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所以妥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這週三早上,我、太太與夥伴們相約,要針對《內在小孩轉大人》的出版計劃進行討論。

整個團隊總共有五個人。我、太太和兩位住在一起的夥伴,都住在新竹;只有一位夥伴住在台北⋯⋯這場討論,台北的夥伴也會親臨現場,不但會免去線上會議所帶來的干擾,更能在面對面互動中,準確地接收彼此的非語言訊息

然後,又因為先前就已經和外聘人員約定,要在週三下午二點進行初次的會談;所以,在那之前,我們不僅需要確認團隊成員都有一定的共識,更要接著討論要委外的工作內容。

所以,在週二傍晚、即將要離開新竹夥伴家的時候,我因為聽到「台北的夥伴,會在週三早上十一點就抵達新竹夥伴家」而超級興奮的!這代表的是: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做二種不同面向、階段的討論。

於是,我自動地將台北夥伴的抵達時間/週三上午十一點,當成整個團隊約定見面的時間。

。週三。

早上十點,太太只要再十分鐘就可以出門,我看了看時間後,一派輕鬆地在客廳準備包包;但是,殊不知,我們出門到早餐店的時候,已經十點三十分了!我急匆匆地吃著早餐,但太太依然按照平時的速度,優雅地用餐著。

時間,在我的提心吊膽下,很快地來到十點四十分,而搭車前往夥伴家的時間,通常就需要二十分鐘;這還不包含叫車之後,計程車抵達我們所在位置所花費的時間。

我:要叫計程車了嗎?(急

太太:我還沒吃完啊~(喝一口紅茶

我:妳是不是沒有覺得我們一定要十一點到夥伴家?(不想發脾氣

太太:對啊!十一點,就是個大概;台北的夥伴,下了火車,還要再坐計程車過去啊⋯⋯怎麼可能準時在十一點抵達?(疑惑

我:所以,十一點是粗略的時間,是妳的認知,還是大家都這樣認為?像我,我就認為是約定十一點啊!而且,我考慮的是:我們要約在新竹夥伴的家,我們和台北夥伴同時抵達的話,新竹夥伴就不用跑下來大廳二次,來接我們/台北的夥伴呀!然後,如果這是妳的認知,妳也可以跟我說;而不是在我表現出「想要準時」的狀態時,簡單說句「不用急!」就好啊⋯⋯(連珠炮

太太:嗯嗯⋯⋯(拿起手機發訊息至群組

我:妳要溝通啊!(著急

太太:妳是要我跟妳溝通?還是跟大家溝通?(反問

我:⋯⋯ ⋯⋯(氣呼呼地沈默不語

過了幾分鐘,太太叫好的計程車快要抵達,她起身、擺了擺手示意要牽我的手,想一起走到外面等計程車。只是,我的情緒還在蔓延,雖然手是有讓她牽著,但眼神還不想跟她對上⋯⋯一直到坐進車內,我還是看著窗外。


「我在生氣!我在生什麼氣?」我問我自己。

在描述出情緒狀態後,我順勢進入【療癒❺步驟】的〔步驟❶:當前事件所引發的反射性情緒/行為〕,讓我可以好好地梳理一下⋯⋯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讓我這麼不舒服?

「她很不尊重我啊!她明明知道我是一個準時/不喜歡遲到的人,但是卻默默地認為『這個時間不是準確的;遲到一下,沒關係!』⋯⋯把我也拖累了!」心裡面的我,氣呼呼地碎唸著。

「妳覺得她不尊重妳啊⋯⋯很不舒服吧!」我接住了自己的情緒。

「對啊!這樣的她,跟我的母親、姐姐有什麼兩樣?」被接住後,我的腦海裡直接跳出二個記憶,都是和「準時」有關的經驗;這個腦袋真是好用!這麼快就可以進入〔步驟❷:回溯初始事件〕了呀!

