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大眾心理書總令人上癮?其實我們要的只是認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幾天,在書局中看見了一本新書介紹,書名為《過度努力》,這本書的作者先前也有多本暢銷書,而這次的書名更有一種魔力,深深吸引人拿起來翻閱。
而這一翻,簡直不得了,裡頭的文字描述在在重擊著自己,它的描述是如此貼近真實的生活:我們總是很努力去做任何事情,工作上,努力尋求老闆的同意,人際關係上,努力尋求人們的喜愛,我們努力去做一切、努力追求所謂的完美,其實都是因為我們過去、現在所累積的種種傷痕。
當下,我們被感動了,被療癒了,想起前幾天被不公平的對待,想起自己總是那個委屈的受害者,內心馬上有個聲音告訴自己,我需要它,我需要這本書,於是拿起,結帳,帶回家。
但回家後越想越不對勁,對於這本書的認同感幾乎著魔的自己感到疑惑,為什麼這本書會這麼切中我,或者,換另一個角度說,為什麼我會這麼立即想要看這樣一本書?
心理書系這幾年成了民眾購書的首選。 (圖/博客來網站)

如星座運勢,有需要才會關注

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當發現自己特別關注星座運勢,通常就是那陣子特別衰的時候。
大部分的人並不是真正對星象學感興趣,想知道什麼星進入什麼星,什麼相又合了什麼相,就連最常被大家掛在嘴邊的「水逆」,也某種程度變成只是「衰」的代名詞,絕大多數人看運勢只想知道,接下來會如何?已經這麼衰了,之後運氣會不會好一點?
而閱讀大眾心理書籍,多少也有種類似的心理。當特別想閱讀心理書籍,大部分也就是你感受迷惘、覺得自己受到委屈的時候。
這幾年,市面上大眾心理的書籍越來越多,在各書商的年度報告中,與心理相關的書籍總是名列前茅,可是,這難道代表懂心理學、或對此領域有興趣的人越來越多嗎?或許並不盡然。因為除了心靈書籍,榜單上值得注意的另一種類型,則是工具書。
工具書之所以被稱作工具,是因為有需要,當我們希冀在情感上尋求慰藉、精神上獲得滿足,和關注星座的同理類似,都是一種需要。而透過閱讀心理書籍獲取滿足,多少和現代生活快節奏的步調有關,就彷彿快速在心靈上施打一劑強心針,與大吃一頓、大醉一場的效果類似,都能讓人獲取立即性的補償感。
這麼說起來,大眾心理書似乎有點心靈雞湯的味道了,但兩者間仍存著差異。畢竟,這些書系裡也確實對心理哲學做了解說。
若說心靈雞湯像糖果,大眾心理書系就類似保健食品,儘管不能治病,但加減吃總被認為有益無害。
回過頭來說,我們不一定真正想了解榮格、阿德勒到底在說什麼,我們的目的是,把這些理論套到自己身上,歸納出之所以會這麼委屈、這麼不快樂,都是因為某某某的原因,而這些原因,往往都是非自願、非自身所能夠掌控的。
當我們特別關注星座運勢,通常就是那陣子特別衰的時候。(圖/唐綺陽官方youtube)

你是「獨一無二」的「受害者」

不論是厭女、毒母、親子或人際關係,這些書籍都是站在撫慰我們的角度出發,在書寫上也都有十分相似的脈絡。
首先,會從眾多的心理學理論中選取一個做為立論的起點,分析我們所遭受的不平、又或是從生活中的案例來實證這些心理現象,用以告訴我們,之所以會有這些不舒服的感覺,在心理學的解析下,都是正常的。
如此這般的安慰,為我們迷惘的心緒提供了一道窗口,畢竟,需要被安慰的人,無疑是因為覺得自己受到委屈。並且,這類書籍也很懂得如何攻下我們心中最軟的那一塊,書名往往十分口語,更多時候是以「第二人稱」的口吻,就好像是在對著我們說話一樣。例如《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他們都說你應該》等等,將主述對象直指向那個正在受委屈、正受傷淌血的我們,加強被懂的感受,而這些種種的方式,都在暗示著我們是受害者的立場。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自己是善良的,問題並不在自己,而在他人身上。這就和大部分的人儘管知道農場小遊戲一點意義也沒有,仍無法克制的一玩再玩,因為這些遊戲,可以帶我們用一層濾鏡看自己,提供給我們認同、自戀的自我感受。
因此,儘管這些書籍往往並未能真正提出有效的解決方式,但只要療癒感與認同感還在,就足以支持我們的信心,構成繼續購買的理由。
心理書籍雖可以提供安慰,但真實的勇氣,仍需靠自己面對。(圖/shutterstock)

