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誰的心裡,沒住著一個瘋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在大多數人眼中,
精神病人的頭腦都「不正常」,
甚少可以與人有效地溝通。
然而事實上,
所謂的精神病人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得多,
也豐富得多。

●有一個精神病人,他覺得自己是一個蘑菇,於是每天都蹲在牆角一動也不動,不管風吹雨打,日曬雨淋,任誰和他說話,他都不願意搭理。

這樣的情況持續很久,醫生和護士都拿他沒有辦法。

一個新來的醫生瞭解到這些情況以後,什麼也沒有說,只是來到這個病患旁邊,用和他一樣的姿勢蹲下去,也不動彈。

接下來的幾天都是這樣,這個病患來到牆角,醫生也跟著來到牆角;病患蹲下,醫生也跟著蹲下。

兩人沒有什麼交流,只是重複一樣的動作。

雨季過後的一天,病患突然對醫生開口:「嗨,你也是一個蘑菇嗎?」

醫生看著他,點點頭。

病患接著說:「雨季過去了,我想我們都長成熟了,我覺得你長得很不錯!」

從此,這個病患和醫生成為朋友,他們有聊不完的關於蘑菇和森林的話題。


●在大多數人眼中,精神病人大概就跟這個「蘑菇」一樣,頭腦都「不正常」,甚少可以與人有效地溝通。

然而事實上,所謂的精神病人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得多,也豐富得多,他們的世界絕非只是「一個蘑菇」那麼簡單。


●其實,精神病人很好溝通,沒有想像的那麼困難。

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觀裡,有相當數量的人邏輯極為清晰。

他們也有性格,有人沉默寡言,有人喜歡說個不停,有人直來直往,有人喜歡拐彎抹角,跟大家眼中的正常人沒什麼區別。

唯一不同的是:會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情。


●任何人都可能偶爾出現被害妄想症,突然間變得疑神疑鬼,產生受迫害的非理性幻想。

然而,如果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就比較嚴重,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對所有人而言,缺乏安全感和孤獨寂寞的人最容易出現妄想症,他們最初覺得「沒有人關心我」,後來演變為「有人要害我」。

人們之所以會產生一些妄想或是幻覺,主要是因為大腦不聽使喚,左腦接受來自右腦的錯誤指令,因而產生歪曲的理解和判斷。

讓人難過的是:大部分的被害妄想症患者都伴隨自殘或傷人的行為,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甚至不明白自己到底做出什麼事情,因此對於他們來說,入院治療是最好的方式。


●孟喬森症候群得名於十八世紀一個名叫孟喬森的男爵。

他同時也是一個德國軍官,為了逗朋友們開心,他經常會給朋友們講述一些關於自己驚心動魄又荒謬絕倫的歷險記,但是事實證明,這些都是他胡編亂造出來的。在習語中,孟喬森主義是指那些習慣講很誇張的故事的人。

孟喬森症候群是一個臨床術語,是指患者向醫生編造或誇大自己的患病程度,滿嘴謊言。

孟喬森症候群患者周旋在一個個醫院之間,透過謊言使自己接受不必要而痛苦的甚至是有風險的治療,但是他們卻樂此不疲。

當我們用「自我控制能力」來解釋人們說謊的行為時,就可以知道自我控制能力強的人顯然更容易成為說謊高手,而這種能力較弱的人,似乎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意識較差。


●現實生活中,存在「性別身分障礙」,俗稱「易性癖」。

他們的性別身分與他們的解剖性別有很大的衝突,這種感覺就像一個人包裹在不屬於他的身分下生活一樣。

罹患易性癖的人,往往在青少年時期就表現出端倪,有些甚至表現明顯,然而這些往往不容易引起家長的注意。

簡單來說,性別認定障礙就是一個人在自身生理性別下表現出異性的心理性別。性別認定障礙通常情況下比較罕見,男性發病率多於女性。

性別認定障礙不等同於異裝癖。

性別認定障礙是一種性別倒錯,而非性欲倒錯。

認定障礙是指一個男人或女人希望公開而完全地以異性的方式生活,透過某種手段使自己變成異性,而非以性欲為主要目的。

性欲倒錯是指對事物產生性喚起,不應該引起性衝動的事物卻引起性衝動,戀物癖、異裝癖、露陰癖都是一種性欲倒錯。

性別倒錯是指對自己性別角色的不適應,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相符合。


●「害羞膀胱症候群」學名叫做「境遇性排尿障礙」,這種疾病的典型症狀就是無法在公共場所的廁所裡小便。

只要有人在身邊,即使只是聽到聲音都無法小便。情況嚴重者哪怕是在自家中,只要旁邊有人,就無法小便。

實際上,這不是一種身體器官的器質性病變,而是一種心理疾病,屬於社交恐懼症的一種。

這類疾病對人們傷害最大的方面在於:它與隱私息息相關,這就讓人羞於開口言說,即使想要尋求幫助,也會因為「不好意思」而打退堂鼓。

在對那些主動尋求幫助的人群進行研究以後發現這種疾病的治癒率是非常高的,如果追本溯源找到内心微小的癥結,就很容易解開心結,建立自信在排尿的時候排除雜念,恢復正常。


●我沒瘋,我只是與眾不同。

我們的大腦,是自然界構造最精密也是最複雜的器官,沒有人可以完全地開發自己的大腦,在那些溝溝壑壑的皺褶中,我們所啟動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換句話說,大腦對於我們而言,依然是一個潘朵拉魔盒,神秘而充滿未知。


