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間隨筆 《我們是一家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是否有想過如果自己是獨生子女那該有多好?當家裏遇到事情是身為獨生子女的你們是否會抱怨如果我有兄弟姐妹跟我分擔哪該有多好啊?
你是否有想過或好奇,你今生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前世到底是你的誰?你們之前又有什麽愛恨情仇讓你們這一世人當一家人,當兄弟姐妹。我的確有想過這一個問題,但這是一個不會有解答的難題。你們和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相愛嗎?如果你是獨生子女你是否有羨慕過有手足陪伴的朋友?相信你們都會常聽見父母說 : 你們要相親相愛啊!
小時候的我曾經很希望自己是獨生女這樣父母就會把所有的關註都給予我身上。我的童年記憶中,我記得小時候當我媽告訴我會生個弟弟給我時,我第一個反應是很憤怒,很嫉妒,甚至還告訴我媽如果你生出來,我肯定把他丟進垃圾桶。我還記得當時我爸帶我到醫院探望剛來到人世間的弟弟,我就瞪了他一眼,沒有給他好臉色看,哈哈。
我只有一個弟弟,我們父母擁有一對 (女 子)字。我和我弟的年齡相差四歲,但小時候的我們也是吵吵鬧鬧,搶玩具,拉頭發,沒有一樣少過。但很奇怪的是,每當我看見有小朋友欺負我弟弟時,我心裏會很難過,有時看到他哭,我也會偷偷跟著流淚,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血脈相連
我是一個非常渴望家庭溫暖的女孩,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小時候父母為了生活費吵吵鬧鬧的日子並不少,這也導致我非常羨慕家庭和氣的家庭。我曾經見識過很多現實的家庭。兄弟都是為了父母的財產在爭吵。對待父母的態度也是人前人後差異很大,就盼著父母哪天把財產分多點給自己。對我而言這些都是 『有目的的孝順』直到我遇到我愛人這一家讓我對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徹底改變了。在他們之間我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真心對待彼此不計較回報。只因我愛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我的愛人是來之於小康之家的家庭不至於大富大貴,但他們手足之間的感情是我必須贊賞的。父母之間的大小事情他們兄妹3人都會有商有量,分工合作。相信在這個疫情期間收到家人朋友確診的消息真的見怪不怪。從一開始的驚慌失措,到現在的坦然面對,也不是什麽新鮮新聞了,反而沒確診過的好像才是奇葩吧。在好幾個月,很不幸的我和愛人也因為工作緣故而確診了。還好有他在外地工作的妹妹因為疫情緣故必須回到家鄉WORK FROM HOME幫忙照顧他。
他妹妹每天負責照顧他的三餐。除了正餐還有飯後甜點水果等等。他妹還不忘擺盤!我還笑說真的很像住私人醫院的餐點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我也確診了無法給我愛人購買營養品更沒有辦法照顧他,我就只能托他妹妹幫我買一切維他命之類的,我還告訴她這幾天真的辛苦她了也多虧有她在家不然我愛人年邁的父母怎麽有精力 『SERVE 服侍』他啊。記得當時他妹回應:『小事啊,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沒有計較啊』這一句聽起來沒什麽特別,但真的很溫暖我的心。而我在家隔離期間,由於我媽的腳行動也不方便,我的飲食也是我弟弟幫我準備。
前幾天我愛人的爸爸也確認了,妹妹也因為照顧老爸疲憊也病倒了。今天我的心情有點無奈因為早上聽見我愛人的母親和妹妹也不幸確診了。對他們的擔心是免不了的。這時候我的愛人就必須擔起照顧家人的責任 1 VS 3.他也二話不說的跟上司請了一個星期的假期,一是我們必須有責任感畢竟家人確診我們就是親密接觸 (CLOSE CONTACT)要避免把病毒傳給同事們,二來就是這段期間他必須照顧家人的飲食直到他們完全康復為止。這就是家人 『愛的力量』完全不會去顧慮到自己會不會被感染也要盡好自己的責任把他們照顧好。所以我希望愛人有足夠的免疫力和體力來處理這一切。當然也非常希望他家人趕快康復,平安健康。
這個時候真的領悟到有手足是多麽幸福的事情。當父母離開我們以後,我還有手足陪伴我們,可以互相依靠,互相照顧。讓我領悟最深刻的是,當我父親突然離開了,說走就走,還真瀟灑!父親的身後事都是弟弟強忍著男兒淚,處理好。現在的他也必須擔起照顧家人的責任,接手父親的殯葬業生意。我懂的,他非常不容易,也真的還好有他。換成是我一個人,我肯定手忙腳亂,沒有處理的能力。
從這事情讓我回想,如果我們是獨生子女,當發生這類的事情,或是父母生病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自己背負著,有工作要兼顧,自己的家庭,父母等等,那會是什麽樣的情況?我沒有勇氣去想象。這種壓力不是每一個人承受得住。我很幸慶我們我們擁有手足,雖然偶爾的意見不合,吵架等等但我們愛彼此的心只會加不會減。尤其是在年紀越長越大時,才發現自己原來最離不開的就是家人。凡事有手足陪我們一起商量,一起面對不是很幸福嗎?
