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網路上很難找到跨境電商的財稅資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請問一下做跨境電商要繳交什麼稅?」在某些跨境電商的Facebook或LINE群組內,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問題,難道這些問題很難Google的到嗎?為何很少人分享這些資訊呢?


筆者經營跨境電商之初,花了不少時間確認跨境電商的合規經營方法,如何在財稅上面達到企業所在地(台灣)以及跨境到美國境內合法合規的經營,也同時諮詢了本地計帳師與跨國會計師,最後還是通過自己不斷研讀美國聯邦及各州的稅法與重新梳理本身的交易流程,才有了大概輪廓,也制定了屬於公司自己的財務政策。

試想連筆者已有多年跨國財務管理經驗(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香港)都需要花費這麼多時間來消化吸收,何論一般非財務出身的賣家呢?但為何不太會有人分享這些心得?或許存在著以下的問題。

財稅建議的法律風險

就筆者本身與會計師、財務顧問打交道的經驗,不論是企業收購的財稅審計,或上市櫃前的財報重整,一般請會計師做診斷,至少要拿出三年以上的財務報告及所有憑證資料,並針對交易流程詳細描述,經過數週的審核,才有辦法給出一些建議。如果公司所在地在台灣,台灣製造台灣出口,那這些建議至少承擔了幾種台灣本地法規的風險:1. 財帳《商業會計法》、《會計準則》2. 稅帳《所得稅法》、《營業稅法》及各種稅法。3. 海關帳:海關相關法規 4.金流帳: 《洗錢防制法》等金流法規。

如果因為這些建議,導致了企業觸法且金額較高並被判定惡意行為時,給出建議的會計師或財務顧問,輕則受到公會懲戒,重則違反《刑法》可能有牢獄之災,並永遠都無法再用之前的身分執業。

如果你是經理人或企業負責人,也很有可能因為這些違規違法的事項,導致不符合《公司法》對經理人及企業負責人的資格,而無法再擔任這些職務。

法律上的風險,即便是Amazon官方的稅務指南,也會在文章開頭先聲明不作為任何公司財稅上的建議,以免企業誤用導致稅務違規而受牽連。

對跨境國度法規的不熟悉

僅以美國為例,筆者也找到一些談論美國稅法的中文書,但多數會放在美國註冊的企業為主,除了在IRS網站可以找到非居民企業的稅務資訊,一般中文資料對於非居民企業的描述十分有限。此外,美國52個州,每個州郡的規定都不盡相同,即便是美國本土企業,遇到跨州的稅務問題,也只能找中大型聯合事務所處理,何論對跨境電商較為陌生的台灣本地中小型記帳或會計師?

另外,大部分企業或許對跨境電商的交易模式描述的不夠精確(因為大部分是行銷業務或營運人員擔任),有可能讓會計師對交易整個流程判斷不夠清楚,導致給出僅符合台灣方政府機構的合規性的建議,而未完全盡然考慮到交易全流程的合規性,或許也未必符合公司未來在海外發展的整體方向。

再者,跨境電商在交易流程上,因其垮境零售的模式,某種程度也處於一種灰色地帶,許多細節也不宜在公開網路平台分享。

結語:定義清楚你的問題,就解決一半了

基於上述的問題,或許可以說明為何在網路上分享這方面心得的文章真的不多,但財稅的問題還是存在,筆者會建議先去定義清楚你的問題,再去請教相關的專業人士。

而如何去定義問題呢?或許不妨套用5W1H觀念,稅務義務的產生來自於交易,先定義清楚這段交易的Who誰是買賣雙方(包含主體是個人或公司),What 買賣什麼貨物或服務,Where在哪裡發生(包含無實體有關聯Nexus)及買賣雙方的歸屬地,When何時交割、付款,Why為何會有這個交易,是單純買賣行為或伴隨著其他交易行為產生的服務費?釐清了5W之後,再問需要繳納什麼稅,誰是納稅義務人及扣繳義務人,最後才是問How 怎麼做。而How部分就更涉及許多公司原本做帳及申報的細節,必須與熟悉公司業務的會計師或財務顧問深入討論,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跨境電商整體的交易鏈路至少會涉及到4-5個交易的環節,如果自己先對交易的本質,做了完整的定義,無論是對內部財務溝通或外部的顧問請益,筆者深信都可以很快的讓對方理解,並且得到比較高品質的溝通結果。

