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發炎猶如火燒厝,積極治療助黏膜癒合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張崇信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張崇信醫師:大家好,我是張崇信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讓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最困擾的問題有哪些?
張崇信醫師:其實在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非常困擾的就是不斷的腹瀉,然後都是血便。有些患者一、兩個小時就要跑廁所,甚至沒有辦法離開自己的馬桶或是臥室,所以就沒有辦法出去工作。每次看到出血的時候也非常的害怕,然後一直貧血、頭暈的狀況。
張崇信醫師:儘管沒有嚴重的腹瀉跟血便,光是腹痛、吃不下,人一直瘦下去其實也是非常困擾的。更不用說有些患者,他其實跑了很多家醫院,但是對於這種罕見的免疫系統疾病,沒有辦法獲得診斷,也沒有辦法獲得很好的治療,到最後就要手術了,這是病人非常困擾的事情。
劉育志醫師:接受治療前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張崇信醫師:接受治療前,患者需要排除一些感染跟腫瘤,比方說巨細胞病毒、結核菌、細菌、厭氧菌這部分,也要排除腸子的淋巴癌,才不會誤診。我們開始治療的時候,會確認患者影響到的部分是胃、小腸、大腸,或者有其他的眼睛、關節、皮膚的部分,也會評估他的嚴重程度。
劉育志醫師:接受治療的時候,要如何評估治療成效?
張崇信醫師:很多病友會認為他肚子不痛了、沒有拉肚子了、能夠吃了、臨床的症狀已經緩解了,這樣就夠了。這些患者有些人腸道還在發炎。我們需要用驗血的方法、檢驗糞便的鈣衛蛋白,可以做小腸的超音波;可以排腹部的核磁共振;當然也可以排膠囊內視鏡、小腸鏡、大腸鏡,有很多的工具。然後依照病患的需求及特徵來安排追蹤,只要黏膜可以癒合,就可以減少將來的一堆併發症。
劉育志醫師:請問腸黏膜癒合有何重要性?
張崇信醫師:如果腸子的黏膜沒有癒合,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況,還是會有反覆出血的狀況,甚至有一些瘻管的形成,腸子的穿孔,需要緊急手術。久了以後,因為發炎、癒合又發炎,十年內大腸癌的風險也是正常人的好幾倍。
劉育志醫師:請問生物製劑和傳統藥物的治療成效有何差異?
張崇信醫師:如果是針對輕症,這種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使用傳統藥物,口服的5-ASA這類藥物。基本上在潰瘍性結腸炎效果會比較好一點,但是在克隆氏症的效果就不是很好,變成有些患者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劑的治療。儘管有免疫抑制劑的治療,讓症狀都好了、黏膜也完全癒合,這樣的機會恐怕也不到一半。以致於有些患者必須在疾病發作的時候就開始用類固醇把它壓下來,久了類固醇的效果越來越差,或是產生依賴性以後,類固醇的副作用一一地又跑起來。
張崇信醫師:如果是中重度的患者,又有很多不良預後因子,我們會建議提早使用生物製劑,來避開免疫抑制劑跟類固醇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然後讓黏膜癒合、臨床症狀也緩解、內視鏡看起來完全正常。這樣的機會可以從20%,提高到60%,甚至80%。
劉育志醫師:請問生物製劑和傳統藥物的副作用有何差異?
張崇信醫師:傳統藥物如果是口服的5-ASA這類藥物,其實還是有些人會產生過敏,甚至吃藥以後拉肚子更嚴重的狀況,而必須要停藥。而且隨著年紀的增加,腎功能變差,這些藥物都要從腎臟去做排泄,所以藥量必須減到很低。
張崇信醫師:接下來針對中度的患者,他如果使用免疫抑制劑,有些人會造成骨髓造血不好,白血球低下就感染,然後貧血,血小板低下的話,就很容易有瘀青、出血的狀況。也有些人有反覆的鼻竇炎、中耳炎、肺部的發炎、泌尿道發炎、傷口癒合也不好。甚至少部分的人會有胰臟的發炎、肝臟的發炎,必須把免疫的抑制劑停掉。
張崇信醫師:相對而言,如果可以提早正確地在適當時機,慎選病患給予使用生物製劑,可以避掉免疫抑制劑和類固醇的副作用。而且越早把疾病控制下來,那麼我們就不需要用這麼高貴或更久的時間讓疾病獲得控制。
劉育志醫師:長期接受治療的安全性如何?
