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神與自由,愛與自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平日的教會,非常擠迫,誠心的教眾聚首一堂。
他們各有想法,有不同的理念才會到達這個地方。
神告訴我們平等的概念,但歸根究底,自古以來社會就有階級之分。
人與人之間充滿不了解、自私以及情緒化的偏激,
當人們說話帶着“剌“,他們如何平心靜氣地訴說?
彷彿有一座無形的力場,這面屏障阻擋了人的進步,
很多人,即使經常說人人平等,到頭來並不是自私嗎?
只是以自己的角度來思想,卻從來沒有理會他人心中的感覺。
有時候人們常說愛是偏激的,同時也是關心,
每人的生活始終不同,任何人都難以在他人的背景下思考,
始終人非聖人,會犯錯,活在當下,盡自己所能去做吧!
有改變過的人才會進步,始終我們是人類,就算犯錯也能原諒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個以自我為中心在不同地方為生活所戰鬥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未來怎麽走的,就是看的自己;命運不是絕對, 前路有無盡的可能性,就看你去發掘。
二十一世紀,經歷過上世紀的風風雨雨,世界大戰、改革開放、平等運動,代溝更嚴重了... 經歷過文化交融後的歐洲及美國,以" 大英帝國"為例,自由、民主等字句開始出現於中下階層,尤其是年輕人,前衛的打扮、叛逆的行為對以嚴守紀律、固執不通的"老人家"根本不起作用⋯
澳門小城故事,在這個不大的小城市中發生過無數的故事,一代接一代人的用心營運。
我是零零後,每逢夏天回到澳門-這個地方小卻人口多的地方,陌生卻又有感情的街道就像在我腦中一次次的告訴我從前發生的故事。 另一種很有特色的是在氹仔你能吃到不同地區及國家的食物-歐式、日式還有本地茶餐廳...,葡撻,三文治,有時候每天都會吃但是不會討厭的東西-這就是習慣的味道。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未來怎麽走的,就是看的自己;命運不是絕對, 前路有無盡的可能性,就看你去發掘。
二十一世紀,經歷過上世紀的風風雨雨,世界大戰、改革開放、平等運動,代溝更嚴重了... 經歷過文化交融後的歐洲及美國,以" 大英帝國"為例,自由、民主等字句開始出現於中下階層,尤其是年輕人,前衛的打扮、叛逆的行為對以嚴守紀律、固執不通的"老人家"根本不起作用⋯
澳門小城故事,在這個不大的小城市中發生過無數的故事,一代接一代人的用心營運。
我是零零後,每逢夏天回到澳門-這個地方小卻人口多的地方,陌生卻又有感情的街道就像在我腦中一次次的告訴我從前發生的故事。 另一種很有特色的是在氹仔你能吃到不同地區及國家的食物-歐式、日式還有本地茶餐廳...,葡撻,三文治,有時候每天都會吃但是不會討厭的東西-這就是習慣的味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人際關係有兩把鑰匙 一是:身份-關係 這個是一個基本的地勢 可以想像成山川河流 「人與人之間,永遠不是平等的」 有的人比你位階高, 有的人比你位階低. 即使你們兩個之間的身份-關係是「教友」 在同一個宗教裏 肯定也有誰高誰低的問題 (看誰與教宗 aka 該宗教領袖之間的關
Thumbnail
參加了教會的生命成長營,終於稍微明白為何這麼多人的生命因著這個信仰而有巨大的轉變。 從一開始自我探索、生命根基的重建、生命清理,乃至自我價值認同,都在述說著一件最核心的概念:「神無條件愛著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按著神心中獨一無二美好的形象造的。」 凡人的愛有其極限與缺陷,但神的愛源源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在這次台北場單身營會中,我和幾位在教會服事的弟兄姊妹有幾段對話,他們和我分享了自己在營會中的經歷,也和我分享在自己的反思。在這些對話中,他們都很期待更深的敞開,在教會中發生,但是他們同時也懷疑敞開的可能性。
Thumbnail
教會的組織架構,是為了達成教會所要達成的積極目標 。「傳統主義者」認為既成的教會組織無需改變。「強調靈恩者」,則認為「組織」是不屬靈的,凡事禱告求解即可。但是,如果視教會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則教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肯定必須作出功能性調整,也就是説教會的組織是可以彈性改變的。
Thumbnail
人生於世,難以遠離群眾,獨善其身,因此人與人的相處便成了一門非常艱辛的學問......
