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提早講?—療癒被「提前準備行李與否」所觸動的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幾天,大女兒要出發去外公、外婆家拍紀錄片。
通常,去女兒們的外公、外婆家的時候,都是我們一家四口全體出動的;但是,這一次,是大女兒單槍匹馬上陣。
出門的前一天,大女兒如常地忙著手邊、需要提前完成的事情;一旁的我,為了避免此行會有遺漏物品,於是先行開始幫忙彙整⋯⋯也自顧自地從大女兒的衣櫃中,搬出她的行李箱,並且攤開放在房間門口的小空地上;那裡,是三間臥室一打開門就會踏進的空間。

出門的當天早上,行李箱一樣空蕩蕩地躺在那裡。

大女兒要被外公、外婆接走的那天早上,我自動自發地在「大女兒表定要起床的時間點」之前醒來;一直聽到大女兒房間裡的鬧鐘響了,我才下床、打開房門,然後就看到那個「從我拿出來之後,就一直維持原樣到隔天早上」的行李箱。
再往大女兒的房間裡看,她半夢半醒地坐在床沿。
我主動跑進她的房間,看著放在椅子上、晾曬好但卻沒有時間收拾的衣物,依照外宿的日數,幫忙挑了幾件貼身衣物、上衣和褲子⋯⋯然後,等盥洗好、比較清醒的大女兒確認過後,我又幫忙摺,讓她可以把節省下來的時間,拿去整理拍攝要用的器材。

送大女兒出門後,我放鬆下來。


過了悠哉的二天,我和太太、小女兒也要準備出門。

前一天,我們三個人的行李箱,全都來到小空地。

要帶出門的東西,也陸陸續續來到行李箱附近。各自回房休息之前,率先洗好澡的小女兒,在進行最後的確認,甚至把「隔天起床之後才能放進行李箱的物品」列出清單。

我看著小女兒的周延,感到好奇。

「妳為什麼會想要先把行李整理起來啊?」我問。
「因為上次的旅行,我有忘了帶的東西啊!」小女兒直接地回應。
「你是在說小女兒很棒吧?你可以直接讚美她的喔!」太太聞聲加入話題。
「ㄜ⋯⋯我是在讚美她,沒錯啦!」我害羞地表示欣賞,但也有點遲疑。
「你也是會先整理行李的人啊!這是很棒的啊!」太太加碼著。

「這是很棒的嗎?」我陷入了自我懷疑

「⋯⋯ ⋯⋯」太太和小女兒面面相覷。
》療癒❺步驟—步驟❶當前事件的反射性情緒/行為|杏仁核

》療癒❺步驟—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中的初始事件|海馬迴
「我知道了!」一件童年往事閃過腦海,我喊了出來!
小學的時候,曾經發生「聯絡簿上抄寫了隔天要帶的東西,但是我到了簽聯絡簿的時候,才讓父親知道;結果,時間已經超過文具店的營業時間,父親無法協助我購置、準備」的事情。
當時,父親用相當嚴厲的口氣說出「你這麼晚才說!這樣要怎麼幫你準備?」的話語,也在我的心底種下「這樣會麻煩到別人!(這樣是不好的)」的想法,以及產出日後都會採用的、「提前準備!不能在需要的時候,才發現沒有準備到」的做法。

「你被嚇到了吧?」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針見血地說。

被太太這樣提點,我不禁開始回想:當時的我,應該有被嚇到;根據「小學」和「不知道聯絡簿上面的交代事項需要提前請家長處理」⋯⋯等等的線索,我推算當時的我,應該才一、二年級;而父親是有在練聲樂的成年男子,那樣的聲量,再加上不在意料之內的怒氣,真的頗為嚇人。

順著這條線索,我慢慢進入這團人跡罕至的恐懼。

「我還是搞不懂,『提前準備』真的是好的嗎?」感覺了一會兒情緒後,我緩緩地說⋯⋯原來,又有另一個童年往事浮出腦海。
小時候,我和姐姐跟著父親和母親到教會聚會;教會,寒暑假的時候,總是會有大大小小的營隊。幾乎每一次,在打包行李的時候,我還是會先思考過一次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物品;但是,母親總是會說出「這個不用帶啦!○○○會帶!」的話,然後讓我和姐姐把原本準備要帶的東西拿出來,例如:吹風機。
當時的我,總覺得這樣不太好,有一種「暗算別人」的感覺,因為我會有「沒有事先商量,如果對方不願意出借,怎麼辦?」的不踏實的感覺。
在父親身上,我學到的是「提前準備!要靠自己。」;但是,在母親身上,我學到的是「不需要準備得那麼周全,可以靠別人」⋯⋯這二種價值觀,對我來說,是衝突、無法相容的。

