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基督徒可以夢想賺大錢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信仰小叮嚀:基督徒一息尚存,都在聖俗的領域掙扎
社科小常識:宗教現象應該有一定的客觀、可分析的特性
應用小撇步:在世俗化的社會,政治意識型態、個人喜好等有可能提升到神聖的地位
更Man的基督徒
分享一個故事,是根據實際經歷再戲劇化地改編。話說我跟一個年輕基督徒阿明聊天。阿明考上某名校的資工所,來我家坐,在酒精和洋芋片鹽分的氤氳交錯中,迸發出「麻甩佬」(香港俗語)的屬靈亮光,在教會實屬罕見。
充滿銅臭的宗教對話
阿明一開始就呱啦呱啦發表他對上個主日證道的高見,紅著臉卻又理直氣壯地解釋自己為什麼在主日崇拜睡著。吞下兩口啤酒暖身後,我把他帶到我比較關心的服事人手問題:「阿明,你今年暑假有什麼安排嗎?教會可能需要年輕人帶營隊,你要不要來幫忙?」娃娃臉的阿明用世故的語氣回我:「建基哥,我暑假本來要上班,但因為某些原因不用上班了。」「是什麼原因?」「本來有一家投資公司,要請我當實習生。實習生進去幫忙算數學,你猜他們一個月給我多少錢?十萬唷!」「你之前不是喊著沒錢買筆電,為什麼最後沒有要去上班?」「那個實習其實是做量化金融,就是透過數學替投資公司操盤,幫他們的大客戶賺錢。」「這樣做有什麼問題嗎?」「這完全是合法的,不過我相信神不喜悅我為有錢人服務,然後眼巴巴看著他們在股票市場,割韭菜一般收割婆婆媽媽辛苦存來的錢。」
屬靈屬世通吃
我特別喜歡跟阿明聊。一方面是因為作為中年魯蛇,我在他身上可以投射出一個我過不到的人生:對神有愛恨分明的信心,畢業後年收大概是我的十倍起跳,未來有機會到大企業見識世界;然後沙盤推演,中年後發財立品,輕舟漂過名利的萬重山,最後返璞歸真,在基督教界為主作工。在我的遐想之中,盡得屬世屬靈的光環,是我嘴巴不好意思承認,心裡卻從不否認的小野心。
因為世俗,所以更屬靈
阿明這個遊走於信仰與世俗之間的事例,是一次辨別神引領的大好經驗。他作為有堅定屬靈目標的基督徒,勇敢地運用世俗的方法論剖析事情真相,然後謙卑地尋求神的帶領,以屬靈價值觀為念,的確叫人欣喜。我作為傳道人,一直待在教會、福音機構,靠福音謀生;雖不至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卻好像一個坐在井底下的隱修士。我似乎有更多專注和深度,可以觀看天空之外的天空,即屬靈的外太空,領略屬靈宇宙的奧妙。可是,我往往會忽略井旁的大地,承載了四時規律的欣喜、胼手胝足的可敬。世俗的方法論就像把我帶到地面的梯子,讓我腳踏實地,觸摸泥土的綿密,呼吸青草的氣息,感受空氣的溫度;然後抬頭望天,屬靈的星空反而更澄明,我也更篤定自己要怎樣為神而活,過在世的屬靈生命。
聖俗二分的老問題
今天我們批評教會「聖俗二分」,但其實問題不在於二分,因為二分是事實,正如世俗的方法論不是神的引導,兩者本來就是不同的東西。聖俗二分困擾我們的,往往是過度偏廢的問題。我大學時代受洗成為基督徒。受洗之後讓我騰雲駕霧一般,我熱切追求屬靈的信念、感受、人生目標,盤旋屬靈高處而小天下。
宗教不是粉紅泡泡
就如我倒背如流的詩歌《向高處行》所描述的屬靈攀登進程:「我今前往高處而行,靈性地位日日高升……世上充滿疑慮恐怖,非我所願長居之處……。」在澎湃的屬靈情感當中,同學邀我參加理財課程,學習善用工讀賺來的錢,我卻不屑他們的「世俗」,認為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太六20),直到三十歲之後才懂得後悔。同學邀我一起暑期實習,了解專業和職場的行情,我卻習慣了教會的舒適圈,陶醉在屬靈的粉紅泡泡當中。