Thumbnail
很難!真的很難!旨意常被人的意識曲解扭曲,打著上帝之名行自我意識實現,造成分別對立分裂。
Thumbnail
事實上平信徒來自各行各業,不少人其實都在各自的領域擁有傑出的才華和能力。韓國豐盛教會的最大「翻轉」,就是「主客異位」;將平信徒才華開掘出來,並把他們建造為「燦爛的服事者」,他們會自動從觀眾席走下來,在教會運動場擔當主角。豐盛教會正是如此展開的,這也是豐盛教會「存在的意義」。
講者背景: 神學家、社會學家、後現代主義、英國聖公會牧師 政治與宗教的關係 1.教會不參與政治(不參與是種參與) 2.教會獨善其身(提供另類政治想像) 3.教會作為靈性指引(靈性具有政治性) 4.教會參與公共空間(參與模糊不清) 5.教會作為政治的群體(參與中與他者不同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追求公義與自義的區別,呼籲人們通過閱讀聖經,禱告,參與教會團契,尋求屬靈導師的幫助,來增進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和順服,以及通過反思,自省,認罪,悔改,來改變我們的心思和動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人際關係有兩把鑰匙 一是:身份-關係 這個是一個基本的地勢 可以想像成山川河流 「人與人之間,永遠不是平等的」 有的人比你位階高, 有的人比你位階低. 即使你們兩個之間的身份-關係是「教友」 在同一個宗教裏 肯定也有誰高誰低的問題 (看誰與教宗 aka 該宗教領袖之間的關
Thumbnail
參加了教會的生命成長營,終於稍微明白為何這麼多人的生命因著這個信仰而有巨大的轉變。 從一開始自我探索、生命根基的重建、生命清理,乃至自我價值認同,都在述說著一件最核心的概念:「神無條件愛著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按著神心中獨一無二美好的形象造的。」 凡人的愛有其極限與缺陷,但神的愛源源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在這次台北場單身營會中,我和幾位在教會服事的弟兄姊妹有幾段對話,他們和我分享了自己在營會中的經歷,也和我分享在自己的反思。在這些對話中,他們都很期待更深的敞開,在教會中發生,但是他們同時也懷疑敞開的可能性。
Thumbnail
教會的組織架構,是為了達成教會所要達成的積極目標 。「傳統主義者」認為既成的教會組織無需改變。「強調靈恩者」,則認為「組織」是不屬靈的,凡事禱告求解即可。但是,如果視教會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則教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肯定必須作出功能性調整,也就是説教會的組織是可以彈性改變的。
Thumbnail
人生於世,難以遠離群眾,獨善其身,因此人與人的相處便成了一門非常艱辛的學問......
Thumbnail
很難!真的很難!旨意常被人的意識曲解扭曲,打著上帝之名行自我意識實現,造成分別對立分裂。
Thumbnail
事實上平信徒來自各行各業,不少人其實都在各自的領域擁有傑出的才華和能力。韓國豐盛教會的最大「翻轉」,就是「主客異位」;將平信徒才華開掘出來,並把他們建造為「燦爛的服事者」,他們會自動從觀眾席走下來,在教會運動場擔當主角。豐盛教會正是如此展開的,這也是豐盛教會「存在的意義」。
講者背景: 神學家、社會學家、後現代主義、英國聖公會牧師 政治與宗教的關係 1.教會不參與政治(不參與是種參與) 2.教會獨善其身(提供另類政治想像) 3.教會作為靈性指引(靈性具有政治性) 4.教會參與公共空間(參與模糊不清) 5.教會作為政治的群體(參與中與他者不同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追求公義與自義的區別,呼籲人們通過閱讀聖經,禱告,參與教會團契,尋求屬靈導師的幫助,來增進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和順服,以及通過反思,自省,認罪,悔改,來改變我們的心思和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