我無法接受「我是會提前準備的人」的讚美。


「那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方式呢?」太太精闢地問,我知道:她在引導我回到自己的秩序之中。
「我比較喜歡『提前準備』,但是不想要有被嚇到、害怕被討厭的恐懼。」我在這二個南轅北轍的價值觀之間,選出一個比較符合自身秩序的。
與此同時,我也想起《最幸福的育兒術|活用NLP,教出正向、自律好孩子》一書中的某個段落:信念,會成為父母的價值觀,對孩子影響深遠。當其中有矛盾或破綻的時候,孩子會敏感地察覺到並感到迷惑。這份迷惑,會讓孩子無法安信地信賴父母,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想到這邊,我理解了心中的那份不安,那份「無法安心地靠向某一種想法,然後再慢慢地長出自己的價值觀」的搖晃,根源並非來自於我;與此相對,現在的我是已經長出了自己的樣子,雖然這曾經是因為懷揣著那份「害怕被討厭」的恐懼而建構出來的。
此外,我並沒有因為「大女兒沒有提前準備行李」而責備她;所以,現在的我,已經隨著不斷鍛鍊自己的心智肌肉,而逐漸讓這份恐懼變小、變輕了呀!
》療癒❺步驟—步驟❸整合理性和感性|左腦和右腦

「所以,我可以講『為什麼我要提前準備了嗎?』」小女兒看到我已經離開自己的迴圈,撒嬌地問。
原來,小女兒會「提前準備,並且將需要帶、但隔天才能放進去的物品列清單」的原因,除了是因為曾經有「忘了帶洗面乳,雖然有順利解決,但還是覺得很不方便」的經驗以外,還有另一個原因。

「我會忘記啊!」小女兒簡白地說,逗得我和太太哈哈大笑。

「原來,雖然我們會做一樣的事情,但原因卻是不一樣的呢!」我笑著說。
「但是,你和小女兒,都是會把自己照顧好、很棒的人喔!」太太讚美道。
「嗯嗯!我們是喔!」我點了點頭,收下太太的肯定。
而這個看似簡單的點頭,是在這之前都沒有過的、我對自己的肯定和踏實;而從這個時間點開始,我有意識地削弱「提前準備=不敢麻煩別人=不好意思依賴別人」的神經元連結,強化「提前準備=周延=照顧好自己/別人」的自我肯定。
》療癒❺步驟—
步驟❹用「新的自我認知」取代「舊的負面定義」|神經可塑性

「妳要帶吹風機嗎?」我指了指太太愛用的吹風機,問。
「我想帶啊!」太太嘟噥地說。
「妳帶啊!這個不是吹得比較快?」我指出關鍵。
「我來看看⋯⋯」太太一邊說,一邊把吹風機拿到行李箱旁。
「妳帶的話,我也可以用啊!哈哈哈」我跟在太太身後。
「也是啦⋯⋯」確認了行李箱的空位,太太把吹風機放了進去。
就在太太把吹風機放進行李箱的瞬間,我看到太太的行李箱旁邊,有一個袋子;那個袋子裡面,放了「我」在車上會需要用到的東西,例如:車用手機架、牙線棒、點菸器轉接頭⋯⋯等等。

這些東西,一直以來都是太太在幫我準備。

但是,在這之前,我都因為卡在「別人幫自己準備=麻煩到別人」的困境裡,無法好好地接受太太的付出,甚至會在心智資源低落&太太說出「我都有在幫你想/準備」的話的時候,會用「那我自己準備啊!」的話來推開她。
「老婆,謝謝妳!」想到這裡,我脫口而出。
「幹嘛那麼客氣?我也用得到啊!」太太以為我在說吹風機。
「我現在看到:妳一直很照顧我!」我指了指全家都會用到的藥膏、眼藥水、牙膏、益生菌⋯⋯,而太太也懂了我在表達的,不只是吹風機,而是她的行李箱裡面總是會有我、女兒們的東西。
》療癒❺步驟—步驟❺以「新的自我認知」採取「新行動」|前額葉皮質

回到自己的秩序,用安穩的腳步長出自己的脈絡。或許,原生家庭沒有帶來足夠的支持和引導,但我們一樣可以用長大的身體,以及這一路走來的生命經驗,好好地抱抱一直在心裡面、停留在原本的時空之中的內在小孩。

