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奇怪的數學家》天才、地才,比不上一枚勇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片被比喻為南韓版的《心靈捕手》,網羅《原罪犯》南韓影帝崔岷植,飾演一位委身高中警衛的脫北者數學天才。在意外成為一位數學後段班學生的私人家教後,兩人攜手展開一段自我救贖之路。他們解開的,將不只是一道道數學習題,還有加倍複雜的人生課題...。


無限迴圈的考場惡夢

你做過考鴨蛋的夢嗎?這樣的惡夢,又持續了幾年?九年、十二年,或是像生長在九零年代的我和許多同輩朋友一樣,三四十年來斷斷續續地在睡眠中,重返鴉雀無聲的試場,不知是焦慮還是高溫令掌心發汗不止,浸濕了無字天書般的艱澀考卷,用汗也只能用汗,來填滿腦中和紙上的空白——原來,一直沒能從噩夢中真的醒來?

十八世紀名畫Henry Fuseli的《惡夢》,因陸續牽扯上法國大革命和名著《科學怪人》,成為掌權者和科學家的夢魘,而代代相傳下去...(相關故事請見:中野京子《膽小別看畫3》)。對多數亞洲人來說,考試就像坐在腹心的怪物、不懷好意窺伺的黑馬(mare),盤旋在靈魂深處,揮之不去。

raw-image

韓國片《奇怪的數學家》,乍看下與《心靈捕手》驚人地相似:一樣描述著自卑的奇才遇上伯樂的故事(前者是高中生韓智宇受脫北數學家李學成相助、後者有威爾杭汀和數學家及心理學家),一樣有個委身清潔工的數學天才(前者為施教者、後者為受教者),而伯樂角色同在育才過程中,走出喪親之痛(前者是愛子、後者是愛妻)。但《奇》片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更直面地顯影出南韓,甚至許多亞洲國家共通的教育實況:好成績等於好學校、好學歷等於好工作,至於說喜歡數學?呃,拜託別鬧了吧!


先問問題或是先答問題

光是看看東西方類似主題的電影,差異就十分明顯。首先,雙方對待出題者、數學題的基本態度大相徑庭。以二戰軼事、數理奇才艾倫圖靈為藍本的《模仿遊戲》,其中有個關鍵的橋段。當時,圖靈已利用已知訊息大幅提升運算機器的效率,而成功破解了德軍的密碼,但是他卻選擇不去揭露攔截下來的每一道攻擊情報。原因在於,圖靈深知自己所面臨的問題,不應是順著科學家的渴望「解開每一道密碼」,而是「創造情報戰優勢,取得最終勝利」。因此只針對重大的訊息採取行動,其他資訊則必須選擇性放手,以免德方起了疑心。換作是其他人,尤其少問少質疑的軍人/東方人,極有可能不問原因,只知盲目地服膺師長的指令,如例行公事般,慣性地破解破解再破解、行動行動再行動,唯一信條是速捷、確實、沉著與忍耐。

未受啟蒙前的韓智宇就是如此。《奇怪的數學家》故事開頭,李學成替男主角上第一堂課時,故意用錯誤的題目、不可能實際存在的三角形,誤導韓智宇回答,接著吐出那金句:「在錯誤的題目中,找不到正確的答案。」這場戲,相信對主角或對觀影的我們來說,都堪比為一場震撼教育。回想求學階段的我們,哪次不是跟韓智宇一樣,一拿到題目就興沖沖地作答、解題,卻不曾有一分一秒停下來,質疑過題目本身的合理性和意義?更可怕的是,硬解錯誤數學題不過是白花半小時,硬解錯誤的人生課題,卻可能賠上一輩子。

在錯誤的題目中,找不到正確的答案。
raw-image


想解題,先學會跌倒的勇氣

在這裡,我們窺見第二個文化差異點:容錯的空間與失敗的勇氣。無論是《模仿遊戲》的圖靈、《美麗境界》諾貝爾獎數學家約翰奈許、或《愛的萬物論》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雖然分別受到性傾向、精神分裂症、漸凍症的身心困擾,但專業領域上的數理天資,不太是一件他們需要向自己證明的事,而是一件總會向世界證明的事。有朝一日,他們終能在不斷的試誤後,找到天賦迴旋的空間,堅持在那條理想的道路上。