張崇信醫師:其實如果長期治療下去,黏膜可以癒合、症狀都可以好,患者可以生活自理,甚至出去工作、出去旅遊,這樣反而安全性比較高。可是在疫情期間,可以發現有些人就醫不方便,或是擔心會染疫,所以就自己停藥了。或者是健保已經不給付藥物了,而在疫情期間,他也不願意接受內視鏡的檢查。停藥以後,風險反而就變得非常高,有些患者會來急診,重新再打類固醇;有些患者甚至就會接受手術。所以對我們來講,長期的用藥,如果可以依照疾病的嚴重程度、腸道影響的範圍去做一些調整,長期用藥會比擅自停藥來講,安全性來得更高。
劉育志醫師:計畫懷孕的時候,需要調整藥物嗎?
張崇信醫師:跟傳統藥物比起來,現在已經有很多新一代的生物製劑,甚至有腸道專一的生物製劑,所以患者用藥就有更多選擇。這些藥物在維持症狀能夠穩定、生產能夠順利,其實都比之前的藥物好很多。
張崇信醫師:他其實才二十幾歲,他是一個博士生。在準備畢業論文的時候,因為壓力非常大、飲食也不正常,以致於解大量的血便,然後昏倒在圖書館,才被人家緊急送醫。一送過來就住進加護病房,做了一些斷層掃描跟內視鏡,發現整個腸子潰爛地非常厲害,而且又有狹窄的狀況。我們積極地用生物製劑幫他控制下來以後,他也不需要用類固醇,而且他也沒有開刀,黏膜的狀況也很穩定,所以我覺得還蠻高興的。
劉育志醫師:感謝張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腸道發炎猶如火燒厝,積極治療助黏膜癒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2會員
6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活動宣導】發炎性腸道疾病座談會-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你有常常腹痛、血便、狂跑廁所的困擾嗎? 以為自己只是腸胃不好吃壞肚子嗎?
Thumbnail
avatar
慕米
2024-04-18
快吃起來! 科學家發現好的腸道菌可讓大腦變健康 {Nature Communications}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由菊粉和低聚果糖組成的益生元,12週後可提升認知能力 [Nat. Commun., 15, 1859 (2024)]。
Thumbnail
avatar
科科
2024-03-18
吾言24–1–16: 我們的腸道引發了對疫苗的反應大小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avatar
May.Hh@
2024-01-16
【書選閱讀#085】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在投資之外,我在查理.蒙格身上學習到的五種智慧與啟發重讀了《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你分享關於投資之外,我從查理.蒙格身上學習到的五種智慧,包括思維、閱讀、學習、覆盤與格局。
Thumbnail
avatar
劉奕酉
2023-11-30
從羊腸到乳膠、預防性病到避孕,保險套的發展史享受魚水之歡的同時,做好防護措施是相當重要的。根據國外市場研究機構調查,2021年,保險套全球市值高達98.2億美金,其中又以亞洲地區獲得最大占比。保險套已有千年歷史,從動物的腸子,到橡膠再到乳膠,隨著材質改良以及人們對於性病的重視下,越來越普及。
Thumbnail
avatar
週報時光機
2023-02-15
員工送貨途中順道載女友發生車禍,公司是否要賠償?日常生活背後,有我們想不到的複雜法律關係 我們一般生活中是很常見到,爸爸上班路上順道載孩子上學,先生上班路上順便載太太上班,若在上班途中發生車禍,開車的人要賠償,那他的公司呢?要不要賠償?
Thumbnail
avatar
麗文律師
2022-08-17
【前山報第十期】從舊街到新街 發現一座乘載夢想的士林城捷運列車帶來了世界各地的旅人,從捷運劍潭站為士林起始站,遍訪台灣小吃美食,進擊台北最有玩味的川流市集,士林的眾生相成了台北最豐盛的饗宴。
Thumbnail
avatar
林語堂故居
2022-05-11
腦溢血到來前,人的身體會有哪些異常表現?一旦發現及時遏制以免後患訂閱我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腦溢血這種疾病在醫學上被稱之為“自發性腦出血”。醫學上認為腦溢血是一種原發性質的,也就是外傷造成的,大腦出現實質性出血的疾病。腦溢血這種疾病一旦患上,對於患者的身體健康將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醫學專家認為,對於腦溢血疾病病情嚴重的患者而言,一旦病發將會有極大的危及生命財產
Thumbnail
avatar
Andrexun6491
2022-05-03
沙發衝浪衝到色狼我與說書人討論過後,決定接受他的邀請。反正兩個人可以互相照應,若是苗頭不對就落跑。
Thumbnail
avatar
喬安納
202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