世俗觀點對靈性的幫助
在這個粉紅泡泡當中,世俗的方法論就成為我的陰影,即不可接受的知識和念頭(就像追劇的少女不能接受Oppa發胖禿頭一樣)。後來念一點點聖經和神學,來一點點牧會經驗,加上廣泛的閱讀,我才更了解和接受這些陰影。用精神分析的說法,就是把這些陰影疏導、具體命名,然後轉化為讓我生命更圓滿的資源。這一切的關鍵在於(其實是老生常談啦),覺醒到世俗的方法論雖然有瑕疵、受人類的罪性影響,但也可以是神在世上作工的方法,得神使用。
**KK傳道貼地聖經錄音室**(粵語)Podcast已經上架,收聽可以到以下連結~
Google Podcast版(直接google就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信仰小叮嚀:基督徒要常常預備接受非信徒的挑戰 社科小常識:近代人文學科有反宗教的意識型態傾向 應用小撇步:用宗教研究的角度反思自己的信仰,有時候可能會有幫助
信仰小叮嚀: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分道揚鑣,有細微但重要的因素 社科小常識:宗教改革需要在當時的人文主義思潮下理解 應用小撇步:每個時代都有革命與改革之爭,今天也是
信仰小叮嚀:基督宗派路線的差別,其實比我們想像中小 社科小常識:思潮的對立交鋒,需要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理解 應用小撇步:誰是你的敵人?你跟敵人真的有不一樣嗎?
信仰小叮嚀:神的預知與人的自由意志並不對立 社科小常識:從時間的哲學而言,神對人間一切的認知,沒有過去與將來,只有永恆的現在 應用小撇步:為了社會有序運作,我們最好假設人有自由意志
信仰小叮嚀:基督教思想難免混雜非基督教學問 社科小常識:由蘇格拉底所開創的古典哲學傳統,哲學思辨是一種生活方式日常對話可以是哲學的載體(甚至十八世紀伏爾泰和休謨的哲學作品仍展現這種遺風)。 應用小撇步:有一本書、一番話、或一個信念,曾經拯救你的人生嗎?
信仰小叮嚀:基督信仰內容,有很長的歷史,很深厚的思想脈絡 社科小常識:《哲學的慰藉》,從六世紀初成書直到十八世紀,歐洲有教養的人近乎無一不愛;淺嚐本書,甚至足以歸化(naturalised)中世紀。 應用小撇步:留意還有什麼很重要,但被世人遺忘的好書?
信仰小叮嚀:基督徒要常常預備接受非信徒的挑戰 社科小常識:近代人文學科有反宗教的意識型態傾向 應用小撇步:用宗教研究的角度反思自己的信仰,有時候可能會有幫助
信仰小叮嚀: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分道揚鑣,有細微但重要的因素 社科小常識:宗教改革需要在當時的人文主義思潮下理解 應用小撇步:每個時代都有革命與改革之爭,今天也是
信仰小叮嚀:基督宗派路線的差別,其實比我們想像中小 社科小常識:思潮的對立交鋒,需要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理解 應用小撇步:誰是你的敵人?你跟敵人真的有不一樣嗎?
信仰小叮嚀:神的預知與人的自由意志並不對立 社科小常識:從時間的哲學而言,神對人間一切的認知,沒有過去與將來,只有永恆的現在 應用小撇步:為了社會有序運作,我們最好假設人有自由意志
信仰小叮嚀:基督教思想難免混雜非基督教學問 社科小常識:由蘇格拉底所開創的古典哲學傳統,哲學思辨是一種生活方式日常對話可以是哲學的載體(甚至十八世紀伏爾泰和休謨的哲學作品仍展現這種遺風)。 應用小撇步:有一本書、一番話、或一個信念,曾經拯救你的人生嗎?
