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三部曲之三:超越的建築

Kuan Ju Lee-avatar-img
發佈於哲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何謂建築現象學?何謂建築的意向性?建築如何被我們知覺?或者說,如何在知覺中意向建築的同一性?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回答我們如何知覺自我的同一性?


  以正立方體為例,同一個面相在不同的時間中呈現不同的輪廓。藉由輪廓,我們得到正立方體的「同一性」。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前一秒與下一秒的差異中得到正立方體的同一性的原因在於,知覺所產生的「記憶」。


  何謂記憶?當我回憶時又是在回憶什麼?是回憶影像?還是回憶知覺?經驗與其對象必須先被遺忘才能被記起。回憶是一種分離開來的,新的經驗的開始,是再度回到那個已經落到意識之外的東西。因此,回憶是一種意識、一種知覺,回憶讓過去的經驗有再次活動、被知覺的可能。


  回憶是多重的經驗,因為每一次的回憶都有所不同,都有新的面相、都有不同的顯現與不顯現。藉由回憶的顯現與不顯現的差異中,自我的同一性在一次次記憶的移置與認取下建立起來。若沒有記憶,我們便無從回憶、無從形構自我。當我們面對一個新事物時,我們所曾經看過的東西、記憶便會一併湧現,影響我們當下所看到的。回憶,即意向不在場顯現的能力,是構成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條件。


  我們如何記憶建築?何謂建築的意向性?建築的意向相較於文字,是更接近圖像的。我們閱讀文字,很少會停留在文字上,文字帶給我們的不是眼前密密麻麻工整的排列圖象,而是指向事物(文字)之外、非此時此地的意向(意義)。圖像則是讓人此時此地的意向停留在圖像上。圖象相較於文字,多了內容主題與材料基底之間的焦點移轉,既是此時此地又彼時彼地的。如同我們意向建築時,有時是意向著此時此地的建築材料,有時則是意向著彼時彼地的使用慾望,創造空間的機能。


  當我們進入理性領域時,我們超出了、超越了我們的主觀性;我們轉而成為超越自我。建築如何超越建築的主觀性呈為超越建築?以下試著從現象學的三個進路思考超越建築的可能:


  1.「部分與整體」:清楚分辨建築的「片段」與「環節」,避免將抽象者當成具體者思考的危險。因為建築常常是由抽象的概念開始,若一開始便錯誤思考,便會得出錯誤的答案。例如:概念是「動線」,明顯的,動線是環節而不是片段,因為動線既不只拿來移「動」、也不是一條「線」。實際上,動線是「既可行動也可停留的轉彎曲線」,且動線之外亦有在建築其他空間行動的可能。因此,思考動線時,不能獨立於建築抽象思考。


  2.「同一與多重」:同一個建築,建築的空間經驗是多重的呈現。因為建築的同一性與建築的多重經驗是屬於不同的層次。建築師所「設計」的空間經驗,僅是建築經驗的一部分,建築經驗更多時候是在不同的時間、環境、使用中,創造、呈現了不同的經驗。而建築的同一性不是多重經驗的總和,同一性是先驗的、超越經驗的,卻也必須由表象、經驗所給出。


  3.「顯現與不顯現」:建築的經驗並不只有來自感官世界。當我們在設計建築,建築是以空虛意向、不顯現的方式呈現。當建築被蓋出來時,建築是以滿實、顯現的方式呈現。然而,事物的呈現總是有所保留,甚至錯誤與遮蔽的。建築的可能性條件在於,有不顯現的建築做為襯底,在顯現與不顯現的差異之中,空間對我們產生的意義,才有了思考建築的可能。


  超越建築是一種建築存在的「適當」狀態。超越建築在建築的顯現與不顯現裡,在建築的未來與過去裡,在建築有所距離與有所超越裡,在建築未知與存疑的事物裡。藉由現象學思考建築的判斷與意義,讓建築的命題由有限性轉為普遍性,對建築整全圖象有一個更深切的把握。