~心理諮詢師/祈莫昕
~《誰的心裡,沒住著一個瘋子?:面對怪異的行為,你永遠比別人多一個答案!》


#誰的心裡沒住著一個瘋子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誰的心裡,沒住著一個瘋子?》】【金石堂購買《誰的心裡,沒住著一個瘋子?》】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偶希都理
372會員
2.4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的其他內容
2025/03/20
★你知道嗎? 思考,也會使我們不幸。
Thumbnail
2025/03/20
★你知道嗎? 思考,也會使我們不幸。
Thumbnail
2025/03/14
★作者Naonyan的親身經歷,重新定義「逃跑」與「休息」的意義。
Thumbnail
2025/03/14
★作者Naonyan的親身經歷,重新定義「逃跑」與「休息」的意義。
Thumbnail
2025/03/13
★擁抱最真實的自己,不再把悲傷藏在笑容裡。
Thumbnail
2025/03/13
★擁抱最真實的自己,不再把悲傷藏在笑容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我們踏入職場的世界時,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格和溝通風格。其中一個有趣且相對少人談論的議題就是「職場孟喬森氏症候群」這是一種綜合性的行為模式,常常出現在職場,但也可能在生活的其他領域中出現。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孟喬森症候群」的起源、特徵,以及如何應對這種情況,讓工作順利進行。 ▍從虛構傷害
Thumbnail
在我們踏入職場的世界時,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格和溝通風格。其中一個有趣且相對少人談論的議題就是「職場孟喬森氏症候群」這是一種綜合性的行為模式,常常出現在職場,但也可能在生活的其他領域中出現。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孟喬森症候群」的起源、特徵,以及如何應對這種情況,讓工作順利進行。 ▍從虛構傷害
Thumbnail
以一個不太會先試讀的讀者而言,這樣的書名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是一部單純敘述精神疾病案例的寫實作品,希望藉由真實事件,拉近患者與大眾的距離。然而,在心理學碩士穆戈的筆下,真實案例經過包裝,產生了更大的後座力,進而成就了一本虛實交錯,結合精神病學、犯罪心理、社會議題與療癒效果的小說。
Thumbnail
以一個不太會先試讀的讀者而言,這樣的書名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是一部單純敘述精神疾病案例的寫實作品,希望藉由真實事件,拉近患者與大眾的距離。然而,在心理學碩士穆戈的筆下,真實案例經過包裝,產生了更大的後座力,進而成就了一本虛實交錯,結合精神病學、犯罪心理、社會議題與療癒效果的小說。
Thumbnail
本篇文章是新瓶裝舊酒,以前寫成的,還不錯讀,邀請各位讀讀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是新瓶裝舊酒,以前寫成的,還不錯讀,邀請各位讀讀看。
Thumbnail
★在大多數人眼中,精神病人的頭腦都「不正常」,甚少可以與人有效地溝通。然而事實上,所謂的精神病人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得多,也豐富得多。
Thumbnail
★在大多數人眼中,精神病人的頭腦都「不正常」,甚少可以與人有效地溝通。然而事實上,所謂的精神病人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得多,也豐富得多。
Thumbnail
【閱讀筆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如何成為吸引人的瘋子 這本書紀錄了作者訪問各種類型的精神病患者,以及少數作者認為有點精神狀況的朋友,歷經四年著作而成的一本書。 以往我們認為精神病患者都是認知有問題,或是精神上有缺陷,所以才會被判定為精神病患者。
Thumbnail
【閱讀筆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如何成為吸引人的瘋子 這本書紀錄了作者訪問各種類型的精神病患者,以及少數作者認為有點精神狀況的朋友,歷經四年著作而成的一本書。 以往我們認為精神病患者都是認知有問題,或是精神上有缺陷,所以才會被判定為精神病患者。
Thumbnail
病終究是苦痛的,你不會想要被藥物控制,也不該將其視為潮流,不然有病的人不願吃藥看醫生,沒病的人裝病,高高興興去找醫生拿藥,否認與不否認顛倒,好像過於荒唐了。
Thumbnail
病終究是苦痛的,你不會想要被藥物控制,也不該將其視為潮流,不然有病的人不願吃藥看醫生,沒病的人裝病,高高興興去找醫生拿藥,否認與不否認顛倒,好像過於荒唐了。
Thumbnail
前陣子這部戲很紅,但是我想說的是,精神病沒有那麼美好。 我的親族中,有挺高的思覺失調患者比例。 我自己在青春期的時候,幻聽跟幻覺的症狀很嚴重,說實話基本上到現在也沒有痊癒。 試問每天24小時耳朵旁邊有人叫你去死,常常看東西天地是顛倒的,又心悸得要死,每天只想打人,請問你是要怎麼念書? 小五小
Thumbnail
前陣子這部戲很紅,但是我想說的是,精神病沒有那麼美好。 我的親族中,有挺高的思覺失調患者比例。 我自己在青春期的時候,幻聽跟幻覺的症狀很嚴重,說實話基本上到現在也沒有痊癒。 試問每天24小時耳朵旁邊有人叫你去死,常常看東西天地是顛倒的,又心悸得要死,每天只想打人,請問你是要怎麼念書? 小五小
Thumbnail
總覺得自己似乎應該在更高雅、更怡人的別的什麼地方,做著更有趣、更有意義的別的什麼事情。特別是在聽到有人去非洲旅行三個月、有人在宜蘭買了新房、有人到上海投資設廠,而自己居然還在埋頭苦寫業績衰退檢討報告,為繳交房貸而節衣縮食時,這樣的疑問和悲嘆就會顯得特別真切與磨人。
Thumbnail
總覺得自己似乎應該在更高雅、更怡人的別的什麼地方,做著更有趣、更有意義的別的什麼事情。特別是在聽到有人去非洲旅行三個月、有人在宜蘭買了新房、有人到上海投資設廠,而自己居然還在埋頭苦寫業績衰退檢討報告,為繳交房貸而節衣縮食時,這樣的疑問和悲嘆就會顯得特別真切與磨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