經驗一、母親嘲笑父親的提前準備

小時候,因為父母信仰基督教,我們全家總是會在週末參與教會的聚會。父親因為喜歡唱歌、參加了聖歌隊,是需要在聚會開始之前、提前到教會做準備的;而父親又因為自己的狀態,總是會比其他人更早到教會⋯⋯而母親總是會誇張地向教會裡的朋友們將這件事說成「是要去教會幫牧師洗碗」來取笑父親。

我不喜歡母親這樣片面、自以為是地在父親身上貼標籤。

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喜歡「在約定的時間之前就抵達場所」的人,有餘裕地準備好自己的心情、提前先熟悉環境⋯⋯等等的行為,都會讓我有安全感

與此相對,母親是一個「即使是當聚會的招待(類似迎賓人員),都覺得『晚五分鐘到,沒關係!』」的人;這樣的想法,讓我非常無法理解,心裡面會有「招待都遲到的話,那會友不就可以更晚?那聚會要什麼時候才能開始?」的疑問。

除此之外,我聽到的、母親在眾多會友面前對父親的嘲笑,以及會友們也會跟著笑的態度,更讓我在「準時」這件事情上,無法彼此理解地與她站在對立面。

經驗二、姐姐不斷拉長我等待的時間

十八歲之後,我有「摩托車」作為代步工具;在那之後,原本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教會的姐姐,便會要求我等她、載她一起去教會。一開始,我也覺得「既然都是騎一趟摩托車去教會,那二個人一起去,也蠻好的啊!」。

但是,愛漂亮的姐姐,總是會花比我更多的時間來打扮自己。當我已經準備好、可以出門的時候,她還在挑選衣服的階段;對我來說,決定穿什麼衣服是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的事情,於是我選擇了等待⋯⋯十分鐘過去後,她在我的百般催促下,終於來到玄關;而這只是另一個惡夢的開始:她要挑選鞋子!接著,又是另一個十分鐘過去。

過程中,我會從原先的有耐心,慢慢地變得焦躁、不舒服,原因不是只有「預留的、有餘裕的時間,被耗費掉了」而已,更因為姐姐都是以「快好了啦!」來回應我的催促。

我不喜歡這樣,這讓我有一種被騙、不被尊重的感覺。


「太太是踩到的是原本就在我心裡面的痛痛;她是愛我的,她不會想要不尊重我⋯⋯」我安撫我自己。

一直被太太牽著的手,終於放鬆下來,可以接受太太的溫柔;而看向窗外雨景的眼眶也放鬆下來,被湧出的眼淚充滿⋯⋯太太聽到我吸了一下鼻子,趕忙從包包裡拿出衛生紙。

下了計程車之後,太太牽著我的手進到夥伴家一樓的大廳,那兒有一座長長的沙發。我們倆挨著坐,有默契地想要先把情緒照顧好,而非因為表定時間已到,讓人需要把情緒拋下、先去工作;而且,我們都知道:唯有把情緒照顧好,狀態才會好,才會有足夠的專注力可以投入在工作裡面。

太太:對不起⋯⋯我沒有確認妳的想法。(在我面前蹲下

我:我很不舒服!覺得妳就像我的母親、姐姐一樣,不尊重我。她們以前也會這樣對我⋯⋯(以下省略一萬字),妳踩到我原本就有的痛痛了!

太太:嗯嗯⋯⋯(摸了摸我的頭

我:妳知道~真正讓我不舒服的是什麼嗎?(深度突然下切

太太:妳說⋯⋯(溫柔傾聽

我:最讓我不舒服的是(哽咽)⋯⋯是「我自己」。

太太:⋯⋯(沒有接話,但繼續認真地聽著

我:是「我」讓我自己這樣的!為了要照顧她們,「我」扭曲了我自己的人設;我是一個準時的人,但是為了配合她們,我竟然變成一個可以遲到的人!(大噴淚

太太:是這樣啊⋯⋯(點了點頭

我:遲到,對我來說,就是在告訴別人「我不是一個會遵守約定的人」;我說出去的話,別人會以「聽聽就好!她答應的事,也不一定會做到」的視角來理解、認定我⋯⋯我不喜歡這樣!(繼續噴淚

