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觀點 | 既想功成名就,又要歲月靜好:從暢銷書排行看見青年世代的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日一個悠閒的午後,我晃著走進誠品想挑本書,正好看見暢銷榜上擺著林志玲的新書《剛剛好的優雅》,便接續瀏覽了一番暢銷書排行榜,仔細端詳一本本熱賣書籍後,突然湧現令人莞爾一笑的矛盾感。
(2022/6/15拍攝於誠品生活駁二店)
根據「2021誠品年度閱讀報告」,300萬名誠品會員的分析結果,顯示20至24歲年輕族群購買書的比率達62%,是比例最高的年齡層,因此暢銷榜無非顯示出大多數的年輕族群最愛閱讀哪類的書籍。
我在每年年底習慣查看誠品和博客來這些大書局的年度暢銷榜,而近幾年,我在這些排行榜上發現了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這似乎也反映著時下年輕人們的焦慮與忐忑。

我們同時讀著「心靈雞湯」與「毒雞湯」

近年暢銷書排行榜上,大致分成兩類:勵志類毒雞湯與療育類心靈雞湯,這兩類書籍想傳遞的價值往往大相逕庭,舉例而言,誠品2021上半年度網路暢銷Top10中,《致富心態》教導讀者如何轉變心態、邁向財務自由的成功人生,而《好好生活,慢慢相遇》卻提點讀者無須汲汲營營世俗眼中的成功。相信許多人一定都同時擁有這兩種類的書籍,包括筆者亦是如此。
年輕世代們拜讀暢銷書《原子習慣》,希望找到從細節成就卓越的途徑,讀《無限賽局》並勤奮做下思維筆記,讀《別在該奮鬥時選擇安逸》激勵自己,渴望追求心目中更好的人生。同時,許多人卻又欣羨安巧舒適、如同北歐風格的自在生活熱:衷於閱讀《其實你很好》,尋求排除焦慮與壓力的方式;筆記《我的存在本來就值得青睞》,學習接納任何不完美的自己、試圖與自己和解。
千禧世代的青年們似乎處於一種顯而易見的矛盾。一方面力求在理財、傳記、態度等書籍中找到可依循的「成功」,另一方面卻對現況感到疲倦,透過心靈雞湯紓壓,時常將Work-Life Balance掛嘴邊,在Instagram個人簡介中寫上各種「佛系」標籤。而事實上,成功和生活平衡往往是難以兼得的,此事已在《一流的人如何駕馭自我》書中以股神巴菲特的例子解答:我們想要的「熱情與成功」基本上無法與「平衡生活」共存。
各式各樣心靈雞湯們。(2022/6/15拍圖片攝於誠品生活駁二店)

我們到底為何焦慮與矛盾?

點評年輕世代的癥結,我們既想要成功亮麗的人生,又渴望舒適安逸的生活。
千禧世代的焦慮在數位發展下應運而生,尤其是數位原生的年輕族群,更時常為資訊肥胖症(Infobesity)所苦,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研究報告指出,美國人一天平均接收多達34G容量的資訊,過多的資訊造成注意力稀缺,並可能影響身心健康。而網路的無國界性,亦帶來各種思維與價值觀碰撞,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激情與真實。
傳統期許我們守規矩、唯有讀書高,現代則告訴我們自我價值比功成名就重要。我們於海量資訊中試圖權衡,卻往往在資訊擷取與內化中失衡,拿捏不定主意與自真正想要的。該佛系考試或是埋首苦讀、該視學歷為重還是追求某項技能、該離職尋夢或是固守鐵飯碗……,我們總是焦慮該如何選擇。
此外,社群媒體浪潮,讓現代人們埋首於如劇場般的生活中。美國社會學家Erving Goffman提出劇場理論(Dramaturgical Theory),分析人們如何透過印象策略管理形塑他人對自身的印象,以獲得他人的尊重與讚賞,而社群媒體正提供了人們最佳的展演舞台,藉由經營版面色調、風格,社群上人人皆展現最亮麗、最快樂的面貌。長期處於社群之中,人們開始衍生容貌焦慮、心態焦慮等健康問題。

我們可以怎麼緩解焦慮?

