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政策三大模式-醫療模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起源

醫療模式之起源,係來自於世界衛生組織如何系統性定義障礙而生,邱大昕及陳美智(2015)指出該模式是以個人損害作為身心障礙的處境歸因,且須透過相關專業人員之醫療介入,以利障礙者得修復或減少損傷,使其重新回歸社會之原本角色作為觀察。再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之相關規範定義,其階段可分為ICIDH(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 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及ICF(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在ICIDH分類當中,王國羽等人(2019)即認為其整合的概念係為因果關係,並且係以一個正常身體作為前提,對障礙者作出定義。並得參照世界衛生組織(1980)所提出之因果關係圖:

raw-image

在圖1因果關係裡,疾病或不適等內在因素是以個人為主體起始,而所致醫學及生物模式中外化的損傷,從而形成物化的障礙關係,據此間接或直接產生具有社會性的殘障結果。而對於疾病之認定,係從醫學上之專業性作為標準,並得依循相關治療以降低其損傷在日常生活功能限制(functional limitation)與活動限制(activity)。這樣具有外化性的損傷在此模式下,仍將不利因素歸因於個體而非社會可能所致之不利條件。申言之,在醫療模式的解釋當中,損害是來自個體上缺乏一般正常性之身體機能,其單向之因果鏈結所引發具有物化的障礙或社會性的殘障結果,僅是認定障礙者無法回歸於社會環境之運作角色,故此概念受到不少批判,而引起許多改革聲浪。

二、轉變

因此,在修正後之ICF的分類中納入了外部社會的條件考量,其所著重之核心不再以個人損傷為主要,而是以功能(Functioning)為核心概念。在功能的架構中,本身的功能喪失或是受限制,並非僅限於原生或天生障礙者本身,故若以ICIDH的定義下,障礙者的範圍只限縮在起初身體受損傷而言,可能忽略其他人可能面臨功能受限之障礙情況。從此可見,任何族群都有可能會有功能受限制之障礙經驗,故此等經驗被視為具有普同性(王國羽,2003)。而這樣系統性的模式,亦可用來評估任何年齡之人口分佈。

raw-image

從圖2 ICF的架構圖可知,箭頭方向不僅僅是單向關係而存在,同時亦有雙向關係。故此架構下業已跳脫在1980年WHO所提出ICIDH的因果關係。所強調的即為動態多元關係。從而,一一探究內部之元素,可以發現該互動圖當中,是從個人(身體功能及結構)到社會(參與),並對於其外部(環境因素)及內部(個人因素),過去所強調之個人身體損傷,僅係影響活動之一部分元素。因此,往下討論兩者之間的轉變。ICIDH強調障礙係一種個人在生理缺乏完整身體運作機能,而需透過醫療技術以彌補與社會之連結關係;ICF則將對於障礙而生之功能限制進行全面的考量,而生一種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參見下表)。

raw-image

三、參考文獻

邱大昕、陳美智,2015,〈身心障礙醫療化的在地經驗與反思〉。《科技醫療與社會》21:135-158

王國羽,林昭吟,張恒豪主編,2019,《障礙研究與社會政策》。台北:巨流。

王國羽,2003,身心障礙研究概念的演進:論障礙風險的普同特質。「2003台灣社會學會年會暨邁向新世紀的公平社會—社群、風險與不平等」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灣社會學會。

