潘小慧教授,與大家分享其中的理念,以及如何運用繪本教養孩子。
Thumbnail
繪本的表現簡潔生動而充滿象徵手法,核心理念則有如珍珠藏在其中。 2022年台北國際書展,暢談文化以《繪本與兒童哲學》為題,特別邀請於輔仁大學教授「兒童哲學理論與實務」,並在廣播節目、國內外講座,積極推廣生命教育與兒童哲學的潘小慧教授,與大家分享其中的理念,以及如何運用繪本教養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