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很簡單、隨機、沒有特殊意義的「分類」,比如把一群不認識的人隨機分成「黑隊」、「白隊」,穿上黑色、白色運動服,也會讓人類心理上自動分組,開始認同自己這一隊,覺得自己人比較好、比較厲害,願意把資源分配給穿同色運動衣的人,模仿同一邊的人的行為。如果兩隊發生衝突,敵我意識就開始產生。
無意義的分類都有這麼強烈的心理作用,那也就不奇怪,當人們自我歸類為自由派、保守派、藍營、綠營時,對「同類」很能夠寬容而理解,對「異類」就常常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有人這麼想。至於有利害衝突的國家之間,多數人類的本能就是自動站在自己國家這邊。
沒什麼特別意義的分類,就可以讓人類產生「我們」跟「他們」的差別,為什麼會演化出這種心理機轉?這自然是要讓人類容易編組、對小組產生認同、願意為小組付出甚至必要時犧牲。
想像在人類第一個城邦剛形成時,統治者要調動來自不同部落、從來沒見過面的人一起蓋城牆、挖溝渠、到遠地建長城、戍守邊疆、組成小隊殺敵。人類必須要能超越對土生土長的部落的認同,才能隨機混合編組,隨時產生新的「小隊認同」,「國家」才能成形。
心理學家要證實,這些「分類」造成的認同是寫在基因裡、在小小孩就存在,而不是透過教育與後天學習才得到。另一個問題是:人類小孩的大腦,要到幾歲才發展出這種「願意為分類而犧牲什麼」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