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交大新生訓練演講 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交通大學浩然圖書館。圖/本人
「讀出深度、讀出格局、讀出視野」
讀書的意義是甚麼?身為交通大學學生的我,在初次踏進學校圖書館時有了解答。書,是經驗的流傳,是精華的積累,是人類對世界的看法,雖不完善,卻有價值。讀書的意義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Issac Newton.
小學時的我對父母言聽計從。為了考上私中,我的生活除了學校、安親班,就是補習班,早上七點出門,晚上十點回家。我的童年沒有遊戲和玩樂,只有書本和上課,也因此被班上的戲稱書呆子。「生活不是只有讀書!」最後,連我自以為最好的朋友,留下一封絕交信,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在父母眼裡,被不讀書的孩子絕交是天大的好事,但對於不懂交友的我,是莫大的打擊。這一句話,改變我的人生。
國中之後,為了不當書呆子,臨時抱佛腳成為我的代名詞,上課時想著怎麼用手機不會被發現,下課直接睡得不省人事,段考前才開始憑藉小聰明,將成績保持在前段。雖然成績還過得去,父母卻不滿意我的態度,他們認為如果我回家多讀書,不是倒頭就睡的話,成績會更好。然而,我不願再重蹈小學時期的覆轍,不願再承受朋友離開的痛苦。讀書對我而言,是取得好成績的工具,也是情感上的束縛,除了痛苦,還是痛苦。
高中之後,聽到學長姐們精彩的大學生活,讀書就成了對付父母的工具、離開家的契機,因此囫圇吞棗,做了只會考試的機器。但是當我進入大學後,卻迷茫了。早已離開家的我,沒有父母的壓迫,沒有朋友的離去,卻進了大家都在讀書的學校,而我找不到讀書的意義。此時我才開始正視一個問題,為甚麼要讀書?
我開始尋找答案,期間我參加了很多活動,延續高中社團進了熱舞社,喜歡排球進了系隊,想嘗試美術進了抓馬(Drama)道具組,希望推廣電機系加入電機週活動組。過程中我認識了很多人,知道很多人的價值觀,並且從與他們的談話中,我開始反思。
父母為甚麼督促我讀書,因為希望我能夠進頂尖大學;為甚麼要進頂大,因為資源非常豐富;資源非常豐富對於我有甚麼幫助?思及此,茅塞頓開,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大學之後的路要自己走、自己開創。之後我到處聽演講,觸碰那些我不懂的領域,希望未來的我,也能成為別人眼中,偉大的巨人。
坐在學校圖書館前,往事歷歷在目,國小的無助、國中的散漫、高中的拚搏,我不後悔做過的事,反而很感謝當時的我做了這些決定,成就了現在的「我」,那個令我自豪與驕傲的「我」。會心一笑,我回到圖書館裡的位置,繼續下一段征程。我的人生,未完待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讀書人的終極目標!所以讀書人並不看學歷,只看是不是手不釋卷,只看有沒有理想、道德觀! 而知識份子基本上是專業跟職業對接的產物,與人性道德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所以只看文憑、証照。而在拿到文憑、證照後,可能就離書本愈來愈遠了! 因此,我們這個社會到
每當我學習新東西,總是感到無比的興奮。相較於買車出遊,我更喜歡透過摸索新事物來擴展自己的眼界。 ▋透過閱讀擴展視野 我主要透過購買書籍來進行探索,這也多虧父母從小到大提供的經濟支持。從幼稚園到博士畢業,我大概購買了四五千冊的書籍。父親甚至在我的房間外搭了一個鐵皮屋,專門用來存放我各式各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Thumbnail
年少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 知道後來才發現, 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
既然升級了沙龍,總覺得應該要來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 我從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塊讀文組的好材料,畢竟我小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看書。在國小高年級的時候,言情小說正風行,一度我以為自己會成為一個言情小說作家。沒想到升上高中之後,突然覺得生物學很有趣!為了想要繼續研讀生物學,我走上了自然組的路。接下來就是一路從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讀書人的終極目標!所以讀書人並不看學歷,只看是不是手不釋卷,只看有沒有理想、道德觀! 而知識份子基本上是專業跟職業對接的產物,與人性道德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所以只看文憑、証照。而在拿到文憑、證照後,可能就離書本愈來愈遠了! 因此,我們這個社會到
每當我學習新東西,總是感到無比的興奮。相較於買車出遊,我更喜歡透過摸索新事物來擴展自己的眼界。 ▋透過閱讀擴展視野 我主要透過購買書籍來進行探索,這也多虧父母從小到大提供的經濟支持。從幼稚園到博士畢業,我大概購買了四五千冊的書籍。父親甚至在我的房間外搭了一個鐵皮屋,專門用來存放我各式各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Thumbnail
年少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 知道後來才發現, 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
既然升級了沙龍,總覺得應該要來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 我從小就覺得自己是一塊讀文組的好材料,畢竟我小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看書。在國小高年級的時候,言情小說正風行,一度我以為自己會成為一個言情小說作家。沒想到升上高中之後,突然覺得生物學很有趣!為了想要繼續研讀生物學,我走上了自然組的路。接下來就是一路從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