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費力的維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幾天分享了維持各個目標的方式,是分配時間給每個目標,以確保每件想做的事都能穩定推行,然而實際上,無法事事都照如預期前進。
這兩天較晚回家,有些疲憊發懶,想放掉例行運動,理智上知道應該按計劃執行,心理上卻有點抗拒,覺得過度勉強是否會適得其反?在這兩個想法中搖擺不定時,突然閃過一個念頭:「若身心舒服,則運動多一些,若身心疲憊,就運動少一些吧!」,依身體狀態調整運動時長和強度,如此一來既能維持習慣,也可以避免為了達標過度勉強。
想通這點後,決定立刻試試,因為疲憊,因此將運動改成10分鐘和緩瑜珈,放鬆僵硬的身體,釋放壓力,最重要的是覺得自己的運動目標也有達成,心裡踏實許多!
聆聽身體的聲音,不費力不勉強的執行,習慣才能長久維持。
適時調整運動類型,習慣才能長久維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0會員
17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lair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除了恢復運動習慣,也跟著社團重啟了28天零雜物挑戰,這週是檢視自己衣櫃,趁著這次機會,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衣物。
最近想做的事很多,也都依照內心想做的去做,卻發現擅長的事做得多,挑戰的事做的少,而這些挑戰的事也同等重要,若都依照自己的偏好,肯定會顧此失彼,因此我調整作法,將時間分配給每件事上,在固定的時段做固定的事。
趁著最近自己狀況不錯,決定好好面對我的鋼琴練習,學琴已經七八年了,一直都持續在上課,卻沒有什麼進度,老是在不同曲子兜轉,看到新譜會興奮,遇到難處卡關,練習幾次後失去新鮮感宣告放棄,然後期待下一首新曲子,整個學琴過程如同上述不斷週而復始...
最近給了自己許多新嘗試,出門探索美食、參與減脂社團健康瘦、持續減物斷捨離等,幾乎每天都給自己不一樣的嘗試或變化,也都從中得到許多不一樣的體驗和心得,忍不住和朋友夥伴們分享我的生活變化,沒想到我因此獲得很多共鳴和回饋!
關於運動習慣的培養,起初從8月份社團的自律活動開始,嘗試每天跳舞5分鐘,到後來10月參與減脂社團,開始增加運動目標,透過每週運動回報,逐步增加運動時間與運動項目,希望能看見進步與改變。
工作上和同事有些爭執,我們對某件事的看法不同且堅持己見,急著想說服對方,頻頻打斷對方說話,也聽不進對方說的,彼此各說各話,越説越急,越來越大大聲,不耐煩和憤怒完全衝破理智線!
最近除了恢復運動習慣,也跟著社團重啟了28天零雜物挑戰,這週是檢視自己衣櫃,趁著這次機會,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衣物。
最近想做的事很多,也都依照內心想做的去做,卻發現擅長的事做得多,挑戰的事做的少,而這些挑戰的事也同等重要,若都依照自己的偏好,肯定會顧此失彼,因此我調整作法,將時間分配給每件事上,在固定的時段做固定的事。
趁著最近自己狀況不錯,決定好好面對我的鋼琴練習,學琴已經七八年了,一直都持續在上課,卻沒有什麼進度,老是在不同曲子兜轉,看到新譜會興奮,遇到難處卡關,練習幾次後失去新鮮感宣告放棄,然後期待下一首新曲子,整個學琴過程如同上述不斷週而復始...
最近給了自己許多新嘗試,出門探索美食、參與減脂社團健康瘦、持續減物斷捨離等,幾乎每天都給自己不一樣的嘗試或變化,也都從中得到許多不一樣的體驗和心得,忍不住和朋友夥伴們分享我的生活變化,沒想到我因此獲得很多共鳴和回饋!