真實面對世界的勇氣

以身為讀者的立場來看,心理書系可以幫助迷惘的自己,找到何以低落、何以難過與傷痛的根源,無疑是一種認識心理學、哲學更普及的切入,並沒有什麼不好。但若將之誤用,或當某種心理逃避機制的擋箭牌,就未必是件好事。
心理學實際涉及的範圍很廣,所謂「事出必有因」,過去,研究心理學是需要了解事件何以發生背後的脈絡,但如今,大眾心理學常常被用作為護航自身的觀點,譬如,幾年前《情緒勒索》成為暢銷書後,「情緒勒索」一詞的濫用,導致許多人紛紛抗議反映自己的家人與親密伴侶,如何變相用這個詞語來勒索自己。
總的來說,這些書籍以大眾的角度切入讓我們淺白的了解重量級哲學巨擘的思想,在碩大的世界中窺見那思想的一角,但書中談論的案例,不可能套用至每一個人,任何問題,都不可能單單靠一本書、一個理論就能解決。如若過度片面簡化理論,作為用來舔舐傷口的安慰劑,耽溺其中不可自拔,則就大大誤解了心書系的本意。
要記得,普世的安慰,任誰都可以給,但自身的問題,唯有提出勇氣,直面正視,才有機會真正解決,擺脫屬於自身的難題與困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4會員
18內容數
時事、書籍、電影的個人論述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惡羅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世仇說」,不僅可看作是故事上營造兩怪對打的設定需要;在歷經半世紀哥吉拉的變革,二○二一年《哥吉拉大戰金剛》所承載的歷史意義,某種程度上,更具有傳承與致敬的意義。
「金錢上的賺到」只是附加的價值,貪小便宜並非他們的原初動機,真正的快樂來自於,他們證明了「你以為我們不行,但沒想到我們可以」的小確幸,用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姿態贏得了所謂的勝利。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影視化會讓觀眾產生這種失落,或許有一部分也是想像真實化的結果,如果記憶中的東西並不全然真實,又要如何重現?當試圖重現記憶中的中華商場,是否同時也扼殺了原先存留於腦海中的美好想像?
極端分化的意識形態,讓輿論呈現光譜的兩端,無疑是深受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一旦將討論的層級拉到對錯的分野,自然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去指責與謾罵,區分為「我,與我對立的」兩端,以此彰顯出自我的價值,同時也更容易找到群體的歸屬。
沿著劇情往下走,便會發現,《今際之國》裡的生存遊戲,儘管不一定具備能通關的法則,但也沒有全然這麼絕望,介於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地帶,在世界遭遇疫情的當口,顯現出更貼近現實的生存法則。
試想一下,若是同一個笑話,對話成了「叔叔,我不想努力了」,叔叔對著她說,「終於想通了嗎?一個月十萬,外加一個LV包包,今晚就過來我這裡吧。」然後畫面是一名只穿白色內褲的大叔摟著妖豔的女大生,還會被大眾所接受嗎?還會這麼有「笑果」嗎?
「世仇說」,不僅可看作是故事上營造兩怪對打的設定需要;在歷經半世紀哥吉拉的變革,二○二一年《哥吉拉大戰金剛》所承載的歷史意義,某種程度上,更具有傳承與致敬的意義。
「金錢上的賺到」只是附加的價值,貪小便宜並非他們的原初動機,真正的快樂來自於,他們證明了「你以為我們不行,但沒想到我們可以」的小確幸,用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姿態贏得了所謂的勝利。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影視化會讓觀眾產生這種失落,或許有一部分也是想像真實化的結果,如果記憶中的東西並不全然真實,又要如何重現?當試圖重現記憶中的中華商場,是否同時也扼殺了原先存留於腦海中的美好想像?
極端分化的意識形態,讓輿論呈現光譜的兩端,無疑是深受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一旦將討論的層級拉到對錯的分野,自然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去指責與謾罵,區分為「我,與我對立的」兩端,以此彰顯出自我的價值,同時也更容易找到群體的歸屬。
沿著劇情往下走,便會發現,《今際之國》裡的生存遊戲,儘管不一定具備能通關的法則,但也沒有全然這麼絕望,介於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地帶,在世界遭遇疫情的當口,顯現出更貼近現實的生存法則。
試想一下,若是同一個笑話,對話成了「叔叔,我不想努力了」,叔叔對著她說,「終於想通了嗎?一個月十萬,外加一個LV包包,今晚就過來我這裡吧。」然後畫面是一名只穿白色內褲的大叔摟著妖豔的女大生,還會被大眾所接受嗎?還會這麼有「笑果」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Thumbnail
很多身體的病症其實都源自於不舒服的心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醫師的配方,而是好好觀照自己的那顆心。
Thumbnail
心理學讓人知道為何在某些情境,人會有這些行為產生。而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應該在於給大家一個方向去嘗試,讓自己有機會透過心理學有機會變成更理想的自己。而這些方法沒想到出奇地容易,你一定會想試試看......
Thumbnail
以前我以為讀心理學是為了幫助那些心理有問題的人,後來才知道,心理學能讓你「懂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Thumbnail
很多身體的病症其實都源自於不舒服的心理,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醫師的配方,而是好好觀照自己的那顆心。
Thumbnail
心理學讓人知道為何在某些情境,人會有這些行為產生。而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應該在於給大家一個方向去嘗試,讓自己有機會透過心理學有機會變成更理想的自己。而這些方法沒想到出奇地容易,你一定會想試試看......
Thumbnail
以前我以為讀心理學是為了幫助那些心理有問題的人,後來才知道,心理學能讓你「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