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讀書 30|用別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前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導讀:


做為曾經的博士候選人,在新人即將進入實驗室前,想推薦這本書,幫大家對未來的兩年(或者三年?),打個預防針和降低期望值。

彭教授的學位是在國外取得,且為高標準的劍橋大學,因此我會對於碩班歷程與時間表補充一些個人看法,當然因為導師才是學生的天(?)每間實驗室一定有差異,請以直屬學長姊為主。


《深度學習的技術》

《深度學習的技術》


🌟心得


●| 研究所學什麼|✏️


研究所與大學最大的差異在取得下面三個能力

1) 主動取得專業知識

2) 閱讀與辨別力

3) 批判與創新

不是說不讀研究所就無法取得這三個能力,而是透過完成一篇論文的過程——文獻回顧、分析論點、選擇研究範圍、提出新觀點或關鍵進展,便可完成這三項能力訓練。

換句話說,大家對於碩班生與大學生有著不同的期望,畢竟大學生所使用的教材,幾乎都是由專家或講師編撰好由簡入深的傳授,碩班生則需要在茫茫論文中自主學習。



●|歷程與時間表|✏️


碩班開始最困難的就是閱讀論文( Paper ),有不少實驗室都有週報,要輪流報告並分析與實驗室相關的論文,通常兩個月左右要報告一篇,每學期也會有系上報告。

手頭上的實驗進展,視個別實驗室約莫一周到一個月要報告一次。


這部分網路上也有不少人會玩梗,說原本以為是寫論文的路徑是:

觀看 Overview → 辨別派別假設、優缺點、侷限 → 提出新觀點或進展。

但其實並不是簡單直線。

通常而言最簡單的方式是先看學長姐的畢業論文,因為相對於期刊上要濃縮成幾頁,會有更多的空間去詳細說明他們的想法和研究理念。

然後從中挑出Overview 的文章先看過有個粗淺觀念,針對其中提到的文章先找出來,看第一遍確認研究的範圍和方法,搜尋關鍵字是否有更新的文章,先全部掃過一輪。


第二次閱讀時,要能夠說出該實驗為何而作,是否有與其他論文觀點有衝突,第三次閱讀時,要帶著批判性他所引用的論文是否足以支撐他的假設,這些被引用的論文同樣要看過確認研究的範圍和方法。最終才能確認自己的論文題目與範圍。

上述的進度基本上要在碩一完成,這樣碩二才有時間做實驗跟寫論文。


實際路徑是:

觀看學長姐論文 → 調出 Overview →先看一遍各論文Introduction確認題目跟範圍 → 回去看學長姐論文 → 第二遍看各論文辨別派別假設、優缺點、侷限 → 寫一版整理筆記→ 批判性的去看各論文 → 提出新觀點或進展 → 做實驗然後滑鐵輪 → 檢討是假設出問題還是操作技巧/推翻回到第一條。


這邊也可以參考 Dcard 創作者 海森堡的圖表,看與上下屆重疊的時間。

https://www.dcard.tw/f/graduate_school/p/255259556


台灣的學生有一點比較幸運,通常進實驗室時都會有學長姊傳承下來的大方向。第一年基本上就是重複前人實驗,幫助再驗證數據正確性和熟悉器材操作。

碩二到農曆年也就是上學期結束後,應該會取得初步的結果,此時會進一步修改題目和完成計畫書 ( proposal ),導論、文獻回顧應該已經要敲定下來有個八成。

在這段時間要針對論文中的關鍵字重新搜尋,若有新的相關論文發布,要馬上閱讀並加入相關文獻,如果大撞車撞題目跟撞範圍就要大修論文內容。

有的實驗室有規定要投稿,所以此時就要完成論文,並利用接下來兩到三個月將其壓縮至十頁以下,經導師審稿後投遞。




●| 恩師與廉價勞工|✏️


雖然之前有人說我說太多學術圈的黑暗面,不過彭教授這本書的第十九章才是真正的無所畏懼,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去翻書 ,都他說的不是我說的(?


