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自信反抗壓迫,世界才會與我們同行

更新於 2022/08/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裴洛西的來訪,可以窺見某些台灣人對壓迫的看法。他們不把壓迫視作必須對抗的非正義,而是把壓迫視作無法改變的現狀或既定的規則,他們所有的行動,都是遵循著壓迫者的要求,他們以為這是聰明的生存法則,實際上只是逐步變成壓迫者捏塑的形狀。
舉個大家比較好理解的例子:在常見的爭取黑人民權或女權電影中,一定都有黑人或女人反對自己的群體反抗。他們不見得都是自私或膽小,只是無法跳脫被壓迫的框架。對他們而言,這個框架就是世界本來的樣子,他們能做的只有在框架內求生、求好。
於是,這些黑人不會在生活中對抗偏見,而會讓自己活得像個白人;這些女人不會在職場上爭取權利,而會讓自己在職場男性化。他們各自放棄了群體的自主性、特殊性甚至優勢,去服膺白人、男人的標準,因此他們始終會輸在起跑點上。
更糟糕的是,當你放棄反抗,壓迫者就從你的視野中消失了,壓迫就像一草一樹般成為了「自然的」。因此當這些人遇到挫折,不會發現自己整個群體在起跑點就已經輸了,而是會檢討自己在同樣規則下表現得技不如人,他們再也看不到更大的壓迫,當然也看不到規則是由壓迫者量身打造的。
透過這種價值觀的傳遞,壓迫者成功地把傷害的責任,從壓迫者身上,轉移到了被壓迫者身上:都是被壓迫者表現得不夠好,才導致他們受到傷害。
柯文哲為何不去檢討中國的壓迫?
上一代台灣人的成長環境,外有中國的武力威脅,內有中華民國的白色恐怖,長期受到兩個中國壓迫的結果,就是某部分人已經很習慣順從、習慣被壓迫,當壓迫成為自然,他們就會開始檢討自己人不是合格的被害者。例如當柯文哲提到裴洛西來訪時,臉書寫著「中國海關總署在昨晚宣布台灣100多家食品禁止進口,不知又有多少台灣農漁民受害」,但他沒有接著去檢討壓迫者中國,而是檢討被壓迫的台灣不夠「左右逢源」。
這種發言其實跟統促黨沒有兩樣,都是把中國的壓迫當成自然的,而把台灣反抗壓迫視作活該被懲罰的挑釁。但兩者間有個重大差別:統促黨是把自己當成中國人,是壓迫者的一部分,而柯文哲知道自己是被壓迫者,只是他沒有想到這是一件應該反抗的事,而只想要在這個既定的壓迫下「左右逢源」。
某種程度上,這比統促黨還要可悲。
國民黨或民眾黨,總是像柯文哲寫的,抱持著「夾在中間的台灣,更應該與中國、美國保持暢通聯絡管道,才能有效避免危機」的幻想,但實際上,一邊是對你索求無度的壓迫者,另一邊是尊重你的民主國家,如果你把這個現況視為自然而不去反抗,那你唯一可能取得的平衡,就是當中國為了侵略你而進一步,你就要求美國為了尊重你而退一步。當你不反抗壓迫,所謂的「左右逢源」,實際執行時永遠都是服從壓迫者,這就是為什麼國民黨執政時總是宣稱自己在捍衛中國民國,可是在其他人眼中卻都是過度傾中。
昨天有很多媒體到飛機巷或君悅飯店外訪問民眾,看到許多20歲左右的年輕朋友大方表達對戰爭擔憂的同時,也表達自己知道捍衛民主跟自由的生活是有代價的,所以才會在這裡歡迎裴洛西,看了心裡很感動。96台海危機時我只是個小孩,可是那種集體恐懼感我一直都記得,而今日的台灣,也許在某些人眼中顯得有些樂觀,但在我看來,是新一代的台灣人擺脫了服從壓迫者的命運,即使面對更強大的中國也不再誠惶誠恐,因為我們知道,當我們為了捍衛民主自由而選擇反抗時,全世界都會站在我們這裡。
這時我才懂,勇敢自信,世界同行,原來是這個意思。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的其他內容
我的讀者大概都知道,在有充足證據之前我不太會發表看法,但林智堅的論文抄襲案,看完兩邊的論文後我算是蠻有把握的。以下為了不影響大家的判斷,我會用甲、乙來代稱,讓大家在沒有先入為主的藍綠觀念下,看看甲或乙有沒有抄襲疑慮。 在甲論文的第11頁、乙論文的第9頁,有一處幾乎完全相同的敘述:
最近棒球迷似乎突然變多了,就跟大家聊聊棒球。
至此,這些選民才真正有了政治上的選擇。在此之前,他們以為選擇「不操弄悲劇」是中立,但其實都是在政治上支持國民黨。
侯友宜政治生涯就是一路有功獨佔,有過推諉。
在侯友宜的經驗裡,不處理就是最好的處理。這是他民調居高不下的秘訣,也是只有他才能走的漢子路線。