2019/9/9

avatar-img
51會員
585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現象學的三種結構形式、三種常用的進路。分別是:1. 部分與整體、2. 同一與多重、3. 顯現與不顯現。   1. 部分與整體:整體(whole)可分析出不同的部分(parts);片段與(pieces)與環節(moments)。片段與環節的主要差異在於,片段能夠獨立於整體之外,例如: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
  「語言的毎種用法都毫無例外的具有某些但非全然的說謊性質。」   「說謊」與「放屁」有何不同?「說謊」的前提是,我知道事情的真假,然後我選擇假而不選擇真,背後的目的是讓人誤以為真。「放屁」的重點則是,不在乎事情的真假與否,只在乎是否讓人有感。然而,「放屁」也是透過語言所表達,真的能夠
  何謂哲學思想實驗?其實驗是否如同科學實驗一般,從提出假說、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到歸納結果是否驗證假說的過程?而哲學知識是否便如同科學知識般,經由專家社群詮釋、決定實驗結果,最後被社會/社群所接受?首先,哲學思想實驗與科學實驗的主要差異在於,哲學思想實驗不需要實驗室、不需要儀器設備、甚至不
  每個人都需要一套生命哲學,而斯多噶哲學提供了一套集結理念與實踐的活用哲學。其特色有三:1. 以寧靜的心靈接納無法改變的命運、2. 以勇氣面對可以改變的人生、3. 以智慧區別可以改變的以及不能改變的。生命不只有限的,而且受自己掌控的事情又少之又少。當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時,將限有的時間投注在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現象學的三種結構形式、三種常用的進路。分別是:1. 部分與整體、2. 同一與多重、3. 顯現與不顯現。   1. 部分與整體:整體(whole)可分析出不同的部分(parts);片段與(pieces)與環節(moments)。片段與環節的主要差異在於,片段能夠獨立於整體之外,例如: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
  「語言的毎種用法都毫無例外的具有某些但非全然的說謊性質。」   「說謊」與「放屁」有何不同?「說謊」的前提是,我知道事情的真假,然後我選擇假而不選擇真,背後的目的是讓人誤以為真。「放屁」的重點則是,不在乎事情的真假與否,只在乎是否讓人有感。然而,「放屁」也是透過語言所表達,真的能夠
  何謂哲學思想實驗?其實驗是否如同科學實驗一般,從提出假說、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到歸納結果是否驗證假說的過程?而哲學知識是否便如同科學知識般,經由專家社群詮釋、決定實驗結果,最後被社會/社群所接受?首先,哲學思想實驗與科學實驗的主要差異在於,哲學思想實驗不需要實驗室、不需要儀器設備、甚至不
  每個人都需要一套生命哲學,而斯多噶哲學提供了一套集結理念與實踐的活用哲學。其特色有三:1. 以寧靜的心靈接納無法改變的命運、2. 以勇氣面對可以改變的人生、3. 以智慧區別可以改變的以及不能改變的。生命不只有限的,而且受自己掌控的事情又少之又少。當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時,將限有的時間投注在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https://www.edh.tw/article/10026 眼皮跳動原因 眼部肌肉壓力大導致眼瞼抽搐,引起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生活不正常,例如:睡眠不足、熬夜、用眼過度、壓力大 缺乏身體元素,最常見的是鈣鎂濃度不足。鈣是神經傳導物質,鈣質不足時,除了會眼皮跳之外,有時還會發生嘴角抽動的狀況。
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224 [現象學觀察] [民間習俗文化省思] 遶境 【撰寫者】李豐楙(政治大學宗教所講座教授)劉怡君(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兼任講師) 遶境又稱「遊行」、「遊境」、「出巡」、「巡庄」、「巡境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80多維多境界俯瞰 任何提問都必須從多維多境界角度俯瞰。方符合當下瞬間演作精神。答案在問題裡。 從地球角度看必然困住。人所知僅是示現之象而非起始之源。
Thumbnail
在東京上建築室內設計課,從最近的課題裡,提出幾個對於複合施設的反思 1. 明確的軸心主題 核心的概念就像設計的靈魂般,讓人覺得不只空有外觀,能深入找到故事、有共鳴。 2. 風格與質感平衡 複合施設,整體踩在同一種頻率,達成視覺與感受的平衡。給人一體的、一個完整空間的感受。 3.
