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主編:龍龍
副編:哲因
【 2020年十大精神疾病相關事件】
2020年,對許多人來說,是個艱辛的一年。在疫情之中,生活仍在滾動,而台灣仍有許多事件在發生。本期的《瘋靡雙週報》,我們整理了2020年十大精神疾病相關事件,有些也許令人振奮,或者令人悲傷,但都帶動社會許多討論,也影響了精神病人、照顧者與各類工作者的處境,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回顧。而礙於篇幅取捨,一整年的事件仍可能有所疏漏遺珠。
1.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五週年,不只是治病,更要過日子
伊甸基金會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至今五週年,以「同儕支持」精神陪伴來電家庭。專線指出,精神疾病照顧者之困境包括不敢求助、不會求助、求助無門,而據來電者之統計資料顯示,尚未進到醫療資源之家庭仍有相當比例,與疾病當事人之相處則是主要問題之一,這些困境除藉由經驗者與專業者協力陪伴,亦須更主動積極的服務介入。在五週年記者會上,專線提出兩大訴求:一是「陪伴精障家庭你我一起」——期待大眾能共同建構一個友善的鄰里、學校、職場等,讓精障家庭在社區中獲得支持,二是「使用服務不受限」——呼籲政府考量現行資源提供是否及於需求者,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而非業務部門劃分來統合服務及資源。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五周年】
https://www.facebook.com/popularcrazy/posts/1882244588593682
葉靜倫/你不只是病人,我也不只為你而活/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5 週年
https://rightplus.org/2020/12/04/popularcrazy_care/......
2. 政院擬核定社安網2.0,須持續監督檢討
「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至今已邁入第三年,強調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模式,並將於110年度開始第二期延續性計畫。對此各界提出建言,其中一線實務工作者提及二期計畫中,心衛社工專業內容混雜、負擔過重及自殺訪視流程修改後與實務經驗脫節等問題,呼籲衛福部應重新審視計畫內容。對於監護處分之精進,精神醫學界及法界人員提醒應有嚴謹的審查檢驗機制及配套措施,完善規劃權責單位、跨部會合作、分級分流處遇及社區轉銜以實現社會復歸之目標。對此衛福部表示將持續與各界溝通並共同推動第2期社安網計畫。
何宇軒/「社安網不只是衛福部的事!」新制經費爆增卻脫離實務,立委籲行政院強化跨部會整合,莫再一意孤行
https://rightplus.org/2020/12/24/safety-2-0/
入人兜,鬥揣路/《一線社區實務工作者聯合聲明》 2020.12.26
https://www.facebook.com/frontlineMHworkers/posts/149421366970567
王婉諭/「補不起的社安網2.0計畫行政院莫一意孤行」記者會
https://www.facebook.com/wanyu.claire/posts/254122132722006
衛生福利部/王婉諭委員「補不起的社安網2.0計畫行政院莫一意孤行」記者會回應說明
https://www.mohw.gov.tw/cp-16-57303-1.html
3. 立委提議修改精衛法,探討社區支持、同儕工作等面向
今年12月,王婉諭立委等提出精神衛生法修法草案,並於修法提案記者會上邀請家屬、醫師、律師、第一線實務工作者發聲及訴求。目前,雖政府有提供部分服務,但於社區的支持仍十分不足,使得醫療至社區缺乏連續性,病人及家屬亦感到無助。本次修法草案中新增「病人及家庭照顧者社區支持服務」的專章、提供同儕支持服務發展資源,並將現行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及社區關懷訪視法制化,希望建立社區精神照護的資源與橫向連結,為受精神疾病所苦的患者與家屬,築起社會支持的網絡。此外,針對目前強制住院與替代處遇的困境,草案亦提出以司法單位為第三方裁定的協力方式。
王婉諭/家屬、醫師、律師、第一線實務工作者齊聲訴求!正式提出《精神衛生法》修法提案
https://www.facebook.com/wanyu.claire/posts/240702690730617
王婉諭/為什麼要修《精神衛生法》?