太太:嗯嗯⋯⋯這樣的確很不舒服!(拍拍我的肩膀

就這樣,情緒隨著眼淚的奔流,慢慢地流洩⋯⋯(進程也來到【療癒❺步驟】中的〔步驟❸:釋放情緒/整合右腦的感性和左腦的邏輯〕)


上樓後,太太主動邀請夥伴們核對彼此對「十一點」的想像。

新竹的兩位夥伴,在長期與太太互動的經驗中有了「約定的時間是約略的,只要不耽誤彼此相約要做的事情即可」的默契;而台北的夥伴,因為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來到新竹夥伴的家,所以因應防疫需求而需要先洗澡,所以也是會在十一點抵達之後,要花費約二十分鐘來打理自己。

我放下心來!沒有讓大家把時間花在等我們。

核對完「這次約定的時間」之後,我們繼續討論彼此對「表定時間」的理解。在每個人都充分表達的過程中,我也好好地表述了自己對「準時」的期待與想像。

我也發現:其實,我可以更有彈性地面對「時間」,雖然可能無法像太太那樣,可以不因為後面還有行程而飄開思緒、失去專注力,但我還是可以練習自在地活在當下

而這樣的、新的「我是準時/說話算話的人」的自我認知,不再充滿著「約了十一點,就是十一點到」的壓迫感,而是有「約了十一點,基本上是以此為準,互相也確認過『彼此尊重』的心意;但如果臨時有事,不是蓄意違反約定的情況下,會願意互相理解」的從容餘裕

(順順地進入〔步驟❹:用新的自我認知取代舊的負面定義〕啊!)


然後,我們就開始了一波順暢且強勁的工作時段;一下互相討論、一下各自埋頭工作⋯⋯時間很快地來到與外聘人員的會面時間。會面結束後,我們迎來輕鬆的晚餐時光。

晚餐後,我們又整理了一下工作的內容,以及過程中彼此的內在起伏。

在時光飛逝地來到將近晚上九點時,我和太太被大女兒發來的「什麼時候回家啊?」給提醒到⋯⋯臨走前,我們又在約隔天要見面的時間了!

太太:我們明天要約幾點啊?(挑眉看向我

新竹夥伴㊀:台北夥伴今天會住我們家啊!反正我們三個都在這裡,妳們睡飽、吃好早餐,再來我們家集合?(開心

太太:讓我們想一下好了?(看向一直沒有反應的我

夥伴們:好哇!沒問題~

回家後,我被下雨又變冷的天氣給弄得流鼻水,昏昏暈暈的;洗完澡後,我躺在床上、準備睡覺,太太看我快要進入夢鄉,便又再問了一次「明天要幾點到夥伴家?」,希望至少在前一天晚上可以給夥伴們有個心理準備。

我:可以明天起床再說嗎?(撒嬌

太太:妳整個變得很放鬆捏!變化也太大了吧?哈哈哈(笑

我:那⋯⋯可以嗎?

太太:可以~~~我先這樣跟她們說,她們應該OK!(溫柔


。週四。

起床後,我看到群組訊息中、夥伴們暖心接下「可以今天再確認是否要約」可能性的回覆,變感受到心中升起一股被接受的感動。

但是,我又隨即開始糾結了起來。

身體,感覺上是需要休息的;粉絲專頁,也因為這週非常密集地在籌備《內在小孩轉大人》的出版計劃,原本固定會發佈文章的時間,也被延遲⋯⋯此外,我們也因為連續好幾天都外出工作,已經好幾天沒有和女兒們好好在一起了!