找到一個適合自己付出、且真正能幫助到他人的位置,信賴法治及互相制衡的民主制度,相信其他人也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自己的責任,他們都跟你一樣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只是他們有一定的專業跟權責,不是沒有馬上解決就是踢皮球,也不是沒有照著你的意思走,就代表他們是被幕後邪惡黑手操控的魁儡
我的讀者大概都知道,在有充足證據之前我不太會發表看法,但林智堅的論文抄襲案,看完兩邊的論文後我算是蠻有把握的。以下為了不影響大家的判斷,我會用甲、乙來代稱,讓大家在沒有先入為主的藍綠觀念下,看看甲或乙有沒有抄襲疑慮。 在甲論文的第11頁、乙論文的第9頁,有一處幾乎完全相同的敘述:
最近棒球迷似乎突然變多了,就跟大家聊聊棒球。
至此,這些選民才真正有了政治上的選擇。在此之前,他們以為選擇「不操弄悲劇」是中立,但其實都是在政治上支持國民黨。
侯友宜政治生涯就是一路有功獨佔,有過推諉。
在侯友宜的經驗裡,不處理就是最好的處理。這是他民調居高不下的秘訣,也是只有他才能走的漢子路線。
找到一個適合自己付出、且真正能幫助到他人的位置,信賴法治及互相制衡的民主制度,相信其他人也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自己的責任,他們都跟你一樣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只是他們有一定的專業跟權責,不是沒有馬上解決就是踢皮球,也不是沒有照著你的意思走,就代表他們是被幕後邪惡黑手操控的魁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對於成年人來說,搬出父母家獨立生活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不僅標誌著邁入新階段的人生,也代表著我們正式揚帆啟航,去追尋自由與成長。 過去,我們習慣於依賴父母的庇護,由他們提供一切所需。但當我們踏入成年,是時候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學會自我管理和自主決策。雖然這條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但正是這份艱辛,才讓我們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練習改變自己的「語言表達習慣」 一個人會講甚麼話其實是反應他的內心狀況 所以如果能從重塑講話方式出發 久而久之心理的狀態也會跟著改變喔!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很多想做卻一直沒去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或大或小,都在我們的心裡留下了未完成的遺憾。與其一輩子做著不甘不願的事情,不如打破限制,走出新的天地。這需要勇氣,但也是值得的。 開始行動,從小事做起 我們可以從最小的事情開始,把那些一直想做但還沒做的事情列出來,一件一件地去完成。這些事情可以很簡單
今天,那麼剛好,有機會擁有一個人的辦公空間。 關上燈,打開YouTube。 找到一個最同頻的“內在小孩引導”影片的聲音,放鬆姿勢,閉上眼睛,聽著引導。 近乎催眠引導的過程,也沒有完全按照引導詞看見相應的場景。但眼淚從一開始到結束,十分鐘內幾乎沒停過。這更像是一種情緒釋放。 過程中,我似乎
Thumbnail
身在全球唯一院線上映的台灣,這部電影同樣被世界孤立的處境,讓人惺惺相惜。 想像那個畫面,這個孩子乃至於這些人,都值得好好被愛。 反送中運動造成超過一萬人被捕,上百人來台尋求政治庇護,主要是年輕人,年紀最小的不到18歲。他們有人把自己看成逃兵,對手足深感歉疚。 壯飲熱血,醉成含淚顛沛。
Thumbnail
巴菲特在選公司時,其中一個作法是 買進那些不太受歡迎,但是他堅定看好公司未來發展的標的。 真的非常不簡單。 尤其當身邊的人,每個人都跟你說「你錯了」的時候,卻還要堅信自己的看法… 不是幾個月,而是好幾年,甚至數十年。 這樣的心態,有幾個人能夠做得到呢? ━━━━━━━━━━ ▼ 荒地大翻身 因為