近幾年開始流行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的概念,說明3C當道、資訊超載的世代,能適當地淨心、遠離數位產品的重要性,數位排毒幫助我們重整思緒、平復心情。以下分享三種筆者測試後認為有效的數位排毒方式。
首先,早上起床後設定一段時間不使用手機。許多人起床後慣於先察看信箱或社群,一睜眼便開始接受資訊轟炸,可能影響一整天的專注力與生產力。建立一套晨間習慣,無論專注享用早餐、閱讀、瑜珈、準備代辦事項等,嘗試將自己的重要性擺在第一順位,替一天的開始建立好的心態與準備,是降低焦慮的不二法門。
其次,練習書寫日記、與自己對話。透過書寫將想法藉由文字表達出來,能達成優化心靈和情緒的效果。根據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之精神科治療期刊研究結果,長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能有效降低負面情緒、提升生活品質。
最後,定時留給自己閱讀的時間,並做到精讀而非濫讀。挑書時先別急著走向暢銷榜書架,不妨試試評估自身目前人生階段、心境、處境與難題後再做選擇,因為排行榜上書暢銷的知識與倡議不見得適用於我們身上,挑選一本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才能有所助益。
此文章亦於2022/6/23刊登於獨立評論@天下
avatar-img
4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arolyn 的筆記 的其他內容
透過新聞編採課程,有幸獲得人物採訪機會😊 第二次嘗試深度採訪,身為初踏入記者、新聞領域的小菜鳥,深度訪談的魅力不容小覷!提問、傾聽、梳理內容的過程間接體驗了受訪者的經驗與生命,如此珍貴且發人深省。 而我想,提問力固然重要,傾聽與觀察更是一個好的報導者、傾聽者、說故事的人不可或缺的能力。
寫下這篇文章,單純因為對於前陣子新聞媒體「疫苗的新聞的設定與框架」不認同,相信身為理性閱聽眾的你/妳也是感同身受的。 電視新聞對於疫苗死亡日以繼夜的報導,某種程度上已引起閱聽人恐慌,而不諱言,我自身、周遭親友也不免因新聞各種重複、誇示性闡述而徒增擔憂。           
透過新聞編採課程,有幸獲得人物採訪機會😊 第二次嘗試深度採訪,身為初踏入記者、新聞領域的小菜鳥,深度訪談的魅力不容小覷!提問、傾聽、梳理內容的過程間接體驗了受訪者的經驗與生命,如此珍貴且發人深省。 而我想,提問力固然重要,傾聽與觀察更是一個好的報導者、傾聽者、說故事的人不可或缺的能力。
寫下這篇文章,單純因為對於前陣子新聞媒體「疫苗的新聞的設定與框架」不認同,相信身為理性閱聽眾的你/妳也是感同身受的。 電視新聞對於疫苗死亡日以繼夜的報導,某種程度上已引起閱聽人恐慌,而不諱言,我自身、周遭親友也不免因新聞各種重複、誇示性闡述而徒增擔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關於面對未來人生未知困難的建議,以及如何藉由讀書來磨練智慧、獲得工作力和變現力。書中也結合了企劃書的概念,探討暢銷書的心理狀態和經濟活動的關聯,提供了富有洞見的資訊。這些內容對於關注個人成長和商業領域的讀者來說都非常有價值。
Thumbnail
相信在這個流量爆炸的世代,大家每一天滑手機或多或少都會接觸一些所謂「成功語錄」的短影音,彷彿每接觸一次,自己就離成功、富有更近一步。而這樣的想法,直到我接觸到《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書,才開始意識到自己離成功、富裕還有遙遠的一大差距需要努力。 老實說,首次翻閱此書時,我總認為是心靈雞湯,所以不以
Thumbnail
雞湯安慰藥喝多了,暫時止痛,卻抑制成長未來。心理學家認為,要放下空洞口號,認清現實,對未來抱有希望,這才是真正帶來改變的思維。文章提到了史托克戴爾悖論以及自傲者的認知偏誤,並鼓勵人們以一起找方法的態度去回應對方。同時,作者分享了值得研究的生活藝術並推薦韓國人際溝通專家吳秀香的著作
Thumbnail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每個年代的悲哀,我認為現代知識焦慮是一個象徵性的悲哀圖騰,也是許多人面臨的困境。 我最早聽到知識焦慮一詞,是在網路上曾經很火熱在討論羅振宇「販賣焦慮」的話題。當時提及販賣焦慮,並沒有特定指某一段內容,更像是在指責,把透過讓現代人焦慮,來宣傳知識付費的各種行銷手段,都稱為販賣焦慮。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的心靈成長書單,包含阿德勒心理學派、薩提爾冰山理論、高敏感HSP等書籍,並提及這些書籍對於個人成長、育兒觀念上的影響。作者提及讀後的個人體悟,並鼓勵讀者去閱讀並思考。