或許是年紀設定不同,更可能是因為所處環境不同,《奇》片男主角的成長路上,滿佈著自我懷疑的荊棘。他本已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全靠辛苦工作的媽媽供他進入全韓前1%的頂尖高中就讀,而在升學主義至上的教學氛圍中,數學成績不理想的他居然被老師恐嚇轉學,即使因數學家啟迪而在教室裡勇敢提問,也反被嚴詞指正:「韓國學生只需要理解考官,不要質疑考官!」如此壓抑的學校環境,哪有空間包容學生一時的失敗,遑論提供個人化的學習輔導?成績不好,只等於能力不足或努力不夠,註定被貼上「沒救了」的標籤,遲早難逃被放棄的宿命。於是在課堂上,勇敢被束之高閣,彷彿被逼退到虛構的小說和動漫世界裡,與現實更與學習無涉;但勇敢,偏偏是李學成教會主角的第二件事。在他口中,面對數學題最有利的武器,不是天賦、亦非努力,而是:

永遠願意明天再試一次的勇氣。


關於數學,它說的其實是人生

姑且撇開東西方教育環境的差異不談,銀幕上的這些數理天才們,把歐拉恆等式當作美的象徵,一貫地古怪、桀驁、不擅社交,性傾向不同甚至罹患特殊病症...,很容易讓大多人誤以為與自己無關。但是「孤獨」,何嘗不是人人親身經歷過的感受呢?誰不是時而孤單、自厭、掙扎,最終在人與人的相遇中,才找到支撐彼此的支點,釐清此生該做的課題、試著勇敢做出選擇?當韓智宇正試圖愛上數學、扭轉升學命運,李學成卻得處理不顧一切追求數學之愛後帶來的傷痛——意外害死兒子的負罪感。師徒兩人,都要重拾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果然數學習題再難,難不過人生的考題,而愛與勇氣,才是為生命解套最可靠的萬靈丹。



