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yo日文筆記:虫、蒸す、息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這種經驗,在回答大人的問題時,常被講,回答問題時要說「好」不是「摁」。寫成英文或許會比較好理解,當聽到「um」這個音的時候,大家會有什麼感覺呢? 我們先看「u」這個音好了。

kiyo覺得有很深、裡面的感覺。那麼現在在前面加上「m」這個音時,有沒有感覺真的有悶的感覺呢?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是唬爛,但許多語言學家也有在涉略這一領域,中文叫做語音表義,英文叫做sound symbolism,這種現象在日文更為常見,大概可以想成是日文中的擬態語擬聲語

kiyo筆記:

結(むす)ぶ 結(果);產生 >むす(生す) eg. むすめ/むすこ ぶ>び>ひ(靈)

虫/生す/蒸す/悶的擬態詞是むっ,「悶」衍生出來的

結(むす)ばれる:結婚する

kiyo的思路:

虫(むし):蟲被悶在蟲蛹。

生す(むす):人在出生前會在媽媽的肚子裡,從「悶」的意思衍伸出「生」的意思,像是息子(むすこ)娘或「むすめ」 。

蒸す(むす): 桑拿是把人悶在小房間裡面,或是小籠包也是悶在蒸籠裡。

常見的用法有蒸し熱い(むしあつい),就是指悶熱的意思。

在此呼籲,學習語言沒有絕對,希望大家也能找到專屬自己的一套系統。

avatar-img
4會員
29內容數
Kiyoです~,這裡紀錄著語言歷史和小故事(目前以日文為主) 喜歡穿搭可看看ig喲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分享作品見解、Etymology、日文學習、個人創作🤭 📓個人創作偏黑暗,慎入:D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學習一個語言,通常會從語音入手,語言的聲音具有哪些特性?應該要怎麼描述呢?本章透過對於語音研究的概述,希望讓你對語音有基礎的瞭解。
Thumbnail
這天,媽媽帶了魚鬆回家,小朋友君最愛吃了,他一連吃了兩碗白飯配好多魚鬆。晚上睡覺的時候,突然覺得喉嚨癢癢的,又覺得手也癢癢的,想說是不是蚊子叮?第二天早上吃稀飯,他又配了好多魚鬆,魚鬆的香味化入稀飯裡,君:「魚鬆真好吃!」
Thumbnail
孩子很會用稱呼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用不同方式稱呼父母的趣事和成長點滴。
夏日的一家
Thumbnail
(舊時空的某處,轉載請註明出處) 呼嚕 最近站樁有一個新的體驗。專注感受呼吸的氣流,起先是從喉嚨開始些微發出振動,如果能繼續維持放鬆與中軸的挺立,它能慢慢共振到胸腔,乃至腹部、會陰、周身。我直覺聯想到,這好像貓咪的呼嚕聲......
Thumbnail
嚕嚕米不只是可愛的ip,更有各個年齡層都適合閱讀的一系列小說故事。 而可愛的嚕嚕米小說《姆米爸爸航海記》是如何和村上春樹充滿象徵而灰暗的小說《睡》產生連結的呢? 如果你也好奇,歡迎跟著嚕嚕米媽媽一起進入文章來個小小的探索!
湊佳苗著 王蘊潔譯 2014  皇冠文化 ❍ ❍ ❍ ❍ ❍❍ ❍ ❍ ❍ ❍❍ ❍ 關於母性 如鯁在喉。我喝著熱咖啡,似乎想要把魚骨吞下去,但無形的魚骨當然不可能被有形的東西沖走。 那位母親的發言成為刺在我喉嚨的那根魚骨。 母親的手記 當熟睡的女兒把我的手撥開,讓我差一
爸爸在講故事時不經意地,一句話解釋了深澀的成語,讓6歲兒子恍然大悟~秒懂的情節令人捧腹不已。也記錄著展父子之間的情感交流、親子溫馨和樂的印象。
Thumbnail
有人可能會覺得日文漢字的邏輯很奇怪,「虫」和「良」怎麼會搭在一起,怎麼看都猜不透意思,沒學過日文的人或初學者應該會有這種困擾吧?其實「虫が良い」是有典故的,而且明明有蟲(虫),但它卻是拿來形容人的!很妙吧?這篇帶你拆解它的意思和用一個簡單概念記住它。
Thumbnail
「狀聲詞」,又稱為「摹聲詞」、「擬聲詞」、「象聲詞」,是描摹聲音的詞彙。運用狀聲詞,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學習一個語言,通常會從語音入手,語言的聲音具有哪些特性?應該要怎麼描述呢?本章透過對於語音研究的概述,希望讓你對語音有基礎的瞭解。
Thumbnail
這天,媽媽帶了魚鬆回家,小朋友君最愛吃了,他一連吃了兩碗白飯配好多魚鬆。晚上睡覺的時候,突然覺得喉嚨癢癢的,又覺得手也癢癢的,想說是不是蚊子叮?第二天早上吃稀飯,他又配了好多魚鬆,魚鬆的香味化入稀飯裡,君:「魚鬆真好吃!」
Thumbnail
孩子很會用稱呼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用不同方式稱呼父母的趣事和成長點滴。
夏日的一家
Thumbnail
(舊時空的某處,轉載請註明出處) 呼嚕 最近站樁有一個新的體驗。專注感受呼吸的氣流,起先是從喉嚨開始些微發出振動,如果能繼續維持放鬆與中軸的挺立,它能慢慢共振到胸腔,乃至腹部、會陰、周身。我直覺聯想到,這好像貓咪的呼嚕聲......
Thumbnail
嚕嚕米不只是可愛的ip,更有各個年齡層都適合閱讀的一系列小說故事。 而可愛的嚕嚕米小說《姆米爸爸航海記》是如何和村上春樹充滿象徵而灰暗的小說《睡》產生連結的呢? 如果你也好奇,歡迎跟著嚕嚕米媽媽一起進入文章來個小小的探索!
湊佳苗著 王蘊潔譯 2014  皇冠文化 ❍ ❍ ❍ ❍ ❍❍ ❍ ❍ ❍ ❍❍ ❍ 關於母性 如鯁在喉。我喝著熱咖啡,似乎想要把魚骨吞下去,但無形的魚骨當然不可能被有形的東西沖走。 那位母親的發言成為刺在我喉嚨的那根魚骨。 母親的手記 當熟睡的女兒把我的手撥開,讓我差一
爸爸在講故事時不經意地,一句話解釋了深澀的成語,讓6歲兒子恍然大悟~秒懂的情節令人捧腹不已。也記錄著展父子之間的情感交流、親子溫馨和樂的印象。
Thumbnail
有人可能會覺得日文漢字的邏輯很奇怪,「虫」和「良」怎麼會搭在一起,怎麼看都猜不透意思,沒學過日文的人或初學者應該會有這種困擾吧?其實「虫が良い」是有典故的,而且明明有蟲(虫),但它卻是拿來形容人的!很妙吧?這篇帶你拆解它的意思和用一個簡單概念記住它。
Thumbnail
「狀聲詞」,又稱為「摹聲詞」、「擬聲詞」、「象聲詞」,是描摹聲音的詞彙。運用狀聲詞,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