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資的角度看《知識複利》:職場工作者創造知識價值從每份工作經驗中累積解決方案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則文出書的速度比我看書的速度還快!則文的文章擅長梳理現象的脈絡,並且透過結構化的方式拆解當中的原則。《知識複利》一書,則從過去則文擅長的個人品牌議題切入,與知識變現專家永祺共同剖析近年來迅速發展的知識產業,告訴我們如何將知識轉化為力量、再轉化為價值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書中更有13位在各領域的重量級知識複利的實作者解說及案例分享,絕對是一本認識知識產業的好書!
斜槓此一職涯發展形式逐漸是年輕人追求的主流,使他們不再只限定自己從事單一職業或單一技能,而是選擇多重職業與身份的生活。這樣的職涯發展拜網路資訊普及化、社群網路及各式創作平台興起之賜成為可能。許多人都夢想藉由個人品牌成為斜槓者或是一夕爆紅,Youtuber也成為學生夢想的職業之一。
作為人資,我從兩個地方觀察相當有感。第一是從今年收的實習生履歷中,發覺學生很積極主動的學習跨科系的技能,尤其是數據、管理、專案相關的職缺,都有許多非本科系的蹤影。第二是學生不僅跨領域,還將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的相當充實,參加多樣的專案、競賽、實習活動,履歷上的經歷與敘述絲毫不遜色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自我定義、勇敢嘗試是我對他們的認識。
可惜的是,有些同學透過經驗快速取得了各式Hashtag,卻有點名過於實。例如在實習期間就加入了科技廠的招募實習,在一年內招募了數十名工程師以及招募活動,然而詢問是怎麼做到的卻只是打電話邀約。或是號召同學參與商業競賽活動,但方式是老師要求指導過的學生共同組隊。先別說是變現,這樣的情形要企業為你的薪資買單也難。
想要變現前要先建立個人品牌,然而建立個人品牌的前提絕非是在網路的曝光度與流量,許多看似一夕爆紅的人都努力深耕許久,真正憑藉運氣的人少之又少。我認為這也是《知識複利》一書的核心:建立專家型個人品牌。這絕對是一條穩扎穩打的道路。因此,當我在閱讀此書時,我思考著,作為一位人資,如何給予想要斜槓的求職者建議呢?
近年來將複利一詞變得嚷嚷上口的莫非是《複利效應》的作者戴倫.哈迪。他認為複利重視累積的重要性「從一系列小而明智的抉擇,獲取巨大的報酬」。然而,在知識產業中,人們累積的是什麼呢 ?
如同《知識複利》所說,知識複利是創造價值「以自身的專業技術與能力,賦能組織或外部單位解決方案,從而賺取金錢或者其他形式的回報。將知識以內容創作的形式輸出,塑造個人品牌,進而產生知識複利」簡單的說,在知識產業中累積的是專業技能以及解決方案,進而有帶進商業市場中。
站在相對現實的角度,大多數的人都必須先進職場中賺錢養活自己,那我們要怎麼從職場中出發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呢?如同書中提到「斜槓青年的發展方向IPOD法則:熱情、專業、方案、價值」
  • 興趣熱情(interest and passion):思考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想要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 轉化專業技能 (professional skills):透過不斷練習,在領域中成為佼佼者並且指導他人
  • 形成解決方案 (outcome based solution):透過知識萃取,把自己的專業技能變得能夠幫助他人的方案。
  • 得到相應價值 (Decent Value):將自己的「知識產品化」,把自己的知識轉化為價值
因此,在IPOD法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興趣或是熱情,要能夠變現前的途徑是「刻意練習」形成專業技能,再把自己的專業技能變成能夠實際幫助他人的方案,最後將知識產品化、轉化為價值變現。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的知識累積,「讓過去的你,幫助未來的你」
然而,就如同作者在「低效益學習陷阱」提到,許多人抄筆記只是花時間將筆記寫在紙上,並沒有去做連結與整合、整理思考、提升學習效益而成為「知識複損」沒有辦法累積成為價值。許多人在職場上也是一般,花時間在工作,但並沒有將工作經驗連結與整合、整理思考、提升學習效益,工作了幾年卻還是「資深菜鳥」。如果要將職場經驗轉化成專業知識,那麼我們必須要更有意識的工作
那要職場工作者怎麼做才能讓累積不只是1+1線性成長,而是指數成長複利呢?書中提到問題是知識品質複利成長的起點,而問題來源可以區分成被動問題(階段挑戰)與主動問題(寵物專案)。
