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提早講?—療癒被「提前準備行李與否」所觸動的創傷

2022/08/1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幾天,大女兒要出發去外公、外婆家拍紀錄片。
通常,去女兒們的外公、外婆家的時候,都是我們一家四口全體出動的;但是,這一次,是大女兒單槍匹馬上陣。
出門的前一天,大女兒如常地忙著手邊、需要提前完成的事情;一旁的我,為了避免此行會有遺漏物品,於是先行開始幫忙彙整⋯⋯也自顧自地從大女兒的衣櫃中,搬出她的行李箱,並且攤開放在房間門口的小空地上;那裡,是三間臥室一打開門就會踏進的空間。

出門的當天早上,行李箱一樣空蕩蕩地躺在那裡。

大女兒要被外公、外婆接走的那天早上,我自動自發地在「大女兒表定要起床的時間點」之前醒來;一直聽到大女兒房間裡的鬧鐘響了,我才下床、打開房門,然後就看到那個「從我拿出來之後,就一直維持原樣到隔天早上」的行李箱。
再往大女兒的房間裡看,她半夢半醒地坐在床沿。
我主動跑進她的房間,看著放在椅子上、晾曬好但卻沒有時間收拾的衣物,依照外宿的日數,幫忙挑了幾件貼身衣物、上衣和褲子⋯⋯然後,等盥洗好、比較清醒的大女兒確認過後,我又幫忙摺,讓她可以把節省下來的時間,拿去整理拍攝要用的器材。

送大女兒出門後,我放鬆下來。


過了悠哉的二天,我和太太、小女兒也要準備出門。

前一天,我們三個人的行李箱,全都來到小空地。

要帶出門的東西,也陸陸續續來到行李箱附近。各自回房休息之前,率先洗好澡的小女兒,在進行最後的確認,甚至把「隔天起床之後才能放進行李箱的物品」列出清單。

我看著小女兒的周延,感到好奇。

「妳為什麼會想要先把行李整理起來啊?」我問。
「因為上次的旅行,我有忘了帶的東西啊!」小女兒直接地回應。
「你是在說小女兒很棒吧?你可以直接讚美她的喔!」太太聞聲加入話題。
「ㄜ⋯⋯我是在讚美她,沒錯啦!」我害羞地表示欣賞,但也有點遲疑。
「你也是會先整理行李的人啊!這是很棒的啊!」太太加碼著。

「這是很棒的嗎?」我陷入了自我懷疑

「⋯⋯ ⋯⋯」太太和小女兒面面相覷。
》療癒❺步驟—步驟❶當前事件的反射性情緒/行為|杏仁核

》療癒❺步驟—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中的初始事件|海馬迴
「我知道了!」一件童年往事閃過腦海,我喊了出來!
小學的時候,曾經發生「聯絡簿上抄寫了隔天要帶的東西,但是我到了簽聯絡簿的時候,才讓父親知道;結果,時間已經超過文具店的營業時間,父親無法協助我購置、準備」的事情。
當時,父親用相當嚴厲的口氣說出「你這麼晚才說!這樣要怎麼幫你準備?」的話語,也在我的心底種下「這樣會麻煩到別人!(這樣是不好的)」的想法,以及產出日後都會採用的、「提前準備!不能在需要的時候,才發現沒有準備到」的做法。

「你被嚇到了吧?」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針見血地說。

被太太這樣提點,我不禁開始回想:當時的我,應該有被嚇到;根據「小學」和「不知道聯絡簿上面的交代事項需要提前請家長處理」⋯⋯等等的線索,我推算當時的我,應該才一、二年級;而父親是有在練聲樂的成年男子,那樣的聲量,再加上不在意料之內的怒氣,真的頗為嚇人。

順著這條線索,我慢慢進入這團人跡罕至的恐懼。

「我還是搞不懂,『提前準備』真的是好的嗎?」感覺了一會兒情緒後,我緩緩地說⋯⋯原來,又有另一個童年往事浮出腦海。
小時候,我和姐姐跟著父親和母親到教會聚會;教會,寒暑假的時候,總是會有大大小小的營隊。幾乎每一次,在打包行李的時候,我還是會先思考過一次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物品;但是,母親總是會說出「這個不用帶啦!○○○會帶!」的話,然後讓我和姐姐把原本準備要帶的東西拿出來,例如:吹風機。
當時的我,總覺得這樣不太好,有一種「暗算別人」的感覺,因為我會有「沒有事先商量,如果對方不願意出借,怎麼辦?」的不踏實的感覺。
在父親身上,我學到的是「提前準備!要靠自己。」;但是,在母親身上,我學到的是「不需要準備得那麼周全,可以靠別人」⋯⋯這二種價值觀,對我來說,是衝突、無法相容的。

