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氣候管理與分享,有助你我的好關係 ! (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很多時候,許多的案主,

在諮商的當下,當我問他的情緒感受時,

他們會常常回答許多的想法,

而不是感受,

大家常常把「情緒」和「想法」混淆在一起。

 

有些人會說:

「我覺得我一無事處」、

「我感覺不公平」、

「我感覺生活一團混亂」、

「我感覺不被重視」、

如果你仔細讀這些句子,

會發現這些都不是「情緒」,而是「想法」。

似乎情緒是大家都知道的字眼,

但表達起來卻是很陌生,

或是明明心中有感受,但卻無法開口說。

raw-image



美國臨床社工師希拉蕊.韓德爾(Hilary Jacobs Hendel)

的一本著作《不只是憂鬱》

書中提到了所謂的「情緒變化三角」,

他是用一個倒三角形,來解釋了很多對情緒的認知。

 

「情緒變化三角」這個倒三角形的最下方,

稱作「核心情緒」(Core Emotion),

基本的核心情緒大概包含:喜悅、興奮、憤怒、悲傷、厭惡、恐懼。

在理想狀態上,如果我們成長過程中學習到如何和情緒共處,

那麼在這些核心情緒出現時,無論是他人或是自己的,

我們都能夠去接納、面對與感受。

 

然而大部分的人在成長過程中,

並沒有學到如何和情緒共處,

而是學會把情緒推開。


raw-image


為了不要感受這些核心情緒,

我們總是發展出三角形左上方的「防衛機制」,

防衛機制的目的,

是讓你不用去感受情緒的行為或反應。

這些防衛機制可能是,

開玩笑、諷刺、愛批評、與人疏離、拖延、負面思考、

合理化自己或他人的行為,讓自己很忙不用想事情、

暴飲暴食、吃得太少、花太多時間上社交媒體、

性愛成癮、酒精成癮、網路成癮等

 

倒三角的右上方稱為「抑制情緒」,

「焦慮」就是一種抑制情緒。

抑制情緒的目的,

也是讓你不用去感受深層的核心情緒。

當人開始焦慮,

就不用去感受底下

可能存在的恐懼、悲傷、憤怒等核心情緒。

 

通常這個情緒變化三角會從左上方開始,

看你使用什麼防衛機制讓自己不用去感受;

當你朝核心情緒更靠近一點,

抑制情緒就可能會出現,讓你感受到焦慮。

 

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一個好的引路人,

帶領我們去覺察自己可能的核心情緒,

與焦慮或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一段時間,

是幫助自己感受自己情緒的重要入門。

 

因此對於自己的情緒覺察,

可以先分辨出自己有哪些防衛機轉,

什麼時候會焦慮,

在焦慮的時候可以等一等,深呼吸,感受一下,

請記得,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是一個好的引路人,

幫助和覺察自己的核心情緒,

當然,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立刻做到的,

這需要時間,經歷和體會。

學習面對情緒,尤其是核心情緒

是我們可以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部分。

 

如何練習和體會情緒呢?

首先要了解情緒是人體運作的一部份,

人也會因為感知到情緒的變化而有不同的感受

 

情緒在人類演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人腦經演化而存留下來的好惡,恐懼等情緒,

可以讓個體做出對於自身生存有利之抉擇與行動,

 

當人無法表達自身情緒時,其大腦通常會進入戰鬥或逃跑狀態,

這是壓力的生理反應,會在身心運作上全面的引發一連串事件

心率增加,減緩消化功能,腸躁症等,

並會造成焦慮或憂鬱等情緒。

 

很多人會覺得,當情緒出現時,

會覺得自己可能會失控,我們必須做些什麼去「控制情緒」,

或是把情緒趕走或是壓抑他。

假如這樣做的話

我們就會離感受情緒越來越遠。

相反的,

情緒來臨時,要做的應該是「讓自己去感受」,

而不是去控制或改變情緒。

 

你要做的就是去感受

感受情緒 是需要勇氣的

讓自己先放慢下來,避免焦慮,

去感受身體的感覺

 

我們可以試試看,

請閉上眼睛,做10次的深呼吸。

每次呼吸記得吸氣四秒鐘,

請你回想一個讓你悲傷的事件。

在回想這個事件的過程中,試著去覺察身體出現哪些變化。

 做一個非常緩慢的身體掃描,

從頭開始,到眼睛、臉頰、脖子、肩膀、胸膛、手臂、腹部、臀部、大腿、小腿、腳掌,去觀察身體每一個部位有哪些感受。

整個過程中不需要做任何改變,

也不需要評價感受好不好,不用去分析,只需要去感覺。

 

因此可以辨識出當我有情緒時的身體變化,

譬如害怕時,會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或胃絞痛;

當你悲傷時,會覺得胸口非常緊繃沉重、全身無力;

憤怒時可能會全身緊繃,好像胸口有能量要衝出來;

開心喜悅時,可能會感受到身體輕盈、心頭很暖。

焦慮擔心時,心跳加快,有些人會有腸躁症的反應。

試著去覺察情緒來臨時,身體有哪些感覺。

這個方式可以讓我們對自身的情緒更加的敏感。

 

