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靡雙週報〉第24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1/11/3

主編:龍龍

副編:因


2021年9月26日,屏東發生一起襲擊案,一位超商店員在勸導消費者戴口罩時,遭到臉部襲擊、雙眼受傷,而隨後報導揭露加害人有精神病史,並曾有過往傷人事件。消息一出,使得部分民眾感到恐慌,針對精神疾病當事人的不信任感提升。而亦有部分輿論著重檢視「社會安全網」以及相關法制,是否真能確實協助到精神病人,並且確保社會安全。對於在精神狀態以及社會汙名中受苦的當事人,以及其家屬與倡議者來說,社會激增的敵意更是讓人難受。

本次事件帶來的效應仍在不斷發酵,監護處分、暫行安置、精神病人的社區處遇等相關議題,也勢必將是未來持續討論與攻防的焦點。本期《瘋靡雙週報》選錄精神醫學界與法界對於現行制度的各方觀點與呼籲,邀請大家一同思考。


李俊宏/屏東超商店員遇襲案,精神疾病的司法處遇斷點

在本文中,精神科醫師李俊宏指出對於精神疾病患者採取隔離監禁,不只有人權上的疑慮,也因巨大的人力與社會成本而不可行。而在人權考量上,強制治療亦需要法治的限制與規範。文中更強調,慣用暴力者並非醫療問題,而是需要從治安工作著手,才能夠建構安全的社會環境。


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聲明(2021.10.02)

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於事件發生之後發表聲明,呼籲社會輿論勿在司法調查釐清前,就將暴力事件全然歸咎於精神疾病。此外也需要良好的分流醫療或是刑罰處遇,才能夠適當整合精神醫療系統與司法處遇系統,以避免少數具有暴力傾向之病患反覆發生暴力行為。對於時常被提起討論的司法精神醫院,聲明中更提醒此非萬靈丹,更應該強化社區資源,方能衡平人權與安全。

延伸閱讀:台灣精神醫學會:屏東病患案件的關心與說明


蘇友辰/隔離或復歸?精障者刑事處遇困境

蘇友辰律師認為,目前修訂草案中不定期的監護處分恐將使受處分人面臨長期,甚至終身監禁。監護制度係屬保安處分而非刑罰,應本於治療目的,以社會復歸為目標,修訂更加彈性的期限,而其期限的長短則應由法官參酌專業鑑定。目前,規範偵查中及審判中緊急監護的要件、期間及相關程序的「緊急監護」制度已納入草案增訂,並擬由專業相當的法官組成審查專庭,惟實務上,仍應再檢視精神鑑定資源及整體精神衛生防護網是否充足、完善,並擬定相關配套使其得與修正之監護制度互相配合。最後,其亦指出對於精障者之刑事案件之爭議,重要的仍係就相關法規作全盤檢討修正,縱向整合精神醫療照護與刑事處遇系統,橫向建置相關配套連結,以有效補強社會安全網且防範於未然。


安全網補漏 法務部、司法院:精障犯嫌將「暫行安置」

對於「緊急監護」制度,各界曾提出相關疑慮,包括判決確定前即裁定「監護」之違憲疑慮,以及於審判時若由檢察官負責執行監護恐致角色混亂等。

日前,立院司委會審議刑法與保安處分執行法修正草案,會中司法院與法務部達成共識,將草案原制度「緊急監護」暫改為「暫行安置」。於偵查、審判中經檢察官聲請或法官依職權裁定被告送至醫療處所,裁定後由檢察官執行之,以確保精神病患及早進醫療處所治療,並達成防護社會安全目的。相關細節將再行討論。

延伸閱讀:

司法院新聞稿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查詢服務-司法新聞查詢-本院新聞-司法院與法務部就社會安全網修正草案業已達成共識,後續將持續合作,完善社會安全網新聞稿

法務部新聞稿:法務部與司法院會談,達成共識,完備社會安全網相關法制,符合人民期待


身心障礙團體支持精神障礙家庭共同聲明

聲明中強調勿用疾病簡化歸因犯罪、對疾病者貼上標籤。犯罪為多重原因之結果,責任與否仍應視視犯罪行為當下認知能力受疾病影響程度而定,將無法理解的犯罪行為與精神疾病畫上等號,實是過於簡化,而長期的污名化、標籤化精神障礙,正是造成許多潛在患者避諱就醫、抗拒治療的原因。此外精神疾病者家庭所面對的龐大壓力,也應該被看見並加以重視。聲明中建議藉法規及資源導入,讓精神障礙者的家庭,能開放接受醫療的介入,並提升社區支持及社會大眾的理解正視,才有機會提升社區共同照護網絡的作用,每個人都能更穩定的去面對精神疾病,減少遺憾發生。