信仰小叮嚀:基督信仰內容,有很長的歷史,很深厚的思想脈絡 社科小常識:《哲學的慰藉》,從六世紀初成書直到十八世紀,歐洲有教養的人近乎無一不愛;淺嚐本書,甚至足以歸化(naturalised)中世紀。 應用小撇步:留意還有什麼很重要,但被世人遺忘的好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有一個虔誠的宗教徒叫小明,每天都在村子很認真的執行各種信仰儀式 有一次碰到豪雨的災難,水位已經淹到大腿,很多村民都攜帶著簡單行李逃難了 小明還在屋子裡,村長趕緊叫他快點跟著大家逃難 小明回:我的神會來救我的,我是一個很虔誠的信徒 水位已經淹到半樓高,救難人員開著橡皮艇來找還有沒有活人沒離
Thumbnail
好啦!雖然我寫過超多神學文章,很多都涉及各種邏輯辯證或科學解釋、歷史因緣與文化背景,但這其實更多是出於我個人興趣,而且我非常清楚這是絕大多數人根本不可能做的研究,而且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其他事情會佔據我們的時間,很多人連要三餐溫飽都有困難,哪有時間思想這些宇宙真理之類的遙遠議題。 對,真的是這樣,我相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在臺灣,完全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的人就算沒有定期上教堂或初一十五拜拜的習慣,偶爾遇到生命中的瓶頸,對於算命、求神問卜也不會太排斥。其實卜卦、擲茭杯就是一種跟靈界交流的方式,透過這種方式讓「靈」和人類溝通。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一些我看的通靈人FB粉專,以及相關的書籍。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我必須要說,我對其他宗教絕對沒有歧見,能勸人向善的就是好宗教。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健全的宗教是不會對其他外來宗教保持敵意的。 我是命玄,一個道師,參加過佛教的夏令營、帶過團契和導唱,連清真寺的儀式、藏傳的盂蘭盆、四面佛的參拜,我全部都參與過,但今天我要說的故事,距離新店全程通勤需要將近6個小時,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大學時期因為忙碌的生活選擇,經常在一座廟裡尋找寧靜。廟公了解作者的情況,曾提出工作機會,並在畢業前的一次神明託夢中警告作者家人病情,但卻未被當作重要,直到幾年後家人發病,作者才明白神明的預警意義。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廟公之間的因緣及對神明的信仰和感悟。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臺灣宗教信仰的現狀,並提出了對於宗教信仰的個人觀點。此外,也提供了以健康、事業、財務方面作為投資的替代方案。文章總結指出,個人認為投保可能比捐款給神明更切實。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有一個虔誠的宗教徒叫小明,每天都在村子很認真的執行各種信仰儀式 有一次碰到豪雨的災難,水位已經淹到大腿,很多村民都攜帶著簡單行李逃難了 小明還在屋子裡,村長趕緊叫他快點跟著大家逃難 小明回:我的神會來救我的,我是一個很虔誠的信徒 水位已經淹到半樓高,救難人員開著橡皮艇來找還有沒有活人沒離
Thumbnail
好啦!雖然我寫過超多神學文章,很多都涉及各種邏輯辯證或科學解釋、歷史因緣與文化背景,但這其實更多是出於我個人興趣,而且我非常清楚這是絕大多數人根本不可能做的研究,而且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其他事情會佔據我們的時間,很多人連要三餐溫飽都有困難,哪有時間思想這些宇宙真理之類的遙遠議題。 對,真的是這樣,我相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在臺灣,完全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的人就算沒有定期上教堂或初一十五拜拜的習慣,偶爾遇到生命中的瓶頸,對於算命、求神問卜也不會太排斥。其實卜卦、擲茭杯就是一種跟靈界交流的方式,透過這種方式讓「靈」和人類溝通。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一些我看的通靈人FB粉專,以及相關的書籍。
Thumbnail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Thumbnail
我必須要說,我對其他宗教絕對沒有歧見,能勸人向善的就是好宗教。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健全的宗教是不會對其他外來宗教保持敵意的。 我是命玄,一個道師,參加過佛教的夏令營、帶過團契和導唱,連清真寺的儀式、藏傳的盂蘭盆、四面佛的參拜,我全部都參與過,但今天我要說的故事,距離新店全程通勤需要將近6個小時,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大學時期因為忙碌的生活選擇,經常在一座廟裡尋找寧靜。廟公了解作者的情況,曾提出工作機會,並在畢業前的一次神明託夢中警告作者家人病情,但卻未被當作重要,直到幾年後家人發病,作者才明白神明的預警意義。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廟公之間的因緣及對神明的信仰和感悟。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臺灣宗教信仰的現狀,並提出了對於宗教信仰的個人觀點。此外,也提供了以健康、事業、財務方面作為投資的替代方案。文章總結指出,個人認為投保可能比捐款給神明更切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