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鎮】隨風所至東海岸,打開小鎮老屋的那扇門 成功鎮/臺東縣

2022/07/05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獨自旅行一陣子後,沒有人叮嚀穿著,沒有人調整姿勢,我已習慣。與風景或建築合照的機會變少,有些可惜,但這同時給自己邋遢的藉口。合照的意義,莫過於是證明此時此刻身處在這,留著自己偶爾翻看。當然,現在有更新的網絡意義在虛擬的網絡節點中,同個位置 不同姿勢,爭奇鬥艷。
偶爾會有錯覺,有自己在影像中的文章按讚數或點閱率會比較高,即使儀態稍微尷尬,但人與地的不可分離在此中湧現。這次來到太平洋旁的港口城市 成功,是受到 財團法人西子灣教育基金會 的邀請,很久沒有參加踩線團,又有隨車人員,還是不免俗來一張。
踩線團應該是地方賊在部落客這個角色中,不怎麼喜歡的工作,可以用塞滿快知識的走馬開花來形容。西子灣教育基金會是協力 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機構,這場橫跨長濱 成功 東河的踩線團,目的是讓我們這些能夠在社群媒體說故事的人,將這些地方透過該方案發亮的能量傳播出去。
具有公益性質且好久沒到東海岸的我,一收到信就把時間排下來,對久違的太平洋海風頗為期待。成功應該是臺東我最不熟悉的小鎮,踩線團停留在這裡的時間也不長,我後續又停留在東海岸一段時間,想多偷點海風浸潤後微濕的故事。
離海不遠的中山東路應該是戰後的行政區,有衛生所 台東醫院成功分院,還有這棟舊成功鎮公所,於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搖身一變為成功故事館,而鎮公所則搬遷到離台十一線較近的位置。或許成功少了地產開發的威脅,戰後行政建築的留下沒那麼棘手,但活化還是需要點功夫。
  成功鎮公所讓我想起嘉義縣溪口鄉公所的模樣,但身為地方故事館,展覽所要表達的內容太滿。看完我只記得這單位很厲害,做了很多事,基礎田野調查功夫很札實,但要怎麼與這老空間和平相處確實要再思考。(漁業的部分,包括定置漁網作業、旗魚介紹、鏢手都挺值得細讀文章認識。)
故事館內有點悶,晚起沒吃飯店早餐的我,偷偷跑到菜市場買些小東西果腹。中間有發生一些小插曲,那位不知道賣什麼飲料的阿姨,前幾天才發表小文在臉書上,這裡就不再多說。雖僅快速穿越市場,但看到這攤辣椒罐後所寫,我一臉莞爾,希望有人能幫我翻譯。
這棟高約五層樓的樓房,在成功鎮的橫巷中格外顯眼。除了他略高於其他建築的高度外,還有他獨特的外型。如果它在長高一點,很像東南亞常見的三十年左右摩天樓。單憑照片,能猜到這間過去是經營什麼嗎? 從多窗來猜,或許能理出些頭緒。
以經驗來猜,我直覺是旅社。外頭懸掛的招牌只留下光田二字,像是有人刻意要玩猜謎遊戲。如果就光田二字,挺像診所名稱。問了對街的姐姐,她有些詫異,大概第一次有外人問這問題吧!正解是婦產科,而她也說,以前成功可是有很多醫院和診所的。
說到診所或醫院,就不得不提東海岸麻煩地就診問題。做為一名觀光客,我很慶幸在這幾天的旅程中,沒發生什麼意外,但對居民而言,突發的身體狀況或是積勞成疾的毛病換來的可能是舟車勞頓。在地開了二十多年的大涼冰果室,有停留成功的朋友定會在此喝涼歇息,感受大涼的爽快。
旅途中少了珍珠就會鬱鬱寡歡頗久的我,在這重新找到活力,也聽老闆說了她早上趕公車去玉里就診的事。手臂因為長期製作飲料維持相同姿勢而受了傷,趕著回來開店還是要重複這樣差事,對顧客和工作的尊重讓我感動,推薦大涼。
寫到這裡突然發現自己在講成功醫療史? 回到這次踩線團在成功的另一重點便是成功老屋與眺港咖啡,眺港不管是過去作為二手書店或是現在的咖啡廳,在東海岸上已有它知名度。光是我在臉書首發眺港咖啡一隅的照片,下面就有不少回覆,連我都訝異小鎮咖啡的潛力,原來大家都不是被動的觀眾啊!