Thumbnail
這是一本越看越有感覺的一本飛行實用書,Emily的文字清楚地描述了她的飛行生活,彷彿像我們在看電影一樣,如此的寫實。 裡面有很多好笑感人的小故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阿公去世那篇"如果有機會,就該好好道別",看著看著我也不禁的流下眼淚,想起我的外婆,我也沒有好好地跟她道別,她就登出了。
Thumbnail
「不管怎樣,我還是會處罰妳。因為我大妳小,我對妳錯!對此妳無能為力。」《小魔女瑪蒂達》改編自英國兒童文學作家羅德.達爾(Roald Dahl)的小說。在童趣滿滿的電影裡,可以看到六歲的瑪蒂達通過自己的力量對抗來自大人的惡意。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對於成年人來說,搬出父母家獨立生活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不僅標誌著邁入新階段的人生,也代表著我們正式揚帆啟航,去追尋自由與成長。 過去,我們習慣於依賴父母的庇護,由他們提供一切所需。但當我們踏入成年,是時候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學會自我管理和自主決策。雖然這條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但正是這份艱辛,才讓我們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練習改變自己的「語言表達習慣」 一個人會講甚麼話其實是反應他的內心狀況 所以如果能從重塑講話方式出發 久而久之心理的狀態也會跟著改變喔!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很多想做卻一直沒去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或大或小,都在我們的心裡留下了未完成的遺憾。與其一輩子做著不甘不願的事情,不如打破限制,走出新的天地。這需要勇氣,但也是值得的。 開始行動,從小事做起 我們可以從最小的事情開始,把那些一直想做但還沒做的事情列出來,一件一件地去完成。這些事情可以很簡單
今天,那麼剛好,有機會擁有一個人的辦公空間。 關上燈,打開YouTube。 找到一個最同頻的“內在小孩引導”影片的聲音,放鬆姿勢,閉上眼睛,聽著引導。 近乎催眠引導的過程,也沒有完全按照引導詞看見相應的場景。但眼淚從一開始到結束,十分鐘內幾乎沒停過。這更像是一種情緒釋放。 過程中,我似乎
Thumbnail
身在全球唯一院線上映的台灣,這部電影同樣被世界孤立的處境,讓人惺惺相惜。 想像那個畫面,這個孩子乃至於這些人,都值得好好被愛。 反送中運動造成超過一萬人被捕,上百人來台尋求政治庇護,主要是年輕人,年紀最小的不到18歲。他們有人把自己看成逃兵,對手足深感歉疚。 壯飲熱血,醉成含淚顛沛。
Thumbnail
巴菲特在選公司時,其中一個作法是 買進那些不太受歡迎,但是他堅定看好公司未來發展的標的。 真的非常不簡單。 尤其當身邊的人,每個人都跟你說「你錯了」的時候,卻還要堅信自己的看法… 不是幾個月,而是好幾年,甚至數十年。 這樣的心態,有幾個人能夠做得到呢? ━━━━━━━━━━ ▼ 荒地大翻身 因為
Thumbnail
這是一本越看越有感覺的一本飛行實用書,Emily的文字清楚地描述了她的飛行生活,彷彿像我們在看電影一樣,如此的寫實。 裡面有很多好笑感人的小故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阿公去世那篇"如果有機會,就該好好道別",看著看著我也不禁的流下眼淚,想起我的外婆,我也沒有好好地跟她道別,她就登出了。
Thumbnail
「不管怎樣,我還是會處罰妳。因為我大妳小,我對妳錯!對此妳無能為力。」《小魔女瑪蒂達》改編自英國兒童文學作家羅德.達爾(Roald Dahl)的小說。在童趣滿滿的電影裡,可以看到六歲的瑪蒂達通過自己的力量對抗來自大人的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