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散步】現地創作|Must die of something──跨界藝術工作坊|Day 2 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raw-image

「......重三站在山頂,動也不動,望向遠方,那裡......有光。」

──節錄河瀨直美《光》,劇中電影口述影像服務文字。


下午,我們從一部電影,日本.河瀨直美《光》開始。

電影放映場開放給非工作坊的學員一起參與,電影過後的討論,也包含跨界藝術工作坊成員以外,其他願意留下來分享、討論電影的觀眾一起進行。今天的電影《光》裡面,女主角的工作是為電影錄製口述影像的導覽,她除了在日常中不斷練習,電影中也呈現測試放映時,參與試映的視障朋友回饋。隨著劇情以及描述能力的變化,她的行動過程,不禁讓我們思考什麼是口述影像服務、如何做到用口述影像保留並傳遞藝術性?並且回頭思考,我們如何「描述」世界。

raw-image

:2022年6月16日,電影的筆記

(本段記錄涉及電影內容討論,防雷讀者可跳至下一小節:身體的練習。)

吳俞萱:一部電影傳遞的訊息太豐富了,裡面包含了種種動作和生命狀態,每件事都可能觸動我們。所以現在我們先專注去討論其中一件事,我想先請你們專心想:描述事情的起始點要放在哪裡?怎麼透過一句話,讓我和你連結起來?不同描述,其間差異何在?「忘我」如何做到?如何在描述過程,空出自己,又同時把握描述對象的動作和生命狀態?

針對這些問題,抓取電影中的內容來回應。觀察線索就會落在,女主角在劇中嘗試理解電影導演的創作意志,同時也回應自身經歷的發展,不斷更新她的口述內容版本。在故事前面的一個片段,女主角對導演進行採訪,但當時的女主角還在處理內心矛盾,一方面,對於還無法理解的事物,她更傾向對創作者提問,還無法憑藉自己的能力,找到原本不曾擁有的理解方法;另一方面,她也否定創作者創造出來的開放性,更想通往一個單一目標的答案。這個場景,讓我們意識到女主角的議題何在。那時候,面對失去母親,她仍想著追逐落日,直到,她寫出了最終版本的口述影像時,我們似乎也理解到,她做出了改變。除了女主角,男主角也有其生命經驗變化的脈絡,最後我們發現這是一段倒敘法,雙線都一起抵達,完成了戲中戲結構(電影中的電影)。

其中,女主角正在經歷的變化,並不是透過劇情,跟任何腳色分享,而是展現於工作成果,讓觀眾體驗到她的改變。於是,我們發現,她漸漸學到如何透過節制的語言,掌握事物促成感覺的要素,確保語言和其他感官同步搭配,也給觀眾充分的體驗空間,並做到跟創作者的心境呼應。

有學員問,中森先生和美佐小姐的關係是什麼?他們相愛嗎?為什麼會有相吻的一刻,他們是何時相愛的?吳俞萱提醒道,每當我們觀察電影中的一段關係,那些「感情」,其實是透過一連串沒有辦法直接命名的動作和時間構成,比起立刻從自身過去「愛情」的理解來評斷、批評他們,不如追蹤這些行動和累積,辨認一段陌生的關係邏輯,重新理解一種過去沒有意會過的關係、它形塑的過程。屆時,我們可能會發現,那未必是一段愛情的關係,抑或者,擴充理解那也是一種愛的變形。在中森先生丟棄相機之後,美佐先是不能理解的問為什麼!?然後就是那個吻,因此,那個吻中的不捨,激烈的突出了美佐對中森先生究竟失去什麼的理解,但也展現出她比中森先生晚一步才抵達能夠捨棄的時刻。

