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與幫助身心障礙族群

2022/07/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案來源:https://unsplash.com/s/photos/people

內在差異極大的族群

在人類社會中,總是會有人,在身體或心靈上帶著一些非常特殊的特質,跟著大家一起生活著。而這些特質如果造成他們融入社會上的困難,我們就會將他們統稱為身心障礙族群。身心障礙族群通常是社會中比較弱勢、比較需要幫助的存在。身心障礙族群裡面因為包含了各種不同原因、不同症狀、不同年齡、不同障礙別、不同性別等等不同的因素,所以是一個內在差異非常大的族群。而這些障礙和生理上的其他因素,又會造就不同的生活型態、就業就養型態,進而產生出各自的次文化小圈圈。所以若要把整個身心障礙族群統一成一個社會中的群體來認識,你將會發現困難重重,難以捉摸,就像是一個吃到飽的超級大自助餐廳,很難用一兩種料理來代表它一樣。

身心障礙一合相

金剛經云:"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身心障礙族群其實是一個由不同類型障礙,或者說是具有不同特殊需求的人所組合起來的統稱,也就是說,"身心障礙"一詞,就像是金剛經裡面所說的"一合相"。而釋迦牟尼佛就告訴弟子:凡事都是沒有辦法讓你以一合相的方式去理解的。因此,若硬是要將所有身心障礙族群以一個統一的對象去認識與了解,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也就是為什麼社會上很多的資源,沒有辦法有效地真正幫助到身心障礙者,就是因為在對這些身心障礙者的認識,僅只停留在把他們當成一個統一的族群看待而已。

換個角度去認識

回到前面自助餐廳的比喻,若是無法單用幾道料理來認識這家餐廳,但是身為餐廳經營者的你又想要把這家餐廳介紹給客人,什麼樣的著眼點會比較容易把餐廳推銷出去呢?答案就是:既然無法用餐點,就用感受吧!而套用到身心障礙者身上,既然難以用統一的單一名詞來認識身心障礙者,但我們又必須理解好給予適當的社會福利,那就改講"需求"吧!畢竟身心障礙者之所以是"障礙",就是他們在學習、社會適應、工作、生活上有很多不一樣的需求無法被滿足與支持,所以就跟不上大家、融不進社會,單著重在他們的障礙類別,其實對於社會應該如何幫助他們而言,除了沒有很直接的關聯性,又容易造成標籤效應,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在2001年的時候,批准了一項新的系統:ICF。

關心特殊需求而非障礙

ICF是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的簡稱,這項分賴改成用"個人身體狀況"與"環境因素"兩個方向的因素做編碼,並把兩種類型的編碼賦予我們所謂"身心障礙族群"裡的每一個人,讓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獨立的編碼,而從編碼裡面也可以看得出個別的身體狀況與相對應的需求在哪裡,這樣一來不政府與社會資源就更容易呼應每一個個人的特殊需求給予支持協助,許多本來有些特殊需求,但在以往狹義的身心障礙定義裡面不被歸屬於身心障礙者的社會成員,也有機會因此而得到更多適合自己的資源。不過,透過ICF來認識身心障礙者或特殊需求者,對於社會上有心幫助身心障礙朋友的個人來說,未免也太過複雜!但我們可以效仿ICF的精神,從原本對"身心障礙族群"的關心,改變成為對身邊每個人的特殊需求的關心,直接提供支持給身邊每位你察覺到有特殊需求的人們,這樣一來,我們髓位的身心障礙族群,就可以更無障礙地融入在我們的社會中了。
更加認識身心障礙及特殊教育相關議題,歡迎按讚追蹤FB"廢慢老師"粉絲專頁:
各式合作邀約,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遊讀世界)
遊讀世界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youduworld
遊讀世界IG專頁:https://www.instagram.com/youdutw/
Youdu
Youdu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