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年假在家裡耍廢是件幸福的事。 追劇的空檔刷刷對岸的小紅書卻刷了個焦慮。 大概是我想改變生活的關係,所以小紅書年假期間大數據推了我一堆關於中年失業/裸辭/創業/創業失敗的文章。 看著看著焦慮也沒那麼焦慮了。這就是所謂的同溫層吧。 在同溫層裡取暖會讓人覺得自己沒那麼孤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與機遇的時代,人們總是追求成功,希望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然而,真正能夠走到成功的路上,並非只有才華或者運氣,更重要的是周圍的人和環境。 其中,與成功者的交往無疑是一個極其寶貴的機會。 當你有機會與這些成功者接觸,不僅能夠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更能在心靈層面得到深刻的
Thumbnail
勵志書,在所有書籍市場裡,銷量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如此龐大的市場佔有率肯定有它的優點,好入口、故事精采、看了很有動力,但這些要素的背後,真的有幫你解決問題嗎?還是說只是幫你注入了會消逝的動力。   有些負面影響是我們無法從表層看到的,甚至需要時間等待這些影響出現。   俗話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關於面對未來人生未知困難的建議,以及如何藉由讀書來磨練智慧、獲得工作力和變現力。書中也結合了企劃書的概念,探討暢銷書的心理狀態和經濟活動的關聯,提供了富有洞見的資訊。這些內容對於關注個人成長和商業領域的讀者來說都非常有價值。
Thumbnail
相信在這個流量爆炸的世代,大家每一天滑手機或多或少都會接觸一些所謂「成功語錄」的短影音,彷彿每接觸一次,自己就離成功、富有更近一步。而這樣的想法,直到我接觸到《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書,才開始意識到自己離成功、富裕還有遙遠的一大差距需要努力。 老實說,首次翻閱此書時,我總認為是心靈雞湯,所以不以
Thumbnail
雞湯安慰藥喝多了,暫時止痛,卻抑制成長未來。心理學家認為,要放下空洞口號,認清現實,對未來抱有希望,這才是真正帶來改變的思維。文章提到了史托克戴爾悖論以及自傲者的認知偏誤,並鼓勵人們以一起找方法的態度去回應對方。同時,作者分享了值得研究的生活藝術並推薦韓國人際溝通專家吳秀香的著作
Thumbnail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每個年代的悲哀,我認為現代知識焦慮是一個象徵性的悲哀圖騰,也是許多人面臨的困境。 我最早聽到知識焦慮一詞,是在網路上曾經很火熱在討論羅振宇「販賣焦慮」的話題。當時提及販賣焦慮,並沒有特定指某一段內容,更像是在指責,把透過讓現代人焦慮,來宣傳知識付費的各種行銷手段,都稱為販賣焦慮。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的心靈成長書單,包含阿德勒心理學派、薩提爾冰山理論、高敏感HSP等書籍,並提及這些書籍對於個人成長、育兒觀念上的影響。作者提及讀後的個人體悟,並鼓勵讀者去閱讀並思考。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年假在家裡耍廢是件幸福的事。 追劇的空檔刷刷對岸的小紅書卻刷了個焦慮。 大概是我想改變生活的關係,所以小紅書年假期間大數據推了我一堆關於中年失業/裸辭/創業/創業失敗的文章。 看著看著焦慮也沒那麼焦慮了。這就是所謂的同溫層吧。 在同溫層裡取暖會讓人覺得自己沒那麼孤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與機遇的時代,人們總是追求成功,希望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然而,真正能夠走到成功的路上,並非只有才華或者運氣,更重要的是周圍的人和環境。 其中,與成功者的交往無疑是一個極其寶貴的機會。 當你有機會與這些成功者接觸,不僅能夠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更能在心靈層面得到深刻的
Thumbnail
勵志書,在所有書籍市場裡,銷量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如此龐大的市場佔有率肯定有它的優點,好入口、故事精采、看了很有動力,但這些要素的背後,真的有幫你解決問題嗎?還是說只是幫你注入了會消逝的動力。   有些負面影響是我們無法從表層看到的,甚至需要時間等待這些影響出現。   俗話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