最後,我們交換印象深刻的段落,或者畫面。有學員提出是中森先生和過去的友人聚會,菜單、還有朋友的作品都看不清楚,然而,當他離去時摔倒,卻能意識到相機是被誰帶走,好像那台相機跟他的羈絆如此之深,相機在召喚它。也有學員接著表示,印象深刻的是當中森先生失去最後的視力,抓緊女主角的手。大家也提起一些反覆出現的意象,例如沙雕,如何對應戲中戲中的意義,或者故事的主軸?還有劇中的電影主角重三先生,那一段「戰鬥的旅程」,他努力攀上沙丘的背影,每一次,從視線彼方越過他的肩頭投射而來的光線。

吳俞萱:......我印象深刻的是中森先生,先撫摸美佐的臉,才拍下她。那是他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焦距沒有對上,成相也晃動得看不清楚,是一張拍壞的照片,但他可以具體到感受他拍下什麼。這時的他,已經不再需要依賴視覺。

  • 延伸閱讀:盧勁馳《後遺──給健仕人士●看不見的城市照相簿》
  • 延伸閱讀:高雄文學館〈 就一點光抵達可見之地〉https://reurl.cc/Zb7V8A
raw-image

:2022年6月16日,身體的練習

討論結束,晚飯過後,我們回到高雄文學館的文學放映室。今天的電影,觸發兩個主題思索,失去視覺的角色,如何在嶄新的世界摸索?當我們面對、描述、追尋一道光的指引,將會怎麼改變我們理解世界的方法?

⊝身體:在黑暗前進

我們做的第一個肢體練習,是燈亮的時候,先站定,以眼睛確認空間的樣子。之後關上燈,在放映室這間有著許多障礙物,但相對安全的空間,一起在完全的黑暗中,嘗試直線前進再折返,並寫下感覺。

趙珈娸 觀影後再做這樣的行為,頓時讓自己有完全放鬆的情緒,拿掉視覺,剩下什麼?觸覺、聽覺、嗅覺、呼吸.........在緩慢前進中,玩自己的身體,會發生什麼?不去想它,只是讓身體在這個空間說話,發現到:當身體感覺到周遭是擁擠的,它就自動會安靜而不移動。這讓我思索著:當你不用腦力時,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本能是存在的???再一次的認識自己!love it !

黃春蓉 剛開始時的我待在原地等待,等到兩側聲音漸弱,再出發。有些害怕(怕撞到東西或人),有些雀躍(不同的體驗)、覺得好玩(閉眼摸索)走著走著,有些夥伴當碰到時,會輕輕扶著你,感覺好像怕你受傷,自己心理會出現暖意,覺得雖然是看不到,但這環境是友善的。

王素茹 在黑暗中閉眼前進,環境相對熟悉安全,想伸展肢體緩行,讓身心紓發外放,.........沒有!沒有!終究不暢通有阻礙,摸索桌椅,倚靠牆壁,蹲身採低勢爬階梯...安全過關就好!就好,只是完成作業!

林妡芮 最初眼睛閉上的那種全暗,讓我有點踟躕,才發現我很相信視覺,我伸出手跟腳,作為前進的觸手,才開始緩慢移動,我觸摸到涼涼的木頭邊緣,知道那是桌子的邊角,觸摸到圓弧的金屬,可能是水瓶,有時是他人柔軟的身體。此外,我的聽覺跟嗅覺也開始纖細,我辨認別人腳步的聲音,揣摩他們的方位,或者是他們散發的味道,我由此測量我跟他人的距離,這種距離感很立體,很像森林中動物在測量其他動物的位置,而且放大,懸崖彷彿在我眼前一樣。摸到圓弧寬大冰涼的石柱,我知道我到階梯了,我以四肢緩慢地爬,用敲擊的聲音去確認是否碰到最頂端的牆,階梯的敲擊聲是實的,帶有塑膠感的,最頂端的牆壁則是木質的,有空空的回聲。

鍾孟君 害怕與無助 尤其感受到無形異物衝擊自己的頭部 恐懼的讓我只能小心翼翼地往前移動 深刻感受自己的膽小與脆弱 嘗試不用手在前試探 但仍然害怕的緩慢前進 思索着為什麼 我在害怕什麼