https://www.facebook.com/wanyu.claire/posts/242833087184244
4. 刑事案件的司法精神鑑定,促使社會討論
近年包括台鐵殺警案、桃園弒母案等幾起有關精神障礙者之刑事案件判決,引發社會對於司法精神鑑定之討論。精神鑑定於「有責性」的判斷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相關案件中由鑑定人提供專業協助,以利法院作出判決。目前精神鑑定面臨多重困境,其一,在精神病污名化、社會的恐慌及憤怒氛圍下,民眾與「精神鑑定」的距離形成鴻溝,對鑑定人產生壓力。此外,鑑定人執行鑑定的困難、現行資源與人力之缺乏,以及鑑定結果證據效力之疑慮亦於精神醫療界、法律界有諸多討論。今年曾提議之專家委員會被認為於鑑定程序、證據能力及訴訟程序上有疑慮,學者建議司法鑑定的改革應另行謀劃,建立專業認證制度,充實經費,及改革或督促善用其他制度。
司法精神鑑定於法律上之必要:
鳴人堂/法學與精神醫學的交會:為什麼需要司法精神鑑定? ft. 王子榮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1057/4565488
鑑定人談現行困境:
黃聿斐/吸毒弒母無罪背後,處在精神醫療與司法判決交界的多重困境
https://www.twreporter.org/....../opinion-drug-mental......
楊添圍/要對抗的是疾病,不是病人——兼談精神鑑定與司法裁判的艱難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705/4537920
精神醫療界與法界之對話: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瘋癲、審判與懲罰:2020台灣死刑判決研討會】圓桌論壇(二):精神障礙者的各種想像
https://www.taedp.org.tw/story/10752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瘋癲、審判與懲罰:2020台灣死刑判決研討會】大師對談:法學與司法精神醫學之對話—李茂生教授、吳建昌醫師
https://www.taedp.org.tw/story/10752
楊添圍/他山之石:德國的精神鑑定
https://casebf.com/....../dryang-germany-forensischen....../
討論精神鑑定於台灣社會各面向議題:
張子午/免死金牌或修復之路?──隨機殺人事件後的精神/心理鑑定
https://www.twreporter.org/a/forensic-psychiatry
李佳玟/專家委員會是司法精神鑑定困局的解方嗎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89862
5. 大學生墜樓事件,社會更加關注校園心理健康
今年11月份,在短短的一個多禮拜的時間內,全台發生六起大學生自殺的事件,引起媒體的高度關注。這些讓人心痛的事件,使得多位立委決議凍結教育部預算,並提出校園心輔資源的各種軟硬體改善方針。台大學生會更前瞻性地提出「學習調整制度」,期待這套已在國外許多大學實施的制度,可以彈性地協助有精神疾病或嚴重情緒困擾的學生進行上課模式的調整。青少年自殺率在全球皆逐漸上升,針對這個現象,如何以更加貼近台灣本土脈絡的方式理解與改善,需要更多社會關注與研究的投入。
風傳媒/誰逼死了台灣大專生?青少年自殺死亡數、死亡率雙雙創10年新高
https://www.storm.mg/article/3247062
華視新聞/臺大提學習調整制 不讓情緒困擾延宕課業
https://ctsnews.page.link/Y8rJs
臺大學生會/【被困住的我們,該怎麼辦】—— 心輔資源擴張:情緒困擾與學習調整調查
https://www.facebook.com/NTUSA/posts/3772881622732978
6. 台南母殺女命案,反映精障照顧者困境
今年十月台南發生一起命案,為母親長期照顧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女兒,疑似身心壓力過大,又不忍女兒久病纏身,選擇持刀砍傷女兒再企圖自殺。丈夫發現妻子失聯之後報警求助,但仍不幸釀成悲劇,女兒不治身亡。台灣近年發生數起照顧者犯罪事件,多半為長期照顧者在背負親人罹病壓力、社會期待,並且缺乏支持系統之下,一時衝動鑄成憾事。精神疾病照顧者,因其親人罹病所涉及的面向複雜、時間較長、承受污名等因素下,更是面對更加複雜且艱困的處境。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與其他民間精障者家屬團體,除了第一線的支持與服務,也以許多方式進行倡議與政策改革,邀請大家一起關注。
王婉諭/台南驚傳人倫悲劇 母拿菜刀砍殺思覺失調症女兒
https://www.facebook.com/....../a.102....../222994509168102/
Allison艾厲森/殺人才能解脫?從照顧者弒親案件談照護壓力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77/article/8370
7. 媒體報導醫學生縱火事件,輿論討論如何理解精神病人
