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股配息只是左手換用右手?用二種角度來破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餐廳內爭論不休的二個人】



今天在外面買東西時,不小心聽到店內用餐的二個人正在討論股票配股配息的議題。這二個人討論太激烈了,以致於不想聽到都有點難。為什麼他們會討論地那麼激烈呢?仔細觀察才了解到,原來一個是短期價差的,而另一個人是存股族,心想原來如此。

raw-image


每當短期投資者與長期投資者在爭論議題時,就跟買房好還是租屋好這樣的議題一樣,每個人心目中都有最終的立場,卻又想在這對立的問題爭個輸贏。因此,就會有蛋生雞還是雞生蛋循環,沒有標準答案,最終還是取決於投資者的投資策略。

這個問題也曾困擾著我,所以我想寫些什麼來表達我的看法,也順便釐清我自己的思緒。因此這篇文章我沒有要推薦大家要買的標的,純粹用自己的對帳單來佐證我的思維,也可讓讀者思考。


【以兆豐金為例】



從109年開始進入市場準備長期投資,那年剛好運氣很好遇到新冠肺炎的疫情,遇到空頭市場。依兆豐金以往的配息及配發率來看,覺得符合自己心中5%的殖利率價格,因此在那時候開始慢慢買入。

因此在股價分別為28至31元間慢慢買進,以近幾年股利發放1.5元平均值來算。平均殖率利約在5.3%至4.8%之間,所以這區間的價位是還滿適合進場持有的。

raw-image

從109年到目前111年6月,持有成本均價是29.37元,已在109年及110年領了二次息,分別為1.7+1.58=3.28元。29.37(持有成本)-3.28(已領二次股利)=26.09。因此,我目前持有的成本已經降到26元了,以6/29收盤價35.7來計算,價差加股息配發35.7-26=9.7,合計帳面上持有二年我已經有9.7元的價差了

我想很多讀者看到數字計算已經開始暈了,簡單來說,若我持續長期持有,持有成本只會愈來愈低,再加上股利再投入的複利效果,對我來說配息就不是左手換右手這麼簡單了。

你一定會問我為何銀行股那麼多,為何選兆豐金。因為我個人觀察兆豐金有一些特點:

1. 四大官股之一。

2. 少數能從國外賺取外匯進台灣的官股銀行。

3. 有財政部作為大股東,大到不能倒的銀行。

4. 疫情期間股價相對抗跌。

以上幾個特點,對我這種只能承受低風險的投資者,再適合不過了。

raw-image


【短期&長期投資者思維差異】



會有左手換右手這樣的觀念差異,主要因素在於投資者對於股票持有時間長短有關。

短期投資者:

投資單位以月或一年為單位者,追求的是短期超額報酬。他們的策略在於低買高賣,更依賴技術面或者基本面的分析。所以配息這件事對他們來說,確實會認為配息是左手換右手,因為他們不會長期參與公司經營與發展,甚至還會覺得配息會有更多的稅務成本產生,比如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配息單筆超過二萬會扣2.11%的稅

長期投資者:

以五年或十年為單位,領到股息再投入,長期參與公司的經營。一開始幾年不會看到很大的效果,但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及信心,選的又是大型權值股或者原型指數型ETF。領息領的夠長,再加上都有填權息的狀況,企業獲利持續向上的情形下,你持有的成本及風險則會愈來愈低


【結論】



因此,持有股票時間長短不同,所使用投資策略就會不同,思維當然也不同。與其爭論左手換右手,我更覺得探索自己何種投資策略比較適合自己,更來得重要。而我自己自認為沒有很大的能耐可以透過分析而預估股價走勢,並從中獲取超額報酬,因此我選擇長期投資策略,覺得這樣的方式比較適合我。