林展佑 學螃蟹側著走路/快快地走上樓梯/摸到圓圓的東西/慢慢地坐下樓梯/以為回到原本那面

陳弈廷 在過往的學習與寫作經驗中,自己已預習過好幾次雙眼不見的世界,也無數次預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失去視覺,雖然一切來得非常突然,但也並非毫無心理準備。於是自己先讓自身融入空間,聆聽聲音,習慣黑暗,緩下呼吸,讓自己與黑暗同在,想等待準備好之後再邁步向前,但聽到他人的腳步聲後,又變得匆忙的想盡快跟上。

聆聽著聲音,腳步聲有大有小,有近有遠,有著與自己類似的,拖沓著步伐的聲音,也有著大膽探索的、敲響廊柱的音調。自己如過往數次預演中的小心翼翼,伸出右腳,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小心翼翼地掃一個圈,確認前方沒有障礙物存在。後來也伸出手,像是在音樂祭裡一樣,左手與右手撐起半圓,探索的同時保護身體核心。鞋跟踢到階梯以後,記得天亮時陡峭的階梯,而且有著兩種不一樣的階長,是危險的,因為回去還有很多工作。於是傾下身體,預設這裡不會有人站著走,或者大家就算行走也是緩慢的,小心翼翼,碰觸到了人的身體,於是縮回來,擔心踩踏到對方,至少有一個人凝結在原地時,彼此都會比較安全,然後開始熟能生巧地撫摸著桌緣與椅子,往回走,大概是往回吧,碰到了柔軟的布幕,隱約記得最左邊也有桌子,透過桌緣又一次定點,然後又一次邁步向前。如果擁有更長的時間,如果此時此刻只有自身存在於黑暗之中,或許會感到更寧靜吧。

raw-image

⊝身體:光的指引

於是我們知道了黑暗中摸索的狀態,接著我們體會指引與互動,首先兩人一組:一位的肢體是「光」,用手指靠近另一位的身體局部,在不碰觸到另一位的情況下,負責指引;另一位「趨光」,指引的部位會想靠近、回應「光」的指引。之後,兩人交換。一位同樣負責「光」的指引,但這次需要實際碰觸到另一位,且稍微往某著方向施力,另一位被順勢推走,但被推走的同時,被推動的部位,仍要保持著「趨光」的反應來回彈。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這段與成員之間的互動結束,我們要開始跟完全抽象、非人的指引互動。吳俞萱在黑暗中播放音樂,請成員觀察她以手電筒投射在牆面上的圓形光圈,沒有指定的順序,成員只需要等到覺得自己準備好了,輪流上前跟它互動。其他成員,觀察眼前跟光互動的成員,嘗試用電影中的口述方式,記錄一段成員動作的描述。輪流互動結束,我們聽成員描述自己跟光互動的意圖。

raw-image

趙珈娸 我覺得它是很強的力量,我想嘗試用頭頂著它。

raw-image

葉佩玲 我注意到,光給了我們巨大的影子,所以我想嘗試用手改變投影。

raw-image

黃源明 我想用一個光的儀式,祝福大家平安。

raw-image

鄧紫云 我從光中感覺到神聖、愛的感覺,所以很期待與它接近。

raw-image
raw-image

鍾孟君 我覺得自己在森林裡移動,被發現了,所以用手抵擋光源。

raw-image

黃瑞蕉 榕樹下躺著,像換了一副眼鏡,看得很清楚,想到被騙的事而憤怒。

raw-image

黃春蓉 我覺得我是一隻飛舞的蛾,朝向光線徘徊。

raw-image

林展佑 好久沒有看看自己的影子,所以我用屁股走路走向它,最後抱它一下。

raw-image

林妡芮 我躺在這顆星球上,光源是另一顆星球,石頭對著光,是另一顆星球。

鄭雅云 我想打破它。我想知道靠過去,會不會影響我看到它的瞬間的觀感?