avatar-img
46會員
45內容數
我想以一個有社會學背景及法學背景的思考方向,嘗試淺談攸關於時事議題的探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法說 的其他內容
位於台中清水區的高美濕地,是台灣海線鐵路與西濱高速公路上的著名景點,而其令人吸睛的是西邊落日與當地所建構的濕地生態,而人們無不蜂擁而至去觀賞及享受美景。當然,筆者自幼生長於海線地區,去過的次數亦是不勝枚舉。 過去都是人類中心思考,本文將從不同視角帶大家重新認識高美濕地。
本次的文章,想跟大家談談,涂爾幹(Durkheim)在分析社會關係中,很重要的一個角度,即是社會分工論(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法語)與集體意識(Collective consciousness)。在現今許多議題上,都可以嘗試以涂爾幹的角度,去了解、認識勞工
此篇文章,將分享我們的意識如何在資本主義下被操控,以及深談我們生活中的異化與物化。
階級關係,是一種共同體的共同利益。 我們都應該試想著,是什麼的因素建立起階級。 我們又是以何種階級存在著。 以及面對不平等待遇,又該以何種方式捍衛自己權利。 就讓我們先來談談階級吧。
這個遊戲的籌碼是你的價值 對於資本世界的認識,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一位流亡於各國的社會學者,有著非常深刻的描繪。 以下得對於資本主義如何建構,其中如何運轉,這個世界下的人們如何被看待,將於以下文字與大家分享。
這邊想談的,是以Neo-Tribes: Consumption, Leisure and Tourism.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作為參考書目,試以新部落的觀點,讓大家了解消費行為與文化之間可以探討的層面,也是筆者自己作為學生,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的反思。
位於台中清水區的高美濕地,是台灣海線鐵路與西濱高速公路上的著名景點,而其令人吸睛的是西邊落日與當地所建構的濕地生態,而人們無不蜂擁而至去觀賞及享受美景。當然,筆者自幼生長於海線地區,去過的次數亦是不勝枚舉。 過去都是人類中心思考,本文將從不同視角帶大家重新認識高美濕地。
本次的文章,想跟大家談談,涂爾幹(Durkheim)在分析社會關係中,很重要的一個角度,即是社會分工論(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法語)與集體意識(Collective consciousness)。在現今許多議題上,都可以嘗試以涂爾幹的角度,去了解、認識勞工
此篇文章,將分享我們的意識如何在資本主義下被操控,以及深談我們生活中的異化與物化。
階級關係,是一種共同體的共同利益。 我們都應該試想著,是什麼的因素建立起階級。 我們又是以何種階級存在著。 以及面對不平等待遇,又該以何種方式捍衛自己權利。 就讓我們先來談談階級吧。
這個遊戲的籌碼是你的價值 對於資本世界的認識,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一位流亡於各國的社會學者,有著非常深刻的描繪。 以下得對於資本主義如何建構,其中如何運轉,這個世界下的人們如何被看待,將於以下文字與大家分享。
這邊想談的,是以Neo-Tribes: Consumption, Leisure and Tourism.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作為參考書目,試以新部落的觀點,讓大家了解消費行為與文化之間可以探討的層面,也是筆者自己作為學生,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的反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身心學的由來與歷史、基本理念以及在臺灣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身心學的核心理念、臺灣身心學的發展和身心學學派的介紹。此外,也介紹了身心平衡技法(Body-Mind Centering®, 簡稱BMC®)的創辦人與理念、課程內容等。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
由ICF架構出發,彌補過往在ICD-10中的定義不明,針對兒童餵食困難(Pediatric feeding disorder)提出了新的定義,而在這之下包含了四大領域:醫療、餵食技巧、營養狀態、社會情緒,這些領域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其中一個領域的失能會導致其他領域功能受損,最後導致PFD。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社會療癒和社會動力效應的相關理論,以及這些理論的實務應用。文章中提到了Moreno等人對於社會療癒和社會動力效應的看法,以及這些理論在促進社會變革和團體治療方面的應用。
Thumbnail
殘疾人士就是歧視性稱呼,你知道嗎? 殘疾人的稱呼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其實是我們認為人權落後的中國而來的稱呼,這是很落後、帶有偏見的歧視性稱呼,為何人們卻無法想到身心障礙者會感到被冒犯?! 台灣於2007年後引進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觀念的口號:「#沒有障礙的人,#只有有障礙的環境」。
Thumbnail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在國際上扮演重要角色,影響著全球對身心障礙者權益的重視。臺灣雖非CRPD的正式締約國,但透過施行法承認CRPD人權保障規定,並逐漸在法律上受到重視。藉由介紹國內外案例,探討CRPD在生活中的落實,以及對應法律問題的解決。唯有尊重每個人的價值,才能建立更美好的社會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身心學的由來與歷史、基本理念以及在臺灣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身心學的核心理念、臺灣身心學的發展和身心學學派的介紹。此外,也介紹了身心平衡技法(Body-Mind Centering®, 簡稱BMC®)的創辦人與理念、課程內容等。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
由ICF架構出發,彌補過往在ICD-10中的定義不明,針對兒童餵食困難(Pediatric feeding disorder)提出了新的定義,而在這之下包含了四大領域:醫療、餵食技巧、營養狀態、社會情緒,這些領域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其中一個領域的失能會導致其他領域功能受損,最後導致PFD。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社會療癒和社會動力效應的相關理論,以及這些理論的實務應用。文章中提到了Moreno等人對於社會療癒和社會動力效應的看法,以及這些理論在促進社會變革和團體治療方面的應用。
Thumbnail
殘疾人士就是歧視性稱呼,你知道嗎? 殘疾人的稱呼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其實是我們認為人權落後的中國而來的稱呼,這是很落後、帶有偏見的歧視性稱呼,為何人們卻無法想到身心障礙者會感到被冒犯?! 台灣於2007年後引進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觀念的口號:「#沒有障礙的人,#只有有障礙的環境」。
Thumbnail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在國際上扮演重要角色,影響著全球對身心障礙者權益的重視。臺灣雖非CRPD的正式締約國,但透過施行法承認CRPD人權保障規定,並逐漸在法律上受到重視。藉由介紹國內外案例,探討CRPD在生活中的落實,以及對應法律問題的解決。唯有尊重每個人的價值,才能建立更美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