如果你有手足,恭喜你,你很幸運
如果你是獨生子女,我相信老天另有安排
WE ARE SIBLINGS, WE CARE, WE LOVE
WE ARE FAMILY !!!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6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八哥小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对你自己的身体有足够的了解吗?你是否常常自己当医生?你有按时每一年都做身体检查吗? 八哥小栗今晚想分享这本来自于我们本地(马来西亚)的作家陈颖惠医生的作品 《缺乏医学常识真可怕》的读后感以及一些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我非常推荐这一本书因为医生作家用故事性来描述,适合各年龄阶层阅读。
你的童年过得幸福快乐吗?你是否常听见 【你这么大了还怎么性格还像小孩子那么幼稚啊?】 愿所有的成年人的赤子之心还在 愿所有的成年人在复杂的社会卸下面具后可以好好做回自己 愿所有人都懂得知足感恩 愿所有人都可以好好善待父母
你對艾滋病病了解有多少?你是否可以接受感染艾滋病的家屬或另一伴嗎?當中的壓力和恐懼你承受得住嗎? 恐艾癥即艾滋病恐懼癥,是一種對艾滋病的強烈恐懼心理。那麽恐艾患者會有哪些表現呢? 1.基本癥狀:強迫癥狀、疑病癥狀、恐病癥狀、抑郁癥狀。 3.精神壓抑:沈默寡言,恐懼焦慮,不能自我解脫
當你被他人誤解時,你會選擇解釋還是沈默 ? Please keep your mouth up if you don't know the real story
很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是我们本地作家(马来西亚)陈颖惠作品 透过医生分享她在当实习生时在on duty时遇到的人生百态 可以理解到医生的职责和不易 理解到必须跟着emergency level来挂急诊室 读了医生也会抓狂,让我回忆涌上心头,真的可以幻想自己就在急诊室现场
我生长在一个没有仪式感的家庭里, 导致我也不善于表达对父母的爱 ,都只是藏在心里
你对你自己的身体有足够的了解吗?你是否常常自己当医生?你有按时每一年都做身体检查吗? 八哥小栗今晚想分享这本来自于我们本地(马来西亚)的作家陈颖惠医生的作品 《缺乏医学常识真可怕》的读后感以及一些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我非常推荐这一本书因为医生作家用故事性来描述,适合各年龄阶层阅读。
你的童年过得幸福快乐吗?你是否常听见 【你这么大了还怎么性格还像小孩子那么幼稚啊?】 愿所有的成年人的赤子之心还在 愿所有的成年人在复杂的社会卸下面具后可以好好做回自己 愿所有人都懂得知足感恩 愿所有人都可以好好善待父母
你對艾滋病病了解有多少?你是否可以接受感染艾滋病的家屬或另一伴嗎?當中的壓力和恐懼你承受得住嗎? 恐艾癥即艾滋病恐懼癥,是一種對艾滋病的強烈恐懼心理。那麽恐艾患者會有哪些表現呢? 1.基本癥狀:強迫癥狀、疑病癥狀、恐病癥狀、抑郁癥狀。 3.精神壓抑:沈默寡言,恐懼焦慮,不能自我解脫
當你被他人誤解時,你會選擇解釋還是沈默 ? Please keep your mouth up if you don't know the real story
很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是我们本地作家(马来西亚)陈颖惠作品 透过医生分享她在当实习生时在on duty时遇到的人生百态 可以理解到医生的职责和不易 理解到必须跟着emergency level来挂急诊室 读了医生也会抓狂,让我回忆涌上心头,真的可以幻想自己就在急诊室现场
我生长在一个没有仪式感的家庭里, 导致我也不善于表达对父母的爱 ,都只是藏在心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某次聊天,玲說,「有時候會想:其實沒兄弟姐妹也好。」 「為什麼?之前不還說好想要有個哥哥。只是,哥哥我沒法生給妳了。」 「就看你們吵架,媽媽、阿嬤心情都不好,就覺得有兄弟姐妹好像也沒啥好的。」 「很抱歉讓妳有這樣的感覺,不過,也不是每個家庭的手足都會這樣子的。」
Thumbnail
所謂近親難度,是由於諸多原因使然。同為一家人,如果我們從父母身上得到的資源多於其他手足,長大後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條件也都優於其他兄弟姊妹,假使有一天,我們看到其中手足遭遇逆境,生活陷入困難而想要度他一程,他也許不會接受,反而會反唇相譏我們貓哭耗子假慈悲。他心中有恨,同為一家人卻不同待遇的恨。這是近親