原本希望成員對照對方的書寫練習,聆聽其他人的說明,重新檢視觀察所得,並自由決定是否將描述回饋給對方。不過,今晚的練習中,為了讓光聚焦成形,黑暗裡不容易辨認成員;此外,這時一邊觀看別人,一邊聽著音樂、醞釀自己跟光互動的時刻,還難以做到記錄與回饋。因此,電影帶給我們的功課:「怎麼透過一句話,讓我和你連結起來?」、「如何把握描述對象的動作和生命狀態?」,仍繼續發展,直到第三天成果演出的時候,我們才有餘力將觀察訊息記錄下來,紛紛化為手上的紙條,真正交付給對方。

raw-image

最後一個在黑暗中的身體練習,吳俞萱要我們聚攏彼此的身體,像一個集體那樣互動:先把自己當作集體的一部份,再開始動彈。如果順著推動力量離開集體,也要像趨光那樣,再回到集體。幾次聚散之後,宣布互動結束,開燈。

:2022年6月16日,以書寫回溯

吳俞萱:「透過言語,我和那個傾聽我說話的人,能連在一起嗎?要怎麼不讓我的情緒和判斷,干擾我和世界往來?我和黑暗的關係是什麼?我和光的互動方式,反應出什麼我的真實狀態嗎?」

為了讓我們有意識的記錄,並連結身體練習和自己的關係,今天有個書寫的回家作業:將前一天的書寫練習、身體在黑暗前進、身體回應光的指引,以及與光源互動、觀看經驗,化為自己在群體中的比喻,觀察自己是怎樣的人,寫下體驗。

raw-image

講師 吳俞萱

情願自己是啞的,被所有事物和情感穿過,不置一詞。然而,沒有什麼會走進我如果我不走向它們,於是不得不成為各種容器,承接小孩的心、洞穴的回音、春雷初響的土地香氣、人們欲言又止的沉默、藝術揭示的繁複人性……。寫詩的我是一種容器,跳舞踏的我是另一種,成為母親的我也是一種容器。著有詩集《交換愛人的肋骨》、《沒有名字的世界》;攝影詩文集《居無》、《逃生》、《忘形──聖塔菲駐村碎筆》、《死亡在消逝》、《暮落焚田》;文集《隨地腐朽──小影迷的99封情書》、《對無限的鄉愁》。曾在2010年和2016年赴日本橫濱「大野一雄舞踏研究所」學舞。2022年夏天從花蓮的阿美族部落移居美國,就讀印地安藝術學院創意寫作研究所。

記錄 藍念初

高雄文學館企劃專員。高雄人,1988年出生,2014年以「現代詩的語言問題」研究,畢業於成功大學中文所,長期從事文字與手繪形式的觀察記錄、跨領域藝術與聯覺的解讀和互譯,嘗試將文本分析技術轉化成藝文參與的基礎,現於高雄文學館從事文學跨藝人體實驗。

企劃 城市散步.現地創作工作坊

工作坊為一梯次活動,學員四天全程參與,內容包含肢體開發、電影討論、書寫練習。從散步公園開始,我們先用身體尋找自己喜歡的角落;再透過兩部電影與選詩對應,用身體記憶書寫經驗。最後,在中央公園嘗試現地創作,彼此交流。

  • 06/15㊂

15:00-17:00高雄文學館門口集合,散步後討論,以身體和文字重構存在。

  • 06/16㊃

14:00-16:00觀看電影:日本.河瀨直美《光》

16:00-18:00討論電影,閱讀詩作:美國.詹姆斯迪基〈在山間帳篷中〉

18:00-19:00休息一小時,各自用餐

19:00-21:00書寫與舞踏引導

  • 06/17㊄

14:00-16:00觀看電影:英國.裘安娜霍格《我們的相愛時光》

16:00-18:00討論電影,閱讀詩作:台灣.零雨〈與蛇相遇〉

18:00-19:00休息一小時,各自用餐

19:00-21:00書寫與舞踏引導

  • 06/18㊅

10:00-12:00書寫與舞踏引導

12:00-13:00休息一小時,各自用餐

13:00-15:00創作時間(包含公園選景、書寫與練習)