因此,下次你再聽到股利只是左手配右手時,若你是長期投資者,勸你不要跟與短期投資者爭論這樣的議題;相對的,若你是短期投資者,也不要試想扭轉長期投資有跟你同樣的立場。因為你們一開始的投資策略出發點就是不一樣,平常你應該也不會看到馬拉松跑者跟田徑選手爭論誰跑步比較厲害對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懸緝的沙龍
212會員
331內容數
🎬廣告影片拍攝累積15年經驗 💻文章被商周、今週刊、聯合新聞網…轉載 🧠分享投資理財 I 財商思維 I 自我成長 ✉️mlmlboy0204@gmail.com 個人部落格:https://www.hcthinking.com/ YouTube : https://reurl.cc/KdoYRR
懸緝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昨天看到新聞公佈,0050確定要進行分割,預計會以4倍進行分割。 實際分割倍數將於5/14(三)公告, 6/11-6/17暫停交易, 以6/11的淨值進行分割, 6/18恢復交易後,投資人可在自己的證券APP查詢分割後股價及股數。 未來分割時,假設淨值為160元,分割4等份,那麼在分割
2025/04/25
昨天看到新聞公佈,0050確定要進行分割,預計會以4倍進行分割。 實際分割倍數將於5/14(三)公告, 6/11-6/17暫停交易, 以6/11的淨值進行分割, 6/18恢復交易後,投資人可在自己的證券APP查詢分割後股價及股數。 未來分割時,假設淨值為160元,分割4等份,那麼在分割
2025/04/18
近期因為美國關稅事件,4/7至4/12,短短一周居然發生從跌停再到漲停的記錄,這也刷新投資人對股票市場的三觀。有的人因為槓桿太高直接斷頭從市場畢業;也有人持續待在股市裡,穩如泰山,照常吃、照常睡。 為什麼同樣投資台股,卻有這麼大的差異?其實就是人性的行為偏誤…
Thumbnail
2025/04/18
近期因為美國關稅事件,4/7至4/12,短短一周居然發生從跌停再到漲停的記錄,這也刷新投資人對股票市場的三觀。有的人因為槓桿太高直接斷頭從市場畢業;也有人持續待在股市裡,穩如泰山,照常吃、照常睡。 為什麼同樣投資台股,卻有這麼大的差異?其實就是人性的行為偏誤…
Thumbnail
2025/04/17
前幾天,與很久不見的朋友碰面,特別聊到中年危機的話題。他說,很擔心有天被公司資遣,不曉得能否順利找到下一份工作?因為屆時年紀大,站在公司立場,寧願花錢多找幾位新鮮人,也不願花錢找一位資深、有想法,甚至叫不動的人進公司。當他在說話時,明顯感受到他的擔憂。我回他說…
Thumbnail
2025/04/17
前幾天,與很久不見的朋友碰面,特別聊到中年危機的話題。他說,很擔心有天被公司資遣,不曉得能否順利找到下一份工作?因為屆時年紀大,站在公司立場,寧願花錢多找幾位新鮮人,也不願花錢找一位資深、有想法,甚至叫不動的人進公司。當他在說話時,明顯感受到他的擔憂。我回他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配息是不是「左手換右手」這個議題, 跟「買房」還是「租屋」的爭論一樣, 各有各自的立場, 很難有交集。 在一次買飯過程中, 聽到用餐客人爭論著配股配息的話題, 因此, 我用自己持有的個股兆豐金(2886), 及ETF元大高股息(0056)來解析, 釐清配息是不是「左手換右手」,
Thumbnail
配息是不是「左手換右手」這個議題, 跟「買房」還是「租屋」的爭論一樣, 各有各自的立場, 很難有交集。 在一次買飯過程中, 聽到用餐客人爭論著配股配息的話題, 因此, 我用自己持有的個股兆豐金(2886), 及ETF元大高股息(0056)來解析, 釐清配息是不是「左手換右手」,
Thumbnail
身為存股十幾年的人來說,最近幾個月接觸指數投資,讓我學習到很多不同的觀念。 我一開始存股,是想找到比定存更好的投資項目。股票有風險,所以我買民生事業,比如大台北瓦斯(9908)或是中華電信(2412),這類民生需求而且可以穩定配發股息的公司。以當年的大台北來說,20元股價可以分配1元股利,然後大台北
Thumbnail
身為存股十幾年的人來說,最近幾個月接觸指數投資,讓我學習到很多不同的觀念。 我一開始存股,是想找到比定存更好的投資項目。股票有風險,所以我買民生事業,比如大台北瓦斯(9908)或是中華電信(2412),這類民生需求而且可以穩定配發股息的公司。以當年的大台北來說,20元股價可以分配1元股利,然後大台北
Thumbnail
郭董今年領90億股息也是左手換右手?
Thumbnail
郭董今年領90億股息也是左手換右手?
Thumbnail
舊文整理回來方格子, 早先是PO在CMONEY, 不過CMONEY在舊文的閱讀介面及搜尋上, 很不方便,有的文還會消失不見。 整理在方格子及POTATO MEDIA較清楚。 以下正文: 21元的元大金-兩戶頭操作法
Thumbnail
舊文整理回來方格子, 早先是PO在CMONEY, 不過CMONEY在舊文的閱讀介面及搜尋上, 很不方便,有的文還會消失不見。 整理在方格子及POTATO MEDIA較清楚。 以下正文: 21元的元大金-兩戶頭操作法
Thumbnail
存股跟賺價差,字面上好像看起來是兩回事,但其實只要投資人懂得去調和,那麼便能將兩塊變成一塊,也就是能將存股跟價差名詞,揉和成潛在價值投資。
Thumbnail
存股跟賺價差,字面上好像看起來是兩回事,但其實只要投資人懂得去調和,那麼便能將兩塊變成一塊,也就是能將存股跟價差名詞,揉和成潛在價值投資。
Thumbnail
我會透過本篇文章討論股息策略的陷阱、潛在的獲利原因和各界討論,相信各位讀者朋友看完後,對於「指數型和高
Thumbnail
我會透過本篇文章討論股息策略的陷阱、潛在的獲利原因和各界討論,相信各位讀者朋友看完後,對於「指數型和高
Thumbnail
不經意聽到路人在爭論配息是左手換右手的議題,引起我的注意。 而我也曾陷入這樣地問題,直到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後,也解開了對於這個問題的疑惑。 這篇文章我透過自己的交易單、長短線投資者思維來佐證,並讓讀者去思考。 也希望讀者看完文章,除了得到啟發亦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投資策略。
Thumbnail
不經意聽到路人在爭論配息是左手換右手的議題,引起我的注意。 而我也曾陷入這樣地問題,直到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後,也解開了對於這個問題的疑惑。 這篇文章我透過自己的交易單、長短線投資者思維來佐證,並讓讀者去思考。 也希望讀者看完文章,除了得到啟發亦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投資策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