---

〈瘋靡雙週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服務對象: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3:30–20:30

▹電話專線:02-2230-883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94會員
195內容數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2022/07/20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兩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Thumbnail
2022/07/20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兩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Thumbnail
2022/07/18
全台3.4萬個精障家庭,僅配不到百位社區關懷訪視員,精障社群平台攜手社關,共同呼籲為精障困境尋活路。
Thumbnail
2022/07/18
全台3.4萬個精障家庭,僅配不到百位社區關懷訪視員,精障社群平台攜手社關,共同呼籲為精障困境尋活路。
Thumbnail
2022/07/11
瘋靡雙周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 本期主題:其實我們都只想好好生活─談精神疾病或失序經驗中「生死」與「(人際)關係」議題
Thumbnail
2022/07/11
瘋靡雙周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 本期主題:其實我們都只想好好生活─談精神疾病或失序經驗中「生死」與「(人際)關係」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2年全球疫情逐漸穩定,各國防疫政策轉向開放。一年下來,台灣在精神障礙者權益上,也有許多修法與事件的爭議。本期《瘋靡雙週報》適逢2022年末出刊,我們整理了今年三大精神障礙者權益相關新聞,包括精神衛生法修法、玉里醫院的防疫措施爭、以及修法延長刑事訴訟法監護處分。除此之外,可喜的是今年以來全台各地
Thumbnail
2022年全球疫情逐漸穩定,各國防疫政策轉向開放。一年下來,台灣在精神障礙者權益上,也有許多修法與事件的爭議。本期《瘋靡雙週報》適逢2022年末出刊,我們整理了今年三大精神障礙者權益相關新聞,包括精神衛生法修法、玉里醫院的防疫措施爭、以及修法延長刑事訴訟法監護處分。除此之外,可喜的是今年以來全台各地
Thumbnail
5月2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初審《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近日在立法院進行黨團協商。這份由行政院提出的修正案,為加強對於病患的人權保護,加入了「社區支持」的相關內容。不過,民間團體卻認為行政院版本仍以強制醫療為導向,對於社區支持的內容空泛、缺少法治上的實質支持......
Thumbnail
5月2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初審《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近日在立法院進行黨團協商。這份由行政院提出的修正案,為加強對於病患的人權保護,加入了「社區支持」的相關內容。不過,民間團體卻認為行政院版本仍以強制醫療為導向,對於社區支持的內容空泛、缺少法治上的實質支持......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三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三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三則精神疾病相關報導與資訊。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三則精神疾病相關報導與資訊。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三則精神疾病相關報導。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倡議小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三則精神疾病相關報導。
Thumbnail
2021年9月26日,屏東發生一起襲擊案,一位超商店員在勸導消費者戴口罩時,遭到臉部襲擊、雙眼受傷,而隨後報導揭露加害人有精神病史,並曾有過往傷人事件。消息一出,使得部分民眾感到恐慌,針對精神疾病當事人的不信任感提升。
Thumbnail
2021年9月26日,屏東發生一起襲擊案,一位超商店員在勸導消費者戴口罩時,遭到臉部襲擊、雙眼受傷,而隨後報導揭露加害人有精神病史,並曾有過往傷人事件。消息一出,使得部分民眾感到恐慌,針對精神疾病當事人的不信任感提升。
Thumbnail
2020年,對許多人來說,是個艱辛的一年。在疫情之中,生活仍在滾動,而台灣仍有許多事件在發生。本期的《瘋靡雙週報》,我們整理了2020年十大精神疾病相關事件,有些也許令人振奮,或者令人悲傷,但都帶動社會許多討論,也影響了精神病人、照顧者與各類工作者的處境,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回顧。
Thumbnail
2020年,對許多人來說,是個艱辛的一年。在疫情之中,生活仍在滾動,而台灣仍有許多事件在發生。本期的《瘋靡雙週報》,我們整理了2020年十大精神疾病相關事件,有些也許令人振奮,或者令人悲傷,但都帶動社會許多討論,也影響了精神病人、照顧者與各類工作者的處境,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回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