我無法接受「我是會提前準備的人」的讚美。


「那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方式呢?」太太精闢地問,我知道:她在引導我回到自己的秩序之中。
「我比較喜歡『提前準備』,但是不想要有被嚇到、害怕被討厭的恐懼。」我在這二個南轅北轍的價值觀之間,選出一個比較符合自身秩序的。
與此同時,我也想起《最幸福的育兒術|活用NLP,教出正向、自律好孩子》一書中的某個段落:信念,會成為父母的價值觀,對孩子影響深遠。當其中有矛盾或破綻的時候,孩子會敏感地察覺到並感到迷惑。這份迷惑,會讓孩子無法安信地信賴父母,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想到這邊,我理解了心中的那份不安,那份「無法安心地靠向某一種想法,然後再慢慢地長出自己的價值觀」的搖晃,根源並非來自於我;與此相對,現在的我是已經長出了自己的樣子,雖然這曾經是因為懷揣著那份「害怕被討厭」的恐懼而建構出來的。
此外,我並沒有因為「大女兒沒有提前準備行李」而責備她;所以,現在的我,已經隨著不斷鍛鍊自己的心智肌肉,而逐漸讓這份恐懼變小、變輕了呀!
》療癒❺步驟—步驟❸整合理性和感性|左腦和右腦

「所以,我可以講『為什麼我要提前準備了嗎?』」小女兒看到我已經離開自己的迴圈,撒嬌地問。
原來,小女兒會「提前準備,並且將需要帶、但隔天才能放進去的物品列清單」的原因,除了是因為曾經有「忘了帶洗面乳,雖然有順利解決,但還是覺得很不方便」的經驗以外,還有另一個原因。

「我會忘記啊!」小女兒簡白地說,逗得我和太太哈哈大笑。

「原來,雖然我們會做一樣的事情,但原因卻是不一樣的呢!」我笑著說。
「但是,你和小女兒,都是會把自己照顧好、很棒的人喔!」太太讚美道。
「嗯嗯!我們是喔!」我點了點頭,收下太太的肯定。
而這個看似簡單的點頭,是在這之前都沒有過的、我對自己的肯定和踏實;而從這個時間點開始,我有意識地削弱「提前準備=不敢麻煩別人=不好意思依賴別人」的神經元連結,強化「提前準備=周延=照顧好自己/別人」的自我肯定。
》療癒❺步驟—
步驟❹用「新的自我認知」取代「舊的負面定義」|神經可塑性

「妳要帶吹風機嗎?」我指了指太太愛用的吹風機,問。
「我想帶啊!」太太嘟噥地說。
「妳帶啊!這個不是吹得比較快?」我指出關鍵。
「我來看看⋯⋯」太太一邊說,一邊把吹風機拿到行李箱旁。
「妳帶的話,我也可以用啊!哈哈哈」我跟在太太身後。
「也是啦⋯⋯」確認了行李箱的空位,太太把吹風機放了進去。
就在太太把吹風機放進行李箱的瞬間,我看到太太的行李箱旁邊,有一個袋子;那個袋子裡面,放了「我」在車上會需要用到的東西,例如:車用手機架、牙線棒、點菸器轉接頭⋯⋯等等。

這些東西,一直以來都是太太在幫我準備。

但是,在這之前,我都因為卡在「別人幫自己準備=麻煩到別人」的困境裡,無法好好地接受太太的付出,甚至會在心智資源低落&太太說出「我都有在幫你想/準備」的話的時候,會用「那我自己準備啊!」的話來推開她。
「老婆,謝謝妳!」想到這裡,我脫口而出。
「幹嘛那麼客氣?我也用得到啊!」太太以為我在說吹風機。
「我現在看到:妳一直很照顧我!」我指了指全家都會用到的藥膏、眼藥水、牙膏、益生菌⋯⋯,而太太也懂了我在表達的,不只是吹風機,而是她的行李箱裡面總是會有我、女兒們的東西。
》療癒❺步驟—步驟❺以「新的自我認知」採取「新行動」|前額葉皮質

回到自己的秩序,用安穩的腳步長出自己的脈絡。或許,原生家庭沒有帶來足夠的支持和引導,但我們一樣可以用長大的身體,以及這一路走來的生命經驗,好好地抱抱一直在心裡面、停留在原本的時空之中的內在小孩。

一起讓內在小孩長大吧!:)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