研究所日常跟九九六福報沒有什麼區別,一天醒著的時間幾乎都在實驗室,擦出什麼愛情火花的不是新鮮事,我們一屆不滿二十人的研究所,上下兩個年級都有兩對班對,你就知道這個配對率有多高,還有博班跟碩班交往的,當然還有跟跟研究助理、博後,甚至跟教授的。

實驗室之間的關係是相當緊密的,畢竟如果剛好又是室友,你們可以一整天都不分開。


好的教授可以開小灶考前幫你補課,也有教授把學生當牛馬,即使是考試周也要榨出 Data,幫忙寫國科會計畫跟交報告,甚至寫論文跟專利都是常態,有的還要幫忙教授處理私事。

當然運氣好教授擅長申請專利,拿個五六萬專利費對學生生涯也不無小補。

好的實驗室也有幫忙申請補助,帶你出國參加研討會的。不過,當然要幫忙各種打生醫年會或化學年會也是研究生去蒐集各種優惠券和實驗室用品的好時機。




●|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


如果你問我要不要再念一次研究所或取得博士學位,我應該會拒絕,但是確實這段經歷讓我在資料辨讀、批判思考的成熟度上有所增進。

當然,規劃論文的能力也對於工作上策劃、進展追蹤與風險評估有所幫助,即便是換到完全不同的領域,能獨自找出需學習的技能也是一個成熟碩士生該具備的能力。

小說《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也有一個由科研轉戰岳父公司採購的人提出相同觀點。


郭台銘女婿曹斯杰也是由電機工程系畢業後投入採購,越來越多,具研發經驗人才開始參與實戰,也說明暨技術與行銷後,供應鏈/庫存與製程整合將成為企業們爭戰的重心。

至於如何成為一個稍微靠普點的採購,就歡迎收看我的採購人生系列。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心智圖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心智圖




🌟總結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和心得,對於即將進入研究所的新生來說,是一本寶貴的參考書。希望大家能夠克服研究所的各種挑戰,茁壯成長。


以上就是本周的分享,喜歡請記得追蹤跟小紅心鼓勵創作者們持續更新~

下週預定是由 Gretchen Rubin 撰寫的《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講如何開始一場生活實驗讓自己步向快樂,有興趣可以先閱讀,這樣下週書籍推薦時就能有線上讀書會的效果哦。