關於運動習慣的培養,起初從8月份社團的自律活動開始,嘗試每天跳舞5分鐘,到後來10月參與減脂社團,開始增加運動目標,透過每週運動回報,逐步增加運動時間與運動項目,希望能看見進步與改變。
工作上和同事有些爭執,我們對某件事的看法不同且堅持己見,急著想說服對方,頻頻打斷對方說話,也聽不進對方說的,彼此各說各話,越説越急,越來越大大聲,不耐煩和憤怒完全衝破理智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經過幾週的休養,我又開始慢慢回歸運動生活。雖然好一陣子沒運動,要重新養回習慣確實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為了讓自己不那麼抗拒,我試了以下幾個方法: 有動就好,別給自己壓力。 我告訴自己,每天只要有動起來就算達標,哪怕只是伸個懶腰、散步幾分鐘,都值得肯定。強度、時間長度都不用過度計較,重點是先動起來。
Thumbnail
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我們常常全力以赴,一開始便傾盡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這種全力以赴的精神雖然令人敬佩,但卻也容易讓人筋疲力盡。當我們把所有的熱情和衝勁都集中在最初的那一刻,久而久之,往往會感到身心俱疲,進而失去對目標的熱情和動力。一開始拼得有多用力,後來就會覺得有多無力。因此,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
Thumbnail
微小的運動習慣比沒有運動習慣好 在2023年1月時,除了斷捨離以外我同步開啟了養成運動習慣的計畫。但比起丟垃圾計畫,這個運動習慣計畫反而一直不太順利。 我自己本身有在練習合氣道和劍道,也喜歡去山中野林散步,所以本來一周就至少會有兩三天去運動。但隨著年紀增長和平常要上班,我會覺得每次練習的強度都會
Thumbnail
從學生時期開始,我並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因此,在沒有體育課的存在後,發現自己的體能節節下滑。直到三年前,同事揪團去上瑜伽課,我才正式養成每週運動的習慣。但事情其實沒這麼簡單,不然我也不會有此反思,並且紀錄下來這曲折的過程。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曾經想要開始運動,但總是找不到時間,或者覺得看不見成果,就放棄了? 別擔心,如果你真的想把運動融入生活中,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運動習慣,以下幾點或許能夠幫助你。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今天剛好是農曆年後表訂要進到健身房訓練的日子,不過由於過年時中斷了一週的訓練,加上今天天氣又轉涼,一度讓我掙扎是否要跨出家門。最後,我還是換上了運動服、穿上了鞋子,出門進行自我訓練了。 惰性,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質性,就連瑜珈的經典中也提到了類似的概念,只是它所指的惰性涵蓋更為廣泛。很多時候我
昨天晚上聽線上課程至23點,就累了沒有進行腳底按摩,結果晚上睡眠品質就比較差,反覆一直醒來,早上6點多就醒來,下次認為對的事,覺得對自己有幫助的事就堅持做。 昨天晚上一直在想兩年前瘦了10公斤是如何做到的,原來每天早上吃沙拉+雞胸肉+雞蛋,早晚跳有氧運動及超慢跑,持續一年,去年因忙錄減少了
Thumbnail
為何好習慣那麼難以養成?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結果滯後」,也就是我們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缺乏即時的反應。例如,我們設下一個目標減重3公斤,並告訴自己要養成每天晨跑30分鐘的習慣。於是我們在第二天早上興沖沖的穿上慢跑鞋,順利完成30分鐘的跑步,然後是第三天、第四天⋯。一週後,站上體重計,卻發現體重沒有變化,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經過幾週的休養,我又開始慢慢回歸運動生活。雖然好一陣子沒運動,要重新養回習慣確實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為了讓自己不那麼抗拒,我試了以下幾個方法: 有動就好,別給自己壓力。 我告訴自己,每天只要有動起來就算達標,哪怕只是伸個懶腰、散步幾分鐘,都值得肯定。強度、時間長度都不用過度計較,重點是先動起來。
Thumbnail
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我們常常全力以赴,一開始便傾盡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這種全力以赴的精神雖然令人敬佩,但卻也容易讓人筋疲力盡。當我們把所有的熱情和衝勁都集中在最初的那一刻,久而久之,往往會感到身心俱疲,進而失去對目標的熱情和動力。一開始拼得有多用力,後來就會覺得有多無力。因此,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
Thumbnail
微小的運動習慣比沒有運動習慣好 在2023年1月時,除了斷捨離以外我同步開啟了養成運動習慣的計畫。但比起丟垃圾計畫,這個運動習慣計畫反而一直不太順利。 我自己本身有在練習合氣道和劍道,也喜歡去山中野林散步,所以本來一周就至少會有兩三天去運動。但隨著年紀增長和平常要上班,我會覺得每次練習的強度都會
Thumbnail
從學生時期開始,我並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因此,在沒有體育課的存在後,發現自己的體能節節下滑。直到三年前,同事揪團去上瑜伽課,我才正式養成每週運動的習慣。但事情其實沒這麼簡單,不然我也不會有此反思,並且紀錄下來這曲折的過程。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曾經想要開始運動,但總是找不到時間,或者覺得看不見成果,就放棄了? 別擔心,如果你真的想把運動融入生活中,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運動習慣,以下幾點或許能夠幫助你。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今天剛好是農曆年後表訂要進到健身房訓練的日子,不過由於過年時中斷了一週的訓練,加上今天天氣又轉涼,一度讓我掙扎是否要跨出家門。最後,我還是換上了運動服、穿上了鞋子,出門進行自我訓練了。 惰性,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質性,就連瑜珈的經典中也提到了類似的概念,只是它所指的惰性涵蓋更為廣泛。很多時候我
昨天晚上聽線上課程至23點,就累了沒有進行腳底按摩,結果晚上睡眠品質就比較差,反覆一直醒來,早上6點多就醒來,下次認為對的事,覺得對自己有幫助的事就堅持做。 昨天晚上一直在想兩年前瘦了10公斤是如何做到的,原來每天早上吃沙拉+雞胸肉+雞蛋,早晚跳有氧運動及超慢跑,持續一年,去年因忙錄減少了
Thumbnail
為何好習慣那麼難以養成?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結果滯後」,也就是我們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缺乏即時的反應。例如,我們設下一個目標減重3公斤,並告訴自己要養成每天晨跑30分鐘的習慣。於是我們在第二天早上興沖沖的穿上慢跑鞋,順利完成30分鐘的跑步,然後是第三天、第四天⋯。一週後,站上體重計,卻發現體重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