「所以,不要去?」我問自己。

但是,台北夥伴今晚就又要回台北了,我們有很多要討論的事情;而且,這些事情,最好要用「面對面」的方式來進行、討論的速度才會快。

「那是⋯⋯要去?」我問自己。

糾結著⋯⋯早已站在梳妝台前的太太,看著平時動作迅速的我,竟然連眼鏡都還沒戴地坐在床沿,便簡單地說了句「怎麼啦?」;而這也將我從來來去去的思緒中拉出來,乾脆直接拿起手機,決定將考量到的事情向夥伴和盤托出。

在我叨叨絮絮地寫下「不要去/要去」的原因之後,夥伴們也紛紛給出回饋:身體需要休息的話,可以在家休息;或是,還是可以見面,但討論的內容不要塞太滿,給我一些時間寫粉專的文⋯⋯。

在收到這樣貼心的回覆後,我開心地做出「去!」的決定,然後用安在的節奏換衣服、整理包包⋯⋯出門、吃早餐⋯⋯然後,舒心地搭車去夥伴家,用放鬆的狀態進入今天的討論,超開心的!(而這就是【療癒❺步驟】中的最後一個步驟,〔步驟:用新的自我認知創造新行動〕了呀~)

這天,我們五個人,在分配好要進行的工作之後,各自找了個舒服的位置,安靜地各自開展⋯⋯不再像之前那樣:總是圍著一張大桌子坐,絲毫不浪費時間地交叉討論著。

每個人都用自己的速度往不同的方向前進,把計畫撐得更為開展!很滿足。


喜歡我的文章嗎?那就快來贊助我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的沙龍
143會員
126內容數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2023/11/13
前陣子,我跟著同樣也是療癒的太太,踏入負離子健康衣物的事業。 因為這份事業是直銷,所以我的心裡面不由得還是有一些疙瘩;這個從年輕時就卡卡的地方,在過了十五年之後,依然存在;只是,這一次不一樣,我感覺現在的自己,因著超過十二年、上萬次的療癒所鍛鍊出來的內在力量,即將迎來面對和化解的時刻。 不過,我還是
Thumbnail
2023/11/13
前陣子,我跟著同樣也是療癒的太太,踏入負離子健康衣物的事業。 因為這份事業是直銷,所以我的心裡面不由得還是有一些疙瘩;這個從年輕時就卡卡的地方,在過了十五年之後,依然存在;只是,這一次不一樣,我感覺現在的自己,因著超過十二年、上萬次的療癒所鍛鍊出來的內在力量,即將迎來面對和化解的時刻。 不過,我還是
Thumbnail
2023/10/23
九月,我一邊讀《喚醒老虎》,一邊將書裡面的內容應用在生活和人際互動裡,並且與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歸納出來的【心秩序・療癒❺步驟】進行整合。 於是,我辨識出「動物本能(戰鬥-逃跑-僵硬)之中會形成創傷的凍僵反應」的速度提升非常多,也因著不再抗拒、逃避而能順流地進入無助和慌張之中,並且給自己充足
Thumbnail
2023/10/23
九月,我一邊讀《喚醒老虎》,一邊將書裡面的內容應用在生活和人際互動裡,並且與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歸納出來的【心秩序・療癒❺步驟】進行整合。 於是,我辨識出「動物本能(戰鬥-逃跑-僵硬)之中會形成創傷的凍僵反應」的速度提升非常多,也因著不再抗拒、逃避而能順流地進入無助和慌張之中,並且給自己充足
Thumbnail
2023/10/16