Thumbnail
過去、現在與未來,是你們構築的概念,是你們所發明的實相,以便去創造一個結構,在其中擺放你們的經驗。如果不是如此,你們 (我們) 所有的經驗都會重疊。 實際上它們是重疊的——也就是說,在同「時」發生——只是你們不知道。你們把自己放在一個知覺的殼中,阻斷了整體實相。 一切事物都同時發生。一切。所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BO_Ytp8fo   • 《個體實相的本質》      • 《夢境演化實現價值》      • 《未知領域的本質》      • 《靈界的啟示》      • 《個體與共體事件之本質》      • 《健康的奧秘》 
Thumbnail
設計與工程的執行受到許多外因介入影響,如財務、勢力、認知、地位、亦或是另一種無知而再也不能像過去般單純!
Thumbnail
  何謂建築現象學?何謂建築的意向性?建築如何被我們知覺?或者說,如何在知覺中意向建築的同一性?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回答我們如何知覺自我的同一性?   以正立方體為例,同一個面相在不同的時間中呈現不同的輪廓。藉由輪廓,我們得到正立方體的「同一性」。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前一秒與下一秒的
Thumbnail
  現象學的三種結構形式、三種常用的進路。分別是:1. 部分與整體、2. 同一與多重、3. 顯現與不顯現。   1. 部分與整體:整體(whole)可分析出不同的部分(parts);片段與(pieces)與環節(moments)。片段與環節的主要差異在於,片段能夠獨立於整體之外,例如: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https://www.edh.tw/article/10026 眼皮跳動原因 眼部肌肉壓力大導致眼瞼抽搐,引起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生活不正常,例如:睡眠不足、熬夜、用眼過度、壓力大 缺乏身體元素,最常見的是鈣鎂濃度不足。鈣是神經傳導物質,鈣質不足時,除了會眼皮跳之外,有時還會發生嘴角抽動的狀況。
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224 [現象學觀察] [民間習俗文化省思] 遶境 【撰寫者】李豐楙(政治大學宗教所講座教授)劉怡君(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兼任講師) 遶境又稱「遊行」、「遊境」、「出巡」、「巡庄」、「巡境
Thumbnail
一言。當下瞬間演作80多維多境界俯瞰 任何提問都必須從多維多境界角度俯瞰。方符合當下瞬間演作精神。答案在問題裡。 從地球角度看必然困住。人所知僅是示現之象而非起始之源。
Thumbnail
在東京上建築室內設計課,從最近的課題裡,提出幾個對於複合施設的反思 1. 明確的軸心主題 核心的概念就像設計的靈魂般,讓人覺得不只空有外觀,能深入找到故事、有共鳴。 2. 風格與質感平衡 複合施設,整體踩在同一種頻率,達成視覺與感受的平衡。給人一體的、一個完整空間的感受。 3.
Thumbnail
過去、現在與未來,是你們構築的概念,是你們所發明的實相,以便去創造一個結構,在其中擺放你們的經驗。如果不是如此,你們 (我們) 所有的經驗都會重疊。 實際上它們是重疊的——也就是說,在同「時」發生——只是你們不知道。你們把自己放在一個知覺的殼中,阻斷了整體實相。 一切事物都同時發生。一切。所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BO_Ytp8fo   • 《個體實相的本質》      • 《夢境演化實現價值》      • 《未知領域的本質》      • 《靈界的啟示》      • 《個體與共體事件之本質》      • 《健康的奧秘》 
Thumbnail
設計與工程的執行受到許多外因介入影響,如財務、勢力、認知、地位、亦或是另一種無知而再也不能像過去般單純!
Thumbnail
  何謂建築現象學?何謂建築的意向性?建築如何被我們知覺?或者說,如何在知覺中意向建築的同一性?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回答我們如何知覺自我的同一性?   以正立方體為例,同一個面相在不同的時間中呈現不同的輪廓。藉由輪廓,我們得到正立方體的「同一性」。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前一秒與下一秒的
Thumbnail
  現象學的三種結構形式、三種常用的進路。分別是:1. 部分與整體、2. 同一與多重、3. 顯現與不顯現。   1. 部分與整體:整體(whole)可分析出不同的部分(parts);片段與(pieces)與環節(moments)。片段與環節的主要差異在於,片段能夠獨立於整體之外,例如: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