15:00-17:00成果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學的地方想像的沙龍
26會員
45內容數
2023/08/19
......廣義而言,寫論文、做研究本身也可以是將檔案「轉譯」的過程,只不過它比較不需要顧及社會大眾的理解,而是專注在「研究」本身。如果要將檔案「轉譯」,向社會大眾推廣某一個過去被官方掩蓋的事件,甚至是還原事件真相,「檔案轉譯」就必須以社會大眾能夠直接理解的語言來呈現。
Thumbnail
2023/08/19
......廣義而言,寫論文、做研究本身也可以是將檔案「轉譯」的過程,只不過它比較不需要顧及社會大眾的理解,而是專注在「研究」本身。如果要將檔案「轉譯」,向社會大眾推廣某一個過去被官方掩蓋的事件,甚至是還原事件真相,「檔案轉譯」就必須以社會大眾能夠直接理解的語言來呈現。
Thumbnail
2023/08/16
本組聲文專欄,你聽到的聲音,乃是受到對話意識牽制的當下所產出,文字部分亦然:聲音創作者自由即興,文字創作者則透過電腦打字與之對話,電腦的文字投影在兩人所處空間。文字創作者打出文字之前,會觀察計時器,記錄啟動書寫的確切時間(單位:00分00秒),再寫入文字部分,文字段落結束的時間則不特別記錄。
Thumbnail
2023/08/16
本組聲文專欄,你聽到的聲音,乃是受到對話意識牽制的當下所產出,文字部分亦然:聲音創作者自由即興,文字創作者則透過電腦打字與之對話,電腦的文字投影在兩人所處空間。文字創作者打出文字之前,會觀察計時器,記錄啟動書寫的確切時間(單位:00分00秒),再寫入文字部分,文字段落結束的時間則不特別記錄。
Thumbnail
2023/08/16
本組聲文專欄,你聽到的聲音,乃是受到對話意識牽制的當下所產出,文字部分亦然:聲音創作者自由即興,文字創作者則透過電腦打字與之對話,電腦的文字投影在兩人所處空間。文字創作者打出文字之前,會觀察計時器,記錄啟動書寫的確切時間(單位:00分00秒),再寫入文字部分,文字段落結束的時間則不特別記錄。
Thumbnail
2023/08/16
本組聲文專欄,你聽到的聲音,乃是受到對話意識牽制的當下所產出,文字部分亦然:聲音創作者自由即興,文字創作者則透過電腦打字與之對話,電腦的文字投影在兩人所處空間。文字創作者打出文字之前,會觀察計時器,記錄啟動書寫的確切時間(單位:00分00秒),再寫入文字部分,文字段落結束的時間則不特別記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長夜過後,總有光。 《長夜盡頭的微光》,一部由日本導演三宅唱執導的作品,講述一個患有 PMS(經前綜合症)的女主角與一個患有恐慌症的男主角相識相知的故事。這部電影用16mm菲林拍攝,所以它的顏色、光都十分美,是會令人想馬上去日本的美。
Thumbnail
長夜過後,總有光。 《長夜盡頭的微光》,一部由日本導演三宅唱執導的作品,講述一個患有 PMS(經前綜合症)的女主角與一個患有恐慌症的男主角相識相知的故事。這部電影用16mm菲林拍攝,所以它的顏色、光都十分美,是會令人想馬上去日本的美。
Thumbnail
今天的電影,觸發兩個主題思索,失去視覺的角色,如何在嶄新的世界摸索?當我們面對、描述、追尋一道光的指引,將會怎麼改變我們理解世界的方法?
Thumbnail
今天的電影,觸發兩個主題思索,失去視覺的角色,如何在嶄新的世界摸索?當我們面對、描述、追尋一道光的指引,將會怎麼改變我們理解世界的方法?
Thumbnail
《天國尚遠》天国はまだ遠い (2016) 《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寝ても覚めても / Asako I & II (2018)
Thumbnail