眺港咖啡保留了當初高安醫院的格局,在台灣幾間老診所活化為賣店的案例中,色調清爽明亮。雖然外觀是國防色,而內部以綠為主色,卻讓我有近海淡藍的安寧感。,
以老醫館作為活化的場域,對有些關注老屋的朋友可能不太新鮮,但老闆十分聰明地結合自己中藥的知識,讓中西醫在空間 飲食中進行時空對話,凸顯老屋歷史並塑造咖啡廳特色。
平時外食,不注重健康的我,看到漢方茶眼睛一亮,可惜藥材的關係只能做熱飲,便點了杯枸杞咖啡過過中藥癮,口感還滿特別的,畢竟我被賊爸從小調理到任何中藥材入食物都不怕的地步。
我很抱歉我不是專業的美食評論家,賴在正門旁的沙發又太舒服,完全沒意識到我吃了什麼蛋糕,依稀記得上面的醬味道不錯。門旁有老的保險櫃,上面放著一隻雙城故事戲劇中,念念常拿的中醫小人偶。雖然我常常亡羊補牢按穴道,但永遠不記得他們的名字。
或許我關注地方還大於身體吧!? 老闆們都很親切回答各種問題,一場媒體糰包場還能保有氣質和悠然自得的閒適,挺佩服老闆。眺港還有一隻很怕人的狗狗,可能過去有被人類欺負過,看到陌生人就趕快逃跑。我嘗試各種方式與牠拉近距離,還是無果,希望下次再造訪眺港時,我們可以成為好朋友,不然我就去跳港!?
在臉書上寫了一篇關於菅宮勝太郎這棟雙層老屋的短文,以門為比喻,描寫人際關係的無奈。當下只覺得最後那扇通往陽台的木門很難拉開,仔細看才發現,總共設置了五扇門,有防颱門之稱。這可是面向太平洋的老宅,要抵抗從東部直撲而上的颱風,當然需要些準備。
舊時的成功,名為新港。菅宮勝太郎曾任新港支廳廳長,但在昭和十年(1935年)接獲總督府調職命令,可能深耕此地久了,菅宮有他不願離開的理由,竟辭職定居於新港。原先暫居於警察宿舍地菅宮在同年興築了這棟二層樓的日式建築,以表明自己永遠定居於此的決心。
有說法是菅宮勝太郎認為當時的新港太像他在日本的故鄉,這當然有情份滋長所在,但他鄉變異鄉的認同感,才是關鍵。尤其,打開二樓那扇木門,就能遠望太平洋的海景,現在可惜了點,海景被餐廳獨佔了。遙想當時,菅宮在露臺喝著殖產興業時期在台東栽植的咖啡,吹著海風微醺,即使不是酒,我都醉了。
再者,他在大正十一年(1922年)到昭和十年這段期間,完成了新港市街的各項基礎建設,特別是成功漁港的興建和道路的修築。此外,菅宮勝太郎的另一項功績就是修築了東海岸的不少由阿美族苦力興建的木竹橋梁,分年分段改成水泥橋樑,讓往來不再受河水衝擊之苦。
新港之名雖然在他就任之前就有,但讓港能成為現代化漁港,菅宮頗有功勞。我想,收到調職信的當下,眼裡看著自己所建築的小鎮正步上軌道,要離開,大多數人都會拒絕吧!?
不過昭和十四年(1939年)菅宮又被委派為新港庄長,算是堅持後得來的成果。昭和十八年(1943年)菅宮因病去世,遺願是「埋骨於此,願化為此地的泥土」,菅宮就這樣長眠在這個他傾力打造的小鎮,看著他茁壯以及不變,那讓他傾心的大海。
  菅宮在辭任新港支廳長後,別以為他就無所事事。在當時東部展開殖產興業的政策下,菅宮也購買大筆土地,投資農業,以響應日本政府的政策。雖然菅宮的資產遠不及廣恆發商號的首富溫泰坤先生,但就其總資產已經是在新港的日本人之首了。
  戰後,這棟二層樓日式建築被國民政府列為日產接收,後來由高端立醫師購買,他同時也是基督教長老教會長老。他在這裡設置高安醫院,並增建候診室。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高端立醫師的父親高篤行牧師來到新港,召集信徒,利用候診室做禮拜,重建新港教會。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高安醫院修業,新港教會購得此一宅第,後也因其建築及歷史價值登錄文化資產,現已修復完成。
  從老屋對面的巷子往下走,就會聞到些許鹹味,那邊就是新港漁港(成功漁港)。在日本殖民之初,總督府技師田代安定(最近很常在文獻中看見的歷史人物)便表示開闢道路 整治水道及興建港口是東部開發必興之土木。然而,日本政府在當時還要治理東部各族群,直到日治中期才正式展開興港作業。
  東海岸雖然不少出海口過去都有小船隻航行,但沒有一個像基隆或打狗那樣的天然港口,不是地形陡峭,就是冬季會面臨東北季風的威脅。在專業技師的考量下只有麻荖漏社的岩岸能作為天然避風港,便選擇此地築港。