被動問題指的是在社會生活中不同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屬於隨著社會階段演變,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例如新手爸爸要學會安撫小寶寶、新手報告者要學會簡報的技巧。然而階段性的挑戰問題在於進程穩定、演變不頻繁與快速,只要上手、熟悉就會陷入不斷重複的疲憊感。
主動問題,則是出自於對某些知識、成果的嚮往或好奇所自主發起,基於興趣的學習。作者稱為寵物專案,因為就像是我們養了一個會自己成長、讓自己開心的小寵物,同時滿足感興趣的事也同時學習成長。
如果我們把工作當作寵物專案來進行,在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地反思這三個階段:
  • Fact 事實 (我做了些什麼):記錄過程中做過的事。
  • Learn 學習 (我學到了些什麼):反思從做過的事中,獲得了什麼學習與啟發。
  • Yell 內心的吶喊 (我過程中的體悟):感受自己在完成這個專案後,內心的聲音與體悟。
因此,在工作過程中我們不只是擁有經驗而已,更有銘記於新的學習收穫。而學習與收穫的過程會使我們將經驗轉化為知識,他就成為一個解決方案。例如我自己在打了一年多的招募電話後,將自身的經驗寫成「如何提升面試邀約成功率?人資邀約面試常見的五大誤區及邀約技巧」,獲得許多人資夥伴以及人資論壇的轉載。一樣是邀約,有別於電話話術,我則是提供了「提升面試邀約成功率」的解決方案。
作為職場工作者,需要不斷的學習以及自我成長 。作者也在書中也提供了我們iOPF學習思考工具,讓我們透過學習累積自己的專業技能。iOPF學習思考工具主要分為四步驟:
  • 微輸入(input):在解決問題的初期,先針對問題進行快速的資料蒐集。
  • 歸納輸出(output):從蒐集的資料中,歸納輸出自己的想法。
  • 應用輸出(pratice):根據自己的想法,實際嘗試應用解決問題。
  • 檢討優化(feedback):應用後檢討反思是否有哪邊可以優化,針對優化的地方針對性輸入。
而當我們成為一個知識複利的職場工作者後,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的以關鍵字自我定位,而不只是搖搖欲墜的一張標籤。在書中也提供我們WINDOWS法則來思考:
  • 價值力 (Worth):基於解決方案我們可以幫助自己或他人解決問題。
  • 整合力 (Integration):透過跨界整合的方式,從點狀的認知到立體的思維。
  • 引航力 (Navigation):思考創造出一種屬於自己的理論。
  • 數位力 (Digitality):活用數位力,留下數位資產成為知識複力的操作點。
  • 原創力 (Originality):透過自己真實的經驗去延伸、原創產出。
  • 共贏力 (Win-win):對於同領域的前輩或夥伴抱持著開放合作的可能。
  • 洞察力 (Sagacity):洞悉未來發展,解決未知的問題。
我想,現在已經很少人會期許自己一進公司後就待到退休,許多求職者每3年就換工作的現象相當頻繁。當我30歲轉職時,主管說你已經小有成就不要衝動、當我33歲離開印尼時,主管說你年紀很大了工作不好找、而當我35歲時又被延攬到現職、持續在新產業中學習成長。
知識複利不只告訴我們如何將知識產品化進而變現,也告訴我們如何透過知識複利的原則是為他人提供解決方案帶來價值。因此我認為職場工作者如果要實踐《知識複利》,不一定要成為自雇者,可以從每份工作經驗中累積解決方案開始。
本書的知識體系涵蓋相當廣,我試著從人資的角度來分享這本書給予職場工作者的啟發。如果你沒有想要自己做線上課程、創作內容,我鼓勵你閱讀此書,一步一步讓自己的知識創造價值,維持職涯競爭力。如果你想要成為知識產業的自雇者,那更不可不讀此書,學習將自己的知識產品化進而變現,獲取額外的收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7會員
128內容數
HR Lab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企業嘗試遠距工作、在家工作或是混合辦公方式持續維持營運,但疫情逐漸消退後的「後疫情時代」,卻發現員工已回不了辦公室。過去我們的生活是圍繞著工作所建構,例如交通、住屋、生活圈都以工作為考量遷移。然而疫情期間,生活反倒成為了重心,各式工具滿足在生活中工作的需求,人們關注工作生生活
劉潤在《商業洞察力》中提到一個國家治理的故事。女王為了讓經濟繁榮,採取了「補貼生育」的方式,因為他認為財富是人所創造的,生育越積極,城市人口越多,經濟就越繁榮。這個思考方式相當符合邏輯!然而,該國補貼生育的方案實施了二十年,女王並沒有等到計畫中的經濟繁榮,卻經歷幾次可怕疾病的侵襲。
《變動思維》的作者April Rinne 將職涯比喻成花朵,我覺得充滿想像、但也相當具象。 「我喜歡把他比喻為一朵花,每當過幾年學到新技能,或跨到可以運用原有技能的新領域或相近的領域時,便會長出新花瓣。假以時日,職涯這朵花會長得更大、更豔麗、更有意思,也更有價值。」
更拚命不會更成功 第一本結合最新績效科學實證 揭開讓你充分發揮實力 同時避免倦怠與過勞的秘密!