《天國尚遠》天国はまだ遠い (2016) 《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寝ても覚めても / Asako I & II (2018)
Thumbnail
我們終究必須透過語言的濾鏡來認知世界和他者,而濱口竜介導演在這樣的前提下,仍然捕捉到了某些超越言語的,看似最魔幻、但其實也最符合原始本能的真誠瞬間,這是他電影獨特的魅力。
Thumbnail
我們終究必須透過語言的濾鏡來認知世界和他者,而濱口竜介導演在這樣的前提下,仍然捕捉到了某些超越言語的,看似最魔幻、但其實也最符合原始本能的真誠瞬間,這是他電影獨特的魅力。
Thumbnail
柊老師按奈不住心中澎湃的情緒,回身扭住茅野那一刻。心裡著實忍不住: 喂⋯⋯這不好吧,放開那位女同學⋯⋯ 《電影之神》的劇情、故事、拍攝手法,用現今世代的標準十分古典。非常典型的家庭、人物角色性格,工整而平凡的運鏡,流暢沒有驚喜的起承轉合,演員的演出初時還略嫌過份用力。
Thumbnail
柊老師按奈不住心中澎湃的情緒,回身扭住茅野那一刻。心裡著實忍不住: 喂⋯⋯這不好吧,放開那位女同學⋯⋯ 《電影之神》的劇情、故事、拍攝手法,用現今世代的標準十分古典。非常典型的家庭、人物角色性格,工整而平凡的運鏡,流暢沒有驚喜的起承轉合,演員的演出初時還略嫌過份用力。
Thumbnail
在《晨曦將至》裡,「誰才是真正的母親」這個問題與其說是關於親情與倫理的,不如說是關於生命的。河瀨直美對於「親人」、「親生父母」的追索並不僅在於關係型態的可能性,更是在生命面對(無故的)斷裂當下,探索影像創作如何讓人交融在更大生命的世界中、並重新完整的修辭術──
Thumbnail
在《晨曦將至》裡,「誰才是真正的母親」這個問題與其說是關於親情與倫理的,不如說是關於生命的。河瀨直美對於「親人」、「親生父母」的追索並不僅在於關係型態的可能性,更是在生命面對(無故的)斷裂當下,探索影像創作如何讓人交融在更大生命的世界中、並重新完整的修辭術──
Thumbnail
第一次看是枝裕和的電影,看完後居然記不得任何喜愛對白。因為所有的情感與掙扎,是枝裕和導演直接用表情、用動作,來解釋一切。
Thumbnail
第一次看是枝裕和的電影,看完後居然記不得任何喜愛對白。因為所有的情感與掙扎,是枝裕和導演直接用表情、用動作,來解釋一切。
Thumbnail
有鑑於一直以來想寫影評,但又沒什麼產出。自己對於,要怎麼去書寫電影還有疑慮。近期剛好找到一個好用的網站Letterboxd,可以很方便地記錄自己看過的電影。打算就像之前曾有的fb活動,連續幾天貼出自己喜愛的電影。
Thumbnail
有鑑於一直以來想寫影評,但又沒什麼產出。自己對於,要怎麼去書寫電影還有疑慮。近期剛好找到一個好用的網站Letterboxd,可以很方便地記錄自己看過的電影。打算就像之前曾有的fb活動,連續幾天貼出自己喜愛的電影。
Thumbnail
如果日本近代有什麼生與死的藝術,是枝裕和必然是其中之一,無論從日本感官上寓美於敗流處、從卑微之境發現愛的所在、從人性深暗之處看到幽微,他都做到了,像條溪流,深深淺淺地流過各處,以路過每個人不同的生命,告訴你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愛的方式。
Thumbnail
如果日本近代有什麼生與死的藝術,是枝裕和必然是其中之一,無論從日本感官上寓美於敗流處、從卑微之境發現愛的所在、從人性深暗之處看到幽微,他都做到了,像條溪流,深深淺淺地流過各處,以路過每個人不同的生命,告訴你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愛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