祝福跨境電商的夥伴們可以溝通順利,筆者有機會也持續在低法律風險下碎念一些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過客閱讀筆記的沙龍
61會員
34內容數
跨境電商新手村中, 創業前有數年掛著財務長職稱的台資企業雜務長, 略懂財會、法務、人資、IT等等, 碎念一點電商過程遇到的一些合規作法的小心得
2025/04/20
2025年一月美國川普總統第二次上任,帶來了MAGA2.0的旋風,在短短三四個月,推出的對等關稅,即造成了全世界供應鏈的大亂,也造成了世界政經的動盪。MAGA2.0裡面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美國製造業回流,筆者試著就「必要、需要、想要」三個層次來推論未來MAGA2.0製造業移轉的意圖。 必
Thumbnail
2025/04/20
2025年一月美國川普總統第二次上任,帶來了MAGA2.0的旋風,在短短三四個月,推出的對等關稅,即造成了全世界供應鏈的大亂,也造成了世界政經的動盪。MAGA2.0裡面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美國製造業回流,筆者試著就「必要、需要、想要」三個層次來推論未來MAGA2.0製造業移轉的意圖。 必
Thumbnail
2023/11/04
經營亞馬遜帳號的營運或自營老闆,每時每刻刷新手機或瀏覽器畫面,看的不是Sales就是Total Balance,來確認業績及到底多少錢入帳了。Total Balance點進去就是Payment Dashboard(付款儀表板),上面有許多數字跟報表,要如何看懂跟使用呢?
Thumbnail
2023/11/04
經營亞馬遜帳號的營運或自營老闆,每時每刻刷新手機或瀏覽器畫面,看的不是Sales就是Total Balance,來確認業績及到底多少錢入帳了。Total Balance點進去就是Payment Dashboard(付款儀表板),上面有許多數字跟報表,要如何看懂跟使用呢?
Thumbnail
2023/10/28
『會計跑來問營運,為什麼亞馬遜每兩週的付款週期,只能收到大約20%營收淨額,說好的每兩週收一次款的週期呢?錢呢?怎麼這麼多錢留在預留款(Reserve),亞馬遜怎麼算預留款的?』 以下就細細分說如何拆解神秘的Account Level Reserve
Thumbnail
2023/10/28
『會計跑來問營運,為什麼亞馬遜每兩週的付款週期,只能收到大約20%營收淨額,說好的每兩週收一次款的週期呢?錢呢?怎麼這麼多錢留在預留款(Reserve),亞馬遜怎麼算預留款的?』 以下就細細分說如何拆解神秘的Account Level Reserv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境外電商銷售電子勞務這塊 我看了n遍了,應該看了有一、兩年有了 終於…終於…我看懂了…哈 從這些法條及規範裡我發現一件事 境外電商營業稅及營所稅 想要不用繳稅 簡直難如登天 哈 但是也是有一些少繳一些的規定 畢竟無國界時代 到底屬於哪國的課稅範圍 很難界定 當然站在我國國稅局的立場
Thumbnail
境外電商銷售電子勞務這塊 我看了n遍了,應該看了有一、兩年有了 終於…終於…我看懂了…哈 從這些法條及規範裡我發現一件事 境外電商營業稅及營所稅 想要不用繳稅 簡直難如登天 哈 但是也是有一些少繳一些的規定 畢竟無國界時代 到底屬於哪國的課稅範圍 很難界定 當然站在我國國稅局的立場
Thumbnail
讀者來函:跟業主談好合約價金、稅另計,為什麼還是被扣了錢?🥲到底被扣了什麼?
Thumbnail
讀者來函:跟業主談好合約價金、稅另計,為什麼還是被扣了錢?🥲到底被扣了什麼?
Thumbnail