解決問題是職場工作者的必備能力,但你真的知道怎麼解決問題嗎?「發現問題時還沒釐清就馬上去解決」(解決的真的是痛點?)、「數據拿著就開始分析、比較,然後分析了好久看不出結果」(你的問題是?)、先讓老闆知道我有在做事做了再說(要達到什麼目標?) 這些是職場工作者常碰到的問題。
《複利效應》藉由比擬複利率可以造成價值翻倍來告訴我們行為及習慣的重要性為何,作者戴倫.哈迪為「複利效應」下了定義,即「從一系列小而明智的抉擇,獲取巨大的報酬」。他以數十年和成千上萬商業領導人、企業高階主管與各行各業高成就人士合作過的經驗,以及自身從年輕不斷試誤得出的心法,將他們的成功整理成系統原則
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企業嘗試遠距工作、在家工作或是混合辦公方式持續維持營運,但疫情逐漸消退後的「後疫情時代」,卻發現員工已回不了辦公室。過去我們的生活是圍繞著工作所建構,例如交通、住屋、生活圈都以工作為考量遷移。然而疫情期間,生活反倒成為了重心,各式工具滿足在生活中工作的需求,人們關注工作生生活
劉潤在《商業洞察力》中提到一個國家治理的故事。女王為了讓經濟繁榮,採取了「補貼生育」的方式,因為他認為財富是人所創造的,生育越積極,城市人口越多,經濟就越繁榮。這個思考方式相當符合邏輯!然而,該國補貼生育的方案實施了二十年,女王並沒有等到計畫中的經濟繁榮,卻經歷幾次可怕疾病的侵襲。
《變動思維》的作者April Rinne 將職涯比喻成花朵,我覺得充滿想像、但也相當具象。 「我喜歡把他比喻為一朵花,每當過幾年學到新技能,或跨到可以運用原有技能的新領域或相近的領域時,便會長出新花瓣。假以時日,職涯這朵花會長得更大、更豔麗、更有意思,也更有價值。」
更拚命不會更成功 第一本結合最新績效科學實證 揭開讓你充分發揮實力 同時避免倦怠與過勞的秘密!
解決問題是職場工作者的必備能力,但你真的知道怎麼解決問題嗎?「發現問題時還沒釐清就馬上去解決」(解決的真的是痛點?)、「數據拿著就開始分析、比較,然後分析了好久看不出結果」(你的問題是?)、先讓老闆知道我有在做事做了再說(要達到什麼目標?) 這些是職場工作者常碰到的問題。
《複利效應》藉由比擬複利率可以造成價值翻倍來告訴我們行為及習慣的重要性為何,作者戴倫.哈迪為「複利效應」下了定義,即「從一系列小而明智的抉擇,獲取巨大的報酬」。他以數十年和成千上萬商業領導人、企業高階主管與各行各業高成就人士合作過的經驗,以及自身從年輕不斷試誤得出的心法,將他們的成功整理成系統原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斜槓人生正在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允許個人同時擁有多個職業身份,這種生活方式反映了靈活多樣的生活選擇。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做過的工作很多,樣樣通卻樣樣鬆?你多才多藝,卻無法整合?單調的工作內容總是讓你無法忍受?懷疑自己終其一生能否找到天職? 別擔心!你可能是個「多重潛能者」!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Thumbnail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的第四章節,討論了多元發展和專業公司之間的發展。 也讓我想到這幾年從斜槓青年到 T 型人才的轉換。過去斜槓青年曾是年輕人的潮流,追求不同的專長和標題。但現在則呼籲專注在自己的專業,再發展更多才能。 我們應該要多元發展,還是專精自己的專長,成為領域中的執牛耳呢?