姊夫是家裡的獨子,有一個姊姊兩個妹妹,爸媽年事已高,選擇回到鄉下養老,無奈爸爸檢查出癌症,爸爸選擇順其自然不治療,於是姊夫父母把家裡財產做了分配,男女都有份,我認為很公平呀! 由於姊夫爸媽常要到醫院,都是姊夫在張羅,但自從分產後,姊夫卻斤斤計較,他認為姊妹都分了財產,憑什麼照顧兩老是他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家人是一輩子有血緣關係的人,有人曾說,「家人」是最難相處的一種關係,一來是:基於血緣的連結,家人關係通常很難說斷就斷,我們無法選擇誰是我們的家人,所以一旦這個關係成立了,彼此很難不受影響。 人一出生就會先認識父母 兄弟姊妹 親戚 而越來越大以後 才有了朋友 伴侶 老師 同學 同事 競爭對手等等關
Thumbnail
怎麼也想不到,我們家這個任性的小妹,就這麼結婚了,從此之後要用新的單位──一對夫妻──來生活。
Thumbnail
現代人「為己」的心態嚴重,都是小家庭各自「獨善其身」,就算有能力有財力也不願意「兼善天下」造福眾人,只想守著自己的家業就好。 不要說為眾人,一個人的私心若發作,其實是連父母、手足也是要分得一清二楚。有些人,事業鴻圖大展賺很多錢,偏偏自己的兄弟姊妹每一個都像扶不起的阿斗,三天兩頭就跑來借錢,為了
我是一個有二個小孩的單親職業婦女,工作繁忙之餘,二個小孩的問題讓有有時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也不知道有二個以上的小孩是不是都會碰到這類的問題?我自已是獨生女,從小超想要有兄弟姐妹作伴的。但是從二個身上看到的,卻跟我想像的不一樣。 老大非常計較公不公平的問題,小時候她是全家最
難得在我訪視的個案中會讓我心情輕鬆愉快的,今天這一案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案是個案本人申請長照服務,這位長輩很健談也很樂觀,或許年輕就做生意的關係,所以即便年邁也是一樣盡可能自己來,但也不會很固執,在訪視過程中看到長輩的樂觀,也感到欣慰。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某次聊天,玲說,「有時候會想:其實沒兄弟姐妹也好。」 「為什麼?之前不還說好想要有個哥哥。只是,哥哥我沒法生給妳了。」 「就看你們吵架,媽媽、阿嬤心情都不好,就覺得有兄弟姐妹好像也沒啥好的。」 「很抱歉讓妳有這樣的感覺,不過,也不是每個家庭的手足都會這樣子的。」
Thumbnail
所謂近親難度,是由於諸多原因使然。同為一家人,如果我們從父母身上得到的資源多於其他手足,長大後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條件也都優於其他兄弟姊妹,假使有一天,我們看到其中手足遭遇逆境,生活陷入困難而想要度他一程,他也許不會接受,反而會反唇相譏我們貓哭耗子假慈悲。他心中有恨,同為一家人卻不同待遇的恨。這是近親
姊夫是家裡的獨子,有一個姊姊兩個妹妹,爸媽年事已高,選擇回到鄉下養老,無奈爸爸檢查出癌症,爸爸選擇順其自然不治療,於是姊夫父母把家裡財產做了分配,男女都有份,我認為很公平呀! 由於姊夫爸媽常要到醫院,都是姊夫在張羅,但自從分產後,姊夫卻斤斤計較,他認為姊妹都分了財產,憑什麼照顧兩老是他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家人是一輩子有血緣關係的人,有人曾說,「家人」是最難相處的一種關係,一來是:基於血緣的連結,家人關係通常很難說斷就斷,我們無法選擇誰是我們的家人,所以一旦這個關係成立了,彼此很難不受影響。 人一出生就會先認識父母 兄弟姊妹 親戚 而越來越大以後 才有了朋友 伴侶 老師 同學 同事 競爭對手等等關
Thumbnail
怎麼也想不到,我們家這個任性的小妹,就這麼結婚了,從此之後要用新的單位──一對夫妻──來生活。
Thumbnail
現代人「為己」的心態嚴重,都是小家庭各自「獨善其身」,就算有能力有財力也不願意「兼善天下」造福眾人,只想守著自己的家業就好。 不要說為眾人,一個人的私心若發作,其實是連父母、手足也是要分得一清二楚。有些人,事業鴻圖大展賺很多錢,偏偏自己的兄弟姊妹每一個都像扶不起的阿斗,三天兩頭就跑來借錢,為了
我是一個有二個小孩的單親職業婦女,工作繁忙之餘,二個小孩的問題讓有有時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也不知道有二個以上的小孩是不是都會碰到這類的問題?我自已是獨生女,從小超想要有兄弟姐妹作伴的。但是從二個身上看到的,卻跟我想像的不一樣。 老大非常計較公不公平的問題,小時候她是全家最
難得在我訪視的個案中會讓我心情輕鬆愉快的,今天這一案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案是個案本人申請長照服務,這位長輩很健談也很樂觀,或許年輕就做生意的關係,所以即便年邁也是一樣盡可能自己來,但也不會很固執,在訪視過程中看到長輩的樂觀,也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