  大正八年(1919年)台灣東部定期航線開始停靠新港,除了增加開港的必要性,連帶使東部公路及往玉里的道路工程加速進行。大正十年(1921年)麻荖漏改稱為新港,區役場及新港支廳皆從成廣澳遷移至新港。頓時,新港從原本的荒煙漫草,逐漸形成一個人口移入的市街,開港這件事又更肯定了。
  然而,新港開港這件事可謂是一波三折。昭和四年(1929年)6月動工,7月便因日本內政問題,預算被抽走,建港工程停擺。在東部各地方重要人士的奔走下,並把這件事上升到對原住民的誠信。終於在年末,新港重新動工。築港的挖掘工程幾乎由新港當地的阿美族進行,工程於昭和七年(1932年)完工。昭和十六年(1941年),新港擴建,新增內港。
  既然硬體設施到位了,那軟體也得跟進才行。在日本殖民政府所進行的調查,在漢人移民之前,只有簡單的捕魚。而在漁港興建前,當地漢人與原住民會使用定置魚網與飛魚流網等沿岸漁業。水產加工業已經出現日本人投資的親魚加工廠,和漢人投資的柴魚工廠。
  日本政府興築新港,是為了發展機動漁船的沿海漁業。因此,在築港時,便開始著手日本漁業移民的引進,並設立新港漁業移民指導所。原本僅招募個人漁業移民,到了日治晚期直接招募家戶移民。新港最主要捕獲的魚種為旗魚,透過船運輸送至基隆,就此新港成為台東境內最具規模漁港。
  昭和八年(1933年),成立新港水產合資會社,代理魚市場業務。隔年,新港魚市場才順利完工。昭和十年(1935年)日本食料工業株式會社新港工廠開始營運製冰工廠。就此,新港漁港完成現代化工作,藉由冰塊的製造能夠保存魚貨,出口至更遠的地方。
  日治時期設立的製冰廠,戰後易名為成功製冰廠,然在漁港業務繁忙之下,光靠成功製冰廠所生產的冰塊,不敷使用。因此,台東市的順蓮製冰廠 成功鎮華榮製冰廠的陳日生先生,以及合益水產的李益義共同投資設立了順日益製冰廠。不過在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漁港擴建新式製冰廠後,順日益製冰廠便不再生產冰塊,而作為儲藏所用。
  從市街走到漁港不像基隆或高雄港這麼平順,挺像普通小漁港般下坡的地勢,往魚貨拍賣的地方走去。左手邊盡是閒置的廠區,像是製冰廠或鐵工廠等。正中午的成功魚市場只剩清潔人員在打掃,我也不知道是否該往前,畢竟大哥大姊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我這觀光客。我也只好轉往岸邊,靜靜看著小船被起伏的浪淘拍打。
  結束完漁港的導覽行程,躲避中午的烈陽,我們進到教會內進行調香體驗。這同樣是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輔導的品牌,但這個香氛品牌在市場已有一定知名度,即「小村遠遠」。賊賊因為自己在外頭晃太久,大家都已經在製香了,所以沒聽到創辦人說說品牌的故事。
  小村遠遠這香草精油品牌,由陳人鼎先生所創立,品牌位置是在東河鄉的尚德村。可能驅車至尚德村太遠,所以我們就在新港的基督教會完成調香的體驗。尚德村位於海岸山脈,應該是一條觀光客不會走的路。賊賊也是看地圖才發現,原來東河不是只有台十一線靠海那條,還有一條崎嶇的縣道23。
  不過在如此深山的地方在民國一百年(2011年)時,面臨了大型土地開發案的問題,讓創辦人陳人鼎先生決定回來守護土地。在與家鄉土地相處一陣子後,他決定種植香草,延續了過去東部種植香茅的馨香過程,號召村民一起工作,最後成立了小村遠遠。
  調香的過程挺好玩的,可以聞到各種氣味,再選擇適合自己喜歡的氣味或適合自己最近症狀的氣味。老師也會看一下你的臉或者儀態,幫你調整適合的味道,與早上長濱的按摩連結起來,東海岸完全是一個能讓自己身心再調適的地方。無論是這裡的人,土地,還是海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雖然依舊隨風所欲在行旅中,也依舊嘗試不同面向的書寫與創作:旅行、地方、音樂、影劇、藝術、展覽、舞蹈,歡迎👏私訊或mail邀約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