Thumbnail
近期,越來越多人開始考慮斜槓職涯,建議可以透過閱讀相關書籍先建立基礎思維想法。而斜槓職涯除了需要花更多的心力與時間培養專業,也可以透過斜槓的方式增加收入來源,進而達成分散風險的目標。經營自己是職涯中必要的事,這或許是一種選擇,但面對人生,經營自己是一種必然。
Thumbnail
斜槓是一種多元的職涯選擇。在選擇斜槓事業時,我們可以文中的幾個面向來評估。 選擇斜槓事業除了相關的評估之外,有一種思維可能會成為絆腳石,需避免被影響。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將你的知識轉變成收入? 這份書單推薦你四本好書,幫助你開始知識變現的第一步。 這四本書涵蓋知識變現的理論模型、案例分享,以及寫作技術的深入探討,讓你對知識變現更有概念。 除此之外,我也替你摘要四本書的重點,為你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知識變現指南。
Thumbnail
在這個物價漲薪水沒有漲的時代,我們已經不是可以僅依靠一份薪水過活了,斜槓已經是許多人不得不做出的選擇,然而到底甚麼是斜槓族群或斜槓世代? 斜槓族群指的是一群『多工者』,他們利用下班時間或假日時間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技能賺取報酬或者兼一份差,這樣的生活模式造就了很多新興職業的興起例如:美食外業:Food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知識複利的概念,如何把所學變現,並在當前AI快速發展的時代中,重新思考學歷與知識的價值。作者分享了讀書的意義和知識的累積對職場生涯的影響,並介紹了《知識複利: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一書,揭示瞭如何利用知識創造更多的價值,進而實現財務回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斜槓人生正在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允許個人同時擁有多個職業身份,這種生活方式反映了靈活多樣的生活選擇。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做過的工作很多,樣樣通卻樣樣鬆?你多才多藝,卻無法整合?單調的工作內容總是讓你無法忍受?懷疑自己終其一生能否找到天職? 別擔心!你可能是個「多重潛能者」!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Thumbnail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的第四章節,討論了多元發展和專業公司之間的發展。 也讓我想到這幾年從斜槓青年到 T 型人才的轉換。過去斜槓青年曾是年輕人的潮流,追求不同的專長和標題。但現在則呼籲專注在自己的專業,再發展更多才能。 我們應該要多元發展,還是專精自己的專長,成為領域中的執牛耳呢?
Thumbnail
近期,越來越多人開始考慮斜槓職涯,建議可以透過閱讀相關書籍先建立基礎思維想法。而斜槓職涯除了需要花更多的心力與時間培養專業,也可以透過斜槓的方式增加收入來源,進而達成分散風險的目標。經營自己是職涯中必要的事,這或許是一種選擇,但面對人生,經營自己是一種必然。
Thumbnail
斜槓是一種多元的職涯選擇。在選擇斜槓事業時,我們可以文中的幾個面向來評估。 選擇斜槓事業除了相關的評估之外,有一種思維可能會成為絆腳石,需避免被影響。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將你的知識轉變成收入? 這份書單推薦你四本好書,幫助你開始知識變現的第一步。 這四本書涵蓋知識變現的理論模型、案例分享,以及寫作技術的深入探討,讓你對知識變現更有概念。 除此之外,我也替你摘要四本書的重點,為你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知識變現指南。
Thumbnail
在這個物價漲薪水沒有漲的時代,我們已經不是可以僅依靠一份薪水過活了,斜槓已經是許多人不得不做出的選擇,然而到底甚麼是斜槓族群或斜槓世代? 斜槓族群指的是一群『多工者』,他們利用下班時間或假日時間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技能賺取報酬或者兼一份差,這樣的生活模式造就了很多新興職業的興起例如:美食外業:Food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知識複利的概念,如何把所學變現,並在當前AI快速發展的時代中,重新思考學歷與知識的價值。作者分享了讀書的意義和知識的累積對職場生涯的影響,並介紹了《知識複利: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一書,揭示瞭如何利用知識創造更多的價值,進而實現財務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