我們也可以放慢覺察外在世界,

學習活在當下,想受此時此刻的狀態。

在洗澡時,感受水滴打在身上的感覺。

吃飯時,細細品嘗食物的味道。

走路時,可以放慢速度,欣賞身邊景色的變化,

學習慢活的方式,也是感受情緒的好方法。

raw-image


另外,也可以寫下來的方式,

進行所謂的自由書寫,

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不需要給他人看,

不用擔心被被評價,

問自己有什麼樣的感受,

盡量的寫下來,這樣的練習,

有助於我們對於自身感受的覺察。

 

假如能找到一個可以接納你的朋友,

練習與他交談,

而他不會去評價你。

我們可以在學習情緒的表達上,

會越來越有安全感。

 

更多的好聲音

歡迎收聽

《懂心理,調出好關係》EP137,139,141 三集 情緒管理主題節目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

姜尚文心理師撰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的沙龍
7會員
37內容數
2023/11/22
這個社會似乎不太允許我們去慢慢經歷我們的傷痛, 而是希望我們快速復原, 而且是越快越好, 我有許多的個案,正面臨著身心的症狀, 為了求生存,仍然要去工作,去上學, 他們一邊要忍受身心的不適, 一邊一樣的要將工作完成, 沒有辦法停下來休息, 實在是很辛苦。
Thumbnail
2023/11/22
這個社會似乎不太允許我們去慢慢經歷我們的傷痛, 而是希望我們快速復原, 而且是越快越好, 我有許多的個案,正面臨著身心的症狀, 為了求生存,仍然要去工作,去上學, 他們一邊要忍受身心的不適, 一邊一樣的要將工作完成, 沒有辦法停下來休息, 實在是很辛苦。
Thumbnail
2023/10/31
美國教育部針對雙親家庭的學齡後兒童做了調查, 爸爸參與照護比較多的小孩, 學校成績比較好,而參與的課外活動越多,小孩幸福感越高。 所以,爸爸參與越多孩子的活動,越能提升孩子的表現。 這是真的嗎?我們有甚麼男主外女主內的迷思呢?
Thumbnail
2023/10/31
美國教育部針對雙親家庭的學齡後兒童做了調查, 爸爸參與照護比較多的小孩, 學校成績比較好,而參與的課外活動越多,小孩幸福感越高。 所以,爸爸參與越多孩子的活動,越能提升孩子的表現。 這是真的嗎?我們有甚麼男主外女主內的迷思呢?
Thumbnail
2023/10/22
錢賺得越多越開心似乎很容易理解, 但錢賺越多,人的幸福感真的會不斷增加嗎?
Thumbnail
2023/10/22
錢賺得越多越開心似乎很容易理解, 但錢賺越多,人的幸福感真的會不斷增加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主要講述情緒的層次,由信念、詮釋以及行動三部分構成。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同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以及我們的行動會回頭加深我們的信念,我們要小心這陷阱。
Thumbnail
本文主要講述情緒的層次,由信念、詮釋以及行動三部分構成。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同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以及我們的行動會回頭加深我們的信念,我們要小心這陷阱。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一個好的引路人, 帶領我們去覺察自己可能的核心情緒, 與焦慮或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一段時間, 是幫助自己感受自己情緒的重要入門。
Thumbnail
焦慮其實是一個好指標, 一個好的引路人, 帶領我們去覺察自己可能的核心情緒, 與焦慮或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一段時間, 是幫助自己感受自己情緒的重要入門。
Thumbnail
《不只是憂鬱:心理治療師教你面對情緒根源,告別憂鬱,釋放壓力 It’s Not Always Depression: Working the Change Triangle to Listen to the Body, Discover Core Emotions, and Connect to
Thumbnail
《不只是憂鬱:心理治療師教你面對情緒根源,告別憂鬱,釋放壓力 It’s Not Always Depression: Working the Change Triangle to Listen to the Body, Discover Core Emotions, and Connect to
Thumbnail
我們對情緒的涵納,是轉化為愛與慈悲的根基。因此,焦慮的背後可能帶著更大的喜悅。 焦慮的本質是什麼?
Thumbnail
我們對情緒的涵納,是轉化為愛與慈悲的根基。因此,焦慮的背後可能帶著更大的喜悅。 焦慮的本質是什麼?
Thumbnail
「為什麼會產生焦慮呢?」 通常「自我懷疑」就是焦慮的核心。負面想法在腦中漩渦中打轉,爬不出來。焦慮源於我們的過往經歷和性格特點,它反映的是我們對於情感連接的渴望, 也從兒時發展形成的「依附關係」。那麼該如何解決呢?這本書中提到可以採取「ABC療法」。 A:發生什麼事? B:
Thumbnail
「為什麼會產生焦慮呢?」 通常「自我懷疑」就是焦慮的核心。負面想法在腦中漩渦中打轉,爬不出來。焦慮源於我們的過往經歷和性格特點,它反映的是我們對於情感連接的渴望, 也從兒時發展形成的「依附關係」。那麼該如何解決呢?這本書中提到可以採取「ABC療法」。 A:發生什麼事? B:
Thumbnail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日常狀態。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行為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我們將探討了解情緒、自我調節、如何應對他人、自我探索等。期望大家能更身認識自己。
Thumbnail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日常狀態。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行為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我們將探討了解情緒、自我調節、如何應對他人、自我探索等。期望大家能更身認識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