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跟哥哥感情很好,所以從我決定生小孩開始,就決定要生一定要有兩個,因為我真心覺得有手足是件很美好的事情。而當我生完老二後,我其實很刻意在經營他們的手足關係。這篇我想先分享我爸媽的做法,以及我自己在兩個孩子有互動後,我怎麼設計..呃我的意思是陪伴他們感受到有手足的美好。
我爸媽從小就不會拿我跟哥哥做比較,即使我哥很優秀,一路資優班念到研究所畢業,現在又準備移民美國,也開了幾間公司,完全的人生勝利組。反觀我剛辭去公職工作,還在摸索我職涯的其他可能,但在這一路成長的過程,我感受到的一直都是我的健康與快樂,是我爸媽最重視與在意的,而不是我必須擁有什麼成就,或一切外在條件才值得被愛。也因為我這個人在家庭是被重視與在乎的,因此看到哥哥的所有成就,很自然會發自內心祝福,也不會感到自卑,我想跟我在「人」的層次有被愛好好灌溉,內在擁有許多被呵護地滋養記憶,有很大的關聯。或許也是因為父母的不比較,從小哥哥也總會告訴我,我的特別與獨特,所以我很早就知道,我們不一樣,但都很好。我想這個不比較或許就是要讓手足感情好的其中一個關鍵吧!
而我自己除了不用比較的方式對待孩子,還有一個重點是制定清楚的遊戲規則。孩子一起玩難免會有擦槍走火的時候,尤其我家又是兩個兒子(扶額),這時大人的引導與規則的制定就是重要的。我從他們會玩在一起時就規定,不論什麼情境都不能動手打人,只要是動手的那個,我不管前因後果,一定是請他離開遊戲區,到旁邊冷靜休息。其實孩子都是很聰明的,幾次經驗之後他們就會明白,要得到他們想要的(在遊戲區自由玩耍),動手不會是好方法。
當然過程中我會有很多引導跟配套,尤其在弟弟還小,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時候,加上我不喜歡同樣的玩具買兩份,陪伴他們練習輪流與分享就是必須的。陪伴時比起什麼都不懂的弟弟,我更在意哥哥的心情,因此只要是哥哥先拿在手上的玩具,弟弟動手要搶(沒辦法總是別人手上的玩具最好玩XD),我會選擇制止弟弟,拿其他玩具轉移他的注意力。畢竟在弟弟出生之前,這些全是哥哥獨享,所以我不會逼他分享,會等他玩一段時間後,再問他:「弟弟也好想玩這個,你願意換他玩嗎?」當然不會每次哥哥都同意,不同意時尊重他,只要他偶爾同意分享,我一定大力稱讚他:「哇~你真的是很照顧弟弟、願意分享的好哥哥耶!媽媽有你好幸福。」故事怎麼說,人就怎麼活,既然我想要的版本是兩兄弟感情好的故事版本,我自然會選擇放大這個部分,且人都是喜歡被稱讚與肯定的,久了當他們知道,願意分享這件事情是會被看見也珍貴的,自然會自發性地想分享。我想,就是試著不把照顧弟弟或分享當作理所當然,而是選擇去看見每次哥哥願意這樣做的不容易,放大並肯定他的努力與願意,時間軸拉長自然兩兄弟都是很願意分享的。
等到孩子大一點,表達能力變好時,吵架會很想拉我進戰場,一開始我會傻傻地不小心加入,幾次經驗下來發現,我不管站哪邊都不對,兩邊都是寶貝,我也永遠不可能做到公平,於是我又發展了新方法,我決定讓他們好好練習吵架XD。規則我一樣先訂好,吵架後雙方都先坐五到十分鐘冷靜,冷靜過程要一邊想他們需要的是什麼,想完再來找我討論,我會幫忙確認這個需求是不是對方可以執行的。比如弟弟就曾說我要哥哥道歉一百次,聽到明顯不可行的需求,我會再跟他討論,這樣他可能會花兩小時吵架,完全沒時間玩得直接睡覺,真的是他要的嗎?讓弟弟自己再修正他的需求。等雙方需求確認完,我會拉出兩張小椅子,請他們練習自己跟對方表達自己的需要,要等雙方需求都滿意後才能離開椅子,去做想做的事情或是玩。只能說孩子真的很聰明,基本上只有第一次實行時花比較久的時間,後來他們就知道要選擇快速吵完架,他們才能趕快再去玩XDDD,甚至進化到現在,偶爾他們忘記又想來投訴對方,當我問:「所以你們要先去冷靜一下,再坐在小椅子上好好吵架嗎?」他們會馬上說不用了,他們自己解決就好XD。
我想所有的教養方法都不難,難是難在在每次孩子情緒風暴的當下,當我們自己情緒也被勾動時,要如何安住自己,再溫柔堅定帶孩子繼續前行。我自己的耐心是透過<幸福魔法團體>每兩週練習回到自己安靜的中心,慢慢長出來,用我自己的經驗來說,耐心絕對是可以練習的,我跟著團體練習兩年後,現在真的不太容易被孩子的情緒所晃動,能用更穩定的方式面對手足衝突,進而陪伴他們感受有手足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