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另類的出口The shape of a pocket》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2.07.22
讀 約翰伯格John Berger《另類的出口The shape of a pocket
章節:畫室畫語(獻給米凱爾‧巴塞洛)Studio Talk (for Miquel Barcelo)
1. 面孔—是創作時總是追尋的東西。面孔是被觀看之物的內在生命的痕跡。而唯有在面對面與之注視、形成對話時,我們才能看見它。
2. 地點—不只是指涉物理性的位置或範圍,而是乘載在「這裡」發生過的事件、經過的人、人與環境作用後形成的文化,地點成為歷史的延伸。每個地點都有故事,是一種存在的證明。
3. (續1)面孔不會隨機現身,而是通過某個所在到來。註:找尋面孔生成的過程,重要。
4. 觀看一幅畫時注意其中的「缺席」。註:「真正的畫觸及一種缺席」。
追尋面孔似乎不只是應用在創作,面孔並不單單指向人物,各種物件、回憶、方向、心緒都可以是面孔。正視面孔,似乎就是看見自己,如同光線透過鏡面反射陰影遮蔽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84內容數
    手機版左上角三條橫槓點下去有一些分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un We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1.09.01 感受自由和反抗使我們感受活著。
    2021.09.01 感受自由和反抗使我們感受活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前面淺談完了角色,這邊就來說說「場景」,也可以說是「環境」。   下一篇則是場景與鏡頭的最後:「特寫」。因與場景息息相關,因此如此先後。   為避免與分鏡重疊,所以這邊不會說太多,只會分享下手方向而已:D   ※再次聲明:以下提及的「畫面」、「鏡頭」等,都是將文字想像成「眼睛可見的實際演繹
    Thumbnail
    我的眼前是一扇窗 從那看到我的世界 而世界從窗外看見我 我一直相信著,世界是如此看我 但 窗旁佈滿細微織線 飄散屢屢 浮現在雙眼 你的身影打開了房門 擲地有聲 你的聲音在另一頭 只有淺緩和模糊 隨著風呼嘯而過 無論北上南下 筆直匯聚在散亂不定的閃光中 路上的我 等候著 看見房裡微弱的夜燈
    Thumbnail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有其他的可能性,這種現象引發人們了對空間和自身存在的另類思考。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異質空間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空間定義上的理論框架,幫助解釋並理解這些交錯的空間關係。異質空間是現實中的特
    Thumbnail
    寫作可以天馬行空,可以無中生有,可以表達某些意識的驟然出現,造成印像。我看見樓梯和窗櫺.......
    Thumbnail
      國美館2024年度﹝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已經在3月16日開始展出,預計展示到4月28日截止。展示的總主題是「目光之外」,這個標題非常有意思。
    Thumbnail
      何謂建築現象學?何謂建築的意向性?建築如何被我們知覺?或者說,如何在知覺中意向建築的同一性?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回答我們如何知覺自我的同一性?   以正立方體為例,同一個面相在不同的時間中呈現不同的輪廓。藉由輪廓,我們得到正立方體的「同一性」。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前一秒與下一秒的
    Thumbnail
    以前總會覺得有一部分的文學是藏匿的技術,比方把意義藏進意象,把思辨藏進人物和情節。現在想想自己這種說法似乎不太對勁。小說本質上應該是多線的,但因為敘事角度之故通常只會出現單線,把這句話丟進生活裡也一樣。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前面淺談完了角色,這邊就來說說「場景」,也可以說是「環境」。   下一篇則是場景與鏡頭的最後:「特寫」。因與場景息息相關,因此如此先後。   為避免與分鏡重疊,所以這邊不會說太多,只會分享下手方向而已:D   ※再次聲明:以下提及的「畫面」、「鏡頭」等,都是將文字想像成「眼睛可見的實際演繹
    Thumbnail
    我的眼前是一扇窗 從那看到我的世界 而世界從窗外看見我 我一直相信著,世界是如此看我 但 窗旁佈滿細微織線 飄散屢屢 浮現在雙眼 你的身影打開了房門 擲地有聲 你的聲音在另一頭 只有淺緩和模糊 隨著風呼嘯而過 無論北上南下 筆直匯聚在散亂不定的閃光中 路上的我 等候著 看見房裡微弱的夜燈
    Thumbnail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有其他的可能性,這種現象引發人們了對空間和自身存在的另類思考。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異質空間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空間定義上的理論框架,幫助解釋並理解這些交錯的空間關係。異質空間是現實中的特
    Thumbnail
    寫作可以天馬行空,可以無中生有,可以表達某些意識的驟然出現,造成印像。我看見樓梯和窗櫺.......
    Thumbnail
      國美館2024年度﹝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已經在3月16日開始展出,預計展示到4月28日截止。展示的總主題是「目光之外」,這個標題非常有意思。
    Thumbnail
      何謂建築現象學?何謂建築的意向性?建築如何被我們知覺?或者說,如何在知覺中意向建築的同一性?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回答我們如何知覺自我的同一性?   以正立方體為例,同一個面相在不同的時間中呈現不同的輪廓。藉由輪廓,我們得到正立方體的「同一性」。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前一秒與下一秒的
    Thumbnail
    以前總會覺得有一部分的文學是藏匿的技術,比方把意義藏進意象,把思辨藏進人物和情節。現在想想自己這種說法似乎不太對勁。小說本質上應該是多線的,但因為敘事角度之故通常只會出現單線,把這句話丟進生活裡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