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跟業主談好合約價金、稅另計,為什麼還是被扣了錢?🥲
- 什麼稅?
- 被扣了什麼?
合約中的價金,細節寫的周全才能保障雙方權益
前提
- 業主《甲方》為公司企業、非自然人
- 接案者《乙方》承接案件,身份依個人或是公司,而適用不同稅則
- 排除跨境交易
- 排除非稅務居民
📍勞務報酬單–個人接案,所得稅範圍
📍收據或發票–行號或公司接案,營業稅範圍
個人接案–綜所稅、補充保費
⒈業主得準備【勞務報酬單】給接案者簽收並取得申報資料:
- 姓名
- 身分證字號
- 戶籍地址
- 聯絡地址
📍為避免錯誤,通常會向所得人要身分證影本
⒉判斷〈所得類別〉與〈代扣所得稅與補充保費〉
- 所得類別:薪資所得5% 或 執行業務所得 10%
- 稅額超過2千需扣繳
- 補充保費費率:2.11%
- 起扣點2萬元
⒊年度扣繳申報,寄發扣繳憑單給接案者
📌對業主【外包給個人】帳務成本很高
📌對個人接案者有【個資外洩】風險
公司接案開發票–營業稅
⒈接案者準備【發票】向業主請款
⒉依合約議定之驗收與付款條件付款
⒊每2個月申報營業稅5%
📌對業主【進項稅額可以抵銷項稅額】
被扣了什麼?
公司尋求外包時,無經驗的窗口或接案者可能搞不清楚這些制度,流程到會計或出納端時,準備要付款才發現🤨【怎麼沒簽合約】【合約怎麼都沒寫】【付款條件是什麼】等,而使得外包單位與接案者之間產生了誤會。常見被扣的項目:
① 代扣所得稅
- 薪資所得5%,起扣點4萬,免稅門檻20萬
- 執行業務10%,起扣點2萬,年度申報:9A列舉成本、9B免稅18萬
📍每次支付【業主先代繳所得稅給政府】
📍稅金會在個人年度申報綜所稅時,多退少補
② 代扣補充保費
- 費率:2.11%,起扣點2萬
當接案者以個人身分接案會面臨這兩項代扣。
📌代扣的意思就是所得人需負擔的部分
談定價金5萬元、一次給付、列為薪資所得,也就是所得人有5萬元的薪資所得,接案者實際拿到46,445元。

扣繳計算案例
當接案者有行號或公司,能夠開發票時:
③ 營業稅內含或外加
- 營業稅5%,賣方代買方繳給政府
📍談定外包金額5萬元,稅外加
- 接案者(賣方)銷售額5萬元
- 發票稅額2,500元
- 客戶付款52,500元
📍當沒有寫或是寫的模糊時
- 客戶認為【預算5萬】
- 接案者的銷售額47,619元
- 發票稅額2,381元
- 客戶付款50,000元
🤔不到起扣點還是被扣了奇怪的金額
④ 匯費
一般會被收10至50元不等的銀行手續費,外幣收付會更高。
- 沒有一個統一的制度【與公司的內規有點關係】
- 金額與付款人向銀行的議價能力有關
銀行為了友善客戶,可能每個月給予跨行免手續費次數,或是手續費優惠等。
📌銀行手續費通常是付款行收取,邏輯上來說應該是付款人應該要承擔,但就是有些公司比較節省摳門要收款者負擔。
先講好就不會有爭議
個人接案無〈稅另計〉選項
從上一段4個常被扣款的項目,〈所得稅與補充保費〉都是個人應負擔,並非業主的成本,發案者只是幫所得人代扣,因此一般合約上若未載明稅與補充保費的計算,就是認定所得人應負擔的費用。
🥺莫名被扣款
- 確認被扣的是什麼
- 下一回先講清楚,並且簽合約
- 拒絕往來
📍小撇步《製作銀行收款單》足額才能結案
就像你的繳費單一樣,電費5千塊、總不能繳4,990元吧?
『這個繳費單期限下個月5日,要足額喔,不然銀行那邊沒辦法結案』可以跟客戶這麼說。
不過收款方要跟銀行談製作收款單,會有行政費、手續費等基本設定成本。
接案工作者可能想知道
創業準備軍
- 四面向判斷設立公司與否《我要開公司嗎?》
- 《勞健保如何給自己保障》
- 職業工會投保《勞健保計算》
營業稅
- 《營業稅制度架構》銷項、進項?
- 《進銷項稅額 國內憑證種類 》
- 《進銷項稅額 進出口憑證種類》
本文由優雅阿姨自行撰寫,轉載請說明出處!感謝。
若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取右下角🧡,是優雅阿姨持續創作的動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