*本文原發表於:中華電信mod粉絲專頁

*本專題也讓你跟著走心了嗎?歡迎「留言」「分享」「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藝術北飄者的沙龍
51會員
78內容數
身為非藝術背景、卻三天兩頭跑展覽的「美術館路人」,除了仰賴直覺定錨眼前作品,更愛問問自己是感覺激動、寧靜、或泫然?還要自虐地,連結當下的人生處境連結,才甘願返回紛擾的現世。於是決心用書寫,實踐艾倫狄波頓《藝術的慰藉》的唯心觀點,捨棄高冷論述、直探藝術所誘發的感觸。請準備好,跟著藝術一起「走心」吧!
2025/04/25
地震,是電影的本名。在我心上,它也餘震不斷。那震央,實非人們爭相挖掘的豐富政治意涵,或者超譯出「以小幸的名字呼喊悠多」、「小幸和悠多的盛夏光年」那樣的男男禁戀,反倒是源自中文名裡,普通並且普世的「青春」二字。
Thumbnail
2025/04/25
地震,是電影的本名。在我心上,它也餘震不斷。那震央,實非人們爭相挖掘的豐富政治意涵,或者超譯出「以小幸的名字呼喊悠多」、「小幸和悠多的盛夏光年」那樣的男男禁戀,反倒是源自中文名裡,普通並且普世的「青春」二字。
Thumbnail
2025/04/11
一部典型的奉氏電影,無誤。幽閉場域,蝕骨等級的黑色幽默,浮沉階級底層的主人翁,打勾打勾再打勾。《米奇17號》,架空於後地球時代,以交錯的時序鋪陳殖民星艦「消耗工」米奇遭遇的一連串荒謬事件,把領導者馬歇爾夫婦的冷血、體制的殘酷,毫無掩飾地攤開在觀者面前。但我想問,五年十年後,我們還會記得誰?
Thumbnail
2025/04/11
一部典型的奉氏電影,無誤。幽閉場域,蝕骨等級的黑色幽默,浮沉階級底層的主人翁,打勾打勾再打勾。《米奇17號》,架空於後地球時代,以交錯的時序鋪陳殖民星艦「消耗工」米奇遭遇的一連串荒謬事件,把領導者馬歇爾夫婦的冷血、體制的殘酷,毫無掩飾地攤開在觀者面前。但我想問,五年十年後,我們還會記得誰?
Thumbnail
2025/03/08
這部問鼎奧斯卡的大片,輕輕一推,便將我推落前塵怒海,捲入那段權當「夾心主管」專門戶的往日時光。而這跨越聖、俗藩籬的異樣共感,我稱之為——「副手的詛咒」。
Thumbnail
2025/03/08
這部問鼎奧斯卡的大片,輕輕一推,便將我推落前塵怒海,捲入那段權當「夾心主管」專門戶的往日時光。而這跨越聖、俗藩籬的異樣共感,我稱之為——「副手的詛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雖然不是天才少年,但要說我完全不能體會天才少年的心境,卻倒也並不精確。我小學唸了五年的智優資源班(大概唸到五年級就撐不太下去了,是硬撐唸完的),國中三年讀得稍微比較接地氣一點(雖然也還是當地的升學名校),高中則是進了一所法西斯主義氣息濃厚的第二志願。
Thumbnail
我雖然不是天才少年,但要說我完全不能體會天才少年的心境,卻倒也並不精確。我小學唸了五年的智優資源班(大概唸到五年級就撐不太下去了,是硬撐唸完的),國中三年讀得稍微比較接地氣一點(雖然也還是當地的升學名校),高中則是進了一所法西斯主義氣息濃厚的第二志願。
Thumbnail
  過去很少看韓劇的我,在另一半的推薦下接觸了幾齣最新的韓劇,才深深感受到韓劇能夠作為強勢文化輸出全球的底氣與品質。由全道嬿和鄭敬淏主演的《浪漫速成班》,以韓國高中生的升學壓力與因此而生的補習亂象為主題,結合了愛情與犯罪元素,鋪陳出一部既反思社會現象,又帶有浪漫與緊張情節的優秀影集。
Thumbnail
  過去很少看韓劇的我,在另一半的推薦下接觸了幾齣最新的韓劇,才深深感受到韓劇能夠作為強勢文化輸出全球的底氣與品質。由全道嬿和鄭敬淏主演的《浪漫速成班》,以韓國高中生的升學壓力與因此而生的補習亂象為主題,結合了愛情與犯罪元素,鋪陳出一部既反思社會現象,又帶有浪漫與緊張情節的優秀影集。
Thumbnail
「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父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只是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父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只是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本片被比喻為南韓版的《心靈捕手》,網羅《原罪犯》南韓影帝崔岷植,飾演一位委身高中警衛的脫北者數學天才。在意外成為一位數學後段班學生的私人家教後,兩人攜手展開一段自我救贖之路。他們解開的,將不只是一道道數學習題,還有加倍複雜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本片被比喻為南韓版的《心靈捕手》,網羅《原罪犯》南韓影帝崔岷植,飾演一位委身高中警衛的脫北者數學天才。在意外成為一位數學後段班學生的私人家教後,兩人攜手展開一段自我救贖之路。他們解開的,將不只是一道道數學習題,還有加倍複雜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天才基本法》以對數學的愛做為引子,透過兩個平行時空,探討當你選擇不同的路,人生是否因此改變?倘若結局不好,你會後悔當初的選擇嗎?倘若你是一個平庸的人,注定不會成功,你還會選擇遵循心中熱愛、奮力一搏嗎?
Thumbnail
《天才基本法》以對數學的愛做為引子,透過兩個平行時空,探討當你選擇不同的路,人生是否因此改變?倘若結局不好,你會後悔當初的選擇嗎?倘若你是一個平庸的人,注定不會成功,你還會選擇遵循心中熱愛、奮力一搏嗎?
Thumbnail
去年底tvN開播的《憂鬱症》,差點被劇名誤導,以為是講述情緒病•憂鬱症的故事,原來此「憂鬱症」不是醫學用語,是數學上有獨特意義的詞彙,是著名畫家杜勒 Albrecht Durer於1514年繪製的銅版畫《憂鬱 Melencolia》
Thumbnail
去年底tvN開播的《憂鬱症》,差點被劇名誤導,以為是講述情緒病•憂鬱症的故事,原來此「憂鬱症」不是醫學用語,是數學上有獨特意義的詞彙,是著名畫家杜勒 Albrecht Durer於1514年繪製的銅版畫《憂鬱 Melencolia》
Thumbnail
《奇怪的數學家》 師生在以名利主導的主流社會都是弱勢,老師說學好數學人的特質,不是聰明的,他們第一個會知難而退。第二種是很努力的,光努力不思考也容易退場。只有具備勇氣的人,這種勇氣是對自己說:「這的確不容易演算,沒關係,明天再來!」
Thumbnail
《奇怪的數學家》 師生在以名利主導的主流社會都是弱勢,老師說學好數學人的特質,不是聰明的,他們第一個會知難而退。第二種是很努力的,光努力不思考也容易退場。只有具備勇氣的人,這種勇氣是對自己說:「這的確不容易演算,沒關係,明天再來!」
Thumbnail
因為腦袋急速運轉,我的幻覺跟幻聽越來越嚴重,情緒陷入激躁,我一睜眼就開手機練題庫,這是我的一線生機,我不能浪費一分一秒。為了抵抗嘲諷我是失敗者、廢物的幻聽,我一邊聽催眠曲調解呼吸,一邊跟國中生的我研究考古題。
Thumbnail
因為腦袋急速運轉,我的幻覺跟幻聽越來越嚴重,情緒陷入激躁,我一睜眼就開手機練題庫,這是我的一線生機,我不能浪費一分一秒。為了抵抗嘲諷我是失敗者、廢物的幻聽,我一邊聽催眠曲調解呼吸,一邊跟國中生的我研究考古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