那日,肩推讓我的右手出現電流感。為了不讓身體受傷而不斷修正動作的行為,讓我發現:為了讓身體變得強壯而有的不適感,會讓我更投入地精進動作模式;這種狀態,就像讓內在更強大而引起的不舒服一樣,當我順勢地使用被它攫取的專注力時,就能有效地在生命課題上成長。 心理層面的不適感,其實是生命課題的小鈴鐺呀!
Thumbnail
2023/10/16
那日,肩推讓我的右手出現電流感。為了不讓身體受傷而不斷修正動作的行為,讓我發現:為了讓身體變得強壯而有的不適感,會讓我更投入地精進動作模式;這種狀態,就像讓內在更強大而引起的不舒服一樣,當我順勢地使用被它攫取的專注力時,就能有效地在生命課題上成長。 心理層面的不適感,其實是生命課題的小鈴鐺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為什麼阿娘要一直跟我說謝謝?」我問太太。 。 「我媽真的很少這樣一直跟別人說『謝謝』!」隔了幾天,太太又提及此事。 「我又沒做什麼⋯⋯」我還是繼續原本的不解。 「以前,幫我們慶生的蛋糕,都要我媽特地交代,才會有人去準備;那天,她只是隨口說了一句,甚至沒有提到『蛋糕』的事情,妳就直接去買了⋯⋯所以,
Thumbnail
「為什麼阿娘要一直跟我說謝謝?」我問太太。 。 「我媽真的很少這樣一直跟別人說『謝謝』!」隔了幾天,太太又提及此事。 「我又沒做什麼⋯⋯」我還是繼續原本的不解。 「以前,幫我們慶生的蛋糕,都要我媽特地交代,才會有人去準備;那天,她只是隨口說了一句,甚至沒有提到『蛋糕』的事情,妳就直接去買了⋯⋯所以,
Thumbnail
自然安排 ●早一點約1/2要按摩,我都會先清楚寫我希望的時間:「白天,4:30或5點做完」,按摩師回:「只剩上午10:30」,我回好,就約上午10:30。 那天快到台北時,才想到,這天放假,女婿不上班,我傍晚不用來幫忙的,女兒line說她下午要開會,那剛好,按摩約在上午,下午就跟女婿一起帶孩子。孩子
Thumbnail
自然安排 ●早一點約1/2要按摩,我都會先清楚寫我希望的時間:「白天,4:30或5點做完」,按摩師回:「只剩上午10:30」,我回好,就約上午10:30。 那天快到台北時,才想到,這天放假,女婿不上班,我傍晚不用來幫忙的,女兒line說她下午要開會,那剛好,按摩約在上午,下午就跟女婿一起帶孩子。孩子
Thumbnail
H邀我一起做預立醫療決定書(AD)的諮商, 強調團體談便宜,划算 H邀我一起去做「病人自主權利法」中,「預立醫療決定書」(AD)的諮商,她想去的那家醫院,一個人要3千多元,團體諮商的話比較便宜,最多6個人,她算出來6個人最便宜,只要1千多元,我心想, 1.連這種事情都以省錢為第一考量,也真服了她,真
Thumbnail
H邀我一起做預立醫療決定書(AD)的諮商, 強調團體談便宜,划算 H邀我一起去做「病人自主權利法」中,「預立醫療決定書」(AD)的諮商,她想去的那家醫院,一個人要3千多元,團體諮商的話比較便宜,最多6個人,她算出來6個人最便宜,只要1千多元,我心想, 1.連這種事情都以省錢為第一考量,也真服了她,真
Thumbnail
前幾天,大女兒要出發去外公、外婆家拍紀錄片。 通常,去女兒們的外公、外婆家的時候,都是我們一家四口全體出動的;但是,這一次,是大女兒單槍匹馬上陣。而且,大女兒不是自行搭車前往,而是外公、外婆結束北部的行程、要南下的時候,順便把大女兒一起帶回南部。 出門的當天早上,行李箱一樣空蕩蕩地躺在那裡。
Thumbnail