營業稅制度,屬於消費稅的性質,故若由『境外』引進貨物或勞務的話,依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第2條的規定,應由境內的貨物收貨人,或境內的勞務買受人,繳納營業稅。換句話說,如:公司、行號、機關團體...等,有統一編號的組織,舉凡購買境外勞務在台使用時,都有在台灣申報繳納營業稅的義務。
Thumbnail
營業稅制度,屬於消費稅的性質,故若由『境外』引進貨物或勞務的話,依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第2條的規定,應由境內的貨物收貨人,或境內的勞務買受人,繳納營業稅。換句話說,如:公司、行號、機關團體...等,有統一編號的組織,舉凡購買境外勞務在台使用時,都有在台灣申報繳納營業稅的義務。
Thumbnail
AUD重點 以下整理各章節一定要記得的地方,僅為個人念書心得,適合已經唸過一次課本或考前複習者快速複習重點、針對考點準備,並非完整的觀念解說。
Thumbnail
AUD重點 以下整理各章節一定要記得的地方,僅為個人念書心得,適合已經唸過一次課本或考前複習者快速複習重點、針對考點準備,並非完整的觀念解說。
Thumbnail
《憑證種類(上篇)》談到國內常見的憑證種類,以國際貿易主的台灣,當然還有外銷收入與進口貨物消費,本篇來說明《出口零稅率》的銷項稅額與《國外進口》的進項稅額之憑證,來了解營業稅。
Thumbnail
《憑證種類(上篇)》談到國內常見的憑證種類,以國際貿易主的台灣,當然還有外銷收入與進口貨物消費,本篇來說明《出口零稅率》的銷項稅額與《國外進口》的進項稅額之憑證,來了解營業稅。
Thumbnail
以公司的視角看台灣的稅制有兩大塊所得稅與營業稅,本篇來了解營業稅制度架構、稅率與申報方式。營業稅的概念是消費稅,只要在境內消費行為(包含貨物與勞務)皆應該要課稅。
Thumbnail
以公司的視角看台灣的稅制有兩大塊所得稅與營業稅,本篇來了解營業稅制度架構、稅率與申報方式。營業稅的概念是消費稅,只要在境內消費行為(包含貨物與勞務)皆應該要課稅。
Thumbnail
1.前情提要 最近看到上面這篇北區國稅局臉書,突然想起前年遇到的一組諮詢海外所得的客人。 這組客人是事務所附近的銀行介紹, 來諮詢的原因是因為收到國稅局的補稅通知書,要補繳近100萬的稅。 仔細瞭解之下,原來是因為有跟金融機構買一些海外理財商品(基金之類的), 2.客戶主張 3.其他常見錯誤
Thumbnail
1.前情提要 最近看到上面這篇北區國稅局臉書,突然想起前年遇到的一組諮詢海外所得的客人。 這組客人是事務所附近的銀行介紹, 來諮詢的原因是因為收到國稅局的補稅通知書,要補繳近100萬的稅。 仔細瞭解之下,原來是因為有跟金融機構買一些海外理財商品(基金之類的), 2.客戶主張 3.其他常見錯誤
Thumbnail
很多人可能聽過,中小企業在Facebook上刊登廣告,要為Facebook代扣繳稅款(6%)。 但實際的情況,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單純。 此外,現行扣繳制度,僅適用於「國內企業」,而不適用於「國內個人」,也會面臨公平性的問題。 一般常見的回答是:這是所得稅法明文規定的稽徵方式。
Thumbnail
很多人可能聽過,中小企業在Facebook上刊登廣告,要為Facebook代扣繳稅款(6%)。 但實際的情況,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單純。 此外,現行扣繳制度,僅適用於「國內企業」,而不適用於「國內個人」,也會面臨公平性的問題。 一般常見的回答是:這是所得稅法明文規定的稽徵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