一起讓內在小孩長大吧!:)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是父親節;昨天,是《相同,卻又不同的家》的首映會。這部紀錄片,是大女兒以「我」為主角所拍攝的紀錄片;而首映會,則是由小女兒主導策劃的。 這對「不是父親」的我來說,是最棒的父親節禮物;畢竟,對父親之於我,就像「幽靈」。
那天早上,我在運動過後,決定要洗衣服;一方面是因為身上穿著被汗水浸濕的衣物,另一方面則是看到污衣籃即將要滿了⋯⋯於是,我帶著些許的疲憊,將不輕的污衣籃拎至工作陽台。 而這次,是第三次,我請大女兒將襪子翻面⋯⋯而我非常不舒服。
前幾日,我與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到其他的城市擔任課程的引導者。 那個城市,我們一家四口曾經在那兒居住了四年半;於是,十六、十七歲的女兒們就跟著我們一同「返鄉」,我們連著二天都去上課,女兒們則是連著二天和不同時期的朋友相約出遊。 我買了剝皮辣椒!—小女兒興奮地拿出一個玻璃罐。 。 。 。
這幾天,有個「哥吉拉」事件。一位太太,將先生珍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了來訪的親戚小孩;先生返家後,非常生氣⋯⋯目前,兩位已經進展到要「離婚」的狀態。 臉書上,許多人都認為這與「尊重」有關,我也深有同感;不過,對我來說,更讓我有感的,反倒是其中充滿了不以為然的「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息吧!」我告訴自己。但是我的大腦,因為有餘裕而啟動的社交天性,似乎沒有要讓我休息。 在和太太對話、釐清之後,我找不到適切的句子可以描述自己現在的、「不喜歡對方」的狀態⋯⋯在暫時放掉這件事之後,我的大腦裡有些東西突然接通了! 「真正讓我不舒服的是『我不能不喜歡她』。」我驚呼。
這陣子,我在整理我與太太和女兒們將〈心流〉應用在學習裡的歷程;我回想起一個重要的關鍵事件:大女兒在全時間在家自學之後,終於有機會代謝學校教育所帶來的創傷。 而「從家長變成老師」的角色轉換,讓大女兒有了「將過去不能直接在學校、對老師釋放出來的不滿」投射和釋放在我身上的時機。
今天,是父親節;昨天,是《相同,卻又不同的家》的首映會。這部紀錄片,是大女兒以「我」為主角所拍攝的紀錄片;而首映會,則是由小女兒主導策劃的。 這對「不是父親」的我來說,是最棒的父親節禮物;畢竟,對父親之於我,就像「幽靈」。
那天早上,我在運動過後,決定要洗衣服;一方面是因為身上穿著被汗水浸濕的衣物,另一方面則是看到污衣籃即將要滿了⋯⋯於是,我帶著些許的疲憊,將不輕的污衣籃拎至工作陽台。 而這次,是第三次,我請大女兒將襪子翻面⋯⋯而我非常不舒服。
前幾日,我與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到其他的城市擔任課程的引導者。 那個城市,我們一家四口曾經在那兒居住了四年半;於是,十六、十七歲的女兒們就跟著我們一同「返鄉」,我們連著二天都去上課,女兒們則是連著二天和不同時期的朋友相約出遊。 我買了剝皮辣椒!—小女兒興奮地拿出一個玻璃罐。 。 。 。
這幾天,有個「哥吉拉」事件。一位太太,將先生珍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了來訪的親戚小孩;先生返家後,非常生氣⋯⋯目前,兩位已經進展到要「離婚」的狀態。 臉書上,許多人都認為這與「尊重」有關,我也深有同感;不過,對我來說,更讓我有感的,反倒是其中充滿了不以為然的「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息吧!」我告訴自己。但是我的大腦,因為有餘裕而啟動的社交天性,似乎沒有要讓我休息。 在和太太對話、釐清之後,我找不到適切的句子可以描述自己現在的、「不喜歡對方」的狀態⋯⋯在暫時放掉這件事之後,我的大腦裡有些東西突然接通了! 「真正讓我不舒服的是『我不能不喜歡她』。」我驚呼。
這陣子,我在整理我與太太和女兒們將〈心流〉應用在學習裡的歷程;我回想起一個重要的關鍵事件:大女兒在全時間在家自學之後,終於有機會代謝學校教育所帶來的創傷。 而「從家長變成老師」的角色轉換,讓大女兒有了「將過去不能直接在學校、對老師釋放出來的不滿」投射和釋放在我身上的時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7月16日和孩子們談完,我發現,他很難溝通,無法討論,我的計劃中還是留有要和他協議和約定的部份,實在很不實際,我也在想,我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做事,而且很難「完全」改變、整個轉180度,總要拖拖拖,試試試,拖到天荒地老,發生事情了,才會將我打醒。   所以改變原來的計劃,先搬出新店的家,不再管那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原本預計周三出院,今天提早回家了。
Thumbnail