前幾天,大女兒要出發去外公、外婆家拍紀錄片。 通常,去女兒們的外公、外婆家的時候,都是我們一家四口全體出動的;但是,這一次,是大女兒單槍匹馬上陣。而且,大女兒不是自行搭車前往,而是外公、外婆結束北部的行程、要南下的時候,順便把大女兒一起帶回南部。 出門的當天早上,行李箱一樣空蕩蕩地躺在那裡。
Thumbnail
上週六早上太太跟我借了耳機,說要看點東西,我拿給他之後就出門了。到了傍晚回來看她對著筆電似乎在追劇,我不以為意,繼續做自己的事。 一直到晚上十二點多我上床準備睡覺了,她還盯著電腦。 於是她繼續,而我則準備去盥洗要出門,然後她滿意的說,何止「上班」,今天是假日我還「加班呢」,知道我很認真了吧!
Thumbnail
上週六早上太太跟我借了耳機,說要看點東西,我拿給他之後就出門了。到了傍晚回來看她對著筆電似乎在追劇,我不以為意,繼續做自己的事。 一直到晚上十二點多我上床準備睡覺了,她還盯著電腦。 於是她繼續,而我則準備去盥洗要出門,然後她滿意的說,何止「上班」,今天是假日我還「加班呢」,知道我很認真了吧!
Thumbnail
昨天早上,我、太太與夥伴們相約,要針對《內在小孩轉大人》的出版計劃進行討論。 整個團隊總共有五個人。我、太太和兩位住在一起的夥伴,都住在新竹;只有一位夥伴住在台北⋯⋯這場討論,台北的夥伴也會親臨現場,不但會免去線上會議所帶來的干擾,更能在面對面互動中,準確地接收彼此的非語言訊息。 。昨天。 。 。
Thumbnail
昨天早上,我、太太與夥伴們相約,要針對《內在小孩轉大人》的出版計劃進行討論。 整個團隊總共有五個人。我、太太和兩位住在一起的夥伴,都住在新竹;只有一位夥伴住在台北⋯⋯這場討論,台北的夥伴也會親臨現場,不但會免去線上會議所帶來的干擾,更能在面對面互動中,準確地接收彼此的非語言訊息。 。昨天。 。 。
Thumbnail
剛下課接近五點,太太來接我準備去用餐然後回飯店,晚上還有一堂線上課,結束後還有會議,接著還要準備明天的課程。 坐在車上,太太問我要吃什麼?提拱了幾個選項就準備載我去,由於自己對當地的位置不熟悉,所以找吃的東西時總覺得不想為覓食花費太多的時間。 透過導航尋找飯店跟用餐的目標時,看著路程所要花費的時間,
Thumbnail
剛下課接近五點,太太來接我準備去用餐然後回飯店,晚上還有一堂線上課,結束後還有會議,接著還要準備明天的課程。 坐在車上,太太問我要吃什麼?提拱了幾個選項就準備載我去,由於自己對當地的位置不熟悉,所以找吃的東西時總覺得不想為覓食花費太多的時間。 透過導航尋找飯店跟用餐的目標時,看著路程所要花費的時間,
Thumbnail
●很仔細●時間到了才要動作,要「剛剛好」●東西一定要吃完,用完●擔心突然的意外
Thumbnail
●很仔細●時間到了才要動作,要「剛剛好」●東西一定要吃完,用完●擔心突然的意外
Thumbnail
|與母親的日日是好日,第14天| 媽媽窩在床上一天的畫面,標配電熱毯。 出生到18歲後,離家北上念書,過了12年,最長時間待在家裡的時間是工作與工作中休息的一個月。 我好奇每位跟我一樣離鄉背井工作的人,這怎麼看到這種模式,與過去農業世代不同,我們早就在工作後像是寄居蟹脫殼一下,尋找一個個新的歸
Thumbnail
|與母親的日日是好日,第14天| 媽媽窩在床上一天的畫面,標配電熱毯。 出生到18歲後,離家北上念書,過了12年,最長時間待在家裡的時間是工作與工作中休息的一個月。 我好奇每位跟我一樣離鄉背井工作的人,這怎麼看到這種模式,與過去農業世代不同,我們早就在工作後像是寄居蟹脫殼一下,尋找一個個新的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