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思慢想的意識和潛意識決策?》

《快思慢想的意識和潛意識決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康納曼,所寫的一書 快思慢想 中

有提到人類的思考的模式,分別是「系統1 」和 「系統2」

「系統1」的思考,是以直覺、快速、衝動

不費力且不受自主控制、會被情緒所驅動的系統

假如我們回答「1+1=?」這種簡單的問題

用的就是「系統1」的思考方式。

「系統2」的思考,是深思熟慮、需要想一想,耗費認知資源

速度較慢,可被意識所控制

通常我們會用它來制定計畫、自我控制、學習新模式

例如想要回答「18×35=?」這類的問題

必須要「系統2」才做得到

raw-image


簡單來說

系統1是反射性的直覺思考

系統2是按部就班分析的理性思考

康納曼指出,一般會認為

我們是經過系統2思考後,才做出許多決定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作決定的往往是系統1而非系統2

因為系統1可以毫不費力、自動產生決定

所以系統2經常就「省事地」或「偷懶地」

採納了系統1的建議來過生活了

系統1的直覺確實可以幫助我們省下很多力氣

就像開車在慣常通勤的道路上

幾乎不用動腦就可以到達目的地

找到了停車位要停車時

系統1無法應付時,大腦便會把系統2叫出來

仔細判斷車位的大小和倒車的方向

假如用意識和潛意識來看

意識就像是系統2,潛意識就像是系統1

若是兩者可以有良好的合作,分配的非常有效率

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的豐富

那到底潛意識的影響有多大

姜尚文諮商心理師撰文

更多好內容,歡迎收聽《懂心理,調出好關係》podcast

「潛意識說的算!? 了解它超巨大影響力」

歡迎追蹤收聽 懂心理,調出好關係 podcast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官網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FB

avatar-img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的沙龍
7會員
3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手的肢體語言的反應是來自於大腦的何處呢? 主要是來自於邊緣系統 它是比較原始和誠實的腦 主要是情感,情緒,或是記憶的所在和表達 當人面對壓力和威脅時 而緣緣系統為了人們基本的生存 通常會有靜止,逃跑,奮戰的原始反應 即所謂的freeze,flight,fight 的3F的反應。 即所謂的垂頭喪氣
肢體語言中,有許多是對抗地心引力的行為 代表的是心中有正向的情緒 臉部表情也是如此 臉部有著豐富的表情,能夠傳達出許多的喜,怒,哀,樂 演員之所以可以演戲,就是因為有許多誇大的臉部表情 我們時常聽說,要看臉色說話,看臉色作事,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臉部表情是我們表現情緒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有大量的研究發現,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在未來的婚姻中確實可能表現出較低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差的婚姻適應能力,對婚姻有更多負面感受和更低的滿意度( Brown et al., 2015; Falcke et al., 2008)。 以下整理出了幾種容易讓孩子感到不幸福的父母類型 1.期望很高的父母
婆媳問題是導致許多家庭發生爭吵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麼為什麼剛進到一個新家庭時,容易產生這樣的問題呢 大家要知道,婆婆和媳婦是因為同一個男人而走到一起的 對於這位男人而言,此時此刻,生命中有兩位重要的女性 但他可能沒有想過,要同時面對兩個女人的心情,兩位女人同時的占有 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家是一個人第一個成長的地方,也是最先接觸到的環境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 無論是行為、個性,甚至價值觀等等 家庭是影響我們最大的因素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薩提爾曾經說過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而從我多年的臨床經驗來看,的確是如此
什麼是逃避型依附的人 逃避型的核心是「不受束縛」。 他們既不依賴別人,也不接受依賴,認為獨立獨活的狀態最好 同時,也極力避免帶給別人麻煩,重視自我責任。 所以看起來可能很獨立 喜歡一個人生活,勝過於兩個人 不擅長表達或感受情緒,什麼事都是淡淡感覺 不喜歡做決定,不喜歡改變、不喜歡衝突
手的肢體語言的反應是來自於大腦的何處呢? 主要是來自於邊緣系統 它是比較原始和誠實的腦 主要是情感,情緒,或是記憶的所在和表達 當人面對壓力和威脅時 而緣緣系統為了人們基本的生存 通常會有靜止,逃跑,奮戰的原始反應 即所謂的freeze,flight,fight 的3F的反應。 即所謂的垂頭喪氣
肢體語言中,有許多是對抗地心引力的行為 代表的是心中有正向的情緒 臉部表情也是如此 臉部有著豐富的表情,能夠傳達出許多的喜,怒,哀,樂 演員之所以可以演戲,就是因為有許多誇大的臉部表情 我們時常聽說,要看臉色說話,看臉色作事,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臉部表情是我們表現情緒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有大量的研究發現,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在未來的婚姻中確實可能表現出較低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差的婚姻適應能力,對婚姻有更多負面感受和更低的滿意度( Brown et al., 2015; Falcke et al., 2008)。 以下整理出了幾種容易讓孩子感到不幸福的父母類型 1.期望很高的父母
婆媳問題是導致許多家庭發生爭吵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麼為什麼剛進到一個新家庭時,容易產生這樣的問題呢 大家要知道,婆婆和媳婦是因為同一個男人而走到一起的 對於這位男人而言,此時此刻,生命中有兩位重要的女性 但他可能沒有想過,要同時面對兩個女人的心情,兩位女人同時的占有 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家是一個人第一個成長的地方,也是最先接觸到的環境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 無論是行為、個性,甚至價值觀等等 家庭是影響我們最大的因素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薩提爾曾經說過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而從我多年的臨床經驗來看,的確是如此
什麼是逃避型依附的人 逃避型的核心是「不受束縛」。 他們既不依賴別人,也不接受依賴,認為獨立獨活的狀態最好 同時,也極力避免帶給別人麻煩,重視自我責任。 所以看起來可能很獨立 喜歡一個人生活,勝過於兩個人 不擅長表達或感受情緒,什麼事都是淡淡感覺 不喜歡做決定,不喜歡改變、不喜歡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