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發汗」,給病人麻黃湯發汗後,「解半日許,復煩」,有稍微好一點,但是過了半天後病又回來,變得煩躁起來,「脈浮數者」,脈浮知病在表,就是前面開的麻黃湯劑量不夠,沒有完全把病邪給排出體外,肺的津液不夠時,就會有煩躁的現象,「可更發汗,宜桂枝湯主之」,表證還在,仍舊需要發汗,由於前面已經用過麻黃湯將毛孔打開了,所以不再用麻黃湯,用桂枝湯就可以,生薑、大棗、炙甘草,還可以把腸胃的津液補回來。
從上條辨與此條辨知到,麻黃湯證的使用一定是無汗、毛孔不開、惡寒、脈浮緊,如果毛孔已經打開,就用桂枝湯來發汗,才不會傷到津液。那要如何判斷毛孔的開闔狀態呢?用手摸一下後背,皮膚光滑的話就是毛孔束住了,皮膚微濕有阻力就是毛孔打開了。