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七月的你:
2022匆匆忙忙來到下半場,記憶中的跨年倒數、彷彿仍只是一兩個月前的事。年初立下的新年新希望,三個完成了兩個。想辦六場自我覺察工作坊的目標居然已經順利打勾;而第三項:自己開車上路則還在掙扎。走著走著,一晃眼來到時而艷陽高掛、時而午後雷雨的季節,不曉得你的上半年還順心嗎?
六月底,終於昂首闊步登出充滿艱難必修的大三下;踏著還算愉悅的步伐、督促自己去迎接幾場盛大的告別。跟大學中有緣相識,用真心真意構築起的厚實舒適圈道別。試著將自己的預設立場歸零、回歸初始狀態、放下關於未來的偏見執著與追求,按下暫停鍵,準備出發去年因疫情沒成行的交換學生冒險。
//
交換的初衷,是「去一個沒人認識自己的地方,重新認識自己」。
我很好奇,撕下標籤、卸下包袱之後,生命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樣子。心裡也清楚曉得,這並非一趟亮麗盛大的遠行出走;是為了攪亂二十一年來,安穩、固定生活的契機。期盼能從不同的角度勾勒自己,並描繪那些關於人生、關於成功、關於意義的追尋。
淹沒在申請簽證居留、宿舍、入學許可、查找日常所需等的瑣事裡,逐漸感受到「離開舒適圈」的掙扎挑戰與不捨。即將來臨的告別實感,真切的扎在心上,有一種把心清空的感覺。又或者其實是種離開了就所剩無幾、一無所有的空虛感。
其實也不確定自己究竟有沒有夠多的自我相信,支撐自己一次性地與這麼多舒適圈道別。畢竟大學超過一半的歲月,都因為待在舒適團體,才有機會感受到滿滿的歸屬與被同理。也是舒適圈的滋養,讓我成為了今天的自己。曾困惑自己「告別舒適圈」的選擇;不確定這個選擇自己承不承擔的起;也總是笑說自己的生活偏舒適安逸,需要新的挑戰與刺激。然而當那些挑戰終於出現在面前時,我的應對姿態還是略顯笨拙慌張。只能確定,離開是必要的;想要成為更有能力回饋的人之前,必須先出發追尋新的冒險。
長大的路真的蜿蜒又漫長。嘗試在忙碌的日常裡,努力創造與自己對話的空間、時間,也會因此獲得學習獨立的機會,如此一來,便能成為最了解自己的人。因為夠了解自己,會長出底氣,不輕易否定自己。
把生命當成藝術品雕琢,才不會那麼執著於單一的完美與成功。
在用力感受生活的七月,還是斷斷續續的擠出一些時間自我對話因為。因為清楚知道,「所有想知道的答案,其實都在自己心裡」。人生從來就沒有覺得自己準備好的那天。只好先上路,問題與解方爾後便會接踵而來。
有人說,告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遇。小時候看《神隱少女》,對於裡頭的一句話一直耿耿於懷:「人生是開往墳墓的列車,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那時候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定要說再見?不能一直一起走嗎?後來漸漸懂了,天下無不散筵席是真的;然而說再見之後,還是有機會再見的,只是將以不一樣的姿態、形式重逢。道別,從來都不是遺忘。
慢慢的道別,勇敢的出發;勇敢的道別,慢慢的出發。生命的故事就在一場場告別與啟航中,積累出「為自己獨有的體驗和感受」。經歷過的,都會記住,要去相信,曾經發光的回憶不會因為道別就煙消雲散。
透過道別,去感受那些不曾感受過的一切;遇見那些擁有不同視野的人們;培養重新啟程的勇氣。送給七月的自己:「不要覺得離開的時候一無所有,因為走過的路都使你豐盛無比。」
//
突然想到一段從前很喜歡的話,如今在讀,仍然有感。想分享給你。
「別人的犧牲總是最有價值,導致創作者常擔心自己若不忍痛吃苦反而成為一種倫理缺陷,但或許⋯⋯健康好一點沒關係吧,生活條件穩定一點沒關係吧,讓生命慢一些長一些,持續地去牴觸,去愛去恨,去記去忘,去成為一根刺,但也去成為一場擁抱。」——黃麗群 〈與世界單打獨鬥〉
謝謝你讀到這邊!
希望在往後的日子,我們都能有所留戀,卻也無懼道別。
祝 平安健康的奔赴心之所向
Maggie
📖 取自七月最喜歡的一本書《男孩、鼴鼠、狐狸與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