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養成計畫

習慣養成計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習慣的建立,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行動」變成「常態」的習慣,算是一種刻意練習的過程。

  • 艾莉亞‧萊文森在其著作《意志力的力量》中提到,打造意志力的習慣,可以用下列5種方式:
1.積極心態;拋去定型心態,擁抱成長心態。
2.設定明確目標,欺騙大腦,想像自己已經成功。
3.遠離誘惑,想要改變,就別對自己太寬裕。
4.擬定計畫,堅持到底。(利用smart目標法來設定目標)
5.找到適合的方式刻意練習。

我採取的方式就是「刻意練習」。首先從建立新習慣開始,這個行動的設定,其本質上,應該不能太容易達成,需要一點刻意,需要花一點時間與力氣。如果太輕而易舉,就不需要刻意練習了。有可能這個行動後的習慣,無法為你帶來什麼改變?也或許這個行動,其實已經是自己的習慣,所以不須再花費時間練習了。

初期也不用好高騖遠,設定太難的行動(像是每天跑5公里...,因為這樣很可能跑個2天就放棄啦),當這項行動進行了一段時間後,就會進化成一種慣性行為,不做好像會有點怪怪的,這樣就代表這項行動已經真正與生活結合囉。

一個新的習慣養成,初期需要花一段時間來訓練,持續、規律且重複地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可以找出自己進行這些習慣的養成,最有效執行的時間點(每天何時進行)及需要的時間配置參數(習慣需要多少時間才能養成?)

以我自己而言,我用了一個「習慣養成APP」,這個APP可以用打卡方式記錄當日執行成果(對了,蠻多人推崇用打卡作為階段性目標達成的紀錄),也可以針對一段時間區間,匯出EXCEL報表,方便統計自己是花了多少時間去建立這些習慣。

初期設定4個習慣

初期設定4個習慣

33

可分別以周、月、年來檢視自己的成果

可分別以周、月、年來檢視自己的成果


可以用excel匯出

可以用excel匯出

初期我設定4個習慣,分別是1.飲水量充足(2800CC)、2.閱讀(每天至少30分鐘) 、3.健走(每天8000步) 、4.跳繩20分鐘(每周3次)。這4個習慣看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其實只要稍微忽略了,今天就有可能無法達標。所以它是需要被刻意執行的,和前面所說的一樣,不能太容易,需要花一點時間與力氣才能完成。(一個月後,我再加入了每周書寫一篇文章及一周2次健身兩項行動)

習慣要能與自己的目標做一個鏈結,算是達成目標的一項中間手段。比如說,我的年度目標為健康瘦身專業技能培養。健康為各項指數上的呈現,所以包含體重及以往曾經有的疾病防範。像我本身曾有結石的狀況。除了遺傳基因以外,喝水量不足也是原因之一,所以我設定了飲水每日至少要2800CC以上。健走、跳繩,也是為了希望瘦身所培養的習慣。

接下來就來開始探討有效執行的時間點需要的時間配置參數,經過4周的測試,發現每天5點起床、晚上10點左右就寢最佳。這樣睡眠時間有7個小時很充足。我的時間分配大致如下:

0500-0600:1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完成晨間運動(跳繩),同時進行健走。
0600-0630 :盥洗加上幫家人準備早餐、泡咖啡的時間。
0630-0700:可以先閱讀30分鐘(達成第1回合目標)。
0700-0715:和家人一同吃早餐,之後可以再閱讀30分鐘。8點準備上班。
1230-1300:中午利用休息時間,在辦公室座位上閱讀,至少可以讀30分鐘(達成第2回合目標)。
1840-1930 :下班後,若健走的步數沒有達到,我會利用這段時間在家中附近的公園補足。
2000-2100:吃完飯,全家會在書房活動。孩子讀書、媽媽指導課業,我可以在這個時段中閱讀,大約可以有1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達成第3回合目標)。

從上面的時間分配來看,平常日幾乎沒有甚麼看電視、看Netflix的時間。的確,在執行習慣養成計畫時,平常日還真的沒甚麼休閒時間。不過,自己可以做一些取捨,那一件事情對你而言是比較重要的,就把時間花在那裏吧。我的休閒時間大多放在周六早上運動後到孩子起床前,大約有2小時的時間,我會看一部影集或是玩玩PS4遊戲來放鬆一下。

以上用4周的時間,將這些行動變成習慣。4周之後,原來行動就不需再列入APP管制了。因為行動已經變成習慣,而且融合到自己的生活裡了。這時也就可以開始培養一個新的習慣囉。按此模式,持之以恆,相信終究會達成自己的終極目標的。

如果覺得我的分享還可以,請給予我一些鼓勵吧,我會繼續用心寫下去的。

avatar-img
Jerry哥的文字庫的沙龍
4會員
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近重新閱讀了一本書-《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這本書前前後後看了幾次,直到最近這一次的閱讀,才可以算是發掘到書中奧妙。 1.留下記憶。 2.改變行動。 3.改變現實狀況 4.獲得自我成長。 5.變快樂。 6.獲得壓倒性正面結果。 以下是我個人的想法:
普羅大眾(包含我)常會小心將「細節」與「龜毛」給搞混淆了。 我自己有個簡單的定義,就是-「細節是有所本的堅持」、「龜毛是沒理由的挑剔」。相信我們身邊都會有一些「細節控」的朋友或是主管,他們的某些舉動,有時會讓人有「走入心坎」的感動,當然對品質的高度要求,也會讓人印象深刻。 3.成也細節,敗也細節
7個簡單的習慣可以解決你80%的問題 作者:哈馬德·哈桑(Hammad Hassan) 以下是作者自己分享自己的一些好習慣: 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早晨儀式: 2.節制使用社交媒體 3.不可對自己設定的目標有所妥協這意味著您必須完成為自己分配的任務。 作者設定的目標如下: 5.得到足夠的休息
最近重新閱讀了一本書-《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這本書前前後後看了幾次,直到最近這一次的閱讀,才可以算是發掘到書中奧妙。 1.留下記憶。 2.改變行動。 3.改變現實狀況 4.獲得自我成長。 5.變快樂。 6.獲得壓倒性正面結果。 以下是我個人的想法:
普羅大眾(包含我)常會小心將「細節」與「龜毛」給搞混淆了。 我自己有個簡單的定義,就是-「細節是有所本的堅持」、「龜毛是沒理由的挑剔」。相信我們身邊都會有一些「細節控」的朋友或是主管,他們的某些舉動,有時會讓人有「走入心坎」的感動,當然對品質的高度要求,也會讓人印象深刻。 3.成也細節,敗也細節
7個簡單的習慣可以解決你80%的問題 作者:哈馬德·哈桑(Hammad Hassan) 以下是作者自己分享自己的一些好習慣: 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早晨儀式: 2.節制使用社交媒體 3.不可對自己設定的目標有所妥協這意味著您必須完成為自己分配的任務。 作者設定的目標如下: 5.得到足夠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