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份社福工作,是在身障領域的基金會,在機構裡接觸到早療孩童、成人身障者、他們的家長,和機構內的專業服務人員;現在同樣在身障領域的基金會服務,不同的是,主要服務對象是家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成員,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是身障機構服務不太到的族群。
「身心障礙」一詞清楚指出了一個人在生理或心理的構造或功能受損,影響了他的發展與社會參與。目前分為八種類別:
一、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
二、眼、耳及相關構造與感官功能及疼痛。
三、涉及聲音與言語構造及其功能。
四、循環、造血、免疫與呼吸系統構造及其功能。
五、消化、新陳代謝與內分泌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六、泌尿與生殖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七、神經、肌肉、骨骼之移動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八、皮膚與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而障礙的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與極重度,若同時有兩種以上的不同類別障礙,則身心障礙證明以較重的程度為準。
身心障礙的鑑定,需要由醫事、社會工作、特殊教育與職業輔導評量等相關專業人員組成之專業團隊鑑定及評估,身心障礙證明以現在的規定,最長的有效期限是5年,時間到需要重新評估換發。
而即便是身心障礙,也能夠透過積極復健,減低生活中的不便,加強日常生活所需的各項能力。
6歲以下的孩童,若在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己技能等方面,出現疑似異常或可預期出現發展異常,需經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醫院評估確認。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時程,但基本上不會與平均嬰幼兒發展指標相差太多。如六個月大的嬰兒應該要會翻身;一歲的大寶寶會開始模仿簡單的聲音、揮手表示「再見」等。
發展遲緩的成因大多數不明,但大致可分為先天性原因或後天導致。先天性原因可能是疾病導致、染色體異常、遺傳、腦缺氧等;後天導致的發展遲緩則常見發燒過度、缺氧、遭受感染、腦部遭受重擊或嚴重疏忽照顧、甚至虐待。
一般來說,0-6歲稱為「黃金療育期」,又稱「早療黃金期」。有一句話:「早發現,早療育」,確實能幫助發展遲緩的孩子在專業醫師、治療師或特教師資的協助下,減緩發展遲緩帶來的影響,甚至有些孩子有機會透過早期療育的介入追趕上一般兒童的發展,讓入學階段的銜接更為順利。
我曾在育幼院遇過因原生家庭功能不彰,父母長時間外出工作,孩子留在家裡給超高齡祖父母照顧,為了安全考量,一直待在嬰兒床裡自己玩,導致走路不太穩、也不會說話的孩子。
孩子的發展需要大人的陪伴與多元感官刺激,沒有人跟孩子說話,孩子怎麼可能會說話呢?來到忠義接受安置,育幼院安排語言治療師到院做早療服務,搭配保育員依照治療師的建議給一些訓練口腔肌肉的食物練習咀嚼、和同儕們的互動,孩子的語言大爆發時,真是很值得欣慰的事呢。
在這個凡事講求效率、追求投資報酬率的快速時代,我很幸運地認識一些特別的人。他們沒有遠大的夢想,單純想要讓需要早療的孩子們有機會走進學校、上學認識其他小朋友,在老師的陪伴和耐心下,走在屬於自己的發展步調上,慢慢前行。
在萬華的小巷弄裡,有一間育仁兒童發展中心,裡面的孩子不聰明、聽不懂、跑不快、沒法使用心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困難......。創立40多年來從來沒有盈餘,因為該花的錢遠大於收入: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音樂治療、園藝治療......,只要對孩子有幫助,就是必要的支出。
我從來沒看過哪間學校會盯著家長送孩子來上課,特別是即便孩子的家庭繳不出學費,育仁的老師仍主動拜託家長送孩子先來上學接受療育,學費的事,大人來煩惱。
一個下午的場景,我印象深刻至今:一個孩子的學費已經拖了好久,以孩子的家境和障礙程度,政府每月補助7千多元,家長只要自己負擔2千多元,跟外面一般的幼兒園比起來簡直少太多了。即便如此,社工仍是怎麼努力都無法催繳到學費,因此放學時間派出主任來跟媽媽對話。
正當我疑惑著,學費什麼時候也跟PCHOME網購一樣可以分期付款時,令我意外地,主任溫和笑著說:「當然可以呀,請問您想怎麼分?」那位媽媽掏呀掏,掏出一個本該是金色卻成土黃的50元硬幣。主任笑一笑,道了謝之後轉身交給班上老師:「先繳班費吧!班費的另外50元我再想辦法。」媽媽牽著孩子,道謝著回家了。辦公室的老師們笑著調侃主任說:「哈哈哈,派妳出馬妳也沒要到學費,只有班費的一半!」主任依然是那個佛系的笑臉:「唉呀,人家說會分期付款,我們要相信她啊!」
這個單位每年的報表都是赤字,主任壓力大得不得了,但還是每天笑嘻嘻地抱抱孩子、親自進廚房替極重度無法進食一般食物的孩子特別另外煮充滿營養的粥。「小孩不來上學,他們就老了!早療就是要跟小孩長大的速度賽跑啊!沒錢又不是他們的問題!」
募款是由公益團體發起,以特定公眾利益為目的,向政府申請「勸募計畫」,政府審核通過後會發給「勸募字號」,證明這單位的公開勸募是合法的、可以放心捐款,並且能獲得可抵稅之捐款/物收據。
勸募計畫有規範的募款時限、募款方式以及支出用途比例(活動成本不可超過募款所得15%,確保大部分用途使用在申請的公眾利益目的上)。而且勸募所得跟用途通通都要做結案報告讓政府審查完公諸於世,可受公評。
我想,踏入社福界是我從小做志工引發的興趣使然;但選擇社福領域的「募款工作」,卻是受這一幕的衝擊和啟發很深。
募款,讓社福組織可以好好為弱勢族群服務,讓他們過得好、過得平安、過得有尊嚴。為真正有需要的人發聲,讓有資源也有愛的人能夠找到真正需要幫助、也值得幫助的單位,是我在職涯道路上最感踏實的部分。
做募款工作常常會有種很幸福的感覺,總在意料之外接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善意,好好珍惜著代為收下,送給最可愛的弱小者們。跟自己說聲加油,也為所有募款工作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