媒體報導醫學生夜半焚毀自家,甚至造成父親身亡的事件,細緻討論當事人高壓的求學過程,乃至出現行為反常,被發現可能是思覺失調症狀。本文也引發輿論討論,有醫師投書指出,若在此縱火案中過度強調社會壓力,將會獨缺了醫學照顧病人的視角,因此呼籲回到腦部疾病,正確的看待思覺失調的疾病成因,才能免於歧視。而也有病者指出,也應更重視在生物醫學之外的因素,並且承認醫學不是唯一解方,才能更理解精神病人處境。
鏡週刊/醫學生為何縱火
陳和謙/醫者回應「醫學生為何縱火」:承認精障者的病理性,才是真正的人道
https://rightplus.org/2020/09/17/health-doctor/
林昭生/病者回應醫者:承認生物精神醫療的不足與人的複雜性,才是真正的人道
https://rightplus.org/2020/09/21/reply_doctor/
8. 健保考慮取消重大傷病優免,引起強烈反彈
近年健保屢傳財務吃緊,衛福部在健保財務改革方案中,提出應進行「節流」,討論是否取消對於慢性精神病人的重大傷病部分負擔優免。此案一出,引起民間團體強烈反彈,發起連署支持維持重大傷病優惠。亦有立委與病友為文指出,考量到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以及長期就醫的需求,若貿然取消,將對精神病人的家庭造成強烈衝擊,也將進一步影響社會。所幸在反對聲浪中,政府暫時撤除此案並未有進一步動作。但這也反映出,政策與精神病人、照顧者處境皆息息相關,須密切監督。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連署/支持慢性精神病患持續健保重大傷病優惠
https://join.gov.tw/....../3b42a240-3735-400c-889b......
王婉諭/健保若取消「重大傷病優免」,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將面臨哪些衝擊?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8826
林雨仙/思覺失調病友:「重大傷病優免」不可貿然取消,請衛福部三思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9018
9. 自殺防治法施行細則上路,帶動自殺關懷服務相關討論
台灣在去年(2019)通過《自殺防治法》,而在今年則發布施行《自殺防治法施行細則》,衛福部期待能藉此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資源,並且結合民間完善的自殺防治體系,提升自殺防治成效。細則訂定過程前後,即引起各種討論。在媒體方面,對於自殺相關新聞報導的限制程度,如何在新聞自由與自殺防治之間平衡。第一線工作者則擔心,若要求心衛社工再承接自殺個案,將使已經缺乏量能的心衛社工更加消耗。
草屯療養院/「心理健康月」推動認識自殺防治法相關法規 呼籲珍愛生命
https://www.ttpc.mohw.gov.tw/?aid=302&pid=0......
芋傳媒/自殺新聞報導從嚴 無國界記者:重點是負責任
https://taronews.tw/2020/03/09/631693/
入人兜,鬥揣路/《一線社區實務工作者聯合聲明》 2020.12.26
https://www.facebook.com/103309431581761/posts/149421366970567/?d=n
10. 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大眾精神健康
多篇研究發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能引發焦慮、憂鬱、睡眠障礙,增加物質濫用,甚至自殺想法。面對疫情之未知、恐懼,生活改變與經濟衰退,以及在媒體接連報導下,渲染的恐慌及末日感皆造成巨大壓力,進而影響心理健康。此外,隔離措施及社交距離造成之孤獨、社交孤立,可能引起短期及長期的心理問題。專家建議應採取正確且適量資訊的接收、保持規律生活、轉移注意力,避免過度關注疫情、維持人際聯繫、並及時尋求專業協助,以幫助維持疫情期間心理健康。
蘇逸人/疫情隔離下的心理影響與應對
http://www.depression.org.tw/communication/info.asp?/39.html
聯合新聞網/封城失業帶來憂鬱 「心理健康」將成疫後重建要務!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4/5026712
Sujata Gupta/保持社交距離將伴隨精神健康危機 https://medium.com/@len.clh/251e3efe4c94
---
〈瘋靡雙週報〉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政策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服務對象:精神疾病經驗者的家人或朋友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3:30–20:30
▹電話專線:02-2230-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