🌟衍生閱讀


1.如果你想了解研究生日常 →

陪你讀書|爆炸吧毀滅吧 學術圈——《死了一個研究生以後》

2.如果你好奇我對學術圈的看法 →

採購人生|我所知道學術圈的那些事

3.如果你好奇採購薪資可以到哪裡 →

採購人生|2023 + 2024 年 採購生涯 報價紀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台灣研究所似乎變成了不念不行,念了又不知道幹嘛的雞肋
哈斯的採購人生-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10
跳鼠飛行日記 我覺得理工科系基本上都會念,因為不念出社會很現實薪水就是矮一截。但是文科或商科的朋友似乎就不是必選題,尤其有license的職業
avatar-img
哈斯的煉金工房
429會員
280內容數
對社會脈動、產業現況提出觀點與省思,找尋進步空間或接受現況、活在當下,並有足夠智慧區分其兩者。
哈斯的煉金工房的其他內容
2024/10/08
本文探討瞭如何讓閱讀不僅僅是信息的吸收,而是實現知識的內化。作為書評人,筆者分享了三個關鍵步驟:首先是攫取核心概念,其次是使用第二大腦來整理和分析信息,最後是產生知識的連結。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有效地使用所學,轉化為生活中的實用知識,最終促進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Thumbnail
2024/10/08
本文探討瞭如何讓閱讀不僅僅是信息的吸收,而是實現知識的內化。作為書評人,筆者分享了三個關鍵步驟:首先是攫取核心概念,其次是使用第二大腦來整理和分析信息,最後是產生知識的連結。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有效地使用所學,轉化為生活中的實用知識,最終促進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Thumbnail
2024/10/01
《子彈思考整理術》至2024年依然影響力持續。本文探討如何透過這本書提升時間管理,強調有效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並提供實用的反思與修正方法。管理自己時間不是隻為了完成任務,而是要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提升生活滿意度。透過具體的書寫和反思技巧,可以有效減少心理負擔,提高生產力,打造有意識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4/10/01
《子彈思考整理術》至2024年依然影響力持續。本文探討如何透過這本書提升時間管理,強調有效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並提供實用的反思與修正方法。管理自己時間不是隻為了完成任務,而是要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提升生活滿意度。透過具體的書寫和反思技巧,可以有效減少心理負擔,提高生產力,打造有意識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4/09/24
「Me Time」,強調個人專屬時間對於放鬆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 作者池田千恵以「SEE 法」提供切實可行的時間管理技巧。透過掌握早晨及其他時間的運用,我們能更有效地提升生活質量。此外,釐清人生目標,進而實現理想的生活方式,增強生活的快樂與價值感。
Thumbnail
2024/09/24
「Me Time」,強調個人專屬時間對於放鬆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 作者池田千恵以「SEE 法」提供切實可行的時間管理技巧。透過掌握早晨及其他時間的運用,我們能更有效地提升生活質量。此外,釐清人生目標,進而實現理想的生活方式,增強生活的快樂與價值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Thumbnail
當我讀暢銷書《Deep Work深度工作力》作者寫的關於大學生如何學習的這本書時, 回想我的大學生活, 覺得當初過得挺廢的。 當年的生活一團混亂, 雖然表面上看似修了不少學分, 以198學分畢業, 不過我其實都沒認真上課, 都是臨時抱佛腳混過去的。 只是想辦法讓履歷表上的數字看起來很
Thumbnail
當我讀暢銷書《Deep Work深度工作力》作者寫的關於大學生如何學習的這本書時, 回想我的大學生活, 覺得當初過得挺廢的。 當年的生活一團混亂, 雖然表面上看似修了不少學分, 以198學分畢業, 不過我其實都沒認真上課, 都是臨時抱佛腳混過去的。 只是想辦法讓履歷表上的數字看起來很
Thumbnail
最近剛好恰逢各個大學的期末考週,不知道點進這篇文章的你過得如何 ? 你可能是個剛上大一的新鮮人,也有可能是個重修的老屁股,不才寫這篇文章的作者在下我本人這兩種身分都經歷過,甚至到現在已經化身成學弟妹會來找我要分數的助教了 囧 今天主要想分享一個從跪人到貴人的過來人心路歷程
Thumbnail
最近剛好恰逢各個大學的期末考週,不知道點進這篇文章的你過得如何 ? 你可能是個剛上大一的新鮮人,也有可能是個重修的老屁股,不才寫這篇文章的作者在下我本人這兩種身分都經歷過,甚至到現在已經化身成學弟妹會來找我要分數的助教了 囧 今天主要想分享一個從跪人到貴人的過來人心路歷程
Thumbnail
什麼時候讀研究所,這取決於個人的情況和目標。如果您想要深入研究某個領域,或者想要在某個領域中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讀研究所可能是一個好的選擇。此外,如果您希望繼續學術研究或者從事相關的職業,讀研究所也是必要的。然而,讀研究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需要具備一定的學術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需要在個人情況
Thumbnail
什麼時候讀研究所,這取決於個人的情況和目標。如果您想要深入研究某個領域,或者想要在某個領域中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讀研究所可能是一個好的選擇。此外,如果您希望繼續學術研究或者從事相關的職業,讀研究所也是必要的。然而,讀研究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需要具備一定的學術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需要在個人情況
Thumbnail
❝ 一定要決定好未來的你要念什麼,得以盡早準備符合該科系的資料內容,別再說多元發展教授會懂,現實是,你超會畫畫唱歌跳舞且比賽都有獲獎,但跟你要念的理工學院科系沒有什麼關聯,別人一個專業科展的小成績就比你更有優勢了。❞   學習歷程準備關鍵在於,「盡快決定好」「你」真正想要就讀的校系。唯有多方嘗試
Thumbnail
❝ 一定要決定好未來的你要念什麼,得以盡早準備符合該科系的資料內容,別再說多元發展教授會懂,現實是,你超會畫畫唱歌跳舞且比賽都有獲獎,但跟你要念的理工學院科系沒有什麼關聯,別人一個專業科展的小成績就比你更有優勢了。❞   學習歷程準備關鍵在於,「盡快決定好」「你」真正想要就讀的校系。唯有多方嘗試
Thumbnail
前言 自我紀錄+分享一些考試的經驗給在準備的考生參考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還是最重要的! 目的 要不要考研究所絕對是上大學後會面對的問題,尤其是就讀的科系和理工相關。資管雖然在商管學院下,但大約有一半的人在大學畢業後會繼續升學。 那究竟該如何選?我的評估方式有下
Thumbnail
前言 自我紀錄+分享一些考試的經驗給在準備的考生參考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還是最重要的! 目的 要不要考研究所絕對是上大學後會面對的問題,尤其是就讀的科系和理工相關。資管雖然在商管學院下,但大約有一半的人在大學畢業後會繼續升學。 那究竟該如何選?我的評估方式有下
Thumbnail
大家好,首先先恭喜大家考上研究所~進入學術領域的殿堂~ 在踏進校園前要先準備什麼呢? 不管您是應屆畢業生,或是在職進修的學生這篇文章都可以幫助您喔~
Thumbnail
大家好,首先先恭喜大家考上研究所~進入學術領域的殿堂~ 在踏進校園前要先準備什麼呢? 不管您是應屆畢業生,或是在職進修的學生這篇文章都可以幫助您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