3:00凌晨三點,一行人大包小包扛著妹妹的行李,準備前往桃園機場,妹妹大學還沒畢業時就講了好久好久,說想要去日本生活工作,前幾年被疫情給耽擱的計畫,終於要出發實現了,一方面替她感到開心、一方面又有點擔憂捨不得,家有小妹真的出初長成了!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過起碼兩天一夜的旅行吧!但每個人整理的邏輯不太一樣我覺得很有趣:比方說我媽整理的邏輯就是 衣服隨便帶一帶,舒服就好 一堆鞋子放在車上輪流換穿 一定會帶零食!零食猛獸! 寫出來才發現真的是很媽媽系的準備行李方案XD 媽媽的行李非常實用,但是我們年輕人吼(挺胸),出門有時候是求一個
你只要給她一個行李箱,她今天就會規劃好行程,明天就會拉著它在門口跟你說再見 在我青少年時期,我爸媽在家宴上酒酣耳熟之際曾跟他們的朋友這麼形容我。一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清楚那究竟是褒還是貶。 不過,有一件事我總覺得沒處理好。2019碩士畢業那年,秉持著快速撕掉繃帶的精神,我在每週例行跟家裡通電話的時
照片自拍 前些日子跟家長聊天當下,家長氣噗噗的要我評評理,她家女兒目前是小學六年級,每星期三都會回爺爺家吃晚餐及洗澡再回家° 某次的星期三晚上,媽咪回婆家要接女兒,走上樓超傻眼的,她發現女兒洗完澡身上只圍著浴巾大喇喇的坐在沙發上滑平板,但旁邊卻坐了小叔及小嬸° 媽咪的想法是,小嬸他倆怎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篇故事講述了作者回娘家陪伴媽媽,發現媽媽準備人生最後一趟旅行的行李箱,裡面放滿了各式各樣的東西。雖然日常生活中不願談論往生的事情,但作者感謝媽媽充滿智慧,未來也要學習為自己的人生最後一趟旅程好好準備人生行李箱。
Thumbnail
我在捷運起站搭晚上最後一班十二點開的捷運車到台北小弟家。在車上打手機給他,跟他說:「很抱歉,這麼晚了還要打擾你。」他說沒關係。   到了之後,和小弟在客廳談了一陣子,時間很晚了,他明天還要上班,就先睡覺,改天再說。   ●房間裏滿滿的東西   我睡媽媽的房間,媽媽現在住新竹的大弟家。進她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7月16日和孩子們談完,我發現,他很難溝通,無法討論,我的計劃中還是留有要和他協議和約定的部份,實在很不實際,我也在想,我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做事,而且很難「完全」改變、整個轉180度,總要拖拖拖,試試試,拖到天荒地老,發生事情了,才會將我打醒。   所以改變原來的計劃,先搬出新店的家,不再管那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原本預計周三出院,今天提早回家了。
Thumbnail
3:00凌晨三點,一行人大包小包扛著妹妹的行李,準備前往桃園機場,妹妹大學還沒畢業時就講了好久好久,說想要去日本生活工作,前幾年被疫情給耽擱的計畫,終於要出發實現了,一方面替她感到開心、一方面又有點擔憂捨不得,家有小妹真的出初長成了!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過起碼兩天一夜的旅行吧!但每個人整理的邏輯不太一樣我覺得很有趣:比方說我媽整理的邏輯就是 衣服隨便帶一帶,舒服就好 一堆鞋子放在車上輪流換穿 一定會帶零食!零食猛獸! 寫出來才發現真的是很媽媽系的準備行李方案XD 媽媽的行李非常實用,但是我們年輕人吼(挺胸),出門有時候是求一個
你只要給她一個行李箱,她今天就會規劃好行程,明天就會拉著它在門口跟你說再見 在我青少年時期,我爸媽在家宴上酒酣耳熟之際曾跟他們的朋友這麼形容我。一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清楚那究竟是褒還是貶。 不過,有一件事我總覺得沒處理好。2019碩士畢業那年,秉持著快速撕掉繃帶的精神,我在每週例行跟家裡通電話的時
照片自拍 前些日子跟家長聊天當下,家長氣噗噗的要我評評理,她家女兒目前是小學六年級,每星期三都會回爺爺家吃晚餐及洗澡再回家° 某次的星期三晚上,媽咪回婆家要接女兒,走上樓超傻眼的,她發現女兒洗完澡身上只圍著浴巾大喇喇的坐在沙發上滑平板,但旁邊卻坐了小叔及小嬸° 媽咪的想法是,小嬸他倆怎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篇故事講述了作者回娘家陪伴媽媽,發現媽媽準備人生最後一趟旅行的行李箱,裡面放滿了各式各樣的東西。雖然日常生活中不願談論往生的事情,但作者感謝媽媽充滿智慧,未來也要學習為自己的人生最後一趟旅程好好準備人生行李箱。
Thumbnail
我在捷運起站搭晚上最後一班十二點開的捷運車到台北小弟家。在車上打手機給他,跟他說:「很抱歉,這麼晚了還要打擾你。」他說沒關係。   到了之後,和小弟在客廳談了一陣子,時間很晚了,他明天還要上班,就先睡覺,改天再說。   ●房間裏滿滿的東西   我睡媽媽